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四 (2)

1. 疔瘡門主方

菊花甘草湯(《十法》),治疔之聖藥也。

菊花(四兩),甘草(四錢)

水煎頓服,渣再煎服。

反唇疔、擎珠疔,經霜南瓜蒂煅灰,加冰片少許研細,麻油調搓。

白話文:

反脣疔、擎珠疔,使用經霜南瓜蒂煅燒後的灰燼,加上少許冰片研磨成細末,然後用麻油調和攪拌均勻。

馬口疔,生唇下者是,新鮮鰱魚血磨蟾酥塗之。

拔疔法

巴豆(去殼,半粒),磁石(研末)

用蔥涎和蜜為膏,敷疔上。

血疔,出血不止者是,真麻油一盅,服下自止。

蟾酥餅,兼治腦疽、乳癰、附骨疽、臀癰一切惡證,或不痛,或大痛,或麻木,用此敷貼瘡頭。

潮腦,硃砂(各一錢),真蟾酥(酒化),沒藥(去油),乳香(去油),明雄黃,巴豆霜(各二錢),輕粉(五分),麝香(三分)

白話文:

  • 潮腦:1 錢

  • 硃砂:1 錢

  • 真蟾酥(以酒化開):2 錢

  • 沒藥(去除油脂):2 錢

  • 乳香(去除油脂):2 錢

  • 明雄黃:2 錢

  • 巴豆霜:2 錢

  • 輕粉:5 分

  • 麝香:3 分

以上各為細末,五月五日午時在淨室中用蟾酥酒和丸如綠豆大,每用一丸,口涎調貼疔瘡上,以膏蓋之。此藥為丸、為條、為餅,聽便使用。一方去巴豆霜、潮腦,加寒水石(煅)、枯礬、膽礬各一錢,蝸牛二十一個。

白話文:

上述的都是小方,五月午時在淨室用蟾酥酒和丸約綠豆大小,每次使用一丸,用唾液調勻後貼在疔瘡上,上面覆蓋膏藥。這個藥可以製成丸劑、條狀或餅狀,使用時依個人喜好。有一種藥方去除了巴豆霜、冰片,添加煅燒過的寒水石、枯礬、膽礬各一錢,以及二十一個蝸牛。

惡疔大毒。

金銀花當歸身(各五錢),天花紛,甘草,地丁(各三錢),皂角針(二錢),川椒(九粒),酒煎服。

白話文:

金銀花、當歸身(各五錢)、天花粉、甘草、地丁(各三錢)、皁角針(二錢)、川椒(九粒),用酒煎服。

疔毒惡瘡,家菊花並葉共搗汁,用酒沖服。將渣加鹽少許敷上立愈,冬月用根亦可。

又方,紫梗菊花搗碎,白酒煎服。

又方,鰣魚鱗用荷花瓣夾好,置書頁中,遇疔貼上即愈。

大疔惡毒秘方

火硝,北煤(系用過倒地上,渣內撿出者。各等分)

研細末,瓷瓶收貯。凡遇一切疔毒,用陳窗糊紙水濕掩疔上,再以此藥敷之,疔根自出。

疔瘡神方,蒼耳草根、葉搗爛,入童子小便,絞汁冷服一盅,日三次。仍以根、莖、葉、苗任取一束,燒灰存性為末,用醋、泔、藍、靛和如泥,先將瘡中心及四邊刺破,令血淌出,拭淨敷之,不過十次,根即拔出,為諸方第一。

白話文:

疔瘡的特效方劑,蒼耳草的根和葉搗碎,加入童子的尿液,一同絞出汁液,每天分三次服用一盅,冷服。另外,可以任取一束蒼耳草的根、莖、葉、苗,燒成灰並保留其藥性,研磨成粉末狀,再用醋、泔水、藍、靛和在一起,調成泥狀。先將瘡的中心和四周刺破,讓血流出,擦乾淨後敷上藥泥,連續敷藥十次,膿瘡的根就會拔除出來,這是治療疔瘡的諸多方劑中最有效的一種。

飛龍奪命丹(《正宗》),專治疔瘡及癰毒發背,腦髮乳癰,一切無名腫毒,惡瘡及有頭不知痛癢者,已成未成神效。

白話文:

