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二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二 (7)

1. 五經治法

初熱三日在腎經,熱盛而不知用疏散,或遍身痛,或出黑斑,或出之後見此,乃臟腑臭爛必死,此腎經之變證也。見點三日在心經,若痘焦赤色,狂言煩躁,如不知用解毒藥,以致紅黑斑生,或口臭尿血,心經變證也。起壯三日在肺經,以前調治不清,不知用疏毒藥,或痰喘咳嗽,挫喉聲啞,或大便瀉,此肺經變證也。

白話文:

第一階段:熱毒在腎經

時間:三天內

症狀:

全身疼痛

出現黑斑

內臟腐爛,氣味難聞

死亡率高

第二階段:熱毒在心經

時間:三天內

症狀:

痘痘呈焦赤色

神智不清,狂言煩躁

出現紅黑斑

口臭、尿血

第三階段:熱毒在肺經

時間:三天內

症狀:

痰喘咳嗽

喉嚨疼痛,聲音沙啞

大便腹瀉

收斂三日在肝經,已前失治,而不知疏毒涼血,散邪助氣,以致少漿黑陷空收,或寒戰咬牙,或目翳,此肝經變證也。收靨三日在脾經,如以前失治,或發癰疽,牙齒脫落,唇焦眼腫,此脾經變證也。(故重在先散腎毒,二涼心,三平肺氣,三臟既平,然後斂血歸肝,調理脾胃,自無變生之患。)

白話文:

肝經淤血超過三天,之前治療失誤,不知道疏通毒氣、清涼補血、散除邪氣、促進氣血運行,導致血液減少、黑色部位凹入、空洞,或感到寒冷並咬牙切齒,或眼睛疼痛,這是肝經變證。脾經淤血超過三天,如果之前治療失誤,可能會發生癰瘡、牙齒脫落、嘴脣乾燥、眼睛腫脹,這是脾經變證。(因此,治療時應先散除腎臟毒素,其次使心臟涼爽,最後使肺氣平穩,當這三個臟腑狀態平和之後,才能收斂血液、調理肝臟,進而調理脾胃,自然就能避免出現變證。)

初熱三朝,腎經主事,宜發散。(前胡、半夏、蘇葉、葛根、桔梗、茯苓、陳皮、枳殼,火盛加知母、黃柏。)出痘三朝,心經主事,宜清解。(歸尾、紅花、桔梗。)灌漿三朝,肺經主事,宜溫補。(桔梗、白芷。)收靨三朝,肝經主事,宜斂血。(地黃、白芍、桔梗。)靨畢三朝,脾經主事、宜固脾。(茯苓、白朮、薏仁、蓮肉、山藥。)

白話文:

出痘初期的前三天,腎經起主要作用,此時應發散風熱解毒。(常用藥物包括前胡、半夏、蘇葉、葛根、桔梗、茯苓、陳皮、枳殼。如果火熱症狀嚴重,可以加用知母、黃柏。)

出痘後的第三天到第六天,心經起主要作用,此時應清熱解毒。(常用藥物包括歸尾、紅花、桔梗。)

痘疹化膿期間的三天,肺經起主要作用,此時應溫補肺氣。(常用藥物包括桔梗、白芷。)

痘疹乾枯結痂的三天,肝經起主要作用,此時應斂血止血。(常用藥物包括地黃、白芍、桔梗。)

痘痂脫落後的三天,脾經起主要作用,此時應健脾益氣。(常用藥物包括茯苓、白朮、薏仁、蓮肉、山藥。)

痘初發熱三朝治法:痘疹之發,有類傷寒,憎寒壯熱,身體疼痛,鼻流清涕者,宜參蘇飲;若壯熱不退,譫語昏迷者,宜人參羌活散;若泄瀉寒熱,小便黃赤,口渴,用四苓散加木通;若干嘔加薑汁、炒黃連;渴加麥門冬;若水瀉小便清,可用理中湯加附子,或人參、官桂可用。

白話文:

痘疹初期發作時有發熱三天的治療方法:痘疹發作,症狀類似傷寒,畏寒發熱,身體疼痛,鼻流清涕,適合服用參蘇飲。如果發熱不退,胡言亂語,昏迷不醒,則適合服用人參羌活散。如果出現腹瀉、寒熱交替,小便黃赤,口渴,可以使用四苓散加木通。如果出現嘔吐,可以加入薑汁、炒黃連。如果口渴,可以加入麥門冬。如果出現水瀉、小便清澈,可以使用理中湯加附子,或人參、官桂。

