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四 (1)

1. 諸瘡部(上)

凡疔瘡、楊梅結毒,俱匯於此部中,以便檢閱參治。

2. 疔瘡門主論

華元化曰:疔有五色屬五臟。紅屬心,發於舌根;青屬肝,發於目下;黃屬脾,發於口唇;白屬肺,發於右鼻;黑屬腎,發於耳前。以種類言之。

白話文:

華元化醫師說:疔瘡共有五種顏色,分別對應五臟。紅色的疔瘡屬於心臟,發作在舌根;青色的疔瘡屬於肝臟,發作在眼睛下方;黃色的疔瘡屬於脾臟,發作在嘴脣;白色的疔瘡屬於肺臟,發作在右邊的鼻孔;而黑色的疔瘡則屬於腎臟,發作在耳朵前面。

孫真人《千金方》論疔瘡一十三種:一曰麻子疔,其狀肉起,頭如黍米,色稍黑,四邊微赤多癢。(忌食麻子油,衣麻衣,入麻田中行。)二曰石疔,其狀皮肉相連,色如黑豆,甚硬,刺之不入肉微痛。(忌瓦礫磚石之屬。)三曰雄疔,其狀疱起頭黑靨,四畔仰疱將起,有水出色黃,大如錢孔形高者。

白話文:

孫思邈的《千金方》中記載了十三種疔瘡:

  1. 麻子疔:症狀是肉上長出一個小疙瘩,形狀像黍米,顏色稍微發黑,周圍微紅且非常癢。(忌食麻油,忌穿麻衣,忌進入麻田中行走。)

  2. 石疔:症狀是皮肉相連,顏色像黑豆一樣,非常堅硬,刺入時無法刺入皮肉,疼痛感輕微。(忌瓦礫、磚石等物。)

  3. 雄疔:症狀是出現一個頭部發黑、周圍有水泡正在形成的膿皰,膿皰中的水是黃顏色的,形狀大小像錢孔,形狀高出皮膚。

(忌房室。)四曰雌疔,其狀瘡稍黃,向里壓亦似灸瘡,四邊疱漿起,心凹色赤如錢孔者。(忌房室。)五曰火疔,其狀如湯火燒灼,瘡頭黑靨,四邊有煙漿,又如赤粟米者(忌火燒烙)。六曰爛疔,其狀色稍黑,有白斑,瘡中有膿水流出,瘡形大小如匙面者。(忌熱食爛物。

白話文:

七、三十六瘡:症狀是瘡頭黑黑浮起,形狀像黑豆,四週呈現紅色,今天生一個,明天生兩個,直到第十天,如果長到三十六個,就無藥可治,如果少於三十六個則可以治療。(忌諱生氣、積累愁恨。)

)七曰三十六疔,其狀頭黑浮起,形如黑豆,四畔起赤色,今日生一,明日生二,及到十,若滿三十六,藥所不能治,未滿三十六可治。(忌嗔怒、蓄積愁恨。)八曰蛇眼疔,其狀瘡頭黑,皮浮生,形如小豆,狀似蛇眼大,體硬。(忌惡眼人看,並嫉妒人見,忌毒瘡。)九曰鹽膚疔,其狀大如匙面,四邊皆赤,有黑粟粒起大。

八、蛇眼瘡:症狀是瘡頭黑,皮膚浮起,形狀像小豆,大小就如蛇的眼睛,硬梆梆的。(忌諱讓惡眼的人看,以及心生忌妒的人注意,還要忌諱毒瘡。)

九、鹽膚瘡:症狀是大如匙面,四邊都是紅的,上面有大大小小的黑米粒似的凸起。

白話文:

八、蛇眼瘡:其病徵為瘡頭呈黑色,皮膚隆起,形狀類似小豆,大小約如同蛇的眼睛,堅硬不動。(避免讓心存邪念或嫉妒他人的人看到,同時也要遠離有毒的瘡病。)

