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五 (4)

1. 天泡瘡門主論

陳實功曰:天泡瘡者,乃心火妄動,脾濕隨之,有身體上下不同,寒熱天時微異。上體者,風熱多於濕熱,宜涼血散風;下體者,濕熱多於風熱,宜滲濕為先。若不早治,久則變為頑風紫癜,難愈。(《正宗》)

白話文:

陳實功說:天泡瘡是由於心火妄動,脾臟濕熱隨之而起,患者身體上下症狀不同,患病的時間和天氣稍有差異。上半身的天泡瘡,風熱比濕熱多,應當以涼血散風為主;下半身的天泡瘡,濕熱比風熱多,應當以滲濕為先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時間久了就會演變成頑固的風瘡紫癜,難以治癒。(《正宗》)

申鬥垣曰:此瘡屬手太陰肺經,肺主皮毛,因受暑熱濕蒸之氣,故遍身燎漿白泡,疼痛難忍,皮破赤沾也。(《啟玄》)

白話文:

疼痛是皮膚或身體某部位發炎或受損而產生的一種感覺。疼痛的症狀包括皮膚發紅、腫脹、熱感和疼痛。疼痛的治療方法取決於疼痛的原因。

王肯堂曰:天泡瘡即丹毒之類,而有泡者,由天行少陽相火為病,故名天泡。為風熱客於皮膚間,外不得泄,怫熱血液結而成泡,如豌豆瘡,根赤頭白,或頭有赤,隨處而起。若自里達於外,發在春夏,三焦俱熱,則服通聖散;若止從頭項、兩手起者,此上焦熱也,則服涼膈散;若從身半以下起者,則服黃連解毒和四物湯;若發於秋冬,則宜升麻葛根犀角,或加柏芩一二味,外敷如馬齒莧、吳藍、赤小豆、苧根之類,皆解毒消腫,可用於初起之時。或鱉甲水龍骨各煅存性,則收濕生肌,可用於浸淫之後。

白話文:

王肯堂說:天泡瘡就是丹毒之類,而有水泡的,是由於天行少陽相火為病,所以叫做天泡瘡。這是由於風熱侵襲皮膚,不能向外發泄,鬱熱血液結成了水泡。像豌豆瘡一樣,根部是紅的,頭部是白色的。有時頭部是紅的,可以隨處產生。如果從體內傳到體外,在春夏季發作,三焦都熱,則服用通聖散。如果只從頭頸、兩手開始發作,這是上焦熱,則服用涼膈散。如果從身體以下開始發作,則服用黃連解毒和四物湯。如果在秋冬發作,則應服用升麻、葛根、犀角,或加柏芩一二味。外敷如馬齒莧、吳藍、赤小豆、薴根之類,都有解毒消腫的作用,可以用於初期。或鱉甲、水龍骨各煅存性,則具有收濕生肌的作用,可以用於浸淫之後。

(《準繩》)

馮魯瞻曰:有種天行斑瘡,須臾遍身,皆戴白漿,此惡毒氣。永徽四年此瘡自西域東流於海內,但煮食葵菜葉,以蒜虀啖之,即止。(《錦囊》)

白話文:

馮魯瞻說:有一種天生的斑瘡(流行病),一會兒就遍佈全身,都長白色的膿漿,這是一種惡毒的氣。永徽四年,這種瘡從西域流傳到全國各地,只要煮食葵菜葉,用蒜泥調醋吃,就能止住。

2. 天泡瘡門主方

胡粉散,天泡紅腫發熱,急脹疼痛,用針挑破,摻之。

石膏(煅),蛤蜊粉,輕粉(各三錢),杭粉(一錢)

白話文:

石膏(煅燒過的石膏)、蛤蜊粉、輕粉(都是三錢)、杭粉(一錢)

共研極細,挹干患上,用此摻之。或用絲瓜葉搗汁調搽,如冬月無絲瓜葉,用染布青紅汁調搽。

白話文:

將藥粉研磨得極細,倒入患處,用此藥粉摻雜。或用絲瓜葉搗成汁,調和後塗抹在患處。如果在冬季沒有絲瓜葉,可以用染布的青色或紅色汁液調和後塗抹在患處。

石珍散,天泡日久作爛,疼痛不已,膿水淋漓。

石膏(煅),真輕粉(各一兩),青黛黃柏(各三錢)

