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九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20)

1. 論瘡疽鎖口

澄曰:凡患瘡毒,潰後不慎房欲,以致瘡口漸高,堅硬不斂,此名鎖口。又有誤食瓜子雞蛋,亦能鎖口。須用銀針輕手四圍挑斷,以木耳焙研極細,麻油調搽即消。

又曰:瘡毒潰後已久,風熱濕毒感受,亦能鎖口。

白話文:

凡是患了瘡毒,潰爛之後不小心房事,導致瘡口逐漸隆起,堅硬難以癒合,這就叫做鎖口。另外,誤食瓜子或雞蛋,也可能導致鎖口。需要用銀針輕輕地挑斷瘡口四周的組織,再將木耳焙乾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麻油調和後塗抹,就能消腫。

此外,瘡毒潰爛很久之後,如果感受了風熱濕邪,也會導致鎖口。

2. 論將息法

程山齡曰:凡病中設有挾風寒者,即宜斷去葷腥油膩,微服散藥,俟外邪祛盡,再用滋味調補。大抵將息癰腫,不可缺少滋味,以血肉能生血肉也。然又不宜過多,使肉氣勝穀氣,更忌生冷滯氣之物,恐反傷脾胃耳。並宜避風邪,戒嗔怒,寡思慮,少言語,兢兢保養為貴。

至於病後將息,毒大者三年內宜遠幃幕,毒小者期年內宜遠幃幕,犯之則成虛損,或成偏枯,或陰減天年,不可不慎也。其他戒怒慎風,亦須常作有病時想。(《十法》)

王肯堂曰:保全胃氣,厚味與生冷皆除。勿冒風寒,大熱與大寒當避。多言多動,不免真氣之有傷。久坐久行,皆致起居之不適。寡思節欲,尤戒恚怒悲憂。湯粥適時,更宜清虛恬靜。(《準繩》)

白話文:

論將息法

程山齡說:凡是生病時夾雜風寒的,就應該停止食用葷腥油膩的食物,服用少量散劑藥物,等到外邪完全去除後,再用有滋味的食物調補身體。總的來說,在調養癰腫的過程中,不能缺少有滋味的食物,因為血肉可以生血肉。但是也不宜過多,以免肉氣勝過穀氣,更要忌諱生冷、滯氣的食物,以免反而傷害脾胃。同時應該避免風寒,戒除嗔怒,減少思慮,少說話,小心翼翼地保養身體才是最重要的。

至於病後的調養,毒性大的,三年內應該遠離潮濕陰暗的地方;毒性小的,一年內也應該遠離潮濕陰暗的地方,否則就會導致虛損,或者半身不遂,或者陰氣虧損而減損壽命,不可不小心。其他的像戒怒避風,也應該像生病時一樣謹慎小心。(出自《十法》)

王肯堂說:要保護好胃氣,辛辣厚味和生冷的食物都應該避免。不要冒犯風寒,大熱和大寒都應該避開。說話太多、活動太多,都會損傷真氣。久坐久站,都會導致起居不適。減少思慮,節制慾望,尤其要戒除憤怒、悲傷、憂愁。及時喝湯粥,更應該保持清靜平和的心態。(出自《準繩》)

3. 論培護法

陳實功曰:冬月發背,須穿有袖綿背褡一件,服下不可縫合,取其易於揭看也。且要預生炭火,使暖逼盡余寒,然後揭開用藥為妙。(《正宗》)

又曰:如發背高腫,須防撞傷,須用細草,照瘡大小作一圈子,外用棉花絹片,縫如串鈴樣,四邊釘細帶四條安在瘡上,護住瘡根,以兩條帶子繫頸上,以兩條帶子擊胸前,則不致有撞傷之患矣。

薛立齋曰:凡患背瘡,切不容他仰臥,若仰臥則瘡陷矣,其欲生也得乎。(《經驗全書》)

李氏曰:若背疽難於隱几,宜用綠豆十斗,作一袋,隱伏其上,以解毒涼心也。(《十書》)

白話文:

論培護法

陳實功說:冬天發背瘡,要穿一件有袖子的棉背心,背心底部不要縫合,方便查看傷口。而且要先準備好炭火,讓溫暖逼退寒氣,然後再揭開傷口用藥,這樣效果最好。

又說:如果發背瘡腫脹得很厲害,要注意防止碰撞受傷。要準備細軟的草,根據瘡瘍的大小做一個圈,外面用棉花和絲綢布片縫成像串鈴一樣,四邊縫上細帶子,固定在瘡瘍上,護住瘡根,用兩條帶子繫在脖子上,另外兩條繫在胸前,這樣就不會撞傷患處了。

薛立齋說:凡是患了背瘡,絕對不能讓病人仰臥,如果仰臥,瘡瘍就會潰陷,癒合就更困難了。

李氏說:如果背疽難以平躺,可以用十斗綠豆裝在布袋裡,放在背上,可以解毒清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