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一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9)

1. 平人氣象論篇

)人以水穀為本,故人絕水穀則死,脈無胃氣亦死,所謂無胃氣者,但得真臟脈,不得胃氣也。所謂脈不得胃氣者,肝不弦,腎不石也。(不弦不石,皆謂不微似也。)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,任子也。(手少陰脈,謂掌後陷者中,當小指動而應手者也。岐伯曰:其外經病而臟不病,故獨取其經於掌後銳骨之端謂之此也。

動,謂動脈也。動脈者,大如豆,厥厥動搖也。《正理論》曰:脈陰陽相薄,名曰動也。)

白話文:

人以飲食為根本,所以人如果斷絕飲食就會死亡。脈象中如果沒有胃氣也會死亡,所謂的沒有胃氣,指的是只摸到臟腑的真實脈象,而沒有胃氣的脈象。所謂的脈象沒有胃氣,指的是肝脈不呈弦狀,腎脈不呈石狀。(不呈弦狀、不呈石狀,都是指脈象沒有微弱的樣子。)婦女的手少陰脈跳動得很明顯,就是懷孕了。(手少陰脈,指的是手掌後方凹陷處,在小指跳動時能感受到的脈搏。岐伯說:它的外經有病而臟腑沒有病,所以只取它經脈在掌後銳骨末端這裡。

動,指的是動脈。動脈的樣子,就像豆子大小,跳動得很明顯。《正理論》說:脈的陰陽相互衝擊,就叫做動脈。)

2. 玉機真臟論篇

《玉機真臟論》曰:見真臟曰死,何也?岐伯曰:五臟者皆稟氣於胃,胃者五臟之本也。(胃為水穀之海,故五臟稟焉。)臟氣者,不能自致於手太陰,必因於胃氣,乃至於手太陰也。(人稟氣於胃,臟氣者平人之常氣,故臟氣因胃乃能致於手太陰也。)故五臟各以其時,自為而至於手太陰也。

(自為其狀,至於手太陰也。)故邪氣勝者,精氣衰也,故病甚者,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,故真臟之氣獨見。獨見者,病勝臟也,故曰死。(是所謂脈無胃氣也。)形氣相得,謂之可治,(氣盛形盛,氣虛形虛,是相得也。)色澤以浮,謂相易已,(氣色浮潤,血氣相營,故易已。

)脈從四時,謂之可治,(脈春弦夏鉤秋浮冬營,謂順四時。從,順也。)脈弱以滑,是有胃氣,命曰易治,取之以時。(候可取之時而取之,則萬舉萬全,當以四時血氣所在而為療耳。)形氣相失,謂之難已;(形盛氣虛,氣盛形虛,皆相失也。)色夭不澤,謂之難已;(夭,謂不明而晦。

不澤,謂枯燥也。)脈實以堅,謂之益勝;(脈實以堅,是邪氣盛,故益甚也。)脈逆四時,謂不可治。(以氣逆故不治。)五實死,五虛死,(五實,謂五臟實。五虛,謂五臟虛。)脈盛,皮熱,腹脹,前後不通,悶瞀,此謂五實。(實,謂邪氣盛實。脈盛,心也。皮熱,肺也。

腹脹,脾也。前後不通,腎也。悶瞀,肝也。)脈細,皮寒,氣少,泄利前後,飲食不入,此謂五虛。(虛,謂真氣不足也。脈細,心也。皮寒,肺也。氣少,肝也。泄利前後,腎也。飲食不入,脾也。)其時有生者何也?漿粥入胃,泄注止,則虛者活;身汗得後利,則實者活,此其候也。

(飲粥得入於胃,胃氣和調,其利漸止,胃氣得實,虛者得活。言實者得汗外通,後得便利,自然調平。)

白話文:

《玉機真臟論》說:看到真臟之氣(即臟腑的精氣)就意味著死亡,這是為什麼呢?岐伯說:五臟都依靠胃來吸收精氣,胃是五臟的根本。(胃是水穀的倉庫,所以五臟都依靠它。)臟腑的精氣,不能自己到達手太陰經(脈象反映臟腑狀況的部位),必須依靠胃氣才能到達手太陰經。(人體的精氣來源於胃,臟腑的精氣是人體正常的精氣,所以臟腑的精氣要依靠