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四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 (6)

1. 口眼喎斜門主方

卒中風口喎,燒酒一斤,入小口瓶內燙熱,入巴豆仁三粒,口向左歪,將病人右手掌捺在酒瓶口上,看病人口一端正,即不必熏矣。如口向右歪,則以病人左手捺瓶口上。

又方,葦管長五寸,以一頭插耳竅中,四畔以面調塞密,一頭納大豆一顆,大艾圓燒之,令燃灸七壯即瘥。患左灸右,患右灸左。

口眼歪斜,萆麻子去殼研爛,歪左塗右手心,歪右塗左手心,仍以熱水一盂安向手心,須臾即正,急洗去藥。

又方,巴豆仁七粒,去皮研爛,歪左塗右手心,歪右塗左手心,仍以熱水一盂安手心,須臾即正。並頻以手抽掣中指。

又方,石灰水調,歪左塗右邊,歪右塗左邊,正即洗去。

又方,皂莢去皮、弦研末,陳醋和塗,歪左塗右邊,歪右塗左邊,干則更塗之,以正為止。

又方,鱔魚一條裝入竹管內,以針將尾上深刺出血,攤軟絹上,左歪貼右,右歪貼左,即正。亦有以雙綿錢染鱔魚血,乘熱左歪以血線搭右嘴角內,沿腮直牽至耳朵上系之。右歪即搭左嘴角內,即正。

又方,酒煮肉桂濃汁,以故布溻之。

白話文:

中風導致口眼歪斜的治療方法:

  1. 燒酒巴豆法: 將一斤燒酒加熱後倒入小瓶,放入三粒巴豆仁。若病人嘴巴歪向左邊,就讓病人右手按住瓶口;若嘴巴歪向右邊,就讓病人左手按住瓶口。嘴巴歪斜狀況矯正後即可停止熏蒸。

  2. 艾灸葦管法: 取五寸長的葦管,一端插入病人耳朵,周圍用麵粉封住,另一端放入一粒大豆,再用艾絨灸七壯即可。若左側歪斜,則灸右側;右側歪斜,則灸左側。

  3. 萆麻子法: 將萆麻子去殼研磨成泥,若嘴巴歪向左邊,就塗在病人右手心;若嘴巴歪向右邊,就塗在左手心。然後將熱水一盆放在手上,不久就會恢復正常,之後要立刻洗掉藥物。

  4. 巴豆仁法: 將七粒巴豆仁去皮研磨成泥,使用方法同萆麻子法。並需頻繁地拉動中指。

  5. 石灰水法: 用石灰水,若嘴巴歪向左邊,就塗在右側;若嘴巴歪向右邊,就塗在左側。矯正後立刻洗掉。

  6. 皂莢法: 將皂莢去皮、去筋,研磨成粉末,用陳醋調和後塗抹。若嘴巴歪向左邊,就塗在右側;若嘴巴歪向右邊,就塗在左側。塗抹後若乾燥,需再次塗抹,直到矯正為止。

  7. 鱔魚法: 將一條鱔魚放入竹管中,用針刺穿魚尾使其流血,然後攤在柔軟的布上。若嘴巴歪向左邊,就將鱔魚貼在右側;若嘴巴歪向右邊,就將鱔魚貼在左側,即可矯正。另一種方法是用雙層銅錢沾染鱔魚血,趁熱,若嘴巴歪向左邊,就用血線從右側嘴角沿著腮幫子一直拉到耳朵上繫住;若嘴巴歪向右邊,則反之。

  8. 肉桂酒法: 將肉桂用酒煮成濃汁,用舊布沾濕敷貼患處。

2. 口噤門主論

口噤者,足陽明之病,頰車穴主之。蓋陽明經絡,挾口環唇循頰車;而諸陽筋脈皆上於頭,三陽之筋並絡頷、頰,夾於口,風寒乘虛而客其經則筋攣急,牙關緊而口噤。又有風熱太甚,痰涎滯膈,風喜傷肝,復能燥物,是以筋燥勁迫而口噤。此皆實邪之為病,而中風之閉證也。若在脫證,則諸陽之氣脫去,形骸管束無主,故口開舌縱不收矣。

駱潛庵曰:兒生三日,不哭不乳,是云口噤。此胎受火毒,攻心傳肺,故乳食不進,啼哭無聲,連服延壽丹少許,即愈。(《推拿秘書》)

白話文:

口噤,是足陽明經的病症,頰車穴是主治穴位。因為陽明經的經絡,經過嘴巴旁邊,環繞嘴唇,循行至頰車穴;而所有陽經的筋脈都向上走向頭部,三陽經的筋脈都連接著頷部、頰部,位於嘴巴附近。如果風寒乘虛而入侵經絡,就會導致筋脈攣縮緊繃,牙關緊閉而張不開口。此外,如果風熱過盛,痰涎阻塞膈肌,風邪又容易傷及肝臟,並且有乾燥之性,就會導致筋脈乾燥緊繃而張不開口。這些都是實邪引起的疾病,也是中風閉證的一種。但如果屬於脫證,則全身陽氣衰竭,身體機能失控,所以嘴巴張開,舌頭伸出,無法閉合。

駱潛庵說:嬰兒出生三天,不哭也不吃奶,這就是口噤。這是因為胎兒受了火毒,侵犯心臟再傳到肺部,所以不吃奶,不哭,連服少許延壽丹就會痊癒。(出自《推拿秘書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