白話文:

石膏(煅燒過),真輕粉(各一兩),青黛,黃柏(各三錢)

研細。甘草湯洗淨,以此藥摻之,其痛即止。

又方,銀粉煅赤,用鮮絲瓜葉搗汁調搽。

又方,馬齒莧搗濃汁,搽。

又方,靛花汁搽。

又方,陳螺螄殼煅研,干搽。

又方,蚌殼煅研摻。

又方,蛤蜊殼煅研摻。

又方,苧麻根搗汁搽。

又方,井底泥敷。

又方,芭蕉根搗汁敷。

又方,小麥炒焦研末,生桐油調敷。

又方,大紅紙剪如瘡大,清水潤濕,以紅紙正面貼瘡上。

又方,馬桶中垢,刮下新瓦焙乾,麻油調搽,七日愈。

又方,蚯蚓泥略炒研末,蜜調敷。

又方,菊花根汁搽。

又方,絲瓜皮汁搽。

又方,荔枝核醋磨搽。

又方(《備要》)輕粉、青黛等分研細,瓦花汁調搽立效。

又方,蠶豆殼燒灰塗之。

又方

枯礬,寒水石,青黛(各等分)

研細。新汲水調搽。

3. 翻花瘡門主論

周文採曰:初生如飯粒,漸大而有根,頭破血流,膿出肉反如花開之狀,故名翻花瘡。(《集驗》)

陳實功曰:此瘡頭大而蒂小,小者如豆,大者如菌,無苦無痛,揩損每流鮮血,久亦虛人。大法當以津調冰螄散遍擦正面,外用軟油紙包裹,根蒂細處用線連紙紮緊,十日後其患自落,換搽珍珠散收口。(《正宗》)

白話文:

陳實功說:這種瘡,瘡頭大而瘡蒂小,小的像黃豆,大的像蘑菇,不痛不癢,擦損時往往流鮮血,久了會導致人虛弱。主要的治療方法是用唾液調和冰螄散遍擦瘡的正面,外用軟油紙包裹,在靠近瘡根的細處用線把紙紮緊,十天後瘡就會自然脫落,再換用珍珠散收口。(《正宗》)

4. 鴉啖瘡門主論

竇漢卿曰:鴉啖者久中邪熱,臟腑虛寒,血氣衰少,腠理不密,發於皮膚之上,相生如錢竅,後爛似鴉啖,日久損傷難治,用鴉啖散。(《全書》)

白話文:

竇漢卿說:鴉啖(一種皮膚病)的患者,長時間受到邪熱的侵襲,臟腑虛寒,血氣衰少,皮膚腠理不密,疾病發作於皮膚表面,彼此相生,如錢幣大小的洞穴,後來爛成像烏鴉啄過的痕跡,時間久了,損傷難以治癒,應使用鴉啖散。

5. 鴉啖瘡門主方

鴉啖散(竇氏)。

老鴉毛(燒灰),大紅絨(燒灰),黃丹(各一錢),珍珠(五分),冰片(一分),麝香(少許),輕粉(三分),枯礬(五分)

白話文:

  • 老鴉毛(燒成灰)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解毒、止血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大紅絨(燒成灰)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黃丹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解毒、收斂止血的功效。

  • 珍珠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明目、安神定驚的功效。

  • 冰片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解毒、止痛止癢的功效。

  • 麝香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開竅醒神、活血通絡的功效。

  • 輕粉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枯礬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止血、收斂的功效。

上為細末,先用苦茶洗淨,乾摻。

6. 面上熱毒惡瘡門主方

面上生瘡。

胡粉,輕粉,松香(各等分)

研細。雞蛋黃煎油,調搓。

面上熱毒惡瘡。(馮氏。)

胡粉,黃柏(炙),黃連(各等分)

研細。豬油調敷。

面上毒瘡初起。(凌潢章秘方。)急尋水蜒蚰一二條,用醬少許共搗,塗紙上,留一小孔透氣,貼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