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九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8)

1. 癰疽潰瘍門主方

人參,白茯苓,白朮(土炒),廣陳皮,半夏(制熟,各二錢),炙甘草(一錢)

薑棗水煎服。

半夏燥痰治痰之本,陳皮利氣泄痰之標,標本既得,攻補互行,補而不滯,攻而不峻,故曰六君子。經曰:壯者,氣行則愈。怯者,著而為病。六君子者,壯其氣矣,氣壯則升降自如,清以奉上,濁以歸下,尚有何物可停為滯耶?本方加藿香、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湯,其用稍峻者矣。

香砂六君子湯,理脾化痰,溫胃進食,止嘔。

人參,白朮,白茯苓,製半夏,廣陳皮,藿香,砂仁,炙甘草

薑棗水煎服。

藿香正氣湯,散風寒,消飲食,止嘔吐,定瀉痢。

白朮,陳皮,半夏,桔梗,砂仁,藿香,蘇葉,白芷,甘草,白茯苓,厚朴,姜,水煎服。

六味地黃丸,治腎經不足,發熱作渴,小便淋秘,氣壅痰嗽,頭目眩暈,眼花耳聾,咽燥舌痛,齒牙不固,腰膝萎軟,自汗盜汗,諸血失音,水泛為痰,血虛煩躁,下部瘡瘍,足根作痛等證。

熟地黃(八兩酒煮杵膏),山茱萸(酒潤去核炒),乾山藥(炒黃各四西),牡丹皮(酒洗微炒),白茯苓(人乳制焙),澤瀉(淡鹽酒拌炒,各三兩)

為末蜜丸如桐子大,空心,淡鹽湯下四錢。

按:腎惡燥,脾惡濕,補陰藥中多是濕藥,腎虛而脾胃壯實者宜,若脾腎兩虛則不可也。惟此六味丸、八味丸及八物腎氣丸專補腎虛,兼理脾胃,不濕不燥,於脾腎兩虛者,甚得其宜矣。腎者,水臟也。水衰則龍雷之火無畏而亢上,故壯水之主以制陽光。地黃味厚,為陰中之陰,補腎填精以為君。

山茱味酸歸肝,乙癸同治之義,且腎主閉藏而酸斂之性相宜也。山藥味甘歸脾,安水之仇,故用為臣。丹皮亦入肝,其用主宣通,所以佐茱萸之澀也。茯苓亦入脾,其用主通利,所以佐山藥之滯也。且色白屬金,能培肺部,又有虛則補母之義。至於澤瀉,有三功焉!一曰利小便,以清相火,二曰行地黃之滯,引諸藥速達腎經,三曰有補有瀉,無喜攻增氣之虞,故用為使。此方為益腎之聖藥,而昧者薄其功緩。

蓋用藥者,有四失也:一則地黃非懷慶則力淺,一則地黃非九蒸則不熟,一則疑地黃之滯而減之則君主弱,一則惡澤瀉之滲而減之則使者微。蹈是四失,焉望其藥之有功乎?

本方加黃柏、知母各二兩,名知柏八味丸,治陰虛火動,骨痿髓枯。王冰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,尺脈旺者宜之。本方加五味子三兩名都氣丸,治勞嗽。本方加五味子二兩,麥門冬三兩名八仙長壽丸,再加紫河車一具,並治虛損勞熱。本方加杜仲、牛膝各二兩,治腎虛腰膝痠痛。本方去澤瀉加益智仁三兩,治小便頻數。

七味地黃丸,治腎水不足,虛火上炎,發熱作渴,口舌生瘡,牙齦潰爛,咽喉作痛,或形體憔悴,寢汗發熱。

白話文:

癰疽潰瘍主要方劑

用人參、白茯苓、炒白朮、廣陳皮、製半夏各二錢,炙甘草一錢。加薑、棗用水煎服。

半夏的作用是乾燥痰濕,是治療痰的根本;陳皮的作用是疏理氣機,宣洩痰的表症。標和本都兼顧了,攻和補互相配合,補而不滯礙,攻而不猛烈,所以叫做六君子湯。古書說:身體強壯的人,氣血運行順暢就能痊癒;身體虛弱的人,氣血停滯就會生病。六君子湯的作用就是增強氣的運行,氣足了升降就能正常,清氣上升以奉養上部,濁氣下降以歸於下部,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停留滯礙呢?這個方子如果加上藿香、砂仁,就叫香砂六君子湯,藥力稍微猛烈一些。

