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一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20)

1. 三部九候論篇

《三部九候論》曰:有下部,有中部,有上部,部各有三候,三候者,有天、有地、有人也。上部天,兩額之動脈;(在額兩旁,動應於手,足少陽脈氣之所行也。)上部地,兩頰之動脈;(在鼻孔下兩旁,近於至髎之分,動應於手,足陽明脈氣之所行。)上部人,耳前之動脈。

(在耳前陷者中,動應於手,手少陽脈氣之所行也。)中部天,手太陰也;(謂肺脈也。在掌後寸口中,是謂經渠,動應於手。)中部地;手陽明也;(大腸脈也。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,合谷之分,動應於手也。)中部人,手少陰也。(謂心脈也。在掌後銳骨之端,神門之分,動應於手。

)下部天,足厥陰也;(謂肝脈也。在毛際外,羊矢下一寸半陷中,五里之分,臥而取之,動應於手也。女子取太衝,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陷中是也。)下部地,足少陰也;(謂腎脈也。在足內踝後跟骨上陷中,太谿之分,動應於手也。)下部人,足太陰也。(謂脾脈也。在魚腹上越筋間,直五里下,箕門之分,寬鞏足單衣,沉取乃得之,而動應於手也。

候胃氣者,當取足跗之上,衝陽之分穴中。)故下部之天以候肝,(足厥陰之脈行其中。)地以候腎,(足少陰脈行其中也。)人以候脾胃之氣。(足太陰脈行其中也。)中部之候奈何?亦有天,亦有地,亦有人。天以候肺,(手太陰脈當其處也。)地以候胸中之氣,(手陽明脈當其處也。

經云:腸胃同候,故以候胸中也。)人以候心。(手少陰脈當其處也。)上部以何候之?亦有天,亦有地,亦有人。天以候頭角之氣,(位在頭角之分,故以候頭角之氣也。)地以候口齒之氣,(位近口齒,故以候之。)人以候耳目之氣。(以位當耳前,脈抵於目外眥,故以候之。

)三部者,各有天,各有地,各有人。三而成天,(詳三而成天至合為九臟。)三而成地,三而成人。三而三分,合則為九,九分為九野,九野為九臟。(以是故應天地之至數。)故神臟五,形臟四,合為九臟。(神臟者,肝藏魂,心藏神,脾藏意,肺藏魄,腎藏志也。以其皆神氣居之,故云神臟五也。

形臟者,如器外張,虛而不屈,合藏於物,故云形臟也。一頭角,二耳目,三口齒,四胸中也。)五臟已敗,其色必夭,夭必死矣。(夭,謂死色,異常之候也。色者神之旗,臟者神之舍,故神去則臟敗矣。臟敗則見異常之色者,死候也。)形盛脈細,少氣不足以息者危。(形氣相得,謂之可治。

今脈氣不足,形盛有餘,證不相扶,故危者也。)形瘦脈大,胸中多氣者死。(是則形氣不足,脈氣有餘,形瘦脈大,胸中氣多,形臟已傷,故死也。凡如是類,皆形氣不相得也。)形氣相得者生,參伍不調者病。(參,謂參校。伍,謂類伍。參校類伍,而有不調,謂不率其常,則病也。

白話文:

《三部九候論》提到,人體有下部、中部和上部,每一部又各自有三個部位,也就是所謂的三候。這三候,分別象徵天、地、人。

上部的天,指的是兩側額頭的動脈(位於額頭兩側,會隨著脈搏跳動,這是手、足少陽脈氣運行的地方)。上部的地,指的是兩頰的動脈(位於鼻孔下方兩側,接近至髎的位置,會隨著脈搏跳動,這是手、足陽明脈氣運行的地方)。上部的人,指的是耳朵前方的動脈(位於耳朵前面的凹陷處,會隨著脈搏跳動,這是手少陽脈氣運行的地方)。

中部的天,指的是手太陰脈(即肺脈,位於手掌後方的寸口,也就是經渠位置,會隨著脈搏跳動)。中部的地,指的是手陽明脈(即大腸脈,位於拇指和食指骨之間的合谷位置,會隨著脈搏跳動)。中部的人,指的是手少陰脈(即心脈,位於手掌後方尖骨末端的神門位置,會隨著脈搏跳動)。

下部的天,指的是足厥陰脈(即肝脈,位於生殖器外側,羊矢穴下方一寸半的凹陷處,即五里穴位置,平躺時可以摸到脈搏跳動,女性則是在足大趾根節後方二寸的凹陷處,即太衝穴位置)。下部的地,指的是足少陰脈(即腎脈,位於腳踝後方,跟骨上方的凹陷處,即太溪穴位置,可以摸到脈搏跳動)。下部的人,指的是足太陰脈(即脾脈,位於小腿肚上方,直線連接五里穴下方,箕門穴位置,要將褲管捲高,輕輕按壓才能摸到脈搏跳動)。

要探查胃氣的情況,可以在足背的衝陽穴位置找到脈搏跳動。因此,下部的天用來探查肝臟(足厥陰脈在此運行),地用來探查腎臟(足少陰脈在此運行),人用來探查脾胃之氣(足太陰脈在此運行)。

中部的情況又是如何呢?也有天、地、人之分。天用來探查肺臟(手太陰脈在此運行),地用來探查胸中的氣(手陽明脈在此運行,因為腸胃的脈象也是在同一位置,所以可以探查胸中的氣),人用來探查心臟(手少陰脈在此運行)。

