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五 (1)
卷十五 (1)
1. 卷十五
2. 舌部
凡一切舌疽瘡痹,皆匯於此部中,以便檢閱參治。
白話文:
舌頭上的所有腫瘍、瘡瘍、痹症,都會在此處(舌部)表現出來,方便診斷和治療。
3. 察舌苔辨證法
舌為心苗,應南方火。邪在表,則未生苔;邪入里,津液搏結,則生苔而滑。苔白者,丹田有熱,胸中有寒,邪在半表半裡也。熱入漸深則燥而澀,熱聚於胃矣,宜承氣、白虎。若熱病口乾舌黑,乃腎水刑于心火,熱益深而病篤矣。(然有苔黑屬寒者,必舌無芒刺,口有津液也、即小便之赤白,口中之潤燥,舌苔之滑澀,亦皆因乎津液之榮枯,未足憑以遽斷寒熱也,故尤宜以脈之有力無力細辨之。
總之,醫家治病,須隨機應變,活潑潑地,不可膠執一方,不可泥滯一藥,不必以藥治病,惟以藥治脈可也。古今氣運不同,舊方新病,何能符合,只可讀其書,廣其義,考其方,得其理,潛心默究,自得其神,即羅氏譬之拆舊料而改新房,務必工穩耳。)
白苔是熱聚丹田,寒留胸膈,濕氣薰蒸所致。治宜燥濕和中。
滑白色者,邪未入腑,半表半裡也,宜和解之。熱入漸深,則燥而澀矣。
黃苔者,胃腑有邪熱也,宜下之。
舌上有黑苔生芒刺者,其因有二:非水來剋火為寒極,即火極似水為熱極,以脈遲數無力有力辨之。一宜大承氣,一宜理中湯。然十有九死之證也。
舌上黑苔生芒刺,刮不去易生者死。
舌卷囊縮,爪甲青黑,不知人事,面青作搐者,肝絕也。
白話文:
察舌苔辨證法
舌頭是心的苗芽,屬南方之火。邪氣在體表,舌頭就沒有苔;邪氣入裡,津液阻塞凝聚,舌頭就會長苔且苔質潤滑。苔色發白,表示丹田有熱,胸中有寒,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。熱邪逐漸深入則舌苔乾燥粗糙,熱邪聚集在胃部,應當使用承氣湯、白虎湯治療。如果熱病患者口乾舌黑,那是腎水虧損克制不了心火,熱邪深入病情危篤。(但也有苔黑屬寒證的,這種情況舌頭上沒有芒刺,且口中津液充足。小便的顏色(赤白)、口中的濕潤乾燥、舌苔的滑澀,都取決於津液的盛衰,不能單憑這些就輕易判斷寒熱,所以更應該依靠脈象的強弱來細緻辨別。)
總之,醫生治病,必須隨機應變,靈活運用,不能死守一方,不能拘泥於一種藥物,不必以藥物治病,只以藥物調理脈象即可。古今氣運不同,舊方治療新病,怎能完全符合,只能研讀古籍,理解其大意,考究其方劑,掌握其原理,潛心研究,才能領悟其精髓,就像羅氏比喻的拆舊房建新房一樣,務必做到穩固可靠。
白苔是丹田熱盛,胸膈寒凝,濕邪薰蒸所致。治療應當燥濕和中。
滑而白色的苔,邪氣尚未入裡,在半表半裡之間,應當使用和解的藥物治療。熱邪逐漸深入,舌苔就會乾燥粗糙。
黃苔表示胃腑有邪熱,應當使用瀉下藥物治療。
舌頭上有黑色苔且長有芒刺,其原因有二:一是腎水虧損克制不了心火,屬寒極;二是火熱極盛如同水一樣,屬熱極,需根據脈象的遲數、強弱來辨別。一種情況宜用大承氣湯,一種情況宜用理中湯。但這都是十之八九會死亡的危重症狀。
舌頭上黑色苔且長有芒刺,刮也刮不掉,很容易重新長出來,則病人將會死亡。
舌頭捲曲內縮,指甲青黑,神志不清,面色青白抽搐,這是肝臟衰竭的徵兆。
4. 舌出不入門主論
岐天師曰:人舌吐出,不肯收進,乃陽火盛強之故。(《秘錄》)
竇漢卿曰:傷寒舌出寸余,連日不收。用梅花冰片五錢摻舌上,即收。(《全書》)
張仲景曰:傷寒舌出者死。
白話文:
舌出不入門主論
