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四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 (5)

1. 狐惑瘡門主論

馮魯瞻曰:傷寒狐惑,上唇生瘡,蟲食其臟,下唇生瘡,蟲食其肛,若蝕肛透內者,不治。(《錦囊》)

又曰:又有久嗽不已,飢則胸中大痛,須視上唇,有白點如粞者,此蟲齧其肺也。用百部膏一味,加烏梅、檳榔與服,下其蟲則愈。肺蟲其形如繭,令人咳嗽聲嘶也。

又曰:凡腹中熱,腸胃虛,蟲行求食,上唇有瘡曰惑,蟲食其臟。下唇有瘡曰狐,蟲食其肛,得此疾者,十無一生。

又曰:若腸頭作癢者,多因大腸濕熱生蟲而蝕肛門。久則齒根無色,舌上盡白,四肢倦怠,唾血如粟,心內懊憹,而成危證。初起宜服化慝丸。

《心法》曰:小兒肛門作癢,由蟲蝕也。視其下唇內,必有小白瘡,或耳之前後,結小核如串珠者是也。宜內服蘆薈丸,外用雄黃、銅綠等分研細,摻之。

白話文:

馮魯瞻說:傷寒引起的狐惑病,上嘴唇長瘡,蟲子侵蝕心臟;下嘴唇長瘡,蟲子侵蝕肛門。如果肛門潰爛穿透內臟,就沒辦法治療了。

又說:還有一種情況是久咳不止,飢餓時胸部劇痛,要觀察上嘴唇,如果有像小米粒一樣的白點,這是蟲子啃噬肺部造成的。可以用百部膏,加上烏梅、檳榔一起服用,把蟲子排出體外就能痊癒。肺蟲的形狀像蠶繭,會導致咳嗽聲音嘶啞。

又說:凡是腹部發熱,腸胃虛弱,蟲子為了覓食而活動,上嘴唇長瘡稱為「惑」,蟲子侵蝕心臟;下嘴唇長瘡稱為「狐」,蟲子侵蝕肛門。得了這種病,十個人中沒有一個能活下來。

又說:如果腸頭發癢,大多是因為大腸濕熱生蟲而侵蝕肛門。時間久了,牙根沒顏色,舌頭上全白,四肢疲倦,吐血像小米粒一樣,心裡煩躁不安,就會變成危急的病症。初期應該服用化慝丸。

《心法》說:小孩子肛門發癢,是因為蟲子侵蝕造成的。觀察他的下嘴唇內側,一定會有小白瘡,或者耳朵前後,長出像串珠一樣的小疙瘩,就是這個原因。應該內服蘆薈丸,外用雄黃、銅綠等量磨成粉末,敷在患處。

2. 狐惑瘡門主方

蟲食下部肛盡腸牽者,長股青背蛤蟆一枚,雞骨一錢,燒灰和勻,吹入下部,令深入。屢效。

又方,生艾,川楝根,煎湯熏洗。

白話文:

下體蟲蛀,肛門及腸道受牽連疼痛者,可用青背蛤蟆一隻(大腿長者),雞骨一錢,燒成灰混合均勻,吹入患處,使其深入。屢試屢效。

另一方,用新鮮艾草和川楝樹根煎湯熏洗患處。

3. 補缺唇法

法用孩兒骨一根,放瓦缽內,將糠火煅過再研極細末,止用一分,松香研極細五分,狗脊背上毛不拘多少,瓦上焙存性,研極細末,止用一錢,象皮一錢擂軟,用熱酒泡浸,瓦上焙,研極細,枯礬三分,和勻再研極細末,先將麻藥塗缺唇上,後以小鋒刀刺唇缺處皮,以磁碟貯流出之血調前藥,即以繡花針穿絲釘住兩邊缺皮,然後搽上血調之藥。三五日內不可哭泣及大笑,又怕冒風打嚏。

每日只吃稀粥,俟肌生肉滿去其絲,即合成一唇矣。

白話文:

