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九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2)

1. 論吸膿法

陳實功曰:古之良醫,有好生之德,以口吮膿,後世人漸嫌穢,每多重手強擠,致患者狼狽不堪,或因循聽其自潰,膿毒不得外發,必致內攻,乃生煩躁,重如負石,非用藥筒拔提內蓄之膿,毒氣終難外泄也。

法預用徑口一寸二三分新鮮嫩竹一段,長七寸,一頭留節,用刀劃去外青,留內白一半,約厚分許,靠節鑽一小孔,以杉木條緊塞,將羌活、獨活、紫蘇、蘄艾、鮮菖蒲、白芷、甘草各五錢,連須蔥二兩,灌入筒內,筒口用蔥塞之,將筒橫放鍋內,以物壓住,勿得浮起,用清水十大碗渰筒,煮數滾,約內藥濃熟為度,候用。

再用披針於瘡頂上一寸內,品字放開三孔,深入淺寸,約在筒圈內將藥筒連湯用大磁缽盛貯,患者榻前,將筒藥倒出,急用筒口乘熱對瘡合上,以手捺緊,自然吸住,約待片時,藥筒已溫,拔去塞孔木條,其筒自脫,將器倒出筒中物色,看其何樣:如有膿血相黏,鮮明紅黃之色,亦有一二杯許,此是活瘡,治必終愈。

如拔出物色,純是敗血,氣穢紫黑稀水,而無膿意相黏者,其人氣血內敗,肌肉不活,必是死瘡,強治亦無功矣。此法家傳,屢經有驗,如陽瘡易潰易膿之證,不必用此,以傷氣血,此法陰瘡用之,要在十五日前後,堅硬不潰不膿者,行之最當。此法的有迴天之效,醫家真不可缺也。

(《正宗》)

白話文:

論吸膿法

古代良醫富有仁心,會用嘴吸出膿液。但後世醫者漸漸覺得這方法不潔,便改用強行擠壓膿瘡,導致病人痛苦不堪。或則放任膿瘡自行潰爛,膿毒無法排出體外,就會內侵,使病人煩躁不安,感覺沉重難耐。除非使用藥筒吸出膿液,否則毒氣難以排出。

方法是用一節長七寸、直徑約一寸二三分的新鮮嫩竹,一端保留竹節,削去外層青皮,留下內層白色部分約一分厚。在竹節處鑽一小孔,用杉木條塞緊。將羌活、獨活、紫蘇、蘄艾、鮮菖蒲、白芷、甘草各五錢,以及連鬚蔥二兩,放入竹筒內,再用蔥塞住筒口。將竹筒橫放在鍋內,壓住使其不浮起,加清水十大碗,煮沸數次,直到藥材煮熟變濃。

然後用鋒利的刀子在瘡瘍頂部內側一寸處,呈品字形劃開三個小孔,深度約一寸,深度需在藥筒範圍內。將煮好的藥筒和藥湯一起倒入大磁碗中,放在病人床邊。將藥筒中的藥湯倒出,趁熱將筒口緊貼在瘡瘍上,用手壓緊,使其自然吸附。約莫一會兒,藥筒變溫後,拔出塞孔的木條,藥筒就會脫落。將碗中藥筒內的物質倒出觀察:如果看到膿血黏在一起,顏色鮮明紅黃,且量約有一兩杯,這是活瘡,治療後必能痊癒。

如果倒出的物質是純粹的敗血,顏色紫黑稀薄,沒有膿液黏稠狀,則表示患者氣血衰敗,肌肉已失去活力,這是死瘡,即使強行治療也無效。此法是家傳秘方,屢試不爽。對於容易潰爛化膿的陽性瘡瘍,不必使用此法,以免損傷氣血。此法適用於陰性瘡瘍,尤其是在發病十五天左右,瘡瘍堅硬未潰未膿者,效果最佳。此法有起死回生的功效,醫者不可不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