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二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17)

1. 鼻淵門主論

及居腦,久動則思遷,又尋竅而出,乃順趨於鼻矣。火毒淺則涕清,深則涕濁,愈久愈流愈重,後則涕無可流,並腦髓盡出,欲不死不可得矣。治法:治其腦而仍治其膽者,探源之治也。用取淵湯:辛夷二錢,當歸、黑山梔各三錢,柴胡、貝母各一錢,元參一兩,水煎服。二劑涕減,三劑全愈。

(辛夷入膽,引當歸以補腦之氣,引元參以解腦之火,加柴、梔舒膽之郁,則膽不來助火,自受補氣之益也。不止鼻之涕者,清腦中之火,益腦中之氣,正所以止之也。蓋鼻原無涕,遏上游出涕之源,何必又截下流之水乎!或疑當歸過於多用,不知腦髓盡出,若不大補,則腦氣不生。辛夷耗散之物,非可常用,故乘其引導,大用當歸補腦滲精,不必日後再用。

倘日後減去辛夷,即重用當歸無益矣。此用藥先後之機也。人疑當歸不可多用,不過嫌其性滑,有妨於脾耳。誰知腦髓直流之人,必髓不能化精者也。精不化則必少矣,精少則不能分布於大腸,大腸必有乾燥之苦,然則以當歸潤之,正其所喜,何患之有耶!)

又曰:人有鼻流清涕,經年不愈,人以為內熱成腦漏也,誰知肺氣虛寒乎?夫腦漏,即鼻淵也。有寒熱二證,不獨膽熱而成之也。何以別之?蓋鼻涕濁而臭者,熱也;清而不臭者,寒也。熱屬實,寒屬虛,今流清涕而不臭,正虛寒也。熱宜清涼之藥,寒宜溫和之劑,若概用散而不用補,則損肺氣而肺益寒,愈流清涕矣。

用溫肺止流丹:人參、荊芥、細辛各五分,訶子、甘草各一錢,桔梗三錢,水煎,調石首魚腦骨五錢,煅末服,一劑即止。(此方氣味溫和,自能暖肺,性又帶散祛邪,故奏功如神。或謂石首魚腦骨古人以治內熱之鼻淵,疑石首魚腦骨為物,何以用治寒證鼻淵耶?恐鼻淵皆屬熱,而非寒乎?不知鼻淵有寒熱二證,而石首魚腦骨皆兼治之。

但熱病之涕通於腦,寒證之涕出於肺,所用之藥皆入肺,無非溫和之味,肺既寒涼,得溫和自解,又得石首魚腦骨,截腦中之路,則腦氣不下陷,肺氣更閉矣,所以一劑止流也。)

又曰:人有鼻塞不通,濁涕稠黏已經數年,人以為鼻淵,火結於腦也,誰知乃肺之鬱火不宣,而非鼻淵也。夫郁證五臟皆有,不獨肺能郁也。《內經》曰:諸氣憤郁,皆屬於肺。肺鬱則氣不通也。《難經》曰:肺熱甚則出涕。肺本清虛之府,最惡熱也。肺熱則氣必粗,液必上拂,而結為涕,熱甚則涕黃,熱極則涕濁,則濁之物,豈容於清虛之府,必從鼻之門戶出矣。

用加味逍遙散:柴胡、白朮、白茯苓各二錢,桔梗、白芍、當歸各三錢,黃芩、半夏、白芷、甘草各一錢,陳皮五分,水煎服。二劑輕,八劑全愈。(此治肝鬱之方,何以治肺郁亦效?不知此方善治五郁,非獨治肝一經已也。又佐以桔梗散肺之邪,黃芩瀉肺之熱,且引眾味入肺,何郁之不宣乎?故塞通濁化也。

白話文:

這個病因是腦部問題,如果長時間活動或思緒過多,就會影響到腦部,然後從鼻子的孔竅流出來。如果火毒比較淺,流出來的鼻涕會是清的;如果火毒比較深,流出來的鼻涕就會變得混濁。時間越久,鼻涕流得越多也越嚴重,到最後甚至會流不出鼻涕,連腦髓都一起流出來,這樣就沒救了。

治療方法應該從腦部著手,同時也要治療膽,這才是從根源解決問題。可以使用「取淵湯」:辛夷二錢、當歸和黑山梔各三錢、柴胡和貝母各一錢、元參一兩,用水煎服。通常服用兩劑鼻涕就會減少,三劑就會完全痊癒。

辛夷可以引導藥力進入膽,配合當歸補腦部的氣,用元參來清除腦部的火氣,加上柴胡和山梔來疏解膽的鬱悶。這樣膽就不會助長火氣,反而能得到補氣的好處。這個方法不是單純止住鼻涕,而是要清除腦中的火,增補腦中的氣,這才是真正止住鼻涕的方法。鼻涕本來就不是從鼻子產生的,只要從源頭控制住流出鼻涕的原因,又何必去阻止下游流出來的水呢?