痘見點三朝治法;發熱一朝出者,凶也。發熱二日出者,次之。發熱三四日出者,皆輕。若熱盛急用人參羌活散加紫草、牛蒡子之類,服數劑不妨。若紫紅色者,可與化痰湯加酒炒黃芩、黃連。若吐衄者,可與犀角地黃湯;熱極者加黃芩。若痘夾疹可用麻黃甘葛湯主之,其疹自退。

白話文:

痘疹出現三、四天時,治療方法要特別注意。如果在發熱一天內就出痘,危險性最高。如果在發熱兩天內出痘,次危險。發熱三、四天後出痘,屬於比較輕微的。如果熱勢較盛,可以服用心參羌活散加紫草和牛蒡子之類的藥物,服用幾劑也不會有問題。如果出現紫紅色痘疹,可以用化痰湯加入炒過的黃芩與黃連來治療。如果患者出現吐血或鼻子出血的情況,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治療,如果熱勢極盛時可以使用黃芩。如果痘疹夾雜著疹子,可以用麻黃甘葛湯治療,且疹子會自行退去。

若痘夾斑可與升麻葛根湯,多磨犀角水在內服之,仍加紫草、蟬蛻煎服。若作渴照前分冷熱治之,熱用四苓散,冷用理中湯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痘痘夾雜色斑,可以使用升麻葛根湯,研碎犀牛角煮成水,與升麻葛根湯一起服用,還可以加入紫草、蟬蛻煎服。如果出現口渴,可以參考之前的分法,如果是熱症,可以使用四苓散,如果是寒症,可以使用理中湯。

灌漿三朝治法:灌漿三朝務須飽滿,如根窠色紅是順,紅疔無膿為逆,可用托裡散加黃耆、人參、肉桂發之。若內虛泄瀉,可與異功散治之。

白話文:

灌漿三朝的治法:灌漿三朝一定要飽滿,如果根窠的顏色是紅色,就是順暢的。紅色疔瘡沒有膿就是逆的,可以使用託裡散加上黃耆、人參、肉桂來發散。如果內虛泄瀉,可以使用異功散來治療。

痘瘡起脹三朝治法:痘瘡起脹,(俗名大胖。)三朝肥滿光澤,根窠紅活,飲食如常,不須服藥必順。若頂陷白色屬氣虛,可與四君子湯加黃耆、官桂、川芎、山楂、人參、茯苓。若紫紅色者,乃熱毒未解,可用四聖湯加紫草、酒炒黃芩、黃連、紅花之類。治熱者四苓散,寒者理中湯,送下豆蔻丸。

白話文:

痘瘡起脹三天的治療方法:痘瘡起脹,(俗稱大胖瘤)三天內肥滿光澤,痘根鮮紅活潑,飲食正常,不用服藥也一定會順利。

如果痘瘡的頂端凹陷,且呈白色,屬於氣虛,可用四君子湯加黃耆、官桂、川芎、山楂、人參、茯苓治療。

如果痘瘡呈紫紅色,則屬於熱毒未解,可以用四聖湯加紫草、酒炒黃芩、黃連、紅花等類藥物治療。

治療熱毒可以用四苓散,治療寒氣可用理中湯,送下豆蔻丸。

痘至十日當靨治法:痘瘡十日當回,癢塌寒戰咬牙,泄瀉腹脹者,急用異功散治之。如飲食不進,水米不化,急與丁香、陳皮、白豆蔻、附子之類,後再解毒,若無膿,聲啞氣急,即死不治。

以上痘疹治法,諄切明白,時時參悟,要在隨證處方,對證用藥,加之眼力觀看,以決生死,無不驗也。

白話文:

痘瘡十天時,應該進行靨痘的治療方法:痘瘡十天後應該回落,如果出現瘙癢、疲塌、寒戰、咬牙、腹瀉、腹脹等情況,要趕快使用異功散治療。如果飲食不進、水米不化,要趕快給予丁香、陳皮、白豆蔻、附子等藥物治療,然後再解毒。如果沒有膿液,聲音嘶啞、呼吸急促,立刻死亡無法治癒。