飛龍奪命丹(出自《正宗》),專門治療疔瘡和癰毒發背、腦髮乳癰等一切無名腫毒,以及惡瘡和有頭卻不感到疼痛和癢的腫瘡,無論是已經形成的還是尚未形成的,都有顯著療效。

蟾酥(酒化),雄黃(各三錢),乳香(去油),沒藥(去油),銅綠(各二錢),膽礬,硃砂,血竭,寒水石(各一錢),當門子,冰片,輕粉(各五分),蝸牛(二十一個),蜈蚣(一條,酒浸泡、炙,去頭、足)

白話文:

  • 蟾酥(以酒溶解)

  • 雄黃(各三錢)

  • 乳香(去除油脂)

  • 沒藥(去除油脂)

  • 銅綠(各二錢)

  • 膽礬

  • 硃砂

  • 血竭

  • 寒水石(各一錢)

  • 當門子

  • 冰片

  • 輕粉(各五分)

  • 蝸牛(二十一個)

  • 蜈蚣(一條,以酒浸泡、炙烤,去除頭足)

上俱為極細末,用蝸牛連殼研如泥,少加飛羅面,和丸如綠豆大。每用三丸,用白蔥三個,令病人嚼爛,吐於男左女右手心,將丸藥放在蔥內,熱酒送下,被蓋約人行五六里,出汗為效;無汗以熱酒助之。重者再進一服。病在上食遠服,病在下食前服。忌冷水、瓜茄、油膩、豬、雞、魚、面及一切發物。孕婦忌服。

白話文:

首先,將所有的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然後,將蝸牛連同殼一起研磨成泥狀,再加入少許飛羅面的粉末,和成丸藥,每個藥丸的大小要像綠豆一樣。每次服用三丸,將三個白蔥切碎,讓病人嚼碎,然後吐在男生的左手或女生的右手心上,將藥丸放在蔥裡,用熱酒送服。接著,病人要蓋上被子,大約走五六里的路,如果出汗的話,就表示藥效發揮了;倘若沒有出汗,可以再喝一些熱酒幫助發汗。如果病情較嚴重,可以再服用一劑藥。若是上焦的病症,則飯後服用藥物;如果是下焦的病症,則飯前服用藥物。服用藥物期間,應忌食冷水、瓜茄、油膩食物、豬、雞、魚、麵條以及一切容易誘發疾病的食物。孕婦禁止服用此藥。

走馬回疔丹,疔瘡初起,針破,用此一粒插入孔內,膏蓋之,次後追出膿血疔根為效。

白話文:

走馬回疔丹:在瘡瘍剛發作時,用針刺破,然後把藥丸塞入針孔中,用膏藥蓋住,以後瘡瘍會排出膿血和毒根,這就是它的療效。

硃砂,雄黃(各二錢),蟾酥(酒化),硇砂白丁香,輕粉(各一錢),蜈蚣(一條,炙),金頂砒,麝香(各五分),乳香(六分)

白話文:

硃砂、雄黃(各 12 公克),蟾酥(以酒化開),硇砂、白丁香、輕粉(各 6 公克),蜈蚣(1 條,先烤過),金頂砒、麝香(各 3 公克),乳香(3.6 公克)

上為細末,糊和成如麥子大,插瘡內,以膏蓋之。

鉛粉散,冷疔生於腳上,初起紫白泡,疼痛徹骨,漸至腐爛,深孔紫黑,血水氣穢,經久不瘥,用此大效。

白話文:

鉛粉散,用於治療生長在腳上的冷疔。在初期時,會出現紫白色的水泡,疼痛徹骨,逐漸腐爛,形成深孔、紫黑、血水、氣味惡臭,經久不癒。使用此方藥效顯著。

黑鉛(四兩,鐵杓內化開,傾入水中,取起再化,如此百遍,以鉛盡為度,去水取澄下者。三錢),松脂(一錢),黃丹(飛、炒),輕粉(各五分),麝香(三分)

白話文:

黑鉛(四兩,用鐵勺子熔化,倒入水中,取出後再熔化,這樣重複一百遍,直到鉛全部化掉為止,去除水取澄清的部分。三錢),松脂(一錢),黃丹(飛、炒),輕粉(各五分),麝香(三分)

共研細,先用蔥湯洗淨,麻油調搽瘡口,油紙蓋好。

束毒金箍散,疔瘡針刺之後,餘毒走散作腫,宜此藥箍之

大黃鬱金(蟬肚者),白芨,白蘞白芷(各四兩),黃柏(二兩),綠豆粉(一兩),輕粉(五錢)