有人可能會覺得當歸用太多了,但要知道,腦髓都流出來了,如果不大力補充,腦部的氣就無法產生。辛夷是耗散的藥物,不宜長期使用,所以趁著它引導藥效的時候,大量使用當歸來補腦精,之後就不用再用了。如果之後減去辛夷,即使大量使用當歸也沒有效果了。這就是用藥先後的關鍵。

有人覺得當歸不能多用,是因為它性滑,可能會影響脾。但要知道,腦髓直流的人,一定是精不能轉化成腦髓。精不足就無法分布到大腸,大腸就會乾燥,所以用當歸來潤燥,正是它所需要的,沒有什麼好擔心的。

還有一種情況是,有人鼻流清涕,經過很久都好不了,大家以為是內熱導致腦漏,但其實是肺氣虛寒。所謂腦漏,其實就是鼻淵,有寒熱兩種證型,不只是膽熱才會引起。要如何分辨呢?鼻涕混濁且有臭味,就是熱證;鼻涕清澈沒有臭味,就是寒證。熱證屬於實證,寒證屬於虛證。現在流清涕且沒有臭味,就是虛寒證。熱證要用清涼的藥物治療,寒證要用溫和的藥劑治療。如果一概使用發散的藥物,而不加以補益,就會損耗肺氣,使肺更加寒冷,鼻涕就會流得更多。

可以用「溫肺止流丹」:人參、荊芥、細辛各五分,訶子、甘草各一錢,桔梗三錢,用水煎服,再調入石首魚腦骨煅燒後的粉末五錢一起服用,通常服用一劑就能止住鼻涕。(這個藥方藥性溫和,可以溫暖肺部,同時也有發散邪氣的作用,所以效果很好。有人說,石首魚腦骨古代是用來治療內熱引起的鼻淵的,為什麼現在用來治療寒證的鼻淵?是不是鼻淵都屬於熱證,沒有寒證?但其實鼻淵有寒熱兩種證型,而石首魚腦骨兩種證型都能治療。熱證的鼻涕是從腦流出來的,寒證的鼻涕是從肺流出來的。所以藥方都是溫和的,作用於肺,肺部寒涼,得到溫和的藥物自然會改善。加上石首魚腦骨可以阻斷腦部向下流的通道,這樣腦氣就不會下陷,肺氣也會更緊閉,所以服用一劑就能止住鼻涕。)

還有一種情況是,有人鼻塞不通,流出濃稠的鼻涕,已經好幾年了。大家以為是鼻淵,是火結在腦部,但其實是肺部的鬱火沒有宣發出來,並不是真正的鼻淵。鬱證五臟都有可能發生,不只是肺會鬱結。《內經》說:「各種氣的鬱結都跟肺有關」。肺鬱結就會導致氣不通暢。《難經》說:「肺熱嚴重就會流鼻涕」。肺本來是清虛的器官,最怕熱。肺熱就會導致呼吸粗重,津液往上,凝結成鼻涕。熱嚴重,鼻涕就發黃;熱更嚴重,鼻涕就變得混濁。這些混濁的物質,肺這種清虛的器官是容納不了的,所以一定會從鼻子的孔竅排出來。

可以使用「加味逍遙散」:柴胡、白朮、白茯苓各二錢,桔梗、白芍、當歸各三錢,黃芩、半夏、白芷、甘草各一錢,陳皮五分,用水煎服。通常服用兩劑病情就會減輕,服用八劑就能完全痊癒。(這個方子本來是治療肝鬱的,為什麼治療肺鬱也有效呢?因為這個方子善於治療各種鬱證,不只是治療肝鬱而已。而且,這個方子還加入了桔梗來宣散肺部的邪氣,用黃芩來瀉肺部的熱氣,並引導藥物進入肺部,這樣肺的鬱氣自然就能夠宣散開來。所以,鼻塞就能夠通暢,混濁的鼻涕也能夠化解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