諸經傳於腎經,夾熱見標而毒極盛,必轉寒戰而死也。痘當收不收,宜均氣收漿湯,再加人參四物湯治之。痘十餘朝不能大便者,用木通白朮散治之,不然變寒戰而死。痘癢塌無膿,七真湯加何首烏、麥冬治之。痘後頭痛,加川芎、白芷、升麻在霪羊均氣二湯內服。痘後聲啞,用七真湯,或昇天散、霪羊均氣湯內加訶子、桔梗,其功甚大。

白話文:

各條經絡的熱邪都會傳入腎臟,夾雜寒邪一起出現症狀、熱毒達到極盛,一定會轉為惡寒發抖而死亡,痘瘡應該收斂卻不收斂時,應該服用「均氣收漿湯」和「人參四物湯」來治療,痘瘡十幾天了卻大便不暢通,用「木通白朮散」來治療,不然會轉為惡寒戰慄而死。痘瘡發癢、痘疹塌陷沒有膿,用「七真湯」加上何首烏、麥冬來治療。痘瘡痊癒後頭痛,在「霪羊均氣湯」中加入川芎、白芷、升麻服用。痘瘡痊癒後聲音沙啞,服用「七真湯」,或是在「昇天散」、「霪羊均氣湯」中加入訶子、桔梗,效果非常好。

痘後灰白泄瀉,用昇天散加人參、訶子、白豆蔻治之。痘後腹脹,用霪羊均氣二湯,內加茯苓、香附、神麯治之。痘便青糞,用均氣湯加白朮、附子、川芎治之。室女出痘行經,用四物湯,仍加炒赤芍治之。痘出完,泄瀉發腫,乃毒復入內,急用托裡千金散治之,如不早治,內攻必死。

白話文:

  1. 天花後大便灰白色且腹瀉,使用昇天散並加入人參、訶子、白豆蔻治療。

  2. 天花後腹脹,使用霪羊均氣二湯,再加入茯苓、香附、神麴治療。

  3. 天花後大便呈青色,使用均氣湯並加入白朮、附子、川芎治療。

  4. 未婚女性出天花並有月經,使用四物湯,再加入炒赤芍治療。

  5. 天花出完後,腹瀉且身體浮腫,表示毒素又回到體內,必須趕快使用託裡千金散治療,否則不早點治療,毒素內攻,必定死亡。

如天庭有地而成者,如綠豆潤澤,其痘必有風寒,略為疏散皮膚,去其風寒助氣,乃上吉之痘也。如天庭痘密而黃色,根窠紅者,雖有後變灰色,須扶表裡,免成陷伏之證。如天庭痘稀者,各部甚多,不必服藥而自愈也。此痘要氣血補足,如大意因循,後必變為癢塌泄瀉而亡。

白話文:

如果天庭(額頭)上的痘痘像綠豆一樣潤澤,那就表示痘痘是因為風寒引起的,只要稍微疏散皮膚,去除風寒,痘痘就會好轉。

如果天庭上的痘痘很密,而且是黃色的,痘根發紅,即使痘痘後來變成了灰色,也必須同時調理身體內外,以免痘痘變成嚴重的疾病。

如果天庭上的痘痘稀疏,其他部位的痘痘卻很多,可以不用吃藥,痘痘自己就會痊癒,這種痘痘表示患者氣血不足,如果大意輕忽,痘痘可能會變成痕癢、瀉泄,甚至死亡。

(宜用麝靈丹。小兒天靈蓋一具,米泔水洗淨,將真麝香少許塗上,炙令黃色,研細薑湯調下。)

白話文:

(應該使用麝靈丹。先取一具小兒天靈蓋,用米泔水清洗乾淨,將少量真麝香塗抹上去,用火炙烤至呈黃色,研磨成細末,用薑湯調服。)

聶九吾曰:大凡調治痘瘡,自發熱之初,見點之時,即須思及如何起發,如何灌漿,如何收結,一動手用藥,便要顧首顧尾,慎其初以善其後,然後次第調治,可保萬全也。

白話文:

吳九吾說:大致來說,治療痘瘡,從發熱之初,痘點出現之時,就要考慮如何發出痘疹,如何化膿成熟,以及如何最終痊癒,一動手用藥,就要考慮疾病的發展,注意疾病的早期變化,以利於後期的治療,然後依次調理,就能萬無一失了。