九、鹽膚瘡:其特徵為病竈大小類似匙子的面積,周圍紅腫,表面布滿大小不一、類似黑米粒般的突起。

(忌食鹽。)十曰水洗疔,其狀大如錢形,如錢孔,頭白里黑靨汁出,中硬。(忌飲漿水,水洗,渡河。)十一曰刃鐮疔,其狀闊狹如薤菜大,長一寸,左側肉黑如燒烙。(忌刺及刀鐮切割、鐵刃所傷,可以藥治,不可亂攻。)十二曰浮漚疔,其狀瘡體圓曲,少許不合,長而狹如薤菜大,肉黃外黑,黑處刺之不痛,黃處刺之痛。十三曰牛狗疔,其狀肉色疱起,掐不破。

白話文:

(禁止食用鹽。第十號水洗疔,形狀如錢幣,中間有一圈黑環,表面白色,潰瘍處流出黑色液體,中心硬化。)(禁止飲用漿水,水洗,渡河。)第十一番刃鐮疔,形狀寬窄如薤菜大小,長一寸,左側肉色黑色如燒灼。)(禁止刺破及使用刀鐮切割、鐵器所造成的傷口,可以用藥物治療,不要亂用攻法。)第十二號浮漚疔,患處瘡體圓曲,稍有不合,長而窄像薤菜那麼大,肌肉黃色,外面黑色,黑處刺痛不痛,黃處刺痛。)第十三號牛狗疔,形狀是肉色水泡狀,捏不破。)。

以上疔瘡十三種,初起瘡心先癢後痛,先寒後熱,熱定則寒,多四肢沉重,心驚眼花。若重者則嘔逆,嘔逆則難治。麻子疔一種,始終惟癢。以上忌禁者,不得觸犯,如觸犯者,發作難治。惟浮漚、牛狗二疔無所禁忌,縱不醫亦不害人,其狀寒熱與諸疔不同,故不殺人也。凡疔起後,背強瘡痛極甚不可忍者,是觸犯禁忌,以此為辨。

白話文:

以上列出的十三種疔瘡,在它們的初期,瘡的中心先感到發癢,之後轉為疼痛,病竈先有寒象,後來轉化為熱,熱像穩定後,寒象又出現,常常會有四肢沉重的感覺,還有心驚、眼花等症狀。如果病情嚴重,則會出現嘔吐、反酸,嘔吐、反酸出現的話,病情就很難治癒。麻子疔只會覺得癢,從開始到結束都是這樣。以上提到的禁忌,不得違犯,如果違犯禁忌,就會發生難以治癒的症狀。浮漚疔和牛狗疔這兩種疔沒有什麼禁忌,即使不接受治療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,它們的寒熱表現與其他疔瘡不同,因此不會殺死人。凡是疔瘡發生之後,背部強硬,瘡痛得非常厲害,難以忍受,這是因為觸犯了禁忌,以此來進行辨別。

(此條與《外臺秘要》《神巧不全》所論頗同。)

王肯堂曰:疔之四圍有赤腫,名曰護場,為可治。疔之四圍無赤腫,名曰不護場,不可治。(準繩)

白話文:

王肯堂說:如果疔瘡的周圍有紅腫的情況,這被稱為護場,表示可以治療。如果疔瘡的周圍沒有紅腫,則被稱為不護場,這樣的狀況是無法治療的。

又曰:瘡證急者有應。如生一疔之外,別處肉上再生一小瘡即是有應,可用針挑破護場;瘡四圍有赤腫,生多瘡者謂之滿天星,飲食如常,頭痛身熱手足溫。

白話文:

又說:瘡證急症是有反應的。比如長了一個疔瘡之後,其他地方的肉上又長了一個小瘡,那就是有反應,可以用針挑破保護創面;瘡的周圍有紅腫,長了很多個瘡,叫做滿天星,飲食如常,頭痛身熱手足溫暖。

陳實功曰:疔瘡有朝發夕死,隨發隨死,誠外科證中迅速之病也。凡治此證,貴在乎早。如在頭面,頭乃諸陽之首,亢陽熱極所致。其形雖小,其惡甚大,再加艾灸,火益其勢,逼毒內攻,反為倒陷走黃之證作矣;既作之後,頭面耳項俱能發腫,形如胖屍,七惡頓起,治雖有法,百中難保一二,不可不慎。(《正宗》)

白話文:

陳實功說:疔瘡有早上發作、晚上就死的,有隨時發作、隨時死的,是外科疾病中發作迅速的一種病症。凡是治療這種病症,貴在早期。比如長在頭面部,頭面是全身陽經起始的地方,過旺的陽氣和熱力是造成疔瘡的原因。雖然疔瘡的體積很小,但其危害卻很大。再用艾灸,火氣助長了疔瘡的勢頭,導致毒氣向內攻入肌體,反而會變成倒陷走黃的證侯。一旦出現這種情況,頭面部、耳朵和頸項都能腫脹起來,形狀像腫脹的死屍,七種惡證同時出現。即使有治療方法,也很難在百例患者中保全一兩個,因此,治療時一定要慎重。(《正宗》)

又曰:毒發於心經者,生為火焰疔。多生心臟之俞募井之端,唇口手掌指節或手之小指。初生一點紅黃小泡,抓破痛癢非常,左右肢體麻木,心煩發躁,言語昏憒。

白話文:

又說:毒素發於心經,就會形成火毒瘡。多發生在心臟相關的俞穴、募穴、井穴等部位,如嘴脣、手掌、手指關節或小指。一開始會長出一個小小的紅黃色水泡,如果抓破水泡,會感到劇烈的疼痛和瘙癢,左右肢體麻木,心煩意亂,言語不清。

又曰:毒氣發於肝經者,生為紫燕疔。多生手足腰脅筋骨之間,或足大指。初生便是紫泡,次日破流血水,三日後串爛筋骨,疼痛苦楚,眼紅目暗,指甲純青,睡語驚惕。

白話文:

此外還說:毒氣發作在肝經的,則會引發紫燕疔。多生在手足、腰部和脅肋的筋骨之間,或者腳的大拇指上。一開始是紫色的泡,第二天破裂流出帶血的膿,三天後蔓延並腐蝕筋骨,疼痛難忍,眼睛發紅昏花,指甲呈現純青色,睡覺時胡言亂語,驚醒後仍心悸。

又曰:毒氣發於脾經者,生為黃鼓疔。初生黃泡光亮明潤,四面紅色纏繞,多生口角腮顴,眼胞上下及太陽正面之處。便作麻癢,繃急硬強,重則噁心嘔吐,煩渴乾噦。

白話文:

此外,毒氣發於脾經的,生出來的是黃鼓疔。初生時黃色的泡光亮潤澤,四週有紅色包圍,多長在嘴角、顴骨、眼皮上下和太陽穴的正面。很快就會感覺麻癢,繃緊急迫又堅硬強韌,嚴重的還會噁心嘔吐,煩渴乾燥而感到咽喉堵塞。

又曰:毒氣發於肺經者,生為白刃疔。多生手大指。初生白泡,頂硬根突,破流脂水,癢痛驟然,易腐易陷,腮損咽焦,毛聳肌熱,咳吐膿痰,鼻掀氣急。

白話文:

又說:毒氣發於肺經的,會形成白刃疔。多生於大拇指。一開始生出白色的膿泡,頂端堅硬根部突出,破裂後流出脂水,痛癢交加,而且容易腐爛和蔓延,腮部損傷,咽喉乾燥,汗毛直立皮膚灼熱,咳嗽吐出膿痰,鼻子扇動氣喘吁吁。

又曰:毒氣發於腎經者,生為黑黶疔。多生耳竅、胸腹、腰腎,及足小指湧泉偏僻軟肉之間。初生黑斑紫泡,毒串皮膚,漸至肌肉,頑硬如釘,痛沏骨髓;重則手足青紫,驚悸沉困,軟陷孔深,目睛透露。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一種說法:毒氣發作在腎經的,長出黑色毒瘡。毒瘡通常生在耳孔、胸腹、腰部、腎臟,以及腳掌小指湧泉穴附近偏僻柔軟的肉裡。毒瘡初期出現黑色斑點、紫色的水泡,毒氣串連到皮膚,逐漸深入至肌肉,堅硬如釘,疼痛深入骨髓;嚴重的狀況下,手腳發青發紫,驚悸不寧、昏沉困頓,毒瘡的孔洞又深又陷,眼睛透露著病態。

