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九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11)

1. 癰疽潰瘍門主方

參苓白朮散,健脾養胃。

人參(去蘆),廣陳皮,砂仁(各一兩),白茯苓(蒸二兩),白朮(土炒四兩),扁豆,山藥,薏苡仁,蓮子肉(各三兩),神麯,炙甘草(各五錢)

磨細,每服三錢,白湯調服。

乳香黃耆湯,治癰疽發背,諸毒疔瘡,疼痛不可忍者,或未成者速散,已成者速潰,敗腐膿毒,不假刀砭,其惡肉自然脫下,並治跌打損傷,筋骨疼痛。

人參,白芍,沒藥(去油),當歸,乳香(去油),黃耆,熟地,罌粟殼(蜜炙,去筋),甘草,川芎,陳皮

白水煎,量病上下,分前後服。

托裡定痛散,潰後血虛,疼痛不可忍者。

熟地,當歸,白芍,乳香(去油),沒藥(去油),罌粟殼(蜜炙去筋),川芎,肉桂,白水煎。

托裡內補散(馮氏),十全大補湯加金銀花、白芷、防風各等分,水煎服。

人參養榮湯(《正宗》),潰瘍發熱惡寒,或四肢倦怠,肌肉消瘦,面目痿黃,呼吸短氣,飲食無味,不能收斂,或氣血原不足,不能收斂,大瘡愈後,宜多服之,不變他證。

即十全大補湯去川芎加陳皮、遠志、五味子。

聖愈湯,潰瘍膿水出多,氣血虛極,脈細空而無力,以致心煩不安,睡臥不寧,或五心煩躁等證。

即四物湯加人參、黃耆。

保元大成湯,潰瘍,元氣素虛,精神怯弱,或膿水出多,神無所主,以致睡臥昏倦,六脈虛細,手冷身涼,便溏或秘,胸膈或寬不寬,舌雖潤而少津,口雖食而無味,瘡弦不緊,肉色微紅,總由不足,大補堪題。

人參,白朮,白茯苓,當歸,白芍,黃耆,熟附子,山萸肉,砂仁,北五味,陳皮,廣木香,炙甘草

薑棗引,食遠服。服至精神回,手足暖,脾胃醒,肉色紅為度。凡見此等證候,乃真氣虛脫,已欲變壞之病,非此不回也。

獨參湯,潰後膿水出多,氣血虛極,或惡寒,或發熱,或自汗冷汗,或手足指甲青冷,或身涼脈細。

人參(二兩切片)

作一劑,水二盅,棗十枚,煎一盅徐徐服之,若煎至稠厚,即為膏矣,作三次用,溫酒化服亦可。

清震湯(《正宗》),潰瘍,脾胃虛弱,或誤飧生冷,或氣惱勞役,或入房夢遺,致火邪乘入中脘,乃生呃逆,宜急服之。

人參,陳皮,半夏,炙甘草,益智仁,香附,柿蒂,熟附子,澤瀉

薑棗燈心引,如手足不冷去附子不用,如口乾便燥火呃者,去附子加川連五分。

托裡黃耆湯,治氣虛作渴。

嫩黃耆(蜜炙六錢),甘草,天花粉(各一錢)

水二盅,煎八分,頻服。加人參一錢尤妙。

黃耆六一湯,當服此藥,終身可免癰疽之疾,治渴補虛。

綿黃耆(去蘆,六兩。一半生,一半焙,一半鹽水潤,飯上蒸三次,焙乾,銼細),粉甘草(一兩。一半生銼,一半炙黃)

白話文:

癰疽潰瘍的主要方劑

參苓白朮散:主要功效是健脾養胃。

藥材包含:人參(去除蘆頭)、廣陳皮、砂仁(各一兩)、白茯苓(蒸過,二兩)、白朮(用土炒過,四兩)、扁豆、山藥、薏苡仁、蓮子肉(各三兩)、神麯、炙甘草(各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白開水調服。

