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三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三 (6)

1. 痧疹門主方

宣毒發表湯,初發熱欲出未出時用。

升麻,白粉葛,防風(去蘆),桔梗(各五分),荊芥,薄荷,甘草(各三分),牛蒡子(炒香,研細),連翹(去心、蒂研碎),前胡,枳殼(炒),木通,淡竹葉(各六分)

白水煎。天氣大熱加黃芩。(炒八分。)大寒加麻黃。(蜜炒八分。)

解毒快斑湯,痧麻已見形一二日內宜服。

連翹,荊芥(各七分),牛蒡子(研破),當歸尾,防風(各六分),蟬蛻(五個),生地,山楂肉(各二錢),黃芩(酒炒),桔梗,乾葛,紫草(各八分),川芎(五分)

觀音柳二三分為引,不可多用。

化毒清表湯,痧疹已出而水腫大甚宜用。

牛蒡子,連翹,天花粉,黃連,地骨皮,黃芩,山梔(炒),知母,乾葛,元參(各八分),桔梗,前胡,木通(各六分),甘草,薄荷,防風(各三分)

口渴加麥門冬,去心,一錢,白石膏,煅研,三錢。大便澀加大黃,酒炒,一錢二分。朱氏加燈心五十寸,生犀角三分。

清肺飲(痧證四五六日,回時尚有餘毒留於肺胃,咳嗽氣粗,外熱不退者。)

石膏,生地(各二錢),麥門冬,元參(各一錢),桔梗,黃芩,當歸尾,知母(各八分),柴胡,陳皮(各六分),甘草(五分),殭蠶(五條),加竹葉三片煎。

調元健脾保肺湯(痧麻後面色青白,唇淡氣弱,並治痧後瘦弱成疳疾。)

人參,白茯苓,沙參,牡丹皮,陳皮,熟黃耆,白芍(酒炒),麥門冬,當歸,薏苡仁,百合,炙甘草

如大便不實瀉白色者,可加木香、白朮、訶子少許。如瀉黃色加酒炒黃芩、車前子。

清熱導滯湯,痧疹毒氣流注而成痢者。

黃連,條芩,白芍,枳殼(炒),山楂肉(各一錢),厚朴(去皮,薑汁炒),青皮,檳榔(各六分),當歸,甘草,牛蒡子,連翹

紅多者加紅花三分,地榆五分。秘澀甚者加酒炒大黃一錢二分。

清胃散毒湯,治痧後口瘡牙疳等患。

牡丹皮,桑皮,金銀花,甘草,生地黃,黃柏(蜜水炒),連翹心,沙參,白茯苓,殭蠶

如體虛加白朮。

救苦散,治痧後口瘡牙疳。

人中白(煅,五錢),白殭蠶(一錢五分),寒水石(井水飛,三錢),青黛(飛,五錢),冰片(一分),牛黃(二分)

共為細末。先以苦茶拭過,隨搓患處。

二聖散(痧疹咽喉腫痛,不拘初起回後。)

白殭蠶(二錢),苦參(三錢),乳細吹之。

和中湯(有一種痧痘,大吐大瀉而後見者甚輕,與作惡心乾嘔者不同,用藥微表和中,安胃為主。)

白朮(米泔水浸炒),乾葛(各八分),當歸身,白茯苓,桔梗(各七分),白芍(酒炒),甘草,半夏,柴胡,防風(各六分),陳皮,牡丹皮(各五分)

生薑一片,紅棗二枚為引。

加味消遙散(有一種病後瘦弱,唇白氣虛,感時氣出痧疹,或體虛痧出白色,少紅活者。)

白朮(米泔水浸炒),蘇薄荷,陳皮,白茯苓,白芍(酒炒),麥門冬,柴胡,當歸身,甘草,牡丹皮,乾葛,白水煎。

犀角解毒化痰清火丸(痧麻證咳嗽氣喘,唇紅結熱在內,煩躁不安,或口鼻出血者。)

生犀角,紫草,連翹心,花粉,牡丹皮,薄荷,甘草梢,川貝母(去心各一兩),黃連,牛蒡子(各三錢),生地黃(二兩),當歸尾(八錢),赤芍(六錢)

共為細末,煉蜜丸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竹葉湯服。

健脾肥兒丸(痧疹後失調,體瘦氣虛,或成疳疾或泄瀉。)

人參,橘紅,廣皮(各五錢),黃耆(蜜炙),白扁豆(炒),白朮(米湯浸炒),山藥,白茯苓(各一兩),當歸,百合(各八錢),白芍(酒炒),地骨皮,甘草(各六錢),川黃連(炒,三錢),山楂肉神麯(炒,各二兩)