白話文:

生地黃、鬱金(呈蟬肚狀的),白芨、白蘞、白芷(各四兩),黃柏(二兩),綠豆粉(一兩),輕粉(五錢)。

共為細末。酸米漿調箍四邊,夏熱甚,用蜜水調。

消疔簡便方,疔瘡及諸惡毒初起,但未成膿者,服之神效。

白礬(研,三錢),蔥白(七莖)

上二味同搗極爛,分作七塊,每塊用熱酒一杯送下,服畢用厚被蓋之,再進蔥白湯一盅。少頃汗出如淋,從容去其覆物,其病如脫。此雖味澀難服,其效甚妙。凡居鄉村之處,遇有此證,不及延醫,只傳此方,服之活人甚眾,誠為良便方也。

白話文:

把上兩種藥材一起搗爛成泥,分成七塊,每塊用一杯熱酒送服,服完後用厚被子蓋上,再喝一碗蔥白湯。過一會兒,汗如雨下,慢慢地去掉身上的被子,病就好像脫胎換骨一樣消失了。雖然這藥味道苦澀難服,但效果卻非常好。凡是身處鄉村,遇到這種症狀,來不及請醫生,只要傳給他們這個方子,服後救活的人很多,確實是一個良方。

敷疔。

銀硃(三錢),紅棗(七個煮爛去皮核),搗敷留頂。

疔。

甘松,三柰(各五錢),雄黃(研細,一錢),麝香(一分)

酒水各半,先煎甘松、三柰,煎好濾清,調雄黃、麝香服。

紅絲疔,用銅錢捫頭處,將木上舊釘起一根,用棉花包裹,蘸桐油點著,令油滴錢眼內,一滴即愈。

白話文:

紅絲疔:用銅錢摩擦患處,再從木頭上拔出舊釘子,用棉花包裹著,沾上桐油點燃,讓油滴入銅錢的孔中,一滴即可痊癒。

疔瘡,生蔥和蜜搗敷患處,過一飯時,疔即拔出。

保生梃子,疔瘡、背疽、瘰癘,一切惡瘡。

巴豆(四十九粒,文武火炒,研),硇砂(三錢),輕粉(半大匣),金腳信,雄黃(各三錢),麝香(一錢)

為極細末。用黃蠟五錢熔開,將藥合成梃子,冷水浸少時取出,旋丸捏作餅子如錢眼大,將瘡頭撥開,安一餅於頂上,次用膏貼。

白話文:

將藥研磨得極其細膩。用五錢的黃蠟熔化,將藥粉攪拌混合做成棒狀,放入冷水中浸泡一會兒後取出,旋轉成丸狀捏成餅狀,大小如同銅錢的孔眼。將瘡口撥開,把一塊餅狀的藥丸敷在瘡口頂部,然後用膏藥貼上。

蟾酥丹,蟾酥不拘多少,黃丹、白麵等分,為丸如麥粒大,針破疔瘡,以一粒納之,膏蓋。

白話文:

蟾酥丹

材料:蟾酥適量、黃丹、白麵等份。

製作方法:將蟾酥、黃丹、白麵混合均勻,製成麥粒大小的丸劑。

用法:用針刺破疔瘡,將一粒蟾酥丹納入瘡口,並敷上膏藥。

散疔膏,磁石乳細,以蔥頭十四根取汁,入蜜少許調勻,敷留一孔。一敷即散,妙不可言。內服托裡藥。

白話文:

**散疔膏:**用細膩的磁石乳,加上十四顆蔥頭榨取的汁液,加入適量蜂蜜調勻,敷在患處,留一個小孔。敷一次疔瘡就會散開,妙不可言。同時服用補益氣血的內服藥。

拔疔,蜣螂腹下有一白點者即心也。先以針刺破疔頭,再將針取出蜣螂心點疔頭上,以膏蓋之。半日間血出,根拔而愈。忌羊肉

白話文:

拔疔瘡,蜣螂(也就是屎殼螂)的腹部下面有一點白色的地方,那就是蜣螂的心臟。先用針刺破疔瘡的膿頭,然後將針取出,接著把蜣螂的白色心臟沾取疔瘡的膿頭,再用膏藥蓋住。大約半天的時間膿血就會流出來,拔掉疔瘡根部就能痊癒。但是在拔疔瘡期間要忌口,不能吃羊肉。

