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九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九 (3)

1. 救誤吞磁鋒門主方

驗方,生紅蘿蔔搗爛吞下,其磁鋒即從大便而出。

白話文:

將生的紅蘿蔔搗爛吞下,磁鐵就會從大便中排出。

2. 解誤服鉛粉門主論

凡服鉛粉者,非婦女角口,憤不欲生,冀其鉛能墜腸而殞。更有婦女打胎服之,不惟不效,每冀求生不得,欲死不能,且生子多癡呆,身體發瘡毒。更有因服鉛粉鑽筋入骨,老來遍身筋骨疼痛,無法可療,此故自取之也,深可憫焉。特立此門救之。(新增)其見證,面色呈青,腹中墜痛,欲死者是。

白話文:

凡是服用鉛粉的人,通常不是婦女因為口角生瘡,感到憤恨不想活,希望鉛能讓腸子下墜而死。更有婦女為了墮胎而服用,不僅沒有效果,反而常常求生不得,想死也不能,而且生下的孩子多半是癡呆,身體容易長出瘡毒。更有因為服用鉛粉導致鉛毒深入筋骨,年老時全身筋骨疼痛,無法治療,這都是自找的,實在很可憐。特別設立這個章節來救治他們。(新增)其症狀表現,臉色呈現青色,腹部有下墜疼痛感,想尋死的就是了。

3. 解誤服鉛粉門主方

驗方,麻油、黃蜜、紅砂糖,攪勻服之。

又方,多食生荸薺即解。

又方,香油灌之即解。

又方,急搗蘿蔔汁飲之。

白話文:

解誤服鉛粉門主方

驗方:用麻油、蜂蜜、紅糖,攪拌均勻後服用。

另一個方法:多吃生的荸薺就能解毒。

又一個方法:用香油灌服就能解毒。

又一個方法:趕快搗碎蘿蔔取汁飲用。

4. 解誤服銀硃藤黃門主方

驗方,虀水溫服即解

白話文:

驗證過的藥方,用溫熱的醃菜水服用就能解毒。

5. 驗中蠱毒門主論

令病人朝取井華水,唾水中,唾如柱直下沉者是蠱也,浮者非蠱也。(《三因》)

中蠱者,大便黑如漆,或堅或薄,或微赤者,是蠱也。(《千金》)

孫真人曰:凡中蠱毒,噙白礬不澀而味反甘,嚼生黑豆不腥者是。若含甘草而不吐者,非蠱也。(徵今鐸)

《遁齊閒覽》云:海南魚有石首,蓋魚枕也。取其石為器,可盛飲食,如遇蠱毒,器必裂,其效甚者,閩人制作最精,人但玩其色,而鮮有識其用者。

又曰:唾津在淨水中,沉即是,浮則非。

又曰:口含大豆,中蠱者豆即脹而皮脫,無蠱者豆雖脹皮不脫。

又曰:煮雞蛋一枚去殼,以銀簪一隻插入蛋中,並含入口內,一飲之頃,取視簪卵俱黑,即為中蠱。

訣曰:脈緊數如釵股弦直,而吐甚者,即中蠱也,急治之。

又曰:脈洪大者生,微細者死。

陳遠公曰:有遊兩粵與女人交好,或與男子成仇,下蠱於飲食之中,食之則兩目漸黃,飲食倦怠,一年三載,無藥解之,必致暴亡。世傳造蠱土人,各將蠱毒與蛇蠍等物共投缸內,彼此相食,食完止存一物不死者,取為蠱母,此訛傳也。蓋彼地別有蠱藥,乃天生之毒也,土人治此證,有方可解,大約用礬石化蠱,恐外人知之,故秘不言。礬石化痰又善化堅,蠱積腹中,內必堅硬,而外以痰包之,所以一物二用,奏功如神。

惟人身柔弱者多,強健者少,而蠱積胸腹間,必正氣大虛,倘用礬石,不更虛其虛乎?必於補氣血之中,加消痰化蠱之味,有益無損,始稱萬全也。宜破蠱全生湯。

白話文:

要判斷病人是否中了蠱毒,可以讓病人在早上取新鮮的井水,然後向水中吐口水。如果口水像柱子一樣垂直下沉,那就是中了蠱毒;如果口水浮在水面上,就不是中蠱。

中了蠱毒的人,大便會呈現像漆一樣的黑色,有時會很硬,有時會很稀薄,有時會帶點微紅色,這些都是中了蠱毒的症狀。

孫真人說過,凡是中了蠱毒的人,口含白礬,不會覺得澀,反而會覺得甘甜;咀嚼生黑豆,不會覺得有腥味,這就是中了蠱毒的徵兆。如果口含甘草卻沒有想吐的感覺,就不是中蠱。

《遁齊閒覽》這本書裡說,海南的魚有一種叫石首魚,它的頭骨裡有兩塊像石頭一樣的骨頭,可以拿來當作容器盛裝食物。如果用這種容器盛裝的食物遇到蠱毒,容器就會裂開。這種容器,閩南人製作的最精巧,人們只注意到它的顏色,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真正用途。

另外,《遁齊閒覽》又說,把口水吐到乾淨的水中,如果口水下沉就是中了蠱毒,如果口水浮在水面上就不是。

另外,口中含大豆,中蠱的人豆子會膨脹而且豆皮會脫落,沒有中蠱的人豆子雖然也會膨脹,但是豆皮不會脫落。

另外,煮一顆雞蛋去殼,用一根銀簪插進雞蛋裡,然後把雞蛋和銀簪都含在嘴裡,一小會兒後取出來看,如果銀簪和雞蛋都變黑了,那就是中了蠱毒。

口訣說,脈象呈現緊數,像釵股一樣直,而且吐得很厲害的人,就是中了蠱毒,要趕快治療。

另外,脈象洪大的人容易存活,脈象微細的人則容易死亡。

陳遠公說,有人到兩廣地區遊玩,和當地的女人發生關係,或是與當地男子結仇,他們就會把蠱毒下在食物中。吃了這些食物的人,眼睛會漸漸變黃,食慾不振,一年三年,沒有藥可以醫治,最後一定會突然死亡。世間傳說,製造蠱毒的當地人,會把蠱毒和蛇蠍等動物一起放到缸裡,讓它們互相殘食,最後剩下一隻沒死的,就把它當作蠱母。這是錯誤的說法。實際上,當地有特殊的蠱藥,是天然帶毒的物質。當地人治療這種病症,有特別的藥方可以解毒,大概是用礬石來化解蠱毒。因為怕外人知道,所以秘而不宣。礬石可以化解痰,也很擅長化解堅硬的東西。蠱毒積存在腹中,內部一定堅硬,外部又被痰包住,所以用礬石可以一物二用,效果就像神一樣。

不過,人體柔弱的人多,強健的人少。蠱毒積存在胸腹之間,一定會造成身體的正氣大虛。如果單純使用礬石,豈不是更加虛弱嗎?一定要在補氣血的同時,加入消痰化蠱的藥材,這樣才會有益無害,才是最周全的做法。應該使用破蠱全生湯。

6. 解中蠱毒門主方

治中蠱毒,濃煎石榴皮汁飲之,使吐惡毒。

又方,熱茶化膽礬半分,服之令吐。

又方,米飲調鬱金末三錢,服之。

又方(徵今鐸)。先取炙甘草一寸,嚼之咽汁,若中毒隨即吐出。仍以炙甘草三兩,生薑四兩,水六升煮二升,日三服,若嚼甘草不吐,則非蠱也。

又方(《範石湖文集》)。昔李熹為雷州推官,得治蠱方。毒在上用升麻吐之,毒在腹用鬱金下之。或合二味服之,不吐則瀉,活人甚多。

破蠱全生湯

人參,當歸(各一兩),白礬,生甘草,半夏(各三錢),白茯苓(五錢)

