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八 (22)
卷八 (22)
1. 癰疽敷藥門主方
水云膏(闡傳),治發背
皂角(炙,去皮弦),五倍子(炒),川芎,乾薑(各一兩),乳香,兒茶,沒藥(各三錢),枯礬,槐花(各一錢)
上研細末,犍豬膽汁調塗,神效。
敷癰疽,五倍子醋炙為末。瘡在左用豬左腦,瘡在右用豬右腦,同搗勻敷。
芙蓉膏(張秀峰),發背癰疽,痛如錐挖不可忍者,立時止痛。
芙蓉葉,黃荊子(各等分)
研細末。雞子清調搽,四圍留頂。中間如煙霧起,立效。用於未潰之先,將潰之際並效。
消腫止痛散
芙蓉葉(一兩),陳小粉(一兩五錢),五倍子,生南星,生半夏,生草烏(各三錢)
共研末。醋調敷。
腫毒皮色不變,敷上即時紅腫。
陳小粉(四兩),蔥白(一兩)
同炒黑,研末,醋調敷。
龍虎膏,敷一切無名癰疽大毒。
陳小粉(一斤),土木鱉(連殼整炒,二兩),川草烏,乾薑,白芨,花椒(各五錢)
共研細末。凡瘡未成者,漫頭敷,已成者,中留一孔,已潰爛者,敷於四圍,俱以醋調燉溫敷上,外用綿紙貼,干則溫醋雞毛掃上。
鐵箍丹(何龍泉),敷一切腫毒。
五倍子(炒枯黑,四兩),陳小粉(炒黃),赤小豆(炒,各二兩),乳香(五錢)
研細末。醋調敷四圍。
神仙驅毒一掃丹,專治大小男婦一切癰疽發背,無名腫毒,赤紫丹瘤,纏喉風證。初起掃之即消,已潰掃之即愈。
雄黃,硃砂(各二錢),牛黃,麝香(各二分)
共研極細,用豬膽汁調敷毒上,其毒自散,疼痛即止,外用桐油紙捻點著,近毒處照之,須令冷氣透出毒外,自愈。
神仙敷毒失笑餅,初起一切癰疽大毒。
黃泥(一大塊,煨熟),連須蔥(一大把),蜂蜜(一盅),雄黃(三分)
共杵爛,作一餅,乘熱敷毒上,如干了再敷,一二次自愈。
鐵箍散,癰疽發背疔毒初起。
雄黃,熊膽,硃砂(各二錢),京墨(五錢),麝香(三分)
共研細,醋調敷。已成只用京墨磨汁調敷四圍。
金箍散(吳近宸),敷一切火毒及無名腫毒,癰疽初起者即消,已成者即輕。
生大黃,三柰,生南星,薑黃,生半夏(各四兩),白芨,人中白,白芷,天花粉(各三兩),草河車(一兩)
共為細末。用黃蜜調敷,如紅白色者,用米醋調敷。
白敷藥(吳近宸),敷一切流痰濕痰,寒痰喉痰,腮癰腋癰,及婦人乳癰乳疽乳吹,瘰癧等證,如神。
陳小粉,白蘞,生半夏,白芷,生南星,白芨,五倍子,三親,人中白(各三兩)
共為細末,瓷瓶密貯。火痰用黃蜜調;流痰、濕痰用雞蛋清調;瘰癧、腮癰、腋癰、喉痰用米醋調。惟乳證用活鯽魚一尾,搗爛去骨,和藥末搗敷。
敷發背
車前草,豨薟草,巴山虎草,金銀花(各等分)
白話文:
水雲膏(相傳的配方),治療背部發炎:
皂角(烤過,去除皮和筋)、五倍子(炒過)、川芎、乾薑(各約37.5克)、乳香、兒茶、沒藥(各約11克)、枯礬、槐花(各約3.75克)。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公豬膽汁調和塗抹,效果神奇。
治療癰疽,將五倍子用醋烤過後磨成末。如果瘡在左邊,就用豬的左腦;瘡在右邊,就用豬的右腦,一起搗爛均勻敷上。
