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四 (2)
卷四 (2)
1. 膀胱
經曰: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。
又曰:膀者言其橫於前陰之旁,以通水也。胱者,言其質之薄而明也。合而言之,以其由虛而實,旁通水道,通身虛松,可以蓄水,漸漬而滲入胞中,胞滿而溺出也。
白話文:
膀胱是指在腹部前方陰部旁,用來輸送水的器官。胱,是指它的質地薄而明。合起來解釋,是因為它從空虛到充實,旁通水道,渾身虛松,可以儲存水,逐漸浸潤而滲入胞中,胞滿後小便就排出了。
又曰:膀胱當十九椎居腎之下,大腸之前,有下口,無上口,當臍上一寸水分穴處為小腸下口,乃膀胱上際,水液由此別迴腸,隨氣泌滲而入,其出其入,皆由氣化,入氣不化,則水歸大腸而為泄瀉,出氣不化,則閉塞下竅而為癃腫。後世諸書,有言其有上口無下口,有言上下俱有口者,皆非。
白話文:
又說:膀胱位於第十九椎,在腎臟下方,大腸前方,只有一個出口,沒有入口,在肚臍上方一寸處的水分穴(膀胱俞穴)是下小腸的出口,也是膀胱的上端,水液從這裡分流到小腸,隨著氣的作用,被吸收,而進入膀胱,水液的出入都依靠氣的作用,氣機不能正常,則水液會流入大腸,導致腹瀉,氣機不能正常排出,則會閉塞下竅,導致癃腫。後世醫書中,有的說膀胱有上口沒有下口,有的說膀胱上下都有口,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。
《難經》曰:膀胱重九兩二銖,縱廣九寸,盛溺九升九合,口廣二寸半。
又曰:足太陽經膀胱。
又曰:是經多血少氣。
又曰:申時氣血注於膀胱。
《靈樞》曰:膀胱在小腹之內。
又曰:鼻孔在外,膀胱漏泄。
白話文:
《難經》記載,膀胱重九兩二銖,長寬九寸,可容納九升九合的尿液,開口寬二寸半。
同樣《難經》中也提到,足太陽經與膀胱相連。
另外,《難經》也指出,這條經絡血氣充盈,但氣不足。
並且,在申時(下午三點到五點),氣血會流注膀胱。
《靈樞》則記載,膀胱位於小腹內。
同時,《靈樞》也提到,鼻孔外漏,則膀胱也會漏泄。
《難經》曰:膀胱以虛受水,為津液之腑,有上口而無下口,得氣海之氣,施化則溲便注瀉,氣海之氣不足,則秘澀不通。
白話文:
《難經》上說:膀胱空虛才能容納水,是津液聚集的臟腑,上端有入口,下端沒有出口,依靠氣海的氣來運作,才能排洩小便和大便。如果氣海的氣不足,就會導致排洩不通暢。
經曰:水液自小腸泌別汁,滲入膀胱之中,胞氣化之而為尿,以泄出也。
東垣曰:膀胱雖為津液之腑,至於受盛津液,則又有胞,而居膀胱之中。
《類纂》曰:膀胱者,胞之室也。
經曰:水泉不止者,膀胱不藏也。得守者生,失守者死。
《甲乙經》曰:膀者,橫也。胱者,廣也。言其體橫廣而短也。
經曰:膀胱脹者,小腹滿而氣癃。
又曰:厥氣客於膀胱,則夢遊行。
又曰:膀胱有熱則淋閉,膀胱不約為遺溺。(溺,音尿,謂睡中遺尿也。)
白話文:
經書中記載,水液從小腸中分離出來,滲入膀胱,膀胱的氣化作用將其轉化為尿液,再排泄出去。
東垣先生認為,膀胱雖然是貯藏津液的器官,但它內部還有個叫做胞的結構,才是真正貯存津液的地方。
《類纂》也說,膀胱是胞的住所。
經書中還說,如果水泉不停地流出,就代表膀胱無法貯藏津液,守不住生命就會死亡。
《甲乙經》記載,膀胱的形狀橫向而寬廣,並且比較短。
經書中也提到,膀胱脹滿時,小腹會感到脹痛,而且呼吸困難。
另外,如果厥氣進入膀胱,就會出現夢遊的症狀。
還有,膀胱有熱就會出現尿頻尿閉,膀胱失去約束力就會發生尿失禁,也就是睡夢中尿床。