痘有夾斑而出者,有紅赤點而無頭粒,多隨出而隨沒。又有夾丹而出者,紅赤成片如雲頭而突起,此皆毒火浮游散漫於皮膚之間也。遇此者不必驚慌,但用元參升麻湯一二劑,散其遊火,其癍丹自退。(元參、升麻、甘草、防風、牛蒡子、荊芥煎溫服。)有夾麻疹而出者,用前方加桔梗、黃芩。令其麻疹先退,痘瘡自當起發也。

白話文:

痘瘡與紫斑同時出現,或有紅赤色斑點而沒有痘粒,這些痘粒或紫斑通常很快出現又很快消失。還有一種痘瘡夾雜著丹毒,紅色的痘疹成片出現,像雲朵一樣凸起,這些都是毒火遊散在皮膚之間。遇到這種情況,不必驚慌,可以用元參、升麻湯一到兩劑,來散發遊火,痘疹毒火自然消退。(元參、升麻、甘草、防風、牛蒡子、荊芥煮水溫服。)還有一種痘瘡夾雜著麻疹,可以用之前提到的處方加上桔梗、黃芩。讓麻疹先消退,痘瘡自然就會出現。

痘瘡初見一二日細小,四五日漸大頂平,至六七日腳漸闊,頂愈平陷,其色金白,形如豆殼者,名曰倒靨,此氣血大虛而漿不行也。宜用參歸鹿茸湯加官桂、白朮、川芎、南木香。大便溏泄者,兼用參朮散;痘癢者,表虛也,此為危證,宜參耆實表湯。(蜜炙黃耆、人參、官桂、炙草、防風、白芷、當歸、厚朴、南木香、川芎、桔梗,煎溫服。

白話文:

痘瘡剛開始發作時一兩天還很細小,四五天以後逐漸變大,瘡口平坦,到了六七天,底部逐漸變寬,痘瘡頂部更加平坦、凹陷,顏色呈金白色,形狀就像豆殼的,稱為倒靨,這是由於氣血非常虛弱而體內津液不能正常運轉所引起的。應該用參、歸、鹿茸湯加官桂、白朮、川芎、南木香治療。大便溏泄的人,兼用參朮散;痘瘡發癢的,這是因為表證虛弱而引起的,這是危急症狀,應該用參、耆、實表湯治療。(蜜炙黃耆、人參、官桂、炙草、防風、白芷、當歸、厚朴、南木香、川芎、桔梗,煎服,要溫熱的服用。)

一方外治痘癢,用荊芥穗為末,紙裹紮緊,糊黏紙頭令不散,仍烘乾,燈上燃之,卻於桌上舂去灰,指定癢痘,用荊芥火點癢處一下,患者自以為妙,每癢痘悉點之立止。)

白話文:

一個治療痘癢的外用方子:

荊芥穗為末 :將荊芥穗打成粉末。

紙裹紮緊,糊黏紙頭令不散 :將荊芥穗粉末包在紙裡,紮緊,糊上紙頭,防止散落。

仍烘乾 :將包好的荊芥穗粉末烘乾。

燈上燃之,卻於桌上舂去灰 :將烘乾的荊芥穗粉末放在燈上燃燒,燃燒後將灰燼舂掉。

指定癢痘,用荊芥火點癢處一下 :將荊芥火點在癢痘處。

患者自以為妙,每癢痘悉點之立止。 :患者會覺得效果很好,每次癢痘發作時都點一下,癢痘就會立即停止。

痘癢必定屬虛,管橓乃謂氣盛,血熱而癢者,此無稽謬說也。又有謂因血上行氣分,血味本咸,醃螫皮肉作癢,似為近理,然灰白之痘,不為氣虛,而血虛亦甚矣。豈能上行而醃皮肉癢塌最甚,則此說亦未必然也。有穢氣觸犯而癢者,急燒蒼朮、紅棗,或黃茶葉以闢之,甚者內服平和湯。

白話文:

痘瘡發癢一定是因為虛弱,管橓說痘瘡是血熱造成的,因此會發癢,這完全是胡說八道。還有人說痘瘡發癢是因為血液上行到皮膚毛細孔,而血液本身是鹹的,所以會刺激皮膚發癢,這種說法好像有點道理,但是灰白色的痘瘡,不是血虛,也是虛弱。倘若是血液上行到皮膚引起發癢,那麼灰白痘瘡也應該發癢才對,但事實上灰白痘瘡的發癢最嚴重,所以這種說法也不完全正確。如果是因為穢氣引起的發癢,可以趕緊燃燒蒼朮、紅棗,或用黃茶葉來驅除穢氣,如果情況嚴重,可以服用「平和湯」。