上部的情況又是如何呢?也有天、地、人之分。天用來探查頭部和額頭的氣(位於頭部和額頭,所以可以探查頭部和額頭的氣),地用來探查口腔和牙齒的氣(位置靠近口腔和牙齒,所以可以探查口腔和牙齒的氣),人用來探查耳朵和眼睛的氣(因為位置在耳朵前方,脈象抵達眼眶外緣,所以可以探查耳朵和眼睛的氣)。

三部中,各自有天、地、人之分。三部加起來成為整體的天,三部加起來成為整體的地,三部加起來成為整體的人。三部再分成三部,合起來成為九部,九部分成九野,九野代表九臟(這是對應天地的極數)。所以,神臟有五個(肝臟藏魂、心臟藏神、脾臟藏意、肺臟藏魄、腎臟藏志,因為這些臟器都藏有神氣,所以稱為神臟),形臟有四個(像容器一樣向外擴張,空虛而沒有彈性,可以收藏物質,所以稱為形臟,包括頭部、耳朵和眼睛、口腔和牙齒、胸中)。如果五臟已經衰敗,面色必然枯槁,枯槁就表示死亡。

身體健壯但脈搏細弱,呼吸短促,這種情況很危險(身體和脈象相符,纔算是可以治療的情況。現在脈象和氣血不夠,但身體卻過度強壯,證狀不相符,所以很危險)。身體瘦弱但脈搏粗大,胸部有很多氣,這種情況會導致死亡(這表示身體和氣血都不足,脈象卻過度粗大,身體瘦弱但脈搏粗大,胸部氣多,臟器已經受傷,所以會導致死亡。所有類似的情況,都是身體和氣血不相符的情況)。身體和氣血相符的情況下,病人可以存活,但如果證狀不相符,就會生病(參,指的是比較。伍,指的是類型。比較類型後發現不相符,表示不符合常態,就會生病)。

如果三部九候都失去聯繫,就會導致死亡(失去聯繫,指的是氣候和脈象不相符合。失去聯繫的情況,診斷上有七種,詳細的七種診斷如下)。上部、下部、左部、右部的脈象像舂米一樣快速跳動,病情就很嚴重。上部、下部、左部、右部的脈象失去聯繫,無法計算,就會導致死亡(三部九候,上部、下部、左部、右部,總共有十八種診斷方法。舂米,指的是脈象快速跳動,像舂米杵一樣上下移動。脈象粗大表示病情惡化,所以病情就很嚴重。無法計算,指的是每分鐘心跳超過十次。如果每分鐘心跳超過十次,就會導致死亡)。如果中部的脈象雖然單獨調和,但和其他臟器失去聯繫,就會導致死亡。如果中部的脈象比其他部位少,也會導致死亡(中部左部、右部,總共有六種診斷方法。上部和下部已經失去聯繫,中部雖然單獨調和,但不會持久,脈象比其他部位少,表示氣血衰弱,都會導致死亡。少,指的是脈象偏弱)。如果眼睛向內凹陷,就會導致死亡(太陽脈,起始於眼睛內側。眼睛向內凹陷,表示太陽脈已經消失,所以會導致死亡。之所以提到太陽脈,因為太陽脈主管所有陽氣,所以特別提到)。如果身體肌肉已經消耗殆盡,即使九候的脈象正常,還是會導致死亡(這也表示身體和氣血不相符。經典提到,脈象有餘而身體氣血不足,還是可以生存。不過,氣血不足還不到消耗殆盡的程度。如果身體肌肉已經消耗殆盡,表示脾臟已經失去功能,即使九候的脈象正常,還是會導致死亡)。如果九候中有一個脈象特別弱,或者特別強,或者特別快,或者特別慢,或者特別熱,或者特別冷,或者特別低陷,都會導致疾病(失去聯繫的情況,診斷上有七種。脈象出現七種診斷,表示脈象和證狀不相符,根據脈象和證狀的獨特性,就可以判斷疾病。這表示在九候中,有七種診斷方法)。如果身體肌肉已經消耗殆盡,而且無法行走,就會導致死亡(身體外部的氣血已經消耗殆盡,所以肌肉消耗殆盡。身體內部的真氣也已經消耗殆盡,所以無法行走。真氣和氣血都已經消耗殆盡,所以會導致死亡。去,指的是行走)。

如果九候的脈象都呈現沈細懸絕的情況,表示屬於陰性,主管冬季,所以會在半夜死亡。如果九候的脈象都呈現旺盛躁動的情況,表示屬於陽性,主管夏季,所以會在中午死亡(位置並無固定,物極必反。乾坤的道理,陰極會導致龍戰於野,陽極會導致亢龍有悔,所以陰性和陽性的極限脈象,會在半夜或中午死亡)。如果是寒熱病,會在清晨死亡(物極必反,清晨木氣旺盛,木氣會產生風,所以在木氣旺盛的時候,寒熱病會死亡)。如果是熱病,會在中午死亡(這是陽性的極限)。如果是風病,會在傍晚死亡(卯酉相沖)。如果是水病,會在半夜死亡(水氣旺盛)。如果脈象忽快忽慢,忽急忽緩,會在辰、戌、醜、未這四個時辰死亡(辰、戌、醜、未,代表土氣旺盛,脾氣已經消失,所以脈象不穩定,會在辰、戌、醜、未這四個時辰死亡)。以上就是各種疾病的死亡期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