補缺唇法

取嬰兒骨一根,放在瓦罐中,用稻殼火燒烤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取用一分;松香研磨成極細粉末,取用五分;狗脊蕨類植物的背部絨毛,數量不限,放在瓦片上烘烤至乾燥,研磨成極細粉末,取用一錢;象皮一錢,磨碎後用熱酒浸泡,再放在瓦片上烘烤,研磨成極細粉末;枯礬三分。將以上所有藥物混合均勻,再研磨成極細粉末。先在嘴唇缺損處塗抹麻藥,然後用鋒利的刀子輕輕劃破缺損處的皮膚,用磁碟收集流出的血液,與前面準備好的藥粉混合。用繡花針穿線,將兩邊的缺損皮膚縫合固定,再將調配好的藥膏塗抹在傷口上。三五天內避免哭泣、大笑、受風和打噴嚏。每日只吃稀粥,待傷口長出新肉,將縫合的線去除,嘴唇便會癒合完整。

4. 口眼喎斜門主論

夫口眼喎斜,皆血脈受病。有筋病、脈病之分,多屬胃土也。經曰:足陽明與手太陽筋急,則目為僻眥,急不能正視,是胃土之筋病喎斜也。又曰:足陽明之脈,挾口環唇,是胃土之筋病歪斜也。以口目常動故風生焉,耳鼻常靜故風息焉。然筋者血所養,脈者血之府。經云:脈勿榮則筋急,兼之邪乘虛襲,中於寒則筋急,引頰口喎目歪;中於風熱則筋脈縱緩,或燥槁牽引,皆令喎僻。然氣血無病,則雖熱未必緩,雖寒未必急。

其寒其熱多由氣血之虛所致,故不必以偏於左者為左寒右熱,偏於右者為右寒左熱。凡拘急之所,即氣血所虧之處。總之,寒者病也,熱者氣也,氣所不及之處即為寒矣、病矣。豈有一經而寒熱之邪並中,一病而寒熱之氣兩殊者耶!明乎此,則凡百病之客乎一人也。雖有證候錯雜,究其原則在一也。

《靈樞》言:足陽明之筋,頰筋有寒則急引,有熱則筋弛縱,故左寒右熱則左急而右緩,右寒左熱則右急而左緩,陽氣不得宣行故也。經曰: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偏枯喎僻,或左或右,血脈不周,而氣不勻也。治宜補正氣,行正氣,疏風氣,使氣勻則風順矣。

白話文:

口眼歪斜的成因主要在於血脈受損。 這種病症可分為筋病和脈病兩種,大多與胃經有關。經書記載:足陽明經和手太陽經筋脈緊張,就會導致眼睛斜視,無法正視前方,這就是胃經筋病引起的歪斜。經書又說:足陽明經的脈絡循行於口唇周圍,所以胃經筋病也會造成嘴巴歪斜。由於口眼經常活動,容易受風;而耳鼻相對靜止,則較少受風影響。然而,筋脈的營養來源是血液,脈絡是血液的貯存場所。經書記載:脈絡營養不足,筋脈就會緊張;加上外邪趁虛而入,如果感受寒邪,筋脈就會收縮,導致面頰、口角歪斜,眼睛斜視;如果感受風熱,筋脈則會鬆弛,甚至乾燥萎縮牽拉,也會造成歪斜。但如果氣血沒有問題,即使有熱邪也不一定鬆弛,即使有寒邪也不一定收縮。

寒熱的病症多源於氣血虛弱,因此不必拘泥於左側歪斜就一定是左寒右熱,右側歪斜就一定是右寒左熱。凡是肌肉拘緊的地方,都是氣血虧損的地方。總而言之,寒是疾病,熱是氣機,氣機不到的地方就會出現寒邪和疾病。怎麼可能一條經脈同時受到寒熱兩種邪氣侵襲,一種病症同時存在寒熱兩種氣機呢?明白了這個道理,就能理解所有疾病在一個人身上發生的規律。即使症狀複雜多樣,其根本原因只有一個。

《靈樞》說:足陽明經的筋脈,也就是面頰的筋脈,感受寒邪就會收縮緊張,感受熱邪就會鬆弛。所以,左寒右熱就會導致左側緊張右側鬆弛,右寒左熱就會導致右側緊張左側鬆弛,這是因為陽氣不能正常運行的緣故。經書記載:邪氣聚集的地方,氣血一定虛弱。偏枯歪斜,不論左邊還是右邊,都是因為血脈運行不暢,氣機不勻所致。治療應當補益正氣,運行正氣,疏通風邪,使氣機調勻,則風邪自然消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