又曰:紅絲疔起於手足節間。初起形似小瘡,漸發紅絲上攻手膊,或攻大腿,令人寒熱,噁心嘔吐。遲者紅絲至心,常能壞人。急用針於紅絲盡處挑斷出血,尋至疔上挑破,插入蟾酥條,膏蓋,內服蟾酥丸發汗,追出疔根,得膿自愈。

白話文:

古文:又曰:紅絲疔起於手足關節間。初起形似小瘡,漸漸發出紅絲向上攻至手肘,或攻至大腿,令人感到寒熱交替,噁心嘔吐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紅絲會蔓延至心臟,常能致命。應立即以針挑破紅絲盡頭,放出出血,然後沿著紅絲挑至疔瘡處挑破,插入蟾酥條,用膏藥覆蓋,內服蟾酥丸發汗,將疔瘡根部排出,膿液排出後即可自愈。

紅絲疔起始於手足關節處。初期表現為小瘡,逐漸發展出紅絲,向上蔓延至手肘或大腿,患者感到寒熱交替,噁心嘔吐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紅絲會蔓延到心臟,通常會致命。應立即用針挑破紅絲的盡頭,讓它出血,然後沿著紅絲挑到疔瘡處挑破,插入蟾酥條,用膏藥蓋住,內服蟾酥丸發汗,將疔瘡的根部逼出,膿液排出後即可自愈。

又曰:唇下疔又名馬口疔。

又曰:手掌心疔又名擎珠疔。

又曰:患疔經五六日不瘥,目中見火光,心神昏昧,口乾心煩,嘔吐不定,皆屬疔毒內陷,均須速治。

白話文:

又說:嘴唇下方的疔瘡又叫做馬口疔。

又說:手掌中心的疔瘡又叫做擎珠疔。

又說:如果患了疔瘡經過五到六天還沒有好轉,眼睛看到火光,心智不清醒,嘴巴乾燥、心情煩躁,嘔吐不止,這些都是因為疔毒向內發展所致,都需要迅速治療。

馮魯瞻曰:疔者,經曰:膏梁之變。蓋因膏梁之人皮肉厚密,內多滯熱,故變為疔。然古方計有一十三種,三十六疔之分,總由臟腑積受熱毒,邪氣搏於經絡,以致血凝毒滯,注於毛孔、手足、頭面,各隨臟腑部位而發。其形如粟米,或痛或癢,漸至遍身麻木,頭眩寒熱,時生嘔逆,甚則四肢沉重,心驚眼花,經雖所載疔色有五,以應五臟,其實紫黑及黃泡者居多,先癢後痛,先寒後熱也。宜內服發散解毒攻托之劑,外敷拔毒菊花葉、蒼耳草之類。

白話文:

馮魯瞻說:疔瘡,是經典上所說的「膏梁之變」。這是因為膏粱之家的人皮肉厚密,體內多有滯熱,所以會變成疔瘡。然而,古方的治療方法卻有十三種,三十六種疔瘡的分類,總的來說都是由臟腑積蓄了熱毒,邪氣在經絡中搏擊,導致血液凝結,毒氣停滯,注於毛孔、手足、頭面,隨着臟腑部位而發病。其形狀如粟米,或痛或癢,漸至遍身麻木,頭暈、寒熱交替,有時嘔吐,嚴重時四肢沉重,心驚眼花。經書中雖然記載了疔瘡有五種顏色,以應五臟,但實際上以紫黑色和黃色水泡為主,先癢後痛,先寒後熱。治療方法宜內服發散解毒攻託之劑,外敷拔毒菊花葉、蒼耳草之類。

大概疔已成膿,則毒已外泄,可無他慮。惟在初起,最宜謹慎,疔毒攻心,禍如反掌。蓋疔由心火蘊結,故其疼痛異常,為害甚速,病人口嚼生豆,不覺豆腥者即是也。若於耳後方圓一寸發者尤甚。蓋水枯火熾之極也,不可妄動,如抓破見風毒,即內攻不救。(《錦囊》)

白話文:

當疔瘡已經化膿時,毒素已經外洩,不必再擔心其他問題。但在疾病的初期,最要謹慎,因為疔毒可能會攻心,禍患極大,如同反掌。

疔瘡是由心火蘊結所引起,因此疼痛異常,發病速度很快,病人吃生豆子,感覺不出豆腥味,就是這種情況。如果疔瘡長在耳後一寸範圍內,情況就更嚴重。由於水枯火熾到了極點,因此不能輕舉妄動。如果抓破了疔瘡,見風而使毒氣內攻,就沒有辦法挽救了。(《錦囊》)