表虛之痘,膿漿不滿,多有癢者,其在幼兒,或兒雖長而神氣困者,必不能禁其手搔,須令其著就舊軟絹衣袖長者,用絹條縛其袖口,令不得爪搔為妙,如無絹衣,或作軟絹袋裹兒手亦可。(有一六歲女孩,其痘不正,膿漿淋漓而癢甚,曾用此法,得不搔破,其後頭面亦無疤痕,若不用此法而抓破已多,縱性命能保,惡疤決難免也。)

痘痛為實,此為吉兆,用生白芍為細末,酒調下一錢五分立止,甚者不過二服。

白話文:

痘瘡表證虛弱,膿液不充盈,多發癢;見於幼兒,或雖長大但體質虛弱者,一定不能禁止用手抓搔。必須讓他們穿上舊的柔軟絹衣,並且袖子長一點。用絹條將袖口紮緊,使他們抓不到,這樣最好。如果沒有絹衣,也可以做一個柔軟的絹袋,套住孩子的雙手。 (有一個 16 歲的女孩,痘瘡不正,膿液淋漓且非常瘙癢,曾經用這種方法,避免了抓破,後來頭面也沒有疤痕。如果不採用這種方法而抓破,那麼即使性命能夠保住,也是難免留下難看的疤痕。)

痘出齊後,有頭目腫脹,而痘不脹者,此血虛氣弱,不能抱攝毒氣以成膿,故其毒散漫,妄行肉分也,此為危候。急宜大補氣血以收攝其毒,則痘灌膿而腫脹自消矣。參歸大補湯。(人參、當歸身、炙黃耆、川芎、桔梗、楂肉、炙甘草、防風、白芷、厚朴、紫草茸、木香同煎溫服。)痘瘡原多潰爛,收結後或手足等處仍作熱臭,爛出膿水不止者,生肌散摻。

白話文:

痘痘出齊後,如果有頭部腫脹,但痘痘本身不腫,這表示血虛氣弱,無法引導毒氣形成膿,導致毒素散佈在肉裡,這是危險的情況。應該急速大補氣血來收攝毒氣,這樣痘痘就能夠膿化,腫脹也會自行消退。可以服用參歸大補湯(包括人參、當歸身、炙黃耆、川芎、桔梗、楂肉、炙甘草、防風、白芷、厚朴、紫草茸、木香,將這些一起煎煮後溫熱服用)。痘瘡通常會潰爛,收結後如果手足等處仍然發熱並伴有臭味,膿水不停流出,可以使用生肌散進行調理。

(地骨皮、黃連、黃柏、五倍子、生甘草等分,研細乾摻之,即退熱結痂而愈。其有仍作熱作膿而不即愈者,內毒未淨也。仍用大連翹飲解之。)

白話文:

把地骨皮、黃連、黃柏、五倍子、生甘草等中藥材研磨成細末,混合在一起乾敷,就可以退熱、結痂,最終痊癒。如果仍然發熱化膿,久治不癒,說明體內的毒素還沒有清除乾淨。這時,繼續服用大連翹飲來治療。

又有餘毒流注各處,出清水者,綿繭散摻。(也蛾繭不拘多少,用生明礬末填在內,燒令汁盡成灰,為末乾摻之。)

白話文:

另有餘毒散佈於全身,如果有流出清水的,就用綿繭散乾摻。(蛾繭的數量不拘多少,用生明礬研成粉末填入其中,燒製到所有的汁液都化為灰燼,研磨成粉末乾摻。)