一切疔腫(孫真人)。一色蒼耳草連梗葉燒灰,以醋調搽。干即再搽,重者十餘次。

白話文:

治療一切疔腫的方法(出自《孫真人集》)

只需要一種藥草:蒼耳草,連同根莖葉一起燒成灰,用醋調和後塗抹患處。塗抹後藥物乾燥了就再塗,嚴重的病例可能需要十幾次。

牛肉中毒生疔,金線重樓即七葉一枝花,不拘多少,切碎,研細,和溏雞屎調勻搽上,立效。

白話文:

吃了牛肉中毒長了瘡,用金線重樓,也就是七葉一枝花,無論多少,切碎,研磨成細末,與半熟雞糞調勻塗抹於患處,很快就會見效。

疔瘡怕動刀針,巴豆仁一粒,飯一粒,研貼瘡上,立時拔出疔根,再尋癩蛤蟆取肝貼上,神效。

諸疔,菊花葉搗汁服一碗,死可回生。

疔毒已篤者二服即愈。(潘霞山。)

土蜂房(一具),蛇蛻(一條)

黃泥固濟燒存性為末,每空心好酒服一錢,少刻大痛,痛止,其瘡已化為黃水。

爛頭疔。

白梅(二個),大蜒蚰(二條),白菊花根(一把)

白話文:

  • 白梅(兩個):白色的梅花,通常在春天開花。

  • 大蜒蚰(兩條):大型的蚰蜒,一種多足無脊椎動物,通常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發現。

  • 白菊花根(一把):白色的菊花根,通常在秋季收穫。

共搗爛,加透明雄黃同敷,如干再另敷一二遍,無不愈者。

扎馬疔,切不可食肉,生白酒煎豨薟草、紫花地丁車前草服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馬疔,絕對不可以吃肉,應生白酒煎煮豨薟草、紫花地丁、車前草來服用。

追疔奪命湯(《赤水玄珠》)

羌活甘草節蟬蛻,川黃連獨活北細辛青皮,金銀花,防風,澤蘭葉,殭蠶,金線重樓,赤芍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羌活、甘草節、蟬蛻、川黃連、獨活、北細辛、青皮、金銀花、防風、澤蘭葉、殭蠶、金線重樓、赤芍(各等份)

有膿加何首烏、白芷;要通利加大黃、牽牛、青木香、山梔;毒在下加木瓜各等分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膿症,可以加入何首烏、白芷;如果要通利大便,可以加入大黃、牽牛、青木香、山梔;如果毒在下焦,可以加入等份的木瓜。

每服五錢,先將一貼加澤蘭葉、金銀花各一兩,姜十片煎熱服,汗出為度;病退再加大黃二錢,煎,熱服,取利一二次,去餘毒為妙。此方取效如神,百發百中。若心煩嘔吐,用甘草節、綠豆粉各等分,酸漿湯調下二錢;如嘔逆噁心,用乳香、綠豆粉各等分,甘草湯調下二錢。

白話文:

每次服五錢,先將一帖加上澤蘭葉、金銀花各一兩,並且加十片生薑,煎好以後趁熱服用,直到出汗為止;病情好轉後,再加入二錢大黃,煎好以後趁熱服用,連續服用一兩次,以去除體內殘餘的毒素,效果最佳。這個藥方非常有效,幾乎每次都能奏效。如果出現心煩嘔吐的症狀,可以服用等量的甘草節和綠豆粉,用酸漿湯送服二錢;如果出現嘔逆噁心的症狀,可以服用等量的乳香和綠豆粉,用甘草湯送服二錢。

小奪命散,治疔瘡及腦疽、惡毒,其效如神。

槐花子,地丁,千頭子(即掃帚子,又名地膚子,各等分)

白話文:

槐花子、地丁、掃帚子(又稱地膚子),等分混和使用。

水煎,通口溫服,加真蟾酥少許尤妙。

拔疔丹(一名疔毒撤回。畢峻功。)凡一切疔瘡,無名腫毒,初起磨敷,已成已潰,用一粒放瘡上,膿血即拔出,如遇陰疽對口大證,可用十數粒鋪瘡上,如神。

白話文:

拔疔丹(另也稱作疔毒撤回,是畢峻功發明的藥物。)凡是所有的疔瘡、未知名的腫毒,在剛剛開始發作的時候,研磨塗抹於患處;已經成型,已經潰爛,放上一顆藥丸在瘡的上面,膿血即可拔除乾淨;如果遇到陰疽或口瘡的大症狀,可以使用十幾顆藥丸,放在瘡口上面,功效靈驗而快速。

巴豆霜,乳香(去油),沒藥(去油),真蟾酥(酒化開,乳成膏),明雄(各二錢),樟冰,露蜂房(陰陽瓦焙存性),劈硃砂(各一錢),真輕粉,當門子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巴豆霜、乳香(去除油脂)、沒藥(去除油脂)、真蟾酥(用酒溶解,乳化成膏狀)、明雄(各二錢)、樟腦冰、露蜂房(在陰陽瓦上焙存性)、劈硃砂(各一錢)、真輕粉、當歸子(各五分)

上各乳極細,照分兩稱准和勻,以蟾酥膏和杵為丸如藥珠大,曬乾瓷瓶密貯任用。(此即蟾酥餅原方加露蜂房也。)

白話文:

上等乳香,小心地將其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分兩次加入到準確的比例中,混合均勻。然後用蟾蜍膏和杵搗打成丸狀,每個丸子的大小和大藥丸子差不多。曬乾後放入瓷瓶中密封保存,備用。(這其實就是蟾酥餅的原始配方,再添加露蜂房即可。)

疔瘡丸(馬驥功得自盧成琰傳。)專消一切疔瘡,兼治濕痰流注,梅瘡初起。

白話文:

疔瘡丸(方劑由馬驥功從盧成琰處所得,收載於盧成琰的《古今祕方》中專治一切疔瘡,兼治濕痰流注,梅瘡初起。

方劑組成:川椒,良姜,獨活,荊芥,羌活,防風,茯苓,桔梗,神曲,澤瀉,血竭,沒石子,雄黃,乳香,沒藥,冰片,硼砂,硃砂,麝香,馬牙硝,竈心土。

現代白話文解說:

一、方劑功效

1、消疔瘡:疔瘡是指由熱毒引起的化膿性皮膚感染,症見初起皮色發紅,繼之化膿成瘡,局部疼痛。本方可以治療各種疔瘡,尤其初起時服之最佳。

2、清濕熱:濕熱是本方治療的關鍵病機。濕熱既可以生瘡,也可以化膿。本方可以治濕熱生瘡,及化膿成瘡。

3、化痰:痰濁也是引起濕熱的重要病機之一,本方能治痰濕化膿。

二、方劑組成及藥理

1、川椒、良姜:辛熱,可以活血化瘀、宣通氣血,引藥入瘡。

2、獨活、荊芥、羌活、防風:四藥均為辛溫性中藥,可以疏風散寒,清熱解毒,化瘀止痛。

3、茯苓、桔梗:茯苓利尿除濕,桔梗宣肺止咳,二藥合用可以治療濕痰。

4、神曲、澤瀉:二藥利尿滲濕,可以治療濕痰。

5、血竭、沒石子、雄黃、乳香、沒藥:血竭、沒石子、雄黃可以清熱解毒,化瘀止痛;乳香、沒藥可以活血化瘀,消腫止痛。

6、冰片、硼砂、硃砂、麝香:冰片、硼砂、硃砂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。麝香開竅醒神,活血化瘀。

7、馬牙硝、竈心土:馬牙硝清熱涼血,消腫止痛。竈心土清熱解毒。

三、方劑使用

本方可以內服,也可以外用。內服可以治療各種疔瘡、濕痰流注、梅瘡初起。外用可以治療各種疔瘡。

內服時,每日1-2次,連服3-5日。

外用時,將藥研末,外敷患處。每日1-2次,連用3-5日。

巴豆仁(去皮、膜),明雄,生大黃(各三錢)

共研細末,加飛面醋打糊為丸,如金鳳花子大,每服二十三丸,熱湯送下,瀉三四次無妨,弱人只服十九丸自消,得嚏即愈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加入米醋攪拌成糊狀,做成像金鳳花種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 23 粒,用熱湯送服,瀉 3-4 次也沒關係。體弱的人只服用 19 粒,自然會痊癒,打噴嚏後症狀就會好轉。

