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四 (3)
卷三十四 (3)
1. 水疔門主論
凡人手足一時生出小瘡,四圍紅赤,中間一點漆烏,堅硬如石,痛不可忍者,名曰水疔。破後惟流血水。(《啟玄》)
白話文:
如果人的手腳上突然長出小瘡,周圍紅腫發炎,中間一點漆黑如墨,堅硬如石,痛得讓人無法忍受,這種病症稱為水疔瘡。水疔瘡破後,只流出帶血的水。(出自《啟玄》)
2. 水疔門主方
白話文:
治療水疔,可以用土牛膝,不論多少,搗爛加入少許鹽拌勻,敷在患處,半天就能痊癒。
另一個方法是:
用陳壁土、食鹽(各一錢)、雄黃(三分),研磨成細粉末,用唾液調和後敷在患處,水疔就會自行脫落。
另外,在五月初五午時採集豨薟草,搗碎成細末,用酒調和服用三錢,引發汗出,也可以治療水疔。
白話文:
另一個方法是,將一顆荔枝肉貼在疔瘡上,然後喝生白酒喝醉,出汗即可。
3. 紅絲疔門主論
胡公弼曰:紅絲疔一名急疔。生於手足肘脘之間,初起如黃豆大,色似緋袍。此疔根行如箭,日夜行一尺二寸,狀如紅絲線一般。皆因大喜大怒,氣血逆行所致,走入心腹,令人悶亂不救。凡遇此等急證,尋見紅絲之處,即用神針針斷其根,針入四五分,取去紫黑惡血,急服追疔奪命丹,隨飲浮萍酒,立愈。(《無愧青囊》)
白話文:
胡公弼說:紅絲疔也被稱為急疔,通常發生在手腳肘部及腹部之間。一開始就像黃豆般大小,顏色像緋紅色的袍子。這種疔瘡的根部會像箭一樣蔓延,日夜行進一尺二寸,形狀像紅色的絲線。這些都是因為大喜大怒,導致氣血逆行所引起的。氣血如果流入了心腹,會讓人感到悶亂,如果不救治就會有生命危險。每當遇到這種急證,就要找到紅絲的部位,立即用神針刺斷它的根部,針要刺入四五分深,把紫黑惡血取出來。然後趕緊服用追疔奪命丹,再喝浮萍酒,就可以立刻痊癒。(《無愧青囊》)
4. 紅絲疔門主方
白話文:
《浮萍酒》(陸伯迪),治療紅絲疔,服用一帖藥即可治癒。用適量浮萍搗爛,加入一斤或半斤好酒,煮沸,浸泡浮萍半個時辰左右。直接喝下,同時將嚼碎的浮萍草敷在疔瘡上。
5. 楊梅瘡門主論
陳實功曰:楊梅瘡者,又名時瘡,俗名歹瘡,因其形類楊梅耳。總由濕熱邪火所化,先從上部見之,皮膚作癢,筋骨不疼,其形小而乾者,是氣化傳染,乃脾肺受毒。毒在皮膚,不曾傳裡為輕,宜萬靈丹發汗自解。先從下部見之,筋骨多痛,小水澀淋,其形大而硬者,是精化欲深,乃肝腎受毒。
白話文:
陳實功說:楊梅瘡,又名時瘡,俗名歹瘡,因為它的形狀像楊梅。總是由濕熱邪火所化,先從上部出現,皮膚作癢,筋骨不疼,其形狀小而乾的,是氣化傳染,是脾肺受毒。毒在皮膚,沒曾傳到體內為輕,宜以萬靈丹發汗自解。先從下部出現,筋骨多痛,小便澀痛,其形狀大而硬的,是精化欲深,是肝腎受毒。
毒在骨髓,未透肌膚為重,宜九龍丹通利以瀉骨中之毒,須內毒已解,筋骨不疼,瘡根淡白,方可搽藥。若求速效,妄用藥熏擦,必貽後患,醫家、病家均慎用之。(《正宗》)
白話文:
毒在骨髓,如果沒有透出到皮膚,這種情況是比較嚴重的,需要服用九龍丹來通利,以排出骨中的毒素。必須等到體內的毒素已經清除,筋骨不再疼痛,瘡根顏色淡白的時候,纔可以塗抹藥物。如果一味追求快速見效,而胡亂使用藥物燻洗、塗擦,一定會遺留後患,所以醫生和病人務必謹慎使用。
馮魯瞻曰:楊梅瘡者,因形相似而名之也。凡氣受之而得者,堅實凸起,又名棉花瘡;若血受之而得者,其形扁折而潰,又名果子瘡;皆類其像而俗呼之。北方名曰天泡瘡,雖名異而實同,然治療須別。凡自致者重,傳染者輕。自致者欲欲太妄,以致陰處先見,及縱口恣味,三焦皆熱,精竭血結,遺滯諸經而成也。
白話文:
馮魯瞻說:「楊梅瘡」,是根據它的外形相似而命名的,凡是因感受風寒之氣而得的,則其瘡堅硬突出,又名「棉花瘡」;如果因感受熱毒之血而得的,則其形狀扁平,潰爛,又名「果子瘡」;這些瘡都與楊梅相似,因此俗稱之。北方地方叫「天泡瘡」,雖然名稱不同,但實際上是一樣的,治療的方法卻應該有所區分。凡是自身造成的楊梅瘡,較為嚴重;由傳染而成的楊梅瘡,較為輕微。自身造成楊梅瘡,是因慾望過於放縱,導致陰部首先出現瘡,而且放縱飲食,使三焦皆熱,精液枯竭,血液凝結,遺留於各經脈中而形成的。
傳染者中氣不足,外染稍輕。然患此者,切不可用毒物發之,亦不可用涼藥遏之並求速效,須用煎藥解毒,補益托散,外用煎藥洗浴,仍以膏藥搽貼,拔毒出外,方無後患。(《錦囊》)
白話文:
傳染病的患者通常是身體虛弱,外在的疾病侵襲比較輕微。但患上這種疾病的人,絕對不可以使用毒性強的藥物來發散病情,也不可以用寒涼的藥物來抑制病情,更不要奢望能快速治癒,應該服用煎煮的藥物來解毒,並且通過補益託散的方法來治療。同時,可以使用煎煮的藥物來洗浴,再用膏藥來塗抹和貼敷,將毒素排出體外,這樣才能避免後遺症。(《錦囊》)
申鬥垣曰:陰楊梅瘡與陽楊梅瘡大不相同。陰楊梅瘡色紅而不起不破,乃血中受風熱之毒。又云男子受婦人梅瘡毒穢起相感而生。(《啟玄》)
又曰:翻花楊梅瘡,是表虛毒氣猖獗而成。
又曰:楊梅豆子,是毒氣之微,感之輕也。
白話文:
申鬥垣說:陰楊梅瘡和陽楊梅瘡大不相同。陰楊梅瘡呈紅色,不起、不破,是血液中受到風熱之毒所致。又說,男人染上婦女梅瘡毒穢,相互感染而生。
白話文:
另外還說:楊梅癬是因為患瘡時吃了牛肉,或是洗完澡被風吹到而抓癢,或是有了房事慾望,導致全身散發出一股腥臭味,或是皮膚乾燥而出現白色皮屑,或是皮膚潮濕且有腥水淋漓的症狀。治療方法需根據患者的氣血狀況和病竈分佈在身體的部位來決定,以區分病情的輕重程度。
陳遠公曰:有嫖妓戀爐酣戰,覺馬口間如針刺痛,此毒氣已過也。未幾生魚口矣,生疳瘡矣,遍身生瘡矣。黃膿氾濫,臭腐不堪,人以為毒盛,多用敗毒之味,不知日事敗毒而毒益盛,瘡益多,有腐爛而死者。夫楊梅之毒中於泄精之時,必元氣虧損,故毒乘虛之入;若元氣大旺,毒難深入,即有傳染,不過輕微之毒,可一瀉而愈。遍身毒瘡乃大虛而毒深中也,不補虛而瀉毒,何能奏功乎!若止服敗毒,無異下石也。
白話文:
胡公弼云:楊梅瘡又名砂仁瘡。其患皆因色欲過度,染受穢汙之惡毒,或先患下疳,或先患橫痃,然後始發此瘡。此瘡將萌,手掌心隱隱當見紅點。治之者切不可苟圖財帛,暗用輕粉等藥隱之,梅瘡一服輕粉,如油入面,毒入筋骨而莫能解也。不但終身骨中疼痛,結毒潰爛,上至五官頭顱,下至玉莖元首,蟲蝕無存,噫!輕粉之為害,可勝道哉!患此瘡者,亦不畏人物議而求速效。醫者當盡發其毒,使之外出,務使永無遺患。
(《無愧青囊》)
白話文:
胡公弼說:楊梅瘡又叫砂仁瘡。得這種病都是由於色慾過度,染上了不乾淨的毒素,或者先患有下疳,或者先患有橫痃,然後才發這種瘡。這種瘡將要發作時,手掌心隱隱約約可以看見紅點。治療這種瘡的人絕對不可以只為了想賺錢,就暗中使用輕粉等藥物來掩蓋瘡。楊梅瘡一服輕粉,就像油浸入麵粉一樣,毒素就能深入筋骨而無法根治。不僅終身骨頭中疼痛,還會結毒潰爛,從五官頭顱到玉莖元首,都被蟲子咬食,腐蝕得一無所剩。唉,輕粉的危害,豈能說得盡啊!患有這種瘡的人,也不要怕受到別人的議論,而只求快速治癒。醫生應該儘量把毒素發出來,使之排出體外,務必使之永不留患。
又曰:有患楊梅瘡遍身,獨有一二個形色紫黑如熏梅,疼痛特甚,多令通身瘡不起發,此乃楊梅疔也。即如痘疔阻遏,不能起發行漿無異。須用針刺出血,服托裡土茯苓等劑。
白話文:
