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六 (8)
卷十六 (8)
1. 牙齒門主方
骨碎補,乳香(各等分)
研末,糊丸塞孔中。
又方(《急救》)燒酒浸花椒,頻頻漱之。
又方(《摘玄》)黃茄種燒灰擦之。
又方(《集驗》)松脂紝塞蛀孔,須臾蟲從脂出。
又方:(《普濟》)潮腦、硃砂等分擦之。
又方:(《仁存》)茄蒂燒灰摻之。或加細辛末等分日擦。
又方:(《集驗》)
乳香,川椒(各等分)
研末,蠟丸塞孔。
又方(《普濟》)露蜂房醋煎熱漱。或加細辛或加乳香,水煎漱之。
又方(《仁存》)山楂為末鋪紙上,卷作筒燒,燈吹滅乘熱和藥,吹入鼻內,即止痛。
又方(《普濟》)化蠟少許攤紙上鋪艾,以箸捲成筒燒煙,隨左右熏鼻,吸令滿口,呵氣即止。
又方(《救急》)瓦片煅紅,安韭子百粒,清油數點,待煙起,以筒吸引熏患處良久,溫水漱吐,有小蟲出盡為度。
痛連頭腦。(《傳信》)
補骨脂(炒五錢),乳香(二錢五分)
為末擦之,或為丸塞孔內。
齦常出血,漸至崩落口臭,極效。(《本事》)
大黃(米泔浸軟),生地黃
各旋切一片合定,貼上一夜。未愈再貼。忌說話,恐引風。
又方(《簡便》)魚腥草、花椒、菜子油等分搗勻,入泥少許,作小丸如豆大,隨牙左右塞耳內。兩邊輪換,不可齊塞,恐耳氣。一日夜取看,有細蟲為效。
又方(《海上》)露蜂房煎湯洗漱過,以陳茄秸燒灰敷之。或茄根搗汁頻塗之。
又方(《食寮》)鹽五錢,皂莢兩挺,同燒赤研,夜用擦牙。一月即瘥。
又方(《永類》)
薏苡仁,桔梗(各等分)
生研為末。水調服。大小兒並治。
又方(《經驗》)
川烏頭(生研),川附子(生研)
麵糊丸小豆大,每綿包一丸咬之。
腎虛牙腫火痛。(《濟世》)
杜仲,青鹽,大黃(炒),牛膝(炒)
上為細末,擦之。
又方(《經驗》)甘松、硫黃等分為末,泡湯漱之吐去,神效。
又方(《靈苑》),骨碎補二兩,銅刀細銼,瓦鍋慢火炒黑為末,擦牙。良久吐之,嚥下亦可。極能堅骨固齒,去毒,止疼。
又方(《奇效》),仙靈脾為粗末,煎湯頻漱,大效。
胃火牙痛腫痛(《保壽堂》),好軟石膏一兩,火煅入淡酒內淬過為末,加防風、荊芥、細辛、白芷各五分,共研細,日用擦牙。
又方(《集效》),升麻煎湯,漱咽之解毒。或加生地黃。
諸般牙痛(《普濟》),香附、艾葉煎湯漱之;又將香附炒黑為末,擦去涎。
又方(《通變》),川椒四兩煎汁,拌青鹽二兩,白鹽四兩炒乾,擦牙,洗目,甚妙。
又方(《普濟》),皂莢濃漿同朴硝煎化,淋於石上,待成霜擦之。
又方(《聖濟》),木香末入麝香少許擦牙,鹽湯漱之。
又方(《直道》),縮砂常嚼良。
又方(《集驗》),地松曬乾為末,用一捻,湯泡少時,以手蘸湯挹痛處,即定。
白話文:
牙齒門主方
- 將骨碎補和乳香磨成粉末,混合均勻,用糊狀物將它們搓成小丸,塞入牙洞中。
- (《急救》記載)用燒酒浸泡花椒,時常漱口。
- (《摘玄》記載)將黃茄子的種子燒成灰,用來擦拭牙齒。
- (《集驗》記載)將松脂填塞蛀牙的孔洞,過一會兒,蟲子會從松脂中出來。
- (《普濟》記載)將冰片和硃砂磨成等份的粉末,用來擦拭牙齒。