又曰:膀胱,津液之府,水注由之,然足三焦脈實,約下焦而不通,足三焦脈虛,不約下焦則遺溺也。膀胱,又名足三焦也。
又曰:是動病則沖頭痛,目似脫,項似拔,脊病腰似折,髀不可以曲,膕如結,腨如裂,是為踝厥,是主筋。
白話文:
又說:膀胱是津液之府,所有水液都流經這裡。然而,足三焦脈強盛,收縮下焦過度就會小便不通暢;足三焦脈虛弱,無法約束下焦則會遺尿。膀胱,又稱足三焦。
又曰:所生病者,痔,瘧,狂,顛疾,頭囟頂痛,目黃淚出鼽衄,項背、腰尻、膕腨、腳背痛,小指不用。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,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。
足太陽膀胱引經藥歌:
白話文:
他還說:生病的人,會患有痔瘡、瘧疾,發狂、癲病、頭囟頂疼痛、眼睛發黃流眼淚、衄鼻血、項背、腰尻、膕腨、腳背疼痛、小指無法使用。盛者人迎脈大,是寸口脈的兩倍,虛者人迎脈反而比寸口脈小。
申膀澤(瀉)滑(石)茵陳(肉)桂,豬(苓白)茯(苓)羌(活)麻(黃黃)柏蔓(荊子)親,行下大黃並(白)術澤,藁(本)羌防己檗同因。
膀胱實熱,小便赤澀。虛寒,小便數,或漏精,精冷厚稠如米泔。
白話文:
伸筋膀腰的方法:大黃、茯苓、防己、黃柏、郁李仁、大麻子、豬苓、川芎、澤瀉、桂枝、茵陳、羌活、白朮。服用法:下大黃加白朮,澤瀉煮水服用。防己、羌活加藁本,煮水服。
《靈樞》曰:腎應骨,密理厚皮者,三焦膀胱厚,粗理薄皮者,三焦膀胱薄,疏腠理者,三焦膀胱緩,皮急而無毫毛者,三焦膀胱急,毫毛美而粗者,三焦膀胱直,稀毫毛者,三焦膀胱結也。
又曰:膀胱病者,小腹偏腫而痛,以手按之,即欲小便而不得,肩上熱,若脈陷及足小指外廉,脛、踝後皆熱。
白話文:
《靈樞》經書中說:腎臟與骨骼相呼應,皮膚緻密粗糙、肌肉厚實的人,則三焦膀胱厚實;皮膚疏鬆細膩、肌肉薄弱的人,則三焦膀胱薄弱;皮膚疏鬆的人,三焦膀胱鬆弛;皮膚僵硬且沒有毛髮生長的人,則三焦膀胱拘急;毛髮光澤且粗壯的人,則三焦膀胱直通;毛髮稀少、柔細的人,則三焦膀胱結滯。
《入門》曰:膀胱病者熱結下焦,小腹苦滿,胞轉小便不利,令人發狂。冷則濕痰上溢而為多唾,小便淋漓或遺尿。
白話文:
《入門》中說:膀胱有病的人,是熱氣積聚在下焦,小腹脹滿,小便困難,讓人生氣。如果受了冷,濕痰就會上升溢出,使人多流口水,小便不暢,或小便失禁。
又曰:膀胱虛則小便不禁,宜既濟丸,加減八味丸,倍山萸,加烏藥、益智、故紙。實則小便不通,宜益元散、葵子湯、(葵子、赤茯苓、枳實、木通、黃芩、甘草、豬苓、車前子、瞿麥、滑石、薑引。《濟生》)五苓散,膀胱主藥也。
白話文:
另外還說:膀胱虛弱,則小便就會不由自主地流出,宜服用既濟丸,加減八味丸、倍增山萸肉,並加入烏藥、益智、舊紙。膀胱實熱,則小便不通暢,宜服用益元散、葵子湯(葵子、赤茯苓、枳實、木通、黃芩、甘草、豬苓、車前子、瞿麥、滑石,用生薑引導藥性。《濟生》)五苓散,都是治療膀胱疾病的主要藥物。
《內經》曰:膀胱不利為癃,不約為遺尿。
又曰:遺尿狂言,目反直視,為膀胱絕也。
又曰:膀胱之脈為足太陽,其終也,戴眼反折瘛瘲,其色白,絕汗乃出,絕汗出則死矣。
經曰:太陽司天,寒淫所勝,則病心澹澹大動,是寒傷心也。
又曰:腫脹水腫有十種之分,腹急肢瘦,為膀胱水。
白話文:
《內經》說,膀胱功能失常就會出現小便不利,也就是「癃」,控制不住就會出現「遺尿」。
書中還提到,遺尿、胡言亂語,眼睛反向直視,代表膀胱功能完全喪失。
《內經》也指出,膀胱經脈屬於足太陽經,其末端在眼睛附近,如果出現眼球反轉、抽搐等症狀,而且皮膚呈現白色,並大量出汗,就表示膀胱經脈已經完全斷絕,將會導致死亡。