岐伯說:人的舌頭伸出來,不肯縮回去,這是陽氣過盛的緣故。
竇漢卿說:傷寒病人舌頭伸出寸許,連續多日不縮回去,可以用五錢梅花冰片摻在舌頭上,就能縮回去了。
張仲景說:傷寒病人舌頭伸出來,就會死。
5. 舌出不入門主方
舌出口數寸,冰片為末敷。
人舌吐出,不能收進,乃陽火盛強之故。冰片點過,服。
黃連,人參,白芍藥(各三錢),柴胡,石菖蒲(各一錢)
水煎服,二劑愈。
又方,萆麻子為末,裝紙條內燒煙燻之。鼻孔有涎流出,即愈。
白話文:
舌頭伸出無法收回的治療方法:
舌頭伸出數寸,用冰片磨成粉末敷在舌頭上。
如果舌頭吐出無法收回,是因為陽氣過盛的緣故。將冰片研磨成粉末敷在舌頭上,再服用以下藥方:
黃連、人參、白芍藥各三錢,柴胡、石菖蒲各一錢,水煎服,服用兩劑即可痊癒。
另一個方法:將萆麻子磨成粉末,裝入紙條中燃燒熏吸,鼻子流出鼻涕後即可痊癒。
6. 舌縮不出門主論
岐天師曰:人舌縮入喉嚨,不能語言者,乃寒氣結於胸腹之故。(《秘錄》)
澄曰:舌乃心苗,氣虛與心脾積熱,俱能令人舌短,不僅寒凝胸腹,當詳辨之。
白話文:
舌縮不出門主論
岐伯說:人如果舌頭縮進喉嚨,無法說話,是因為寒氣阻塞在胸腹造成的。(出自《秘錄》)
澄明(註:指後世醫家對岐伯觀點的評論)說:舌頭是心的苗芽,氣虛和心脾積熱,都會讓人舌頭短縮,不只是寒氣凝滯胸腹一種原因,應該仔細辨別。
7. 舌縮不出門主方
神方,治舌忽縮入喉嚨,不能言語,乃寒氣結於胸腹。
人參(三錢),白朮(五錢),肉桂,乾薑,熟附子(各一錢)
水煎服,其舌自舒矣。
氣虛舌短,人參煎湯服。
心脾積熱舌短,黃連、石膏,或只用一味,或兼用,煎湯服。
白話文:
舌頭縮回無法伸出之主方
此方可治療舌頭突然縮入喉嚨,無法說話的症狀,這是因為寒氣凝結在胸腹所致。
處方:人參三錢,白朮五錢,肉桂、乾薑、熟附子各一錢。水煎服,服後舌頭自然會伸出來。
若因氣虛導致舌頭短縮,則可用人參煎湯服用。
若因心脾積熱導致舌頭短縮,則可用黃連、石膏,或單用其中一味,或兩種一起使用,煎湯服用。
8. 弄舌舒舌門主論
經曰:舌乃心苗。又曰:心開竅於舌。心火亢盛,腎陰不能上制,所以舌往外舒,肝火助焰,風主動搖,胃熱相煽,舌難存放,舌如蛇舔左右上下,伸縮動搖,謂之弄舌。當清心胃之火,則肝風自息矣。
馮魯瞻曰:弄舌者,是脾臟小熱,舌絡微緊,時時舒舌。治之勿過用涼藥,即有飲水者,亦脾虛津液不足耳。若於大病之來而弄舌者凶。
又曰:凡出長而收緩者,名曰舒。微露即收,舌乾腫澀者,名曰弄舌。
駱潛庵曰:舌忽舒長,舌忽捲縮,舌忽腫滿,皆屬風熱盛而妨乳食也。宜延壽丹。
白話文:
弄舌舒舌門主論
經書上說:舌頭是心的苗芽,也是心臟的竅穴外露之處。如果心火旺盛,腎陰不足以制約,就會導致舌頭往外伸展。肝火助長心火,風邪又加劇搖動,胃熱也跟著煽動,於是舌頭很難安放,像蛇一樣舔舐左右上下,伸縮搖擺不定,這就是「弄舌」。應該清瀉心胃的火氣,那麼肝風自然就會平息了。
馮魯瞻說:「弄舌」是因為脾臟有輕微的熱,舌頭的經絡略微緊繃,所以經常伸出舌頭。治療的時候不要過度使用寒涼的藥物,即使是口渴想喝水,也是因為脾虛導致津液不足。如果是在大病將至時出現弄舌,則預後凶險。
又說:舌頭伸出來很長,而收回去緩慢,叫做「舒舌」;舌頭稍微露出來就馬上縮回去,舌頭乾燥腫脹澀滯,叫做「弄舌」。
駱潛庵說:舌頭突然伸長,突然捲縮,突然腫脹,都是因為風熱盛行,妨礙了乳食的消化吸收。應該服用延壽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