髭疔,紅絲疔、面白疔,腫脹至目與鼻俱隱入肉裡,牙關緊急。昔有一道人用患者耳垢、齒垢,刮手足指甲屑,和勻如豆大,放茶匙內,燈火上炙,少許取作丸,將銀簪將疔頭挑開抹入,用棉紙一層,津濕覆之,痛立止,半日目可開,腫已消半,次日服活命飲,二劑遂愈。

白話文:

鬍(音同資)是長在臉上的肉芽,形成原因不明,外觀是紅色的,另外還有白色和紅絲之分,它的發作沒有規律,會讓臉部迅速的異常的隆起突出,若長在眼部和鼻子也是一樣,甚至把這兩個地方都蓋掉,另外還有牙根緊閉、全身痛苦的症狀,從前的醫生發現,如果使用病患自己的耳、牙上的污漬、用器的指尖的舊皮,然後放在一起混合讓它變成豆子大小,放在茶匙裡利用火來加熱,然後再放進丸子裡面,用銀製的柳丁把傷口挑開,讓藥物可以深入傷口治癒,之後再用棉紙包覆讓傷口保持住潤澤,可以讓痛苦立馬停止,這個方法差不多要半天的時間傷口就可以解開來看,接下來前面的症狀也會在這個治癒中慢慢得到改善。

血疔,或生肘下,或生眼角,疔有一竅如針眼,淌鮮血不止。真香油四兩,無灰酒不拘多少,和勻熱服,其血立止。隨用野菊花濃煎常服,切忌茶湯。

白話文:

血疔瘡,有的長在肘部下方,有的長在眼角。疔瘡有一個小孔,像針眼一樣,流出鮮紅色的血,而且止不住。

取真香油 4兩,無灰酒適量,混合均勻,加熱後服用,其血立即止住。

再用野菊花濃煎,經常服用,但要注意忌諱喝茶湯。

萬靈奪命丹,治一切疔毒入腹,煩悶噁心,兼治癰疽發背、惡瘡。

硃砂(水飛),蟾酥(人乳泡),輕粉,膽礬(各五錢),銅綠,血竭(各一兩),雄黃,枯礬(各二兩)

共為細末,麵糊丸,芡實大,每服一丸,令病人先將蔥白三寸嚼爛,吐在手心,將丸包在蔥內,熱湯吞下,出汗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丸。服用藥丸前,讓病人先將三英寸長的蔥白嚼爛,吐在手心,將藥丸包在蔥內,用熱湯吞下,直到出汗。

疔。

生磁石(一錢),麝香(一分)

研極細,每用少許膏蓋。

又方

胡椒(二十五粒),大獨蒜(一個),蔥白(三根)

共搗爛,油紙上作膏貼之,神驗。

秘方,用鐵釘放屋上受風露之氣,日久上鏽,以刀刮下,乳極細,加麝香少許,瓷瓶密貯。如遇疔瘡已破者,摻少許即流黑水,不過三次,疔根自出。如未破者,以水調點疔上,即可拔疔如神。

白話文:

祕方:用鐵釘放在屋頂上,讓它風吹雨淋。日積月累,鐵釘就會生鏽。用刀刮下生鏽的部分,細細研磨成粉。再加入少量麝香,用瓷瓶密封保存。如果遇到已經破潰的瘡毒,將此粉少量塗抹在患處,就會有黑水流出。連續使用三次後,瘡毒的根源就會被去除。如果瘡毒尚未破裂,可以用水將粉調和成糊狀,塗抹在患處,就能神奇地將瘡毒拔出。

疔瘡不用刀針。(杜寶山。)

萆麻仁(七粒),銀硃(一分)

共研細,如干,加唾津少許,疔頭讓出,即周圍敷之,兩三次即出小黃頭矣。

拔疔第一方(徐峨峰。)

萆麻仁(四十九粒半),杏仁(去皮,十七粒半),松香(二兩一錢五分),荔枝肉(三個半),銀硃(少許)

白話文:

  • 萆麻仁:49粒半

  • 杏仁:去皮,17粒半

  • 松香:2兩1錢5分

  • 荔枝肉:3個半

  • 銀硃:少許

共搗成膏貼之。

拔疔。(吳韻清。)

荔枝肉(一個),溏雞屎,菊花根葉(不拘多少)

共搗爛敷上,立愈。

又方,鰣魚鱗貼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