痘有鼻中衄血者,毒氣上衝於肺也,此其毒氣外泄,亦非惡候,不必驚惶,只用發灰散。(用少壯無病人亂髮,不拘男女,肥皂洗淨油垢氣,又用溫湯洗淨肥皂氣,焙乾,量發多少用新瓦罐一個,將發填入內令滿,淨瓦片蓋口,鹽和泥封之,又全封瓦罐曬乾,用炭火圍罐一半,煅一炷香久,取出候冷,其灰成塊,研令極細末,每用二錢,童便七分,酒三分,調服立止,輕者用灰吹鼻亦止,此方極妙,不惟可用於痘瘡,凡諸血證皆可用。)或清肺湯治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長痘的人有鼻子中流鼻血的情形,這是由於毒氣上升到肺部所造成的,這屬於毒氣外洩,也不是壞徵兆,不必驚慌,只要服用發灰散即可。(取用健康年輕無病的人的亂髮,男女不拘,用肥皂洗淨油垢,再用溫水洗淨肥皂氣味,烘乾後,看頭髮的多少,用一個新的瓦罐,把頭髮裝滿後加蓋,再用鹽泥封住,然後將瓦罐全全曬乾,用炭火圍住瓦罐的一半,烘烤一炷香的時間,取出後待其冷卻,灰結成塊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搭配七分的童便和三分的酒調勻後服用,即可立竿見影;較輕微的症狀,也可以把灰末吹入鼻子中即可止血。這個方劑非常靈驗,不只可以用於痘瘡,所有與血液相關的症狀皆可使用。)或者服用清肺湯來治療。

(花粉、麥冬、天冬、甘草、桔梗、當歸、生白芍、片芩、丹皮、知母同煎一二服,或入發灰一錢,調服尤妙。)切不可峻用寒涼,如犀角、生地、山梔、生三黃之類,冰伏其血,必為大害。世人不諸此理,一遇痘瘡有衄血咽喉口舌等證,即認為實熱,遽投以寒涼,冰凝血脈,以致痘瘡不得成膿,而變為壞證者多矣,是治而未妨其本,昧之甚者也。

白話文:

將花粉、麥冬、天冬、甘草、桔梗、當歸、生白芍、片苓、丹皮、知母一起煎服一兩次,或者加入發灰一錢,調服更佳。切不可過度服用寒涼的藥物,如犀角、生地、山梔、生三黃等,這些藥物能使血凝固,會造成很大的危害。世人都不懂得這個道理,一旦遇到痘瘡有鼻血、咽喉口舌等症狀,就認為是實熱,急忙服用寒涼藥物,使血脈冰凝,導致痘瘡不能成膿,而變為壞證的例子很多,這是在治其標而沒有消除其根本,是極其糊塗的。

痘有水泡無膿者,血少不能化膿也。急宜參歸鹿茸湯峻補其血。若膿疱與水疱相半者,無大妨害;如十分中有二三分膿疱者,猶有生意;惟渾身水疱,全無膿漿則危矣。然胃氣好而飲食如常者,亦可望生。但其毒氣未散,須防發癰耳。其或兒小痘多,則氣血有限,不能盡成膿漿,而水疱與膿疱相間,此常理也。若無他證不必施治。

白話文:

痘痘只有水泡沒有膿,是因血液不足,無法化為膿。應急以人參、當歸、鹿茸湯大力補血。如果膿泡與水泡比例相等,沒有大礙;如果十分之二至三分是膿泡,還保有生機;但全身都是水泡,完全沒有膿液,那麼情況就很危險。然而,如果胃氣很好,能正常飲食,也可能存活,不過體內毒氣尚未消散,要防範癰瘡生出。有的小孩痘很多,氣血有限,無法全部化為膿液,而水泡和膿泡參雜其間,這是正常現象。如果沒有其他症狀,不必治療。

痘有口舌生瘡者,或是熱毒,或是虛火,當以痘色辨之。切不可概認為實熱,而純用寒涼解毒,如痘色紅紫湧盛者,熱毒也,用清上飲主之。(薄荷、防風、甘草、葛根、牛蒡、連翹、桔梗、黃芩、黃連、花粉、麥冬同煎,溫服。)如痘色淡白者,虛火也,用參麥清肺湯主之,外用赴筵散。

(薄荷、黃柏各等分、入青苔少許,和勻搓。)如口舌生瘡而腫礙者,痘靨自愈,不必治,治不效。

白話文:

痘瘡病人有口舌生瘡,或由熱毒引起,或由虛火引起,應該根據痘瘡的顏色來辨別。不可籠統地認為是實熱,而單純使用寒涼藥物來解毒。如果痘疤發紅發紫,腫脹得很厲害,那就是熱毒性痘瘡,應用「清上飲」為主方。(薄荷、防風、甘草、葛根、牛蒡、連翹、桔梗、黃芩、黃連、花粉、麥冬一起煎煮,溫服)如果痘疤淡白,那就是虛火型痘瘡,應用「參麥清肺湯」為主方,外用「赴筵散」。