- (《仁存》記載)將茄子的蒂燒成灰,摻在牙齒上擦拭。也可以加入等量的細辛末,每天擦拭。
- (《集驗》記載)將乳香和川椒磨成等份的粉末,用蠟製成小丸,塞入牙洞中。
- (《普濟》記載)用露蜂房加醋煎煮,趁熱漱口。也可以加入細辛或乳香,用水煎煮後漱口。
- (《仁存》記載)將山楂磨成粉末,鋪在紙上捲成筒狀,點燃後吹滅,趁熱和藥粉混合,吹入鼻孔內,即可止痛。
- (《普濟》記載)將少許蠟攤在紙上,鋪上艾草,用筷子捲成筒狀點燃,用煙燻鼻孔左右,吸入滿口,然後呵氣,即可止痛。
- (《救急》記載)將瓦片燒紅,放上100粒韭菜籽,滴上幾滴清油,待冒煙時,用筒子吸取煙霧薰患處,持續一段時間,再用溫水漱口吐出,直到有小蟲出來為止。
- 牙痛連及頭部(《傳信》記載):將炒過的補骨脂(5錢)和乳香(2錢5分)磨成粉末擦拭,或者搓成丸塞入牙洞內。
- 牙齦經常出血,漸漸導致牙齒脫落,並有口臭,此方極為有效(《本事》記載):將大黃(用米泔水浸泡軟化)和生地黃各自切一片,合在一起,貼在牙齦上一夜,如果沒有痊癒,可以再貼。忌諱說話,以免引發風邪。
- (《簡便》記載)將魚腥草、花椒和菜籽油等份搗勻,加入少許泥土,搓成豆子大小的藥丸,分別塞在疼痛牙齒同側的耳朵裡。左右耳輪流塞,不要同時塞兩邊,以免影響耳氣。一天一夜後取出,如果有細蟲出來,就表示有效。
- (《海上》記載)用露蜂房煎湯洗漱後,用陳茄子的莖燒成灰敷在患處。或者將茄子根搗爛取汁,頻繁塗抹。
- (《食寮》記載)將五錢鹽和兩條皂莢一起燒紅磨成粉末,晚上用來擦牙,一個月就能痊癒。
- (《永類》記載)將薏苡仁和桔梗等份磨成粉末,用水調服。大小孩都適用。
- (《經驗》記載)將生川烏頭和生川附子磨成粉末,用麵糊搓成小豆大小的丸子,用棉布包住一丸,咬住。
- 因腎虛引起的牙腫和火痛(《濟世》記載):將杜仲、青鹽、炒過的大黃和炒過的牛膝磨成細末,用來擦牙。
- (《經驗》記載)將甘松和硫黃磨成等份的粉末,泡在湯中漱口,然後吐掉,效果極佳。
- (《靈苑》記載)將二兩骨碎補用銅刀切碎,放在瓦鍋中用小火炒黑,磨成粉末,用來擦牙。過一會兒吐掉,也可以吞下。能堅固牙齒,去除毒素,止痛。
- (《奇效》記載)將仙靈脾磨成粗粉,煎湯頻繁漱口,效果極佳。
- 因胃火引起的牙痛腫痛(《保壽堂》記載):將一兩優質軟石膏用火煅燒後,放入淡酒中淬過,磨成粉末,加入防風、荊芥、細辛和白芷各五分,一起磨成細末,每天用來擦牙。
- (《集效》記載)用升麻煎湯漱口咽下,可以解毒。也可以加入生地黃。
- 各種牙痛(《普濟》記載):用香附和艾葉煎湯漱口;也可以將香附炒黑磨成粉末,擦去口水。
- (《通變》記載)將四兩川椒煎汁,拌入二兩青鹽和四兩白鹽,炒乾後擦牙,並用來洗眼睛,效果很好。
- (《普濟》記載)將皂莢的濃汁和朴硝一起煎化,淋在石頭上,待其成霜後擦牙。
- (《聖濟》記載)將木香末加入少許麝香擦牙,再用鹽水漱口。
- (《直道》記載)經常嚼縮砂仁有益。
- (《集驗》記載)將地松曬乾磨成粉末,取少量,用熱水沖泡片刻,用手蘸取湯汁塗抹在疼痛處,即可止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