磨細,煉蜜丸彈子大。每食遠白湯調服。

天真膏(痧疹復咳嗽內熱不調,心神慌亂,夜臥不安,脾虛或生瘡疥。)

白朮(米湯浸炒),生地黃,元參,生黃耆,知母,麥門冬(去心),沙參,生苡仁,桑皮(各四兩),白茯苓,當歸,白茯神,橘紅,牡丹皮,紫苑,棗仁(炒,各二兩)

取長流水用砂鍋桑柴文武火煎成珠,用上好白蜜收成,盛淨器內,每服三五茶匙,白滾水調服。

防風發表湯,(初起發熱未見時,二三日或四五日內,或是奶痧見疹,皆宜用此疏風清熱。)

防風,川芎,甘草(各五分),山楂肉(二錢),乾葛,桔梗(各八分),枳殼(炒,七分),蘇梗,荊芥,當歸,陳皮(各六分),紅花(三分),杏仁(去皮尖炒,一錢)

白水煎,如冬月天寒加羌活或蜜炒麻黃,引用細蔥白半寸。朱氏曰:可去陳皮加牛蒡子七分、連翹五分,夏月炎熱可加炒黃芩五分,如小便黃澀可加木通七分。

孟氏介石募施治痧神方凡遇痧疹,不拘四時,皆可煎(服,藥味分兩萬勿增損。)

石膏(煅,二兩),當歸尾,乾葛,桑白皮(各一兩),荊芥,地骨皮,桔梗(各八錢),牛蒡子,赤芍,陳皮,薄荷(各五錢),枳殼,貝母,甘草(各四兩),紅花(三錢)

共為細末。每次用末三五錢,白水三盅煎湯濾去渣服,輕者三五服,重者六七服立愈。照方施濟,功德無竅,大能起發透表,解毒清熱,不傷元氣,是以功有神效,並表藥性於下。(石膏味辛色白達表,淡而利竅,煅用即純,痧證要藥,清涼解毒用以為君。

陳皮、枳殼、桔梗疏氣消肺脹,桑皮潤肺止喘,清火化痰,紅花、歸尾、赤芍味辛治肺經血熱,血活則毒散,牛蒡子解毒發癮疹,乾葛味辛發表解渴透肌,薄荷清肺胃間熱,通氣舒毛孔,地骨皮解肺毒消熱燥,甘草解毒和藥,荊芥散血分之風熱,能開毛孔,貝母味辛,化痰解毒。)朱氏曰:予見去桑皮不用,可加前胡一兩,防風八錢,酒炒黃芩八錢,連翹五錢。

白話文:

[痧疹主方]

【宣毒發表湯】:在發熱初期,疹子即將出現但尚未完全顯現時使用。包括升麻、白粉葛、防風(去除蘆)、桔梗、荊芥、薄荷、甘草、炒香並研細的牛蒡子、去心和蒂並研碎的連翹、前胡、炒過的枳殼、木通、淡竹葉等成分。用清水煎煮。若天氣酷熱,可加入炒過的黃芩;若天氣極冷,則加入蜜炒過的麻黃。

【解毒快斑湯】:在痧疹已經顯現,大約一兩天內應服用。成分包括連翹、荊芥、研破的牛蒡子、當歸尾、防風、蟬蛻、生地、山楂肉、酒炒的黃芩、桔梗、幹葛、紫草、川芎等。觀音柳作爲引導藥,但用量不宜過多。

【化毒清表湯】:適用於痧疹已發,且水腫嚴重的情況。成分包括牛蒡子、連翹、天花粉、黃連、地骨皮、黃芩、炒過的山梔、知母、幹葛、元參、桔梗、前胡、木通、甘草、薄荷、防風等。口渴時可加麥門冬,去心,以及煅研後的白石膏。大便乾澀時可加大黃,酒炒過。

【清肺飲】:用於痧證四五天後,仍有餘毒留於肺胃,咳嗽氣粗,外熱不退的情況。成分包括石膏、生地、麥門冬、元參、桔梗、黃芩、當歸尾、知母、柴胡、陳皮、甘草、殭蠶,並加竹葉三片煎煮。

【調元健脾保肺湯】:針對痧麻後臉色青白,脣色淡,氣弱,以及痧後瘦弱成疳疾的狀況。成分有人參、白茯苓、沙參、牡丹皮、陳皮、熟黃芪、酒炒的白芍、麥門冬、當歸、薏苡仁、百合、炙甘草。大便不成形時可加木香、白朮、訶子;大便黃色時可加酒炒的黃芩、車前子。

