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一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5)

1. 分別大小圓翳內障論

古人論內障有大圓翳小圓翳,人秉父母胎元,瞳人大小不一,瞳人大者其翳大,瞳人小者其翳小,腦脂流下,經年凝結而成翳也。醫者用針,自有淺深,翳大針淺,翳不能落,翳小針深,豈不損睛,誤治者可不慎乎!

凡鐮洗,查逐日人神所在其經,忌用刀針。

翳障復起,宜平肝順氣,其障自落,如不能落,復針亦可。

凡針後忌用川芎,恐行血作痛。如痛用熟地、當歸、白芍之類。

瞳人清,白珠紅,用桑白皮、防風、柴胡、赤芍。

瞳人內有油氣不清,當平肝氣,用柴胡、枳殼。

若作惡心,用藿香、厚朴、半夏、淡豆豉。

頭痛、太陽痛,用防風、白芷、羌活、石膏。

太陽痛甚,用炒鹽熨之。

白珠赤,用柴胡、紅花、赤芍、歸尾、桃仁、桑白皮。

瞳人散大,用白芍、茯神、人參、麥冬、當歸、棗仁、北五味。

凡受熱致瞳人小者,用當歸、川芎、黃連、麥冬、茺蔚子、柴胡、山梔。

大圓翳,按此證先由腎水虧損,後由惱怒傷肝。蓋眼屬臟腑而以肝腎為本,腎為水之源,眼為水之精,色欲過度,腎水衰弱,不能生養肝木,亦不能榮養眼珠,加以七情暴怒,心胸熱氣上衝入腦,腦脂不固,下注於目,凝滯遮蓋於瞳人前,結成內障。起時眼前常見垂蟢飛蠅,薄霧輕煙,不疼不痛,漸漸失明,先從一眼,久後相傳。

其脂青白色,所稟父母胎元,瞳人大者,其翳即大,故曰大圓翳。陰看則大,陽看則小,初覺宜服沖和養胃湯、(柴胡、當歸、白芍、甘草、葛根、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五味子、羌活、防風、白茯苓,口乾加黃連、黃芩。)石斛夜光丸。

(人參、山藥、牛膝、菟絲子、五味子、麥門冬、羚羊角、肉蓯蓉、川芎、生地、天門冬、白蒺藜、枸杞子、青葙子、草決明、杏仁、石斛、枳殼、犀角、白茯苓、甘草、防風、黃連。)年久宜用金針撥之。

小圓翳,按此證與大圓翳受病相同。俱因欲怒致傷肝腎,熱氣上衝,腦脂下注,結成青白翳,遮蓋瞳仁。夫瞳仁神水通注於膽,臟腑平和,氣血循環,膽汁通流於上,則能鑑照萬物;肝腎既傷,熱氣上衝不散,膽汁不能流通,是以脂凝成障。名曰小圓翳者,所稟父母胎元,瞳仁小者,脂即小故也。

雖見三光,不辨人物。初起宜服沖和養胃湯、石斛夜光丸。年久宜鼠尾金針撥之。

浮翳內障,按此證初起由色欲過度,耗竭腎水,水虧火旺,攻翳於目,視物即昏昧如霧露中,全不疼痛;漸因七情鬱結,縱欲傷肝,以致熱氣上衝於腦,腦脂灌注睛內,結成一塊光亮如銀箔色,浮在瞳人上。先從一眼,久後相傳,不見三光。金針難撥,初起宜補腎平肝。(治同上)

沉翳內障,按此證皆因腎經虧損,肝心火盛,致目視昏昧,眼前常見黑花,腦中惡氣漸漸侵瞳;二三年外,凝結成翳青白色,如沉水中,若見三光,宜針撥之。(治同上)

白話文:

分別大小圓翳內障論

古人認為內障分為大圓翳和小圓翳。人的瞳孔大小與先天禀賦有關,瞳孔大者,其翳也大;瞳孔小者,其翳也小。這是因為腦部的脂質流下,經過多年凝結而成的。醫生用針治療時,需根據翳的大小調整針刺深度,翳大則針淺,翳小則針深,否則容易損傷眼睛,治療失誤需謹慎。

施針治療時,需根據每日人體經脈運行規律操作,忌用刀針。

內障復發,宜調理肝氣,使之順暢,則翳障自然消退;若仍不能消退,可再次針灸。

針灸後忌用川芎,以免活血化瘀導致疼痛。若疼痛,可用熟地、當歸、白芍等藥物。

若瞳孔清澈,眼白紅潤,可用桑白皮、防風、柴胡、赤芍等藥物。

若瞳孔內有油脂混濁不清,需平肝氣,可用柴胡、枳殼等藥物。

若出現噁心,可用藿香、厚朴、半夏、淡豆豉等藥物。

若頭痛、太陽穴疼痛,可用防風、白芷、羌活、石膏等藥物。

若太陽穴疼痛劇烈,可用炒鹽熨敷。

若眼白發紅,可用柴胡、紅花、赤芍、當歸尾、桃仁、桑白皮等藥物。

若瞳孔散大,可用白芍、茯神、人參、麥冬、當歸、棗仁、北五味子等藥物。

若因受熱導致瞳孔縮小,可用當歸、川芎、黃連、麥冬、茺蔚子、柴胡、山梔子等藥物。

大圓翳是由於腎水虧損,繼而肝氣受損引起的。眼睛與臟腑相關,肝腎是其根本。腎是水的來源,眼睛是水的精華。過度房事導致腎水衰弱,不能滋養肝木,也不能滋養眼珠;再加上七情暴怒,心胸鬱熱之氣上衝入腦,腦脂不固,下注於目,凝滯遮蓋於瞳孔前,形成內障。起初眼前會出現飛蚊、霧氣等現象,不痛不癢,逐漸失明,通常先從一眼開始,久而久之會傳染到另一眼。

其脂質呈青白色,瞳孔大小與先天禀賦有關,瞳孔大者,其翳也大,故稱大圓翳。從側面看比較大,從正面看比較小。初期宜服用沖和養胃湯及石斛夜光丸。久病則可用金針撥除。

小圓翳的病因與大圓翳相似,都是由於房事過度或憤怒傷及肝腎,熱氣上衝,腦脂下注,形成青白色翳膜遮蓋瞳孔。瞳孔是神水通達膽經的通道,臟腑平和,氣血循環,膽汁通暢,才能看清萬物;肝腎受損,熱氣上衝,膽汁不通暢,就會凝結成翳。瞳孔小者,翳膜也小,故稱小圓翳。

即使能看到光線,也無法辨認人物。初期宜服用沖和養胃湯及石斛夜光丸,久病則用鼠尾金針撥除。

浮翳內障是因色欲過度,耗竭腎水,陰虛火旺,致使翳膜侵犯眼睛,視物模糊如同霧中,不痛不癢。之後因七情鬱結,縱欲傷肝,熱氣上衝於腦,腦脂灌注到眼睛內,形成一塊光亮如銀箔狀的翳膜,浮在瞳孔上。通常先從一眼開始,久而久之會傳染到另一眼,看不到光線。金針難以撥除,初期宜補腎平肝。

沉翳內障是由於腎經虧損,肝心火盛,導致視物模糊,眼前出現黑點,腦中濁氣逐漸侵犯瞳孔。二三年後,凝結成青白色翳膜,如沉在水中一樣。若能看到光線,則宜針灸撥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