又曰:紅絲疔者,又名血絲疔,發於兩手指,而作紅絲,漸漸行至關節,勢必殺人。可先以線扎住紅紋之處,次將銀針砭去惡血,以藥塗之,上者血紅,次者血紫,下者血黑。若一失治,則稽留不散,輕則爛傷墮指,重則入腹而死。

白話文:

另外一種,叫做紅絲疔,也叫血絲疔,長在兩隻手指,並形成紅色的絲狀,逐漸蔓延到關節,可能會致命。可以先用線綁住紅紋處,然後用銀針把壞血放出來,再用藥塗在患處。最好的情況是血紅色,其次是血紫色,最差的情況是血黑色。如果治療不及時,就會遲遲不癒,輕則手指會潰爛壞死,重則會蔓延到腹部,導致死亡。

又曰:《內經》以白疔發於右鼻,赤疔發於舌根,黃疔發於口唇,黑疔發於耳門,青疔發於目下,蓋取五色以應五臟,各有所屬部們。又有發於或肩或背,或腰或足,發無定處。如在手、足、頭、面、骨節間者最急,其餘猶可緩也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又說:白色疔瘡發於右鼻,赤色疔瘡發於舌根,黃色疔瘡發於口脣,黑色疔瘡發於耳門,青色疔瘡發於眼下。這取的五種顏色來與五臟相應,各有自己屬部的範圍。還有一些發於肩或背,或腰或足,發作位置不定。比如生長在手、足、頭、面、骨節之間的疔瘡最急迫,其他部位的還可以緩一緩。

李東垣曰:疔上按之磣痛應心者,是疔也。秋冬寒毒久結皮膚中,變作疔瘡,不急治之,日夜根長,流入諸脈數道,如箭入身,顫掉不已。若不慎口味房室,死不旋踵。(《精義》)

白話文:

李東垣說:患疔毒時,按之堅硬疼痛,並伴有心痛的,就是疔毒。秋冬寒冷毒邪長期積聚在皮膚中,變成了疔瘡,如果不抓緊時間治療,疔毒會日夜滋生蔓延,流入多條經絡,就像箭射入體內,疼痛顫動不止。如果不謹慎地注意飲食和房事,就會很快死亡。

申鬥垣曰:夫疔瘡取治,其法不一,當先看其緩急。如緩者,一日瘡疱白色而小,二日色白微大,三日色微紫,四日色真紫,此候之緩也;急者五日色青紫小,六日色深青大緊,七日色黑如火灸瘡之狀,此最急之候。假如身上生一瘡,而他處又生一小瘡,為之應候。先用針挑破小瘡,則泄其毒謂之可治;若只有一疔,他處無小瘡,謂之無應候,不可治。

白話文:

申鬥垣說:治療疔瘡的方法有很多種,首先要判斷它的緩急。緩的症狀是:第一日瘡皰是白色且小,第二日顏色變白且略大,第三日顏色變淡紫,第四日顏色變深紫,這是緩的表現;急的症狀是:第五日顏色變青紫且小,第六日顏色變深青且大且緊,第七日顏色變黑,像火灸瘡的樣子,這是最急的表現。假設身上生了一個疔瘡,其他地方又生了一個小瘡,這就是應候。先用針挑破小瘡,則可把毒氣瀉出來,這是可治的;如果只有一個疔瘡,其他地方沒有小瘡,這叫無應候,是不可治的。

疔無應候,是毒氣之甚,故不可治也。大抵疔瘡四圍有紅赤焮腫者,名曰有護場。如疔瘡四圍不赤腫者,即是不護場,不可治也;有護場方可治也。疔之生者,身熱頭疼,手足溫暖,飲食如常,是常疔也。疔之危者,眼轉大渴而喘,唇面青,不進食,五心腫,無有脈,四肢冷,不起床,不精神,腹痛甚於常,是有內疔也。(《啟玄》)

白話文:

如果疔瘡沒有外在症狀,則為毒氣很強,因此無法治療。一般來說,疔瘡周圍有發紅發腫,這稱為有護場。若疔瘡周圍不發紅發腫,則稱之為不護場,無法治療;若有護場纔可醫治。疔瘡患者會感覺到身體發熱、頭疼、手腳溫暖、飲食正常,這是一般的疔瘡。而嚴重的疔瘡患者則會出現眼珠亂轉、大口喘氣,嘴脣和臉色發青、不進食,手掌和腳掌腫脹、沒有脈搏,四肢冰冷,起不了牀,精神萎靡,腹痛劇烈,這種就是內疔。

周文採曰:凡療疔瘡,皆宜刺瘡中心至痛處,又刺四邊十餘下,令血出,去盡惡血,敷藥。藥力得入針孔中方佳,若藥不達中,藥力難達,反致誤事。又看口中頰邊舌上,有赤黑如珠子者,是疔也。(《集驗》)

《養生篇》曰:人汗入肉,食之則生疔瘡,不可不慎。

白話文:

周文採說:凡治療疔瘡,都要刺破瘡口中心最痛的位置,再在周圍刺十幾下,讓血液流出,去除所有的壞血,然後敷藥。這樣藥才能透過針孔進入瘡口,效果纔好。如果藥無法到達瘡口中心,藥力就難以發揮,反而會耽誤病情。還要仔細查看口中、臉頰、舌頭上,如果有像珠子一樣的紅黑色膿包,那就是疔瘡。

竇漢卿曰:凡疔瘡針刺患人手足中指不痛者,難治。又曰:如疔在頭面、手足、骨節間者,甚急。又曰:疔瘡頭陷碧綠色者,不可用針刀出血。又曰:疔瘡日久潰爛者,不可用針出血,只可用刀割去腐肉。又曰:疔瘡生根入腹者便死,用磨針刀鐵漿水一碗,絲綿濾淨,銀鍋內煎三四沸,服之,病者須臾腸鳴,行得一二次甦醒方妙。又曰:疔瘡不破則毒入腸胃,惟蟬蛻極效,用一兩為末,蜜調下。

白話文:

  1. 竇漢卿說:凡是疔瘡生長在患者的手指或腳趾上,針刺後沒有疼痛感,這種情況難以治癒。

  2. 又說:如果疔瘡生長在頭、面、手、腳、骨節等部位,病情十分危急。

  3. 又說:疔瘡的頭部呈現碧綠色,這種情況不能用針或刀出血。

  4. 又說:疔瘡若長時間潰爛,不能用針出血,只能用刀割去腐肉。

  5. 又說:疔瘡的根部已深入腹部,患者就會死亡。這時可以用磨針刀煮鐵漿水一碗,用絲綿過濾乾淨,再用銀鍋煎煮三四次,讓患者服用。患者服用後不久就會腸鳴,排便一兩次後病情才會好轉。

  6. 又說:疔瘡若不破裂,毒素就會進入腸胃。這時,蟬蛻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。取一兩蟬蛻研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後服用。

又曰:疔發於太陽眼邊者,名曰釘腦疔,十死一生。又曰:疔瘡膿水出,孔如蜂窠,病易瘥也。又曰:凡人暴死多是疔毒,急取燈遍照其身,若是小瘡,即是其毒,宜急灸之,並服飛龍奪命丹等藥,亦有復甦者。(《全書》)

白話文:

又說:疔長在太陽穴的邊緣,稱為釘腦疔,十個人死九個。又說:疔瘡流出的膿水,洞孔就像蜂窩,病情容易痊癒。又說:凡是暴死的人,多半是被疔毒害的,應該立刻拿燈照遍全身,如果有小瘡,就是中毒的地方,應該趕快針灸,並服用飛龍奪命丹等藥物,也有可能會起死回生的。(《全書》)

竇夢麟曰:嘴唇痘疔,初生米大,或粉刺擠破,入湯火風氣,即要變為疵瘡,疵瘡即疔之別名也。先用蔥白同飛龍奪命丹五粒和嚼爛,熟酒半碗送下,以衣覆患上,略出汗為妙。上午服藥,下午即將絕利磁鋒劃破瘡口十字,即摻飛龍奪命丹末在內,而外用蟾舌研爛,蟾肚底皮貼之,內服追疔湯劑。若發鬚髮者,即剃去鬚髮。

白話文:

竇夢麟說:嘴脣上長了痘疔,起初像米粒般大小,或者粉刺擠破,被湯、火、風氣感染,就會變成瘡毒,瘡毒就是疔瘡的別名。首先用蔥白和飛龍奪命丹五粒一起嚼碎,用半碗熱酒送服,用衣服覆蓋患處,略出汗為好。上午服藥,下午立即用鋒利的磁刀劃破瘡口成十字形,然後將飛龍奪命丹末撒在裡面,外面用蟾蜍舌頭研碎,蟾蜍肚皮貼在瘡上,內服追疔湯劑。如果長了鬍鬚頭髮,就把鬍鬚頭髮剃掉。

如前法治之。此法靜夜細思,試而行之,百發百中,活人多矣,焉敢自秘,遂並梓行。病人一個月內無色欲者,患處平妥無胬肉,乃其徵也。(《全書》)

白話文:

按照上述方法進行治療。此法在夜深人靜之際沉思領悟,試著用它來治療,屢試不爽,挽救了許多人的性命,怎敢祕而不宣呢,於是將此方法整理成書刊行。患者在一個月內沒有過性行為,患處不再腫痛,並且沒有多餘的肉,這就是癒合的徵兆。(《全書》)

陳遠公曰:有生疔瘡者,疼痛非常,亦陽毒也。初生之時,人最難辨,但以生黃豆令嚼之,不知腥者便是。其瘡頭必發黃泡中現紫黑之色,細看泡中必有紅白一線通出泡外。凡疔生足上,紅線由足入臍,疔生手上,紅線由手走心,如生唇面,紅線由唇面至喉,如見此紅線,即於盡處以針刺出毒血,則免毒攻心。若現白絲,不必刺也。

白話文:

陳遠公說:患有疔瘡的人,疼痛異常,也是陽熱毒瘡。在疔瘡最初長出來的時候,人們最難以辨認。但可以用黃豆讓患者咀嚼,若感覺不到腥味,那就是疔瘡。疔瘡的頂端必定會發出黃色的膿泡,裡面呈現出紫黑色的顏色。仔細觀察膿泡,必定會有一條紅白相間的線條從膿泡中穿出來,一直延伸到膿泡外。一般來說,凡是長在腳上的疔瘡,紅線會從腳部一直延伸到肚臍;長在手上的疔瘡,紅線會從手部一直延伸到心臟。如果長在嘴脣或臉上的疔瘡,紅線會從嘴脣或臉部延伸到喉嚨。如果看到這種紅線,就要在紅線的盡頭用針刺出毒血,這樣就可以避免毒素攻入心臟。但是如果出現的是白色的線條,就不用刺了。

總以消毒瀉火為主,世人戒用官料之藥,此乃不知醫之語,毒非藥安得除哉!拔疔散治之,紫花地丁、甘菊花各一兩,水煎服。一劑紅線除,二劑疔散,三劑痊愈,不必外治挑疔之多事也。若已潰爛,加當歸二兩治之,不必四劑,毒盡肉生也。(《冰鑑》)

白話文:

總是以清熱解毒瀉火為主,世人戒用官府做的藥,這不是懂得醫學的說法,毒如果不靠藥怎麼能消除呢?拔疔散來治療,紫花地丁、甘菊花各一兩,水煎服。一劑服下去紅線消除,二劑疔毒散盡,三劑就痊癒了,不必額外治療挑刺拔疔這麼麻煩。如果已經潰爛,再加入當歸二兩治療,不用到四劑,毒盡肉生就好了。(《冰鑑》)

胡公弼曰:豬疔其形圓而小,口內有油,忌食豬油、豬肉。牛疔其形圓而小,口內無油,疱起掐之不破,有寒熱,忌食牛肉。狗疔其形長而帶尖,色赤,有寒熱,忌食狗肉。羊疔其形長而帶白色,有寒熱,忌食羊肉。瓜藤疔不計其數,其形圓長如瓜形,因食瓜毒而生,忌食諸瓜。

白話文:

胡公弼說:豬疔的形狀是圓而小的,嘴巴裡面有油,忌諱吃豬油和豬肉。牛疔的形狀是圓而小的,嘴巴裡面沒有油,鼓起的瘡掐起來不會破,會有寒熱的症狀,忌諱吃牛肉。狗疔的形狀是長而帶有尖刺的,顏色是紅色的,會有寒熱的症狀,忌諱吃狗肉。羊疔的形狀是長而帶有白色的,會有寒熱的症狀,忌諱吃羊肉。瓜藤疔的數量不計其數,它的形狀是圓長形狀,像是瓜的形狀,是因吃了有毒的瓜而產生的,忌諱吃所有的瓜。

豆腐疔其狀白泡,三日內頂陷,因食豆腐,內有人汗而生,忌食豆腐。氣疔其形或大或小,疱白如有氣在內,因感恚怒而生,忌氣惱。鬼疔其形大小不一,因中邪毒之氣而生,異於諸疔,比氣疔更甚,令人言語如見鬼狀。紅絲疔其形縷縷赤色如絲線,周身纏繞,宜松針刺去血,忌熱物。

白話文:

豆腐疔長有白色的水泡,三天內會頂部凹陷,原因是吃了豆腐,裡面有人汗水而生,忌吃豆腐。氣疔的形狀或大或小,水泡很白,好像裡面有氣,原因是感到了惱怒而生,忌生氣惱火。鬼疔大小不一,原因是感染了邪毒之氣而生,與其他疔瘡不同,比氣疔更嚴重,讓人說話跟看到鬼一樣。紅絲疔呈縷縷赤色,如同絲線,纏繞在全身,要用松針刺去血,忌吃熱的東西。

內疔言其於內,臟腑上腔子裡面,喉內、口內,與外疔更不同利害,宜托裡追疔。蘿葡疔其形黑兼紫如水晶,故名之。疱白黑血毒水宜去之,宜托毒。楊梅疔形黑紫如熏梅,狀若遍身楊梅瘡,內雜疔瘡一二個,則令通身瘡不起發,須針刺出毒,服托裡土茯苓等藥。魚臍疔如魚之肚臍,多生胳膊肚、小腿肚上,乃手足陽明經分毒氣,治宜加引經藥。

白話文:

內疔指的是發生在體內、臟腑、咽喉、口腔等部位,與外疔相比更加嚴重和難以治療,需要採用內服藥物的方法來治療。蘿蔔疔是一種形狀為黑色兼紫色,狀如水晶的疔瘡,需要將毒水和白色膿液清除,並使用解毒藥物治療。楊梅疔是一種形狀為黑色紫色,狀如燻過的梅子,遍身楊梅瘡,並伴有幾個疔瘡,需要用針刺出血毒,並服用內服土茯苓等藥物治療。魚臍疔是一種形狀像魚肚臍的疔瘡,多發生在胳膊肚和小腿肚上,是手足陽明經分佈的經絡毒氣,治療時需要加入引經藥物。

蜈蚣疔形長如蜈蚣,亦有頭足,發寒熱,因飲食中被蜈蚣遊走遺毒於內而生,宜加雄黃。

白話文:

蜈蚣疔的形狀就像蜈蚣,也有頭和腳,會伴隨發冷和發熱。這是由於在飲食中,蜈蚣遊動毒留體內而造成的。治療時,適宜加入雄黃。

程山齡曰:治療之法,貴在乎早,初起即治者,十全十活,稍遲者十全五六,失治者十全一二,內服莫妙於菊花甘草湯。項之以上,三陽受毒,必用針刺挑斷疔根,插藥膏蓋;項之以下,三陰受毒,即當艾灸。灸之不痛,亦須針刺插藥自效。(《十法》)

白話文:

程山齡說:治療的方法,貴在及時,剛開始發病就治療的,十個有十個都能治癒,稍遲一些的,十個有五六個能治癒,延誤治療的,十個有一兩個能治癒。內服藥物,沒有比菊花甘草湯更好的了。項部以上,三陽受毒,必須用針刺挑斷毒瘡的根部,塞入藥膏蓋住;項部以下,三陰受毒,就應該用艾灸。艾灸不痛,也需要針刺塞藥才能見效。(《十法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