經書中還說,太陽經主宰天部,受到寒邪侵襲時,就會出現心悸、心慌,這是寒邪傷害心臟的表現。
另外,書中還提到,水腫有十種分類,其中腹部脹滿、四肢消瘦,屬於膀胱水腫。
補:橘核、龍骨、益智仁、續斷、菖蒲。
白話文:
補:橘核、龍骨、益智仁、續斷、菖蒲。
橘核:橘子的種子,具有理氣化痰、燥濕化痰的作用。
龍骨:恐龍或哺乳動物的化石,具有鎮靜安神、斂汗止瀉的作用。
益智仁:益智樹的種子,具有健脾益氣、補腎益精的作用。
續斷:續斷草的根莖,具有活血通絡、續筋接骨的作用。
菖蒲:菖蒲的根莖,具有醒腦開竅、祛風除濕的作用。
瀉:芒硝、澤瀉、滑石、車前子。
白話文:
洩利藥物:芒硝、澤瀉、滑石、車前子。
溫:茴香、烏藥。
涼:生地、甘草梢、黃柏。
引經報使:藁本、羌活上行,黃柏下行。
白話文:
溫性的藥材有茴香和烏藥,涼性的藥材有生地、甘草梢和黃柏。藁本和羌活引藥向上走,黃柏則引藥向下走。
2. 心包絡
經曰:包絡者,護衛心主,不使濁氣干之,正猶君主有宮城也。
又曰:心包絡一經,《難經》言其無形。
白話文:
經典中提到:心包就像保護君主的宮城一樣,守護著心臟,防止濁氣侵犯。
又說:關於心包這條經脈,《難經》裡提到它是無形的。
滑伯仁曰:心包絡,一名手心主,以臟象校之,在心下橫膜之上,豎膜之下,其與橫膜相黏而黃脂裹者,心也。脂䐄之外,有細筋膜如絲,與心肺相連者,心包也。此說為是,言無形者非。
白話文:
滑伯仁說:心包絡,另一個名稱是手心主,根據臟象來比擬,位於心的下方,橫隔膜之上,縱隔膜之下,心包絡與橫隔膜相黏連,外面包裹著黃色脂肪的是心臟。脂肪層的外面,有像絲線一樣細小的筋膜,與心臟和肺臟相連接,這就是心包。這種說法是正確的,那些說心包沒有形狀的說法都是錯的。
又按《靈蘭秘典論》十二官,獨少心包一官,而多「膻中者,臣使之官,喜樂出焉」一段,今考心包藏居膈上,經始胸中,正值膻中之所,位居相火,代君行事,實臣使也。此一官,即心包無疑矣。
白話文:
根據《靈蘭祕典論》,十二官中獨缺心包一官,但卻多了「膻中者,臣使之官,喜樂出焉」一段。現在研究發現,心包位於橫膈上方,起始於胸中,正好位於膻中之處,位居相火,代替君主行事,確實是臣使之官。這一官就是心包,無疑了。
又曰:手厥陰經心包絡。
又曰:是經多血少氣。
又曰:戌時血注於心包絡。
補:地黃。
瀉:枳殼、烏藥。
溫:肉桂。
涼:梔子。
白話文:
此外,手厥陰經又稱心包絡,此經血氣特點是多血少氣,戌時(晚上七點到九點)血液會流注到心包絡。補心包絡宜用地黃,瀉心包絡宜用枳殼、烏藥,溫心包絡宜用肉桂,涼心包絡宜用梔子。
引經報使:柴胡、青皮、川芎。
白話文:
使者傳遞信息:柴胡、青皮、川芎。
《靈樞》曰:十二原,以心包經大陵穴為心之原,明真心不受邪,故知手心主代君火也。
又曰:是動病則手心熱,臂肘攣急,腋腫甚則胸脅支滿,心中澹澹大動,面赤喜笑不休,目黃,是主心包。
手厥陰心包絡引藥歌:
白話文:
《靈樞》提到:十二原穴中,以心包經的大陵穴作為心的原穴,表明真心不會受到邪氣侵犯,因此知道手心主可以代表君火的作用。
又說:如果這個穴位出現病症,會表現為手掌心熱、手臂和肘部抽搐緊張、腋下腫脹嚴重時胸部和側肋會感到脹滿、心中感覺到強烈跳動不安、臉色發紅且不停地笑、眼睛發黃,這些症狀主要是由心包引起的。
手厥陰心包絡引藥歌:
戌包敗醬柴胡(白)術,(牡)丹皮熟地與沙參,更有下行經絡藥,青(皮)柴(胡)熟地可相親。
白話文:
在戌日用柴胡(白色的)、白術、丹皮、熟地和沙參混合在一起,再加入一些瀉下的藥物,還可以加入青皮、柴胡和熟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