又說:有患楊梅瘡遍及全身,唯獨有一兩個形狀顏色是紫黑色,像燻製過的梅子,疼痛十分劇烈,而經常使全身的瘡口不發出來,這就是楊梅疔。它就像痘疔阻遏住,不能生長出頭、長出膿而破裂一樣。必須用針刺出血,服用託裡的土茯苓等劑。
又曰:楊梅瘡初起似肉泡,其人起白皮,層層揭去,直揭至三四十層方能穿破,宜服人參茯苓湯。毒未穿不用膏藥。如已破,貼梅漏膏,待肉平去膏藥。
蔣示吉曰:總之楊梅瘡宜發不宜遏,貴在除根,莫求速愈。得其旨矣。(《說約》)
白話文:
又說:楊梅瘡剛開始時像肉泡,病人的皮膚會出現一層一層的白皮,必須一層一層地揭掉,直揭到三十四層左右才能穿破。在瘡還沒穿破之前,要服用人參茯苓湯。如果瘡已經破了,可以用梅漏膏,等肉平坦了再把藥膏去掉。
《廣筆記》云:有以水銀、番硇搓擦五心醫楊梅瘡,致令患者三日間舌爛、齒脫、喉潰,穢氣滿室,吐出腐肉如豬肝色,二便不通,湯水不入,腹脹幾死,證已危急矣。醫斯證者,須以手按病人之腹,不痛者,知雖脹未堅,毒未及心,其毒尚淺,速治可效。
白話文:
《廣筆記》中提到:曾有一名患者以水銀和番硇(即硼砂)混合搓擦五心(即兩手心、兩腳心和頭頂心)來治療楊梅瘡,結果導致該名患者在三天內舌頭腐爛、牙齒脫落、喉嚨潰爛,房間內充斥著惡臭,患者咳出腐肉狀物質,色澤類似豬肝,且大、小便不通暢,滴水不沾,腹部脹滿,瀕臨死亡,情況非常危急。如果要治療此類症狀,醫師應先用手按壓患者的腹部,若無疼痛感,則表示即使腹部脹滿,但尚未硬化,毒素尚未進入心臟,毒性還不深,及時治療可見效。
法用鉛二斤,分百餘塊,加大劑甘桔湯料:銀花、甘草各四兩,水三十碗,煎濃汁,先服三四碗,徐澆舌上,任其自流,澆灌一個時辰,其舌即可轉動,口內即可洗淨,隨令飲汁數盞,將前渣再煎,連前剩汁攙和一處,頻頻洗濯手足,次日二便出黑水無數,始安。然後用吹口藥及內服敗毒內托之劑而痊。
白話文:
方法是將二斤鉛,切成一百多塊。加大劑量的甘桔湯材料:銀花、甘草各四兩,加水三十碗,煎濃汁。先喝三四碗,然後慢慢地倒在舌頭上,讓它自然流下,灌溉一個時辰,其舌即可轉動,口內即可洗淨,隨令飲汁數盞,將前渣再煎,連前剩汁攙和一起,頻頻洗濯手足,第二天二便排出大量的黑水,才會痊癒。然後用吹口藥及內服敗毒內託之劑而痊癒。
澄曰:楊梅瘡又名棉花瘡,因其綿綿難絕也。又名肘瘡,乃時氣乖變,邪氣湊襲,形如楊梅,或上或下,綿綿不絕,皆由入房不淨,淫火鬱結之毒。若瘡毒傳染氣化者輕,先入脾肺,其瘡先見於上部,皮膚作癢,筋骨不疼,其形小而且干,毒在皮膚,未經入里,治宜發散。
白話文:
澄先生說:楊梅瘡又名棉花瘡,因為它綿延不斷、難以根治。又名肘瘡,是因時令氣候失常,邪氣聚集侵襲,症狀形似楊梅,或在上部或在下部,綿延不斷,都是由於房事不潔,淫火淤積所致。如果瘡毒傳染,並通過氣化而變得毒性較輕,便會先傳入脾肺,其瘡會先在人體上部出現,皮膚發癢,筋骨不疼,其形較小而且乾燥,毒性在皮膚,尚未侵入體內,治療時應以發散療法(疏散外邪、宣通腠理、使致病邪氣從皮毛而解)為主。
若淫女媾精,精化欲染者重,流於肝腎,先發下疳,次生魚口,先從下部見之,漸至遍身,大而且硬,筋骨多疼,小水澀淋,此證最重。因其毒氣內入骨髓,外達皮毛,若非汗下兼行,將何以洗濯其臟腑乎!若瘡發已久,血氣已虛,毒猶未退,宜解毒托散為主,總以醫至筋骨俱已不痛,瘡根淡白,內毒已散,方用點藥。輕者半年,重者一載方可痊愈。
白話文:
如果不遵守這個方法,想讓患者快速康復,胡亂使用燻條、擦藥、哈吸等方法,往往會導致後遺症,很多患者都是這樣。
若不遵此法,欲其速愈,妄用熏條、擦藥、哈吸等法,往往致成後患者多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