芙蓉膏(張秀峰的配方),治療背部發炎和癰疽,疼痛如錐子挖般難以忍受時,能立即止痛:
芙蓉葉、黃荊子(各等量)。 磨成細末,用雞蛋清調和塗抹,周圍留出空隙,中間如果像煙霧一樣散開,就有效。用於未潰爛之前,或即將潰爛之時都有效。
消腫止痛散:
芙蓉葉(約37.5克)、陳小粉(約56克)、五倍子、生南星、生半夏、生草烏(各約11克)。 一起磨成末,用醋調和敷用。 如果腫毒皮膚顏色沒變,敷上後會立刻紅腫。
陳小粉(約150克)、蔥白(約37.5克)。 一起炒黑,磨成末,用醋調和敷用。
龍虎膏,用於治療各種不明原因的癰疽大毒:
陳小粉(約600克)、土木鱉(連殼整個炒過,約75克)、川草烏、乾薑、白芨、花椒(各約18克)。 一起磨成細末。瘡未形成時,整個敷蓋;已形成時,中間留個孔;已潰爛時,敷在周圍。都用醋調和,稍微加熱後敷上,外面用棉紙貼住,乾燥了就用溫醋沾雞毛掃上。
鐵箍丹(何龍泉的配方),用於治療各種腫毒:
五倍子(炒至枯黑,約150克)、陳小粉(炒黃)、赤小豆(炒過,各約75克)、乳香(約18克)。 磨成細末,用醋調和敷在周圍。
神仙驅毒一掃丹,專門治療男女老少各種癰疽背部發炎、不明原因的腫毒、紅紫色的丹瘤、纏喉風等症狀。初期塗抹就能消退,已潰爛塗抹就能癒合:
雄黃、硃砂(各約7.5克)、牛黃、麝香(各約0.75克)。 一起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豬膽汁調和塗在患處,毒素會自行散開,疼痛也會停止。外面用桐油紙捻點燃,靠近患處照射,使冷氣能從毒處散出,就會痊癒。
神仙敷毒失笑餅,用於治療初期各種癰疽大毒:
黃泥(一大塊,烤熟)、連根的蔥(一大把)、蜂蜜(一盅)、雄黃(約1克)。 一起搗爛,做成餅狀,趁熱敷在患處,乾燥後再敷,一兩次就會痊癒。
鐵箍散,用於治療癰疽、背部發炎、疔瘡等初期:
雄黃、熊膽、硃砂(各約7.5克)、墨(約18克)、麝香(約1克)。 一起磨成細末,用醋調和敷用。如果已形成,只用墨磨汁調和塗在周圍。
金箍散(吳近宸的配方),用於治療各種火毒和不明原因的腫毒,癰疽初期塗抹就能消退,已形成塗抹也能減輕:
生大黃、三奈、生南星、薑黃、生半夏(各約150克)、白芨、人中白、白芷、天花粉(各約110克)、草河車(約37.5克)。 一起磨成細末,用蜂蜜調和敷用;如果是紅色的,用米醋調和敷用。
白敷藥(吳近宸的配方),用於治療各種流痰、濕痰、寒痰、喉痰、腮癰、腋癰,以及婦女的乳癰、乳疽、乳吹、瘰癧等症狀,效果神奇:
陳小粉、白蘞、生半夏、白芷、生南星、白芨、五倍子、三親、人中白(各約110克)。 一起磨成細末,用瓷瓶密封保存。火痰用蜂蜜調和;流痰、濕痰用雞蛋清調和;瘰癧、腮癰、腋癰、喉痰用米醋調和。只有乳房問題,用活鯽魚一條,搗爛去骨,和藥末一起搗爛敷用。
治療背部發炎:
車前草、豨薟草、巴山虎草、金銀花(各等量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