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三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5)

1. 耳衄門主論

馮魯瞻曰:耳中出血,少陰火動所致。(《錦囊》)

李東垣曰:耳中無故出血,名曰耳衄。乃肝腎相火上逆,迫血而衄。

白話文:

耳衄門主論

馮魯瞻說:耳朵出血,是因為少陰經的火氣旺盛引起的。

李東垣說:耳朵無緣無故出血,叫做耳衄。這是肝腎的相火逆流上衝,逼迫血液而導致出血。

2. 耳衄門主方

驗方,白龍骨研細吹耳內。

又方

人牙(煅存性,出火毒),麝香(少許)

研細。每用少許吹耳內,即干。(又治小兒痘瘡出現而靨者,酒調一字,服之即出。)

白話文:

耳出血的主方

驗方:將白龍骨研磨成細粉,吹入耳內。

另一個方子:

將人牙(煅燒至呈灰白色,去除火毒)和麝香(少量)研磨成細粉。每次取少量吹入耳內,即可止血。(此方也可治療小兒患痘瘡,痘疹出現但凹陷不顯者,可用酒調和少許服用,痘疹即可冒出。)

3. 黃耳類傷寒門主論

凡耳中策策痛者,是風入腎經也。不治則變,惡寒發熱,脊強背直,如痓之狀,曰黃耳傷寒。此不可作正傷寒治,宜小續命湯去附子,加殭蠶、天麻、羌、獨,次用荊防敗毒散加細辛、白芷、蟬蛻、黃芩、赤芍、紫荊皮。

白話文:

凡是耳朵裡有颼颼的疼痛,這是風邪入侵腎經所致。如果不治療,病情會變化,出現惡寒發熱、腰背僵硬挺直,像癲癇發作一樣的症狀,稱為「黃耳傷寒」。這種病不能用治療一般傷寒的辦法,應該服用小續命湯去掉附子,再加入殭蠶、天麻、羌活、獨活;之後再用荊防敗毒散,加入細辛、白芷、蟬蛻、黃芩、赤芍、紫荊皮。

4. 耳聾門主論

馮魯瞻曰:耳聾因於火者,或暴怒之乍乘,或情欲之自肆,或因有餘之火,或因不足之火,故耳聾及痛者。所主宜芩、連、歸、芍之類。(《錦囊》)

又曰:耳聾因於氣閉者,有因怒傷及肝,痰因於火,或一時卒中,或久病氣虛,故耳聾及鳴者,所主宜舒郁調血,用導引宣通之法。

又曰:更有風入於腦,停滯於手太陽之脈,則令氣塞耳聾。

又曰:若大病後而耳聾者,是血枯而氣弱也,當服地黃丸。然在病後,則氣血俱虛,必診兩手之脈孰勝而為之治。若脈大無力,或右手細小沉弱者,陽氣大虛也,宜甘溫之劑,仿陽生陰長之義,少加血藥佐之。若純視為陰虛,而用滋陰降火之劑。則陽氣愈弱,非惟耳聾不痊,反增噁心、胸滿、泄瀉之患矣。

又曰:耳聾皆屬於熱。左耳聾者,少陽火也,龍薈丸主之;右耳聾者,太陽火也,六味丸主之;左右耳俱聾者,陽明之火也,通聖散、滾痰丸主之。凡有所忿怒過度,則動少陽膽火從左起,故使左耳聾也;有所色欲過度則動,太陽膀胱相火從右起,故使右耳聾也;有所醇酒厚味,過度則動,陽明胃火從中起,故使左右耳俱聾也。

婦人多左耳聾者,以其多忿怒也;男子多右耳聾者,以其多色欲也;膏梁之家,多左右耳聾者,以其多肥甘也。

又曰:經云:耳聾少氣嗌乾者,肺也。又云:頭痛耳鳴,九竅不利,腸胃之所生也。腸胃不足,故氣弱不充,傷寒及大病之後,多有此證,以補中益氣湯治之。耳聾多恐者,肝虛也。經云:肝虛則目䀮䀮無所見,耳無所聞,善恐。治法用四物湯加羌活、防風、柴胡、茯神、菖蒲主之。

又曰:新聾多熱,少陽、陽明火多故也;舊聾多虛,腎常不足故也。一宜清風散熱,一宜滋腎通竅。如大病後,又宜補陰降火。

陳遠公曰:人有耳中如針之觸痛者,並無水出,止有水沸,人以為火邪作祟,殊不知乃腎水耗也。夫腎開竅於耳,腎氣不足則耳閉;耳閉之前,必非安然即閉也,必先痛而後閉,何也?腎火沖之也。火衝不出,則火路塞不通,是火不再走於耳而成聾也。此症宜速治,否則成聾難治矣。

用益水平火湯主之:熟地、生地、麥冬、玄參各一兩,菖蒲一錢,水煎服。一劑疼止,二劑響息,三劑全愈。此良法也。(此方補水之劑,又能於水中瀉火,且不損腎氣。腎水既足則腎火自降,未成之聾,不可不治也。此方治已聾者,尚有奇功,況治未聾之耳,有不取效之捷哉?)