【清熱導滯湯】:適用於痧疹毒氣導致的痢疾。成分包括黃連、條芩、白芍、炒過的枳殼、山楂肉、去皮並薑汁炒過的厚朴、青皮、檳榔、當歸、甘草、牛蒡子、連翹。血色紅多時可加紅花、地榆;祕澀嚴重時可加酒炒的大黃。

【清胃散毒湯】:用於治療痧後口腔潰瘍、牙疳等症狀。成分包括牡丹皮、桑皮、金銀花、甘草、生地黃、蜜水炒過的黃柏、連翹心、沙參、白茯苓、殭蠶。體質虛弱時可加白朮。

【救苦散】:用於治療痧後口腔潰瘍、牙疳。成分有人中白、白殭蠶、寒水石、青黛、冰片、牛黃。將這些成分研磨成細末,先用苦茶擦拭,然後塗抹於患處。

【二聖散】:用於痧疹咽喉腫痛,不論初起還是恢復期均可使用。成分包括白殭蠶、苦參,研磨細膩後吹入喉嚨。

【和中湯】:適用於痧痘伴隨大吐大瀉,症狀輕微,與噁心乾嘔不同的情況。成分包括白朮、幹葛、當歸身、白茯苓、桔梗、酒炒的白芍、甘草、半夏、柴胡、防風、陳皮、牡丹皮,以及生薑一片、紅棗兩枚作爲引導藥。

【加味逍遙散】:適用於病後瘦弱,脣白氣虛,感染時氣出痧疹,或體質虛弱痧疹呈白色,缺乏紅潤的情況。成分包括白朮、蘇薄荷、陳皮、白茯苓、酒炒的白芍、麥門冬、柴胡、當歸身、甘草、牡丹皮、幹葛,用水煎煮。

【犀角解毒化痰清火丸】:適用於痧麻證咳嗽氣喘,脣紅內熱,煩躁不安,或口鼻出血。成分包括生犀角、紫草、連翹心、花粉、牡丹皮、薄荷、甘草梢、川貝母(去心)、黃連、牛蒡子、生地黃、當歸尾、赤芍。製成丸狀,每次服用一丸,用竹葉湯送服。

【健脾肥兒丸】:用於痧疹後調理不當,體瘦氣虛,或發展爲疳疾或腹瀉的情況。成分有人參、橘紅、廣皮、蜜炙的黃芪、炒過的白扁豆、米湯浸炒的白朮、山藥、白茯苓、當歸、百合、酒炒的白芍、地骨皮、甘草、炒過的川黃連、炒過的山楂肉神曲。製成丸狀,餐後用白湯調服。

【天真膏】:適用於痧疹後咳嗽內熱不調,心神慌亂,夜臥不安,脾虛或生瘡疥的情況。成分包括白朮、生地黃、元參、生黃芪、知母、麥門冬(去心)、沙參、生薏仁、桑皮、白茯苓、當歸、白茯神、橘紅、牡丹皮、紫苑、炒過的棗仁。取長流水用砂鍋桑柴文武火煎煮至濃縮,加入上好的白蜜收膏,存於乾淨容器內,每次服用三五茶匙,用熱水調服。

【防風發表湯】:適用於初期發熱未見疹時,二三日內,或是奶痧見疹,皆可用於疏風清熱。成分包括防風、川芎、甘草、山楂肉、幹葛、桔梗、炒過的枳殼、蘇梗、荊芥、當歸、陳皮、紅花、去皮尖炒過的杏仁。冬天寒冷時可加羌活或蜜炒麻黃,引用細蔥白半寸。

【孟氏結石募施治痧神方】:無論四季,皆可煎服。成分包括煅過的石膏、當歸尾、幹葛、桑白皮、荊芥、地骨皮、桔梗、牛蒡子、赤芍、陳皮、薄荷、枳殼、貝母、甘草、紅花。將所有成分研磨成細末,每次用三五錢,用三盅清水煎煮,濾去渣服用。輕者服用三五次,重者服用六七次即可痊癒。遵循此方施藥,功德無量,能夠有效透發表邪,解毒清熱,不傷元氣,因此功效顯著。石膏具有辛涼解毒的作用,是主要成分之一;陳皮、枳殼、桔梗有助於疏氣消肺脹;桑皮能潤肺止喘,清火化痰;紅花、當歸尾、赤芍能活血解毒;牛蒡子解毒發疹;幹葛能發表解渴;薄荷清肺胃熱,通氣舒毛孔;地骨皮解肺毒消熱燥;甘草解毒和藥;荊芥散血分之風熱,開毛孔;貝母化痰解毒。朱氏建議去掉桑皮,可加前胡、防風、酒炒的黃芩、連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