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解蠱毒的主要藥方

治療中蠱毒:

用石榴皮濃煎成汁飲用,可以使人吐出惡毒。

又一個藥方:用熱茶沖泡化開半份膽礬,服用後可以讓人吐出來。

又一個藥方:用米湯調和三錢鬱金粉服用。

又一個藥方(參考《徵今鐸》):先取一寸炙甘草,嚼爛吞下汁液,如果中了蠱毒會立刻吐出來。接著用三兩炙甘草、四兩生薑,加六升水煮成兩升,一天分三次服用。如果嚼甘草沒有嘔吐,就不是中蠱毒。

又一個藥方(參考《範石湖文集》):以前李熹擔任雷州推官時,得到一個治療蠱毒的藥方。毒在上部就用升麻催吐,毒在腹部就用鬱金導瀉。或者將兩種藥合用,不吐就瀉,救活了很多人。

破蠱全生湯

人參、當歸(各一兩)、白礬、生甘草、半夏(各三錢)、白茯苓(五錢)

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7. 解中斷腸草毒門主論

人有服斷腸草者,初則胸中隱隱作痛,久則氣不能通,及至腹痛,二便俱不能出而死。此草即鉤吻也。至陰之物,狀似黃精,葉如毛鉤子二個,此草喜閉氣,尤使血不行,氣血閉故爾人死,非腸斷也。閩廣間多生此草,婦女小忿,往往短見,食之覓死如飴,以其不大苦楚也。

有用羊血灌之,得吐則生,然亦有不吐者,往往不救。此草殺人甚緩,用解毒通利之味,無不生者,不似砒之酷也,宜通腸解毒湯(《冰鑑》)

白話文:

人如果服用了斷腸草,一開始會覺得胸口隱隱作痛,久了之後氣會不順暢,等到肚子痛的時候,大小便都排不出來,就會死亡。這種草就是鉤吻。它是極陰的藥物,外形像黃精,葉子像兩個小鉤子。這種草喜歡阻礙氣的運行,尤其會使血液無法流通,因為氣血閉塞不通,所以人才會死,並不是真的腸子斷裂。福建、廣東一帶很多這種草,婦女如果因為小事生氣,常常會想不開,吃這種草自殺就像吃糖一樣,因為它不會讓人感到太痛苦。

有人用羊血灌入中毒者的口中,如果能吐出來就活了,但也有些人吐不出來,往往就救不回來。這種草殺人的速度比較慢,如果用解毒和通便的藥物,沒有救不活的,不像砒霜那樣劇烈。應該用通腸解毒湯(出自《冰鑑》)來治療。

8. 解中斷腸草毒門主方

誤中斷腸草,即珍珠蘭之類,又曰水莽藤毒,生雞蛋三四個,敲開灌之。

又方

黑豆(一杯研),生甘草(五錢)

煎濃汁服之,登時即解。

又方,白礬化水解之。

又方,熱羊血灌碗許,以吐盡惡物自蘇。

又方,冬青樹葉,冷水搗汁服下即解。

又方,雞抱雛卵,劈開以清油調勻,灌之。

通腸解毒湯

金銀花,生甘草(各一兩),大黃(一錢)

水煎服,一瀉而愈。

白話文:

誤食斷腸草,也就是珍珠蘭這類植物,又叫做水莽藤毒,馬上打三、四個生雞蛋,敲開後直接灌下去。

另一個方法:

將一杯黑豆磨成粉,加上五錢生甘草,一起熬煮成濃汁服用,立刻就能解毒。

還有個方法,用白礬化在水裡喝下解毒。

另一個方法,灌下一碗熱羊血,直到把肚子裡的毒物都吐出來,人就會清醒。

還有個方法,將冬青樹葉搗爛,用冷水調成汁液喝下,立刻就能解毒。

還有個方法,把正在孵蛋的母雞所抱的蛋敲開,用清油調勻後灌下去。

通腸解毒湯:

金銀花、生甘草各一兩,大黃一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,排泄一次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