又曰:人有耳聾不聞雷聲,又並不疼,此大病後或年老之人則有之。乃腎火閃閉而氣塞也,最難取效。法當內外兼治,必大補心腎。雖耳屬腎,而非心氣相通,則心腎不交,反致阻塞,故必補腎。使腎液滋心,即用補心之劑,使心氣降於腎火,腎氣交,自然上升通於耳矣。

白話文:

[耳聾主論]

馮魯瞻說:耳聾如果是因為火氣引起,可能是突然的暴怒,或是情慾過度,或者是身體裡的火氣過剩,或是身體裡的火氣不足,因此導致耳朵疼痛和聾。應使用黃芩、黃連、當歸、芍藥這類藥材治療。(出自《錦囊》)

他又說:如果耳聾是因為氣血閉塞,可能是因為怒氣傷到肝臟,或是痰火影響,或者是一時之間氣血中風,或是長期生病導致氣血虛弱,因此導致耳鳴和聾。應該使用能疏肝解鬱,調節血液的方法治療。

他還說:如果風邪進入腦部,滯留在手太陽經脈,會讓氣血阻塞,導致耳聾。

他又說:大病後耳聾,通常是因為血液乾涸,氣血虛弱,應該服用地黃丸。然而在病後,氣血都虛弱,必須診斷雙手脈象的強弱來治療。如果脈象大而無力,或是右手脈象細小沈弱,表示陽氣大虛,應該使用甘溫的藥物,模仿陽氣生長的原理,稍微加入補血藥物。如果只認為是陰虛,使用滋陰降火的藥物,反而會讓陽氣更弱,不僅耳聾不會好,還可能增加噁心、胸悶、腹瀉的問題。

他又說:耳聾通常都是因為熱氣。左耳聾是少陽經的火氣,可以使用龍薈丸;右耳聾是太陽經的火氣,可以使用六味丸;兩耳都聾是陽明經的火氣,可以使用通聖散、滾痰丸。如果過度生氣,就會引起少陽膽火從左邊發作,導致左耳聾;如果過度縱慾,就會引起太陽膀胱相火從右邊發作,導致右耳聾;如果過度飲酒和吃辛辣食物,就會引起陽明胃火從中間發作,導致兩耳都聾。

婦女左耳聾通常因為過度生氣;男子右耳聾通常因為過度縱慾;富有人家的男女兩耳都聾,通常因為過度飲酒和吃辛辣食物。

他又說:根據醫書記載,耳聾、氣短、咽乾是肺部問題。頭痛、耳鳴、九竅不順,是腸胃問題。腸胃功能不好,氣血虛弱,無法充盈,傷寒和大病後,常常會出現這種症狀,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治療。耳聾伴隨恐懼,通常是肝臟虛弱。根據醫書記載,肝虛會導致眼睛看不清,耳朵聽不到,容易恐懼。治療方法是使用四物湯加上羌活、防風、柴胡、茯神、菖蒲。

他又說:新近的耳聾通常是由於熱氣,少陽經和陽明經的火氣較多;長期的耳聾通常是由於虛弱,腎臟功能不足。一個需要清熱去風,一個需要滋補腎臟,打通竅道。如果是在大病後,又需要補陰降火。

陳遠公說:有的人耳朵像被針刺一樣疼痛,但沒有水流出,只有水沸騰的感覺,人們以為是火氣作怪,卻不知道是腎水消耗。腎臟開竅在耳朵,腎氣不足就會導致耳閉。耳閉之前,一定不是平靜的閉合,一定是先疼痛,然後閉合,這是因為腎火引起的。火氣沖不出來,火路堵塞,火氣不再走到耳朵,就形成了耳聾。這個症狀要盡快治療,否則會變成難治的耳聾。

使用益水平火湯治療:熟地、生地、麥冬、玄參各一兩,菖蒲一錢,用水煎煮服用。一劑疼痛停止,二劑響聲消失,三劑完全康復。這是很好的治療方法。(這個藥方是補水的,同時也能在水中去火,而且不會損傷腎氣。腎水充足,腎火自然下降,未形成的耳聾,一定要治療。這個藥方對已經耳聾的人也有奇效,更不用說對未耳聾的人有多有效了。)

他又說:有的人耳聾聽不到雷聲,也不會疼,這通常是大病後或老年人會有的情況。這是腎火突然閉塞,氣血阻塞。很難快速見效,必須內外兼治,大力補充心腎。雖然耳朵屬於腎臟,但如果心氣不能相通,心腎不能交匯,反而會導致阻塞,所以必須補腎。讓腎液滋養心臟,使用補心的藥物,讓心氣下降到腎火,腎氣交匯,自然上升到耳朵。