香砂六君子湯,調理脾胃、化解痰濕、溫暖胃部、促進食慾、止嘔。

用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製半夏、廣陳皮、藿香、砂仁、炙甘草。加薑、棗用水煎服。

藿香正氣湯,能驅散風寒、消除食積、止吐、止瀉。

用白朮、陳皮、半夏、桔梗、砂仁、藿香、蘇葉、白芷、甘草、白茯苓、厚朴,加薑用水煎服。

六味地黃丸,治療腎臟精氣不足,引起的發熱口渴、小便不暢、氣機壅塞導致的痰嗽、頭暈眼花、耳鳴耳聾、咽喉乾燥疼痛、牙齒鬆動、腰膝無力、自汗盜汗、各種出血、聲音嘶啞、水液停滯形成痰、血虛煩躁、下部瘡瘍、足跟疼痛等症狀。

用熟地黃(八兩,用酒煮後搗成膏),酒潤炒過的去核山茱萸,炒黃的山藥(各四兩),酒洗微炒的牡丹皮,人乳制焙的白茯苓,淡鹽酒拌炒的澤瀉(各三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四錢。

說明:腎臟不喜乾燥,脾臟不喜濕潤。補陰藥大多是滋潤的藥材,適合腎虛而脾胃功能強健的人服用;如果脾腎兩虛則不宜。只有六味地黃丸、八味地黃丸和八味腎氣丸專門用於補腎虛,同時調理脾胃,既不滋膩也不燥烈,對於脾腎兩虛的人非常合適。腎臟是主水的臟器。腎水衰弱,就會導致虛火上亢,所以要壯大水的功能來抑制陽熱之氣。熟地黃味道厚重,是滋陰之藥中的極品,可以補腎填精,作為方中的君藥。

山茱萸味道酸澀,入肝經,體現了「乙癸同治」的意義,而且腎主閉藏,酸味的收斂作用正好適合。山藥味道甘甜,歸脾經,能夠安撫水液的仇敵(指火),所以作為臣藥。丹皮也入肝經,它的主要作用是宣通,用來輔助山茱萸的收澀。茯苓也入脾經,它的主要作用是通利,用來輔助山藥的滯膩。而且茯苓顏色屬白屬金,能滋養肺部,也有虛則補母的意義。至於澤瀉,它有三種功效:一是利小便,以清除相火;二是能使藥物快速到達腎經,引導其他藥物發揮作用;三是有補有瀉,不會因為攻伐而耗損氣,所以作為使藥。這個方子是補益腎臟的聖藥,但有些不明就理的人卻認為它的功效遲緩。

這是因為用藥者犯了四種錯誤:一是地黃如果不是產自懷慶,藥力就會不足;二是地黃如果不是經過九次蒸製,藥性就不會熟透;三是懷疑地黃的滋膩而減量,就會使君藥的力量減弱;四是厭惡澤瀉的滲利而減量,就會使使藥的力量微弱。如果犯了這四種錯誤,又怎麼能指望藥物發揮功效呢?

這個方子如果加入黃柏、知母各二兩,就叫做知柏八味丸,治療陰虛火動、骨骼痿軟、骨髓枯竭的病症。正如王冰所說:「壯大水的功能來抑制陽熱之氣」,適合尺脈旺盛的人服用。這個方子如果加入五味子三兩,就叫做都氣丸,治療勞損引起的咳嗽。這個方子如果加入五味子二兩、麥門冬三兩,就叫做八仙長壽丸,如果再加入紫河車一具,也能治療虛損勞熱。這個方子如果加入杜仲、牛膝各二兩,就能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痛。這個方子如果去除澤瀉,加入益智仁三兩,就能治療小便頻數。

七味地黃丸,治療腎陰不足、虛火上炎,引起的發熱口渴、口舌生瘡、牙齦潰爛、咽喉疼痛,或者身體消瘦、盜汗發熱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