乳香黃耆湯:主要治療癰疽發背、各種毒瘡疔瘡,對於疼痛難忍,或是還沒形成膿包但想讓它散開,已經形成的想讓它快速潰破,腐爛的膿液和毒素,不需要用刀割開,壞死的肌肉自然脫落。同時也能治療跌打損傷,筋骨疼痛。

藥材包含:人參、白芍、沒藥(去除油脂)、當歸、乳香(去除油脂)、黃耆、熟地、罌粟殼(用蜂蜜炙過,去除筋膜)、甘草、川芎、陳皮。

用白水煎煮,根據病情輕重,分前後服用。

托裡定痛散:主要用於潰瘍破後,因氣血虛弱而引起的劇烈疼痛。

藥材包含: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乳香(去除油脂)、沒藥(去除油脂)、罌粟殼(用蜂蜜炙過,去除筋膜)、川芎、肉桂。

用白水煎煮。

托裡內補散(馮氏):在十全大補湯的基礎上,加入金銀花、白芷、防風等量。用水煎服。

人參養榮湯(出自《正宗》):主要用於潰瘍發熱怕冷,或四肢疲倦無力,肌肉消瘦,面色萎黃,呼吸短促,食慾不振,無法收口,或是本身氣血不足,難以收口的情況。大瘡癒合後,適宜多服用,以防其他病症。

即是十全大補湯去掉川芎,加入陳皮、遠志、五味子。

聖愈湯:主要用於潰瘍膿水流出過多,氣血虛弱到了極點,脈搏微弱無力,導致心煩意亂、睡不安穩,或是手心、腳心、胸口煩躁等症狀。

即四物湯加上人參、黃耆。

保元大成湯:主要用於潰瘍,因元氣本來就虛弱,精神萎靡,或是膿水流出過多,精神恍惚,導致昏昏欲睡,六脈虛弱細微,手腳冰冷,大便溏瀉或便秘,胸悶或不舒暢,舌頭濕潤但少津液,吃東西沒味道,瘡口鬆弛不緊,肉色微紅,這些都是因為虛弱所導致的,需要大補。

藥材包含: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當歸、白芍、黃耆、熟附子、山萸肉、砂仁、北五味子、陳皮、廣木香、炙甘草。

用生薑、紅棗引藥,在飯前服用。服用至精神恢復,手腳溫暖,脾胃功能恢復,肉色紅潤為度。凡是出現這些症狀,都是真氣虛脫,病情即將惡化的表現,必須用此方才能挽回。

獨參湯:主要用於潰瘍破後,膿水流出過多,氣血虛弱到了極點,或怕冷,或發熱,或自汗冷汗,或手腳指甲青紫冰冷,或身體冰涼、脈搏微弱。

藥材包含:人參(二兩,切片)。

將以上藥材加水兩碗,紅棗十枚,煎煮至剩下一碗,慢慢服用。如果煎煮至濃稠,就成了膏狀,可以分三次服用,也可以用溫酒調服。

清震湯(出自《正宗》):主要用於潰瘍,因脾胃虛弱,或誤食生冷食物,或因生氣勞累,或因性生活導致遺精,使火邪侵入中脘,產生呃逆,需立即服用此方。

藥材包含:人參、陳皮、半夏、炙甘草、益智仁、香附、柿蒂、熟附子、澤瀉。

用生薑、紅棗、燈心草引藥,如果手腳不冷,則不用附子。如果口乾便秘,是因為火呃,則去除附子,加入川連五分。

托裡黃耆湯:主要治療因氣虛而引起的口渴。

藥材包含:嫩黃耆(用蜂蜜炙過,六錢)、甘草、天花粉(各一錢)。

加水兩碗,煎煮至剩八分,頻繁服用。加入人參一錢,效果更好。

黃耆六一湯:長期服用此藥,可以終身避免癰疽之疾,還能治療口渴、補虛。

藥材包含:綿黃耆(去除蘆頭,六兩。一半生用,一半焙乾,一半用鹽水潤過,放在飯上蒸三次,焙乾,切碎),粉甘草(一兩。一半生切,一半用黃色炙過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