痘有咽喉腫痛者,首尾俱用利咽解毒湯,(山豆根、麥冬、元參、桔梗、牛蒡、防風、甘草煎,食後良久分三二起緩服。)外用王鎖匙搽。(硼砂、樸、硝、殭蠶、冰片,研細,竹管吹之。)

白話文:

患有痘疹的人,如果出現咽喉腫痛的症狀,首先應內服利咽解毒湯,(山豆根、麥冬、元參、桔梗、牛蒡、防風、甘草煎服,飯後間隔一段時間分兩三次緩慢服用。)外用王鎖匙搽患病部位。(硼砂、樸硝、硝石、僵蠶、冰片研成細末,用竹筒吹入患處。)

痘有音啞者,當細辨痘色,以分順逆。若痘色紅者,行漿而音啞者,此氣喉有痘也。是以外痘行漿時,內痘亦行漿也,窒礙氣道而音不亮也,待外痘靨則內痘亦消,而音自亮矣。此不必別加調治也。若痘色虛陷,灰白而音啞者,乃血氣虛弱,送毒不出,毒留於肺,肺氣受傷,以致失音,此則危矣。宜參麥清肺湯主之。兼用千金內托散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痘瘡患者出現聲音嘶啞的症狀,應該仔細辨別痘瘡的顏色,以判斷痘瘡的順逆。如果痘瘡的顏色是紅色的,並且在痘瘡化膿時出現聲音嘶啞的症狀,那麼這是由於喉嚨裡長了痘瘡。因此,當外痘化膿時,內痘也同時化膿,導致氣道受阻,聲音嘶啞。等到外痘痊癒時,內痘也隨之消失,聲音自然就會恢復了。這種情況不必額外進行治療。

如果痘瘡的顏色是虛陷的,並且呈現出灰白色,同時伴有聲音嘶啞的症狀,那麼這是由於血氣虛弱,毒素無法排出,毒素積留在肺部,損傷了肺氣,導致失音,這種情況很危險。應該服用參麥清肺湯來治療,同時配合使用千金內託散。

痘有咽喉嗆水者,順逆不同,須當分辨。若痘灌膿漿時嗆水者,喉中有痘也,外痘成漿則內痘亦成漿,壅於會厭門而嗆也。蓋是門乃飲食所進之處,既有所壅,則飲水必溢入氣喉而發嗆,若食物有渣,自能嚥下,不犯氣道,故不嗆也。待外痘靨則內自痊,不藥而愈矣。然此雖嗆水,其喉不甚痛也。

白話文:

痘瘡患者中有咽喉嗆水的情況,順逆不同,須加區別。如果痘瘡膿液灌滿時嗆水,說明喉嚨中也有痘瘡。外痘結膿,內痘也結膿,堆積在會厭門而引起嗆水。會厭門是飲食入口的地方,既然被痘瘡壅塞,飲水時水就會溢入氣管而引發嗆水。如果食物中有渣滓,也可以吞嚥下去,不會碰觸到呼吸道,所以不會引起嗆水。等到外痘結痂,內痘自然痊癒,不用藥也會好。雖然會有嗆水的狀況,但喉嚨沒有特別疼痛感。

若痘未行漿,而喉先嗆水,此則毒氣壅塞,其喉必痛,宜用利咽解毒湯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痘瘡的漿液尚未完全排盡,而喉嚨卻先水腫,這是由於毒氣鬱積,導致喉嚨疼痛。此時應該以清熱解毒的湯藥來治療。

痘有小便赤澀者,宜導赤湯。(木通、赤茯苓、麥冬、車前子、生地、甘草、人參、燈心同煎,飢時服之。如不應宜八正湯。赤茯苓、瞿麥、萹蓄、車前子、山梔、木通各八分,滑石末二錢,甘草四分,燈心同煎服。熱甚大便亦秘加大黃一錢。)

白話文:

如果痘瘡患者小便赤澀,宜用導赤湯治療。(把木通、赤茯苓、麥冬、車前子、生地、甘草、人參、燈芯一起煎煮,於飢餓時服用。如果效果不佳,宜用八正湯治療。將赤茯苓、瞿麥、萹蓄、車前子、山梔、木通各八分,滑石末二錢,甘草四分,燈芯一起煎煮服用。如果發熱嚴重,大便也祕結,可以加大黃一錢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