使用啟竅丹治療:熟地二兩,山萸肉、麥冬各一兩,遠志、茯神、柏子仁、熟棗仁各三錢,北五味二錢,石菖蒲一錢,用水煎煮服用。四劑後耳朵裡一定會有響聲,這是即將打開耳聾的徵兆。再服用十劑,外面使用龍骨一分,雄鼠膽汁一枚,麝香一釐,冰片三釐,研磨成粉,做成三顆藥丸,用棉花包裹塞進耳朵裡,不要拿出來,一天一夜就能通了。非常有效。

再使用前面的藥方服用一天,後面使用六味丸作為善後措施。否則可能會不能持久。

醫書上說:耳朵是腎臟的竅道,腎臟主管收藏精華。所以精華流失,就會導致臉色發黑,耳朵聾。耳朵是宗脈聚集的地方。從竅道來說,是水;從聲音來說,是金;從經絡來說,手足少陽經都在這裡會合。有從內部無法聽到的,是主病;有從外部無法進入的,是經絡問題。腎臟和諧,就能聽到五音。又說:有氣血逆流導致的耳聾,有兩種原因。凡是手太陽經氣血逆流導致的耳聾,症狀是耳聾,耳朵裡氣血充滿;手少陽經氣血逆流導致的耳聾,症狀是耳朵裡渾濁,這些都是氣血逆流導致的耳聾。治療方法是使用四物湯加上降火通氣的藥物。

但是臟腑氣血逆流導致的耳聾,一定有眩暈的症狀;風邪導致的耳聾,一定有頭痛的症狀;勞累和縱慾傷害氣血,昏昏沉沉是勞累導致的耳聾,一定有虛弱的症狀。聲音嘈雜,眼睛看到黑點,這是虛弱導致的耳聾。

他又說:所有耳聾,因為濕熱痰和氣血實在的,都應該使用檳榔丸或神芎丸。

他又說:耳朵雖然主要由足少陰經控制,但人體十二條經絡,除了足太陽經和手厥陰經,其他十條經絡都會進入耳朵,只有腎臟開竅在耳朵,所以治療耳朵以腎臟為主。然而心臟也開竅在耳朵,為什麼呢?心臟的竅道本來在舌頭,但舌頭沒有孔洞,所以寄生在耳朵。腎臟是耳朵竅道的主人,心臟是耳朵竅道的客人,腎臟控制內在的陰氣,心臟控制外在的陽氣,清淨精明的氣體上升到空洞的竅道,聽覺就清晰了。如果兩條經絡不調和,陰陽失衡,都會導致突然的耳聾。

五臟在五個部位開竅,從陰陽來說。在腎臟、肝臟在陰,所以耳朵、眼睛兩個竅道,是陰氣控制的;在心臟、脾臟、肺臟在陽,所以嘴巴、鼻子、舌頭三個竅道,是陽氣控制的。所以五臟不和,七竅就不通。任何一條經絡,有虛實的氣血進入耳朵,都會擾亂聽覺,這是突然的疾病。如果是長期的耳聾,腎臟也有虛實的不同。左腎是陰,主管精華;右腎是陽,主管氣血。精華不足,氣血過剩,就是虛弱導致的耳聾;如果身體瘦弱,皮膚黝黑,筋骨健壯,這是精華和氣血都有過剩,固藏閉塞,這是實在導致的耳聾,是高壽的徵兆。這兩種都是先天遺傳導致的。如果耳聾,臉色發黑,是精華流失,腎臟疲憊。

使用安腎丸、八味丸、蓯蓉丸,選擇使用;如果是腎臟虛火,臉色紅潤,口乾,痰多,內熱,使用六味丸。這是討論陰虛的。至於陽虛,也有耳聾。醫書上說:清陽出上竅。胃氣是清氣,元氣,春天上升的氣體,只是名字不同。現在人們飲食勞累,脾胃氣血一旦虛弱,無法上升,反而下流到腎臟和肝臟,所以陽氣閉塞,地氣模糊,邪氣侵害空洞的竅道,讓人耳朵和眼睛不清楚,這是陽虛導致的耳聾。必須使用東垣補中益氣湯。

有的人心臟氣血虛實不調,虛弱就無法控制陽氣,下與陰氣交匯;實在就依賴陽氣強壯,與陰氣斷絕。醫書上說:至陰虛,天氣絕。應該使用補心丸加減治療。還有地氣模糊,或是憂愁無法解決,陰氣閉塞,無法與陽氣相通;或是內外濕氣,痞結氣血,無法升降,耳朵裡也會渾濁,應該使用提升陽氣去除濕氣的藥物。

然而從陰精和陽氣來說,耳朵、眼睛兩個竅道,是陰精控制的;陰精控制的,喜歡清涼,討厭煩熱;陽氣控制的,喜歡溫暖,討厭寒冷。潔古老人曾經有這樣的理論,確實耳朵和眼睛不能溫補。

《仁齋直指》說:腎臟通向耳朵,主管精華,精氣調和,腎氣充足,耳朵就能清晰聽見。所以如果能調養得當,氣血和諧,耳聾就會逐漸減輕;如果不知道自我節制,每天勞累,不節制慾望,不控制情緒,不戒酒,不吃烤炸辛辣的食物,即使吃藥,也無法有效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