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七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七 (5)

1. 弓箭鳥槍傷門主方

弓傷全睛突出,並治打傷眼珠腫痛,急以手揉入,勿見風,取精豬肉切薄片,攤在熱缽上,候肉熱急貼傷處,冷則更換。

箭頭入肉。

蜣螂(十個,去殼、去白肉),土狗(三個),婦人發(煅灰少許)

同研如泥,厚塗之,以兩手蹙之,箭頭自出。

箭傷,三七根三錢,好酒煎露一宿,服之即愈。

中毒箭,急飲麻油數碗,其毒自解。

中毒箭,藍汁一升飲之,並淋傷上。若無藍汁,以青布清水絞汁飲,並淋傷上。

針刀、箭鏃折在肉裡,象牙屑和水敷之。

針刀、箭鏃折在肉裡,栝蔞根搗爛敷之,每日三易。

箭頭入肉,推糞蜣螂一個,搗如泥,煎湯頻洗傷處,自出。

箭頭入肉

陳臘肉(去皮、骨,搗爛),人指甲,象牙(各二錢)

研細,入蠟肉內搗勻,敷於四圍即出。

鉛子入肉,水銀灌傷處,其鉛即化,從傷處隨水銀流出。

箭傷,劉寄奴研末,摻之。

箭鏃及金刃中骨脈不出。(《入門》)

白蘞,半夏(各等分)

上為末,每用淡薑湯調服一錢,日三,至二十日即出。

又方(《聖惠》)。螻蛄取汁塗其上自出。

又方(《聖惠》)。鼠腦塗其自出。

又方(《聖惠》)。好磁石著其上自出。

又方,搗鼠肝或鼠腦塗之即出。

鉛子入肉(吳天序)。用面和成作圈,圍受傷處,以白莧菜搗爛納圍內,不過三四次,鉛子即出。或用蜂蜜沖酒飲醉,亦出。

毒箭,煮藕汁飲。

又方,搗生葛根汁飲之。

又方,雄黃研敷。

箭穿耳並割耳,熱馬糞敷上止痛。

又方,婦人月經或月經布,塗於傷處。

白話文:

弓箭鳥槍傷門主方

如果眼睛被弓箭射傷,導致眼珠突出,或是眼睛被打傷而腫痛,要趕緊用手把突出的眼珠揉回原位,不要讓傷口吹到風。取新鮮豬肉切成薄片,放在熱碗上,等肉片熱了,快速貼在傷處,肉片冷了就更換。

箭頭射入肉裡:

用十隻蜣螂(去除外殼和白色內肉),三隻土狗,加上少許燒成灰的婦人頭髮,一起磨成泥狀,厚厚地塗在傷處,用兩手按壓,箭頭就會自己出來。

箭傷:

用三錢三七根,用好酒煎煮後放置一晚,服用後傷口就會痊癒。

中毒箭:

趕快喝下幾大碗麻油,毒性就會解除。

中毒箭:

喝下一升藍草汁,並用藍草汁淋在傷處。如果沒有藍草汁,可以用青布沾清水絞出汁液喝下,並淋在傷處。

針、刀或箭頭斷在肉裡:

用象牙屑和水調和後敷在傷處。

針、刀或箭頭斷在肉裡:

將栝蔞根搗爛後敷在傷處,每天更換三次。

箭頭射入肉裡:

用一隻推糞蜣螂搗成泥狀,煎湯頻繁清洗傷處,箭頭就會自己出來。

箭頭射入肉裡:

將陳年臘肉(去除皮和骨頭,搗爛),加上人指甲和象牙(各二錢),一起磨成細末,加入搗爛的臘肉中攪拌均勻,敷在傷口四周,箭頭就會自己出來。

鉛彈射入肉裡:

將水銀灌入傷處,鉛彈就會融化,隨著水銀從傷口流出。

箭傷:

將劉寄奴磨成粉末,灑在傷處。

箭頭或金屬刃器射入骨頭或脈絡中難以取出:

用白蘞和半夏(等量)磨成粉末,每次用淡薑湯調服一錢,每天三次,約二十天左右,箭頭就會出來。

另一種方法:

取螻蛄的汁液塗在傷處,箭頭就會自己出來。

另一種方法:

用鼠腦塗在傷處,箭頭就會自己出來。

另一種方法:

將好的磁石放在傷處,箭頭就會自己出來。

另一種方法:

搗爛鼠肝或鼠腦塗在傷處,箭頭就會自己出來。

鉛彈射入肉裡:

用麵粉和成麵圈,圍住傷口,將搗爛的白莧菜放入圈內,約三四次,鉛彈就會自己出來。或是用蜂蜜沖酒喝醉,鉛彈也會出來。

毒箭:

煮藕汁喝下。

另一種方法:

搗爛生葛根榨汁喝下。

另一種方法:

將雄黃磨成粉末敷在傷處。

箭射穿耳朵或割傷耳朵:

將熱馬糞敷在傷處止痛。

另一種方法:

將婦女的月經血或沾有月經血的布,塗在傷處。

2. 針入肉門主方

驗方,搗推屎蜣螂敷之,自出。

又方,螻蛄腦子同硫黃研細調敷,以綿紙貼定,如覺癢時,其針自出。內服棗仁末三錢,白湯調下。

又方,象牙末水調敷,即出。

又方,煮臘肉熱皮貼上,其針即出。

針誤入肉無眼者不動,有眼者隨氣血遊走。若走向心窩胸膛者險。急用烏鴉翎數莖,炙焦黃色研細末,酒調服一二錢,俱可。

如聖膏,治針入肉。車脂輦油不拘多少,研如膏,調磁石細末攤紙上如錢許,貼之。每日換兩次。

醫家用針,將針折在病人肉內,鼠腦研如膏,塗之即出。

白話文:

驗方:將推糞金龜搗爛敷在傷口上,針就會自己出來。

另一個方法是,將螻蛄的腦髓和硫磺研磨成細末混合調勻敷上,再用棉紙貼住固定。如果感覺癢,針就會自己跑出來。同時內服酸棗仁末三錢,用開水沖服。

另一個方法是,將象牙磨成粉,用水調勻敷在傷口上,針就會出來。

另一個方法是,煮熟的臘肉,趁熱將皮貼在傷口上,針就會出來。

如果針誤入肉中且沒有針眼露在外面,就不要動它。如果針有針眼露在外面,它會隨著氣血運行。如果針往心口或胸膛方向移動就很危險。這時要趕快用幾根烏鴉羽毛,烤到焦黃後磨成細末,用酒沖服一到二錢,這樣都可以解決。

一種叫做「如聖膏」的藥膏,可以治療針扎入肉中的情況。將車脂或輦油不論多少,研磨成膏狀,再加入磁石細末調勻,攤在紙上,像銅錢大小,貼在傷口上。每天更換兩次。

醫生用針時,不小心將針折斷在病人的肉裡,可以用老鼠的腦髓研磨成膏狀塗在傷口上,針就會自己出來。

3. 竹木刺門主方

竹木刺入肉,收晚蠶蛾入竹管內塞之。凡遇竹木刺戳入肉內,即取蠶蛾研細和津唾調塗,即出。

又方,刮指甲末同紅棗肉搗爛塗之。

又方,象牙末磨濃汁滴之,良久自出。

又方,螻蛄搗爛塗之自出。如刺已出,肉痛甚者亦效。

又方,白茅根搗敷立出。

又方,嚼牛膝根敷之,自出。

又方,烏羊糞搗爛,水調厚敷之,自出。

又方,頭垢敷之,即出。

花蕊石散,治刺入內,日久血瘀腫脹。

花蕊石(八兩),硫黃(四兩)

研極勻,瓦罐盛之,封口鹽泥固濟,曬乾,安風爐內,上下著火,煉二柱香為度。候冷打開,研細收貯,此乃散瘀血之神藥也。

凡竹木刺咽喉中,舊象牙梳取屑,研細水調服。

蘆葦刺入肉,生栗子細嚼爛敷之。

又方,鹿骨煅存性,水調敷,雖日久不過兩次,即出。

又方,羊糞燥者燒灰和脂塗之。刺若未出,再敷之。

又方,搗烏梅水和塗刺上,立出。

又方,莧菜搗爛敷患處,外以布裹定即化。

又方,牛膝根、莖合搗以敷之,即出。縱瘡合口,其刺猶出。

又方,煮瞿麥汁飲之,日三立出。

又方,溫小便漬之。

又方,酸棗核燒研,服之瘥。

又方,白茅根燒為末,以膏和塗之。亦主諸瘡因風發腫。

白話文:

竹木刺傷處理的主要方劑

如果竹子或木頭刺入肉裡,可以抓晚蠶蛾塞入竹管中,然後塞住。凡是遇到竹木刺戳入肉裡,就取蠶蛾磨成細末,和口水混合調勻塗在患處,刺就會出來。

另一個方法,刮下指甲末,和紅棗肉一起搗爛塗在患處。

另一個方法,將象牙磨成濃汁滴在患處,過一會兒刺就會自己出來。

另一個方法,將螻蛄搗爛塗在患處,刺也會自己出來。如果刺已經出來了,但肉還很痛,這個方法也有效。

另一個方法,將白茅根搗爛敷在患處,刺馬上就會出來。

另一個方法,嚼爛牛膝根敷在患處,刺也會自己出來。

另一個方法,將烏羊糞搗爛,用水調成厚糊狀敷在患處,刺也會自己出來。

另一個方法,用頭垢敷在患處,刺也會馬上出來。

花蕊石散,可以治療刺入肉裡,時間久了導致血瘀腫脹的情況。

花蕊石(八兩),硫黃(四兩)

將這兩味藥研磨到非常均勻,放入瓦罐中,用鹽泥封住罐口並曬乾。然後將瓦罐放在風爐內,上下都用火燒,燒到兩炷香的時間。等冷卻後打開,將藥研磨成細末,儲存起來。這是化解瘀血的神藥。

凡是竹木刺卡在喉嚨裡,可以用舊的象牙梳子刮下碎屑,磨成細末用水調服。

蘆葦刺入肉裡,可以將生的栗子細細嚼爛敷在患處。

另一個方法,將鹿骨燒到留下骨灰的狀態,用水調勻敷在患處,即使時間久了,最多敷兩次,刺也會出來。

另一個方法,將乾燥的羊糞燒成灰,和油脂混合塗在患處。如果刺還沒出來,就再次敷藥。

另一個方法,將烏梅搗爛,用水調勻塗在刺上,刺會馬上出來。

另一個方法,將莧菜搗爛敷在患處,外面用布包好固定,刺就會化解。

另一個方法,將牛膝的根和莖一起搗爛敷在患處,刺會馬上出來。即使傷口已經癒合,刺也會出來。

另一個方法,煮瞿麥汁喝,一天喝三次,刺就會馬上出來。

另一個方法,用溫熱的小便浸泡患處。

另一個方法,將酸棗核燒成灰研磨成粉,服用可以治好。

另一個方法,將白茅根燒成灰,用油脂調和塗在患處。也可以治療各種因風邪引起的腫瘡。

4. 狐刺瘡門主論

申鬥垣曰:狐刺瘡是竹木刺簽傷皮肉或手足而成,痛不可忍,有雌雄兩種,當分治之。雄者只生一個,雌者生有五七個。瘡內皆有亂絲,瘡外必然有刺者是也。(《啟玄》)

《大成》書名狐貍刺,蓋螳螂,又名野狐鼻涕故名。

《外臺》《總錄》二書名狐尿刺。

《心法》曰:狐尿刺由螳螂盛暑交媾,精汁染於竹木諸物,於久有毒,人手足誤觸之,則成此患。初起紅紫斑點,肌膚乾燥悶熱,焮痛不眠。十日後腐開,瘡口自寬,宜服黃連解毒湯,外以蒲公英連根濃煎,溫洗之。若有鮮者,搗汁厚塗患處,更佳。

白話文:

申鬥垣說:狐刺瘡是因為竹木刺簽傷到皮膚肌肉,或是傷到手腳而引起的,疼痛難忍。這種瘡有雌雄兩種,治療時要分開處理。雄性的狐刺瘡只長一個,雌性的則會長五到七個。瘡裡面都有亂絲,瘡的外面一定有刺狀物,這就是狐刺瘡的特徵。(《啟玄》)

《大成》這本書將這種瘡叫做狐狸刺,認為是螳螂的產物,又因為俗稱野狐鼻涕,所以才這樣命名。

《外臺》和《總錄》這兩本書則稱這種瘡為狐尿刺。

《心法》提到:狐尿刺是因為螳螂在盛夏交配時,精液沾染到竹木等物,久而久之產生毒性,當人的手腳不小心觸碰到這些東西,就會產生這種病。剛開始會出現紅紫色的斑點,皮膚乾燥發熱,並且會感到灼熱疼痛、難以入睡。十天後會開始潰爛,瘡口也會逐漸擴大。這時應該服用黃連解毒湯,外用蒲公英連根熬煮成濃汁,溫熱清洗患處。如果有新鮮的蒲公英,搗爛取汁厚敷在患處,效果會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