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9)

1. 眉毛門主方

長眉法(岐天師),眉落用桑葉七片,每日洗之,一月重生如舊,須落亦然。

白話文:

眉毛門主方

眉毛脫落,可用桑葉七片,每天清洗患處,一個月就能重新長出眉毛,頭髮脫落也同樣有效。

2. 發眉疽門主論

《鬼遺方》云:左右眉稜兩處發,名為發眉,不拘在頭在尾,宜防未穴已前毒氣攻擊,在眉頭即攻入眼損睛,在眉尾即攻入太陽,並宜留意慎重。此疽從眉至頭生瘡黑色,漸漸腫漫,滿面瘡頭,堅硬如石,刺之無膿,惟出黃水,痛不可惡,悶亂嘔逆是也。由臟腑積熱,風毒上攻而然。(《準繩》)

申鬥垣曰:眉疽生於陽白二穴之分,乃足少陽膽經多氣少血。治之諸證漸減者生,甚者死,女人七日、男子二十四日死。(啟玄)

又曰:眉風毒,乃肺經受證,但覺寒熱往來,筋骨痠痛,或作嘔吐,即眉風毒也。

竇漢卿曰:從眉至頭髮疽色黑,其腰漸漸腫,氣浮滿面者死。

《心法》曰:鳳眉毒,一名眉發,生於眉稜,無論左右,皆膀胱、小腸、肝、膽四經積熱所致。形長如爪,疼痛引腦,二目合腫,堅硬色赤,按之有根,六日內刺之,得膿則吉,無膿則險,甚則十四朝不潰,煩悶嘔逆,不食者凶。

李東垣曰:眉疽生於兩眉之間,燦爛如人眼目,甚可畏也。小兒患此必死,大人患此十痊五六,乃手足少陽經所主,宜用海馬崩毒法救之。不然,膿血浸眼,兩目先壞矣。

澄曰:發眉其證極險,類乎疔瘡。第一提住瘡根,不使根腳散漫,內須托毒成膿,勿投寒涼破氣傷脾之藥,庶可保全性命。

白話文:

發眉疽門主論

《鬼遺方》記載,眉毛稜角處發生的瘡瘍稱為「發眉」,無論長在眉頭或眉尾,都應預防毒氣入侵。若長在眉頭,毒氣會攻入眼睛損害視力;若長在眉尾,毒氣會攻入太陽穴。因此,必須小心謹慎。這種疽瘍從眉毛長到頭髮,瘡瘍呈黑色,逐漸腫脹擴散,滿臉都是瘡,堅硬如石,刺之不出膿,只流黃水,疼痛難忍,伴隨胸悶、嘔吐等症狀。這是由於臟腑積熱,風毒上攻所致。(出自《準繩》)

申鬥垣說:眉疽長在陽白穴附近,是足少陽膽經氣盛血虛所致。治療此病,症狀逐漸減輕者能活,症狀嚴重者會死亡,女子七日內,男子二十四日內就會死亡。(出自《啟玄》)

又說:眉風毒是肺經受邪,患者會感到寒熱交替,筋骨酸痛,或伴有嘔吐,這就是眉風毒。

竇漢卿說:從眉毛到頭髮的疽瘍呈黑色,腰部逐漸腫脹,氣往上衝滿臉者會死亡。

《心法》記載:鳳眉毒,又名眉發,長在眉毛稜角,無論左右,都是膀胱、小腸、肝、膽四經積熱所致。形狀像指甲一樣長,疼痛牽連到腦部,雙眼腫脹,堅硬呈紅色,按壓有根,六日內刺破,能排出膿液則吉利,不出膿則危險,嚴重者十四天內不潰破,伴隨煩悶、嘔吐、拒食等症狀則凶多吉少。

李東垣說:眉疽長在兩眉之間,紅腫豔麗如同人的眼珠,非常可怕。小兒患此必死,大人患此十個能治好五六個,這是手足少陽經所主,應當用海馬治療毒瘡的方法來搶救。否則,膿血浸染眼睛,雙眼會先壞死。

澄說:「發眉」的症狀非常危險,類似於疔瘡。首先要控制瘡根,防止根部蔓延擴散,內在要促使毒氣化膿,不要服用寒涼破氣傷脾的藥物,這樣才能保全性命。

3. 發眉疽門主方

海馬崩毒法,凡三陽發背、對口、手搭、眉疽、乳發初起時,用熱水自肘後洗至手六經起端處止,日洗數十遍,以泄熱毒,務洗至指甲皮穰,不可住手,直洗至瘡勢已衰,方可住洗。蓋三陽經俱屬督脈所領,洗至指甲皮穰者,俾熱從根本而解也。此係秘傳,慎勿輕忽。

白話文:

發眉疽門主方:

凡是太陽、陽明、少陽經發生的發背、對口瘡、手搭瘡、眉疽、乳癰初期,可用熱水從手肘後方清洗到手掌六經起點處,每天清洗數十次,以排出體內熱毒。務必清洗到指甲邊緣的皮膚,不可中途停止,一直洗到瘡瘍的病情減輕才能停止清洗。因為三陽經都屬於督脈所管轄,清洗到指甲邊緣的目的是讓熱毒從根本處消除。這是秘傳的方法,務必謹慎,不可輕忽。

4. 眉心疽門主論

王肯堂曰:眉心疽,一名面風毒,屬足太陽膀胱經風熱壅結,陰陽相滯而生。若黑色痛甚,或麻或癢,寒熱並作者疔也。(《準繩》)

陳實功曰:鳳眉疽發在兩目之間,形長皮赤,痛引腦戶,二目合縫,光腫發熱。(《正宗》)

《心法》曰:眉心疽,一名印堂疽,乃督脈經風熱蘊結,氣滯而成。初起色黯根平,硬腫疼痛,至二十一朝腐潰出稠膿者順,無膿黑陷者逆。如初起色赤,浮腫焮痛,此名面風毒瘍;七日得膿易治。若色黑不痛,麻癢太過,根硬如鐵釘之狀,寒熱並作,即眉心疔也。

白話文:

眉心疽門主論

王肯堂認為:眉心長疽,也叫面風毒,屬於足太陽膀胱經風熱阻塞,陰陽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。如果顏色發黑,疼痛劇烈,或者麻癢,伴有寒熱的,就是疔瘡。(出自《準繩》)

陳實功認為:長在兩眉之間的鳳眉疽,形狀細長,皮膚發紅,疼痛牽連到頭部,眼睛睜不開,紅腫發熱。(出自《正宗》)

《心法》記載:眉心疽,也叫印堂疽,是督脈經絡風熱鬱結,氣機阻滯而形成的。初期顏色暗淡,底部平坦,腫硬疼痛,到第21天化膿流出稠厚膿液的是順利的,如果沒有膿液,顏色發黑凹陷,則是病情逆轉。如果初期顏色發紅,浮腫紅腫疼痛,這是面風毒瘍;七天內化膿比較容易治療。如果顏色發黑不痛,麻癢很嚴重,根部堅硬像鐵釘一樣,伴有寒熱,這就是眉心疔瘡。

5. 戀眉瘡門主論

申鬥垣曰:兒在胎中,母食五辛,父飧炙煿,遺熱與兒,生後眉間如癬,流脂成片,搔癢不絕,名曰戀眉瘡,又名煉眉瘡,(《啟玄》)

白話文:

申鬥垣說:孩子在母親懷裡時,母親吃了辛辣刺激的食物,父親吃了燒烤炙烤的食物,這些燥熱之氣遺傳給孩子,孩子出生後眉心長出像癬一樣的皮膚病,流出油脂成片,奇癢無比,這叫做戀眉瘡,也叫煉眉瘡。(出自《啟玄》)

6. 戀眉瘡門主方

戀眉瘡(《精義》)

百藥煎(五錢),生白礬(二錢)

研細,麻油旋調搓之。

又方(《啟玄》)

煙膠,輕粉(各一錢),川椒(五分)

豬骨髓熬熟調搓。

白話文:

戀眉瘡治療方法:

第一種方法:取百藥煎五錢,生白礬二錢,研磨成細粉,用麻油調成膏狀,塗抹患處。

第二種方法:取煙膠、輕粉各一錢,川椒五分,與豬骨髓熬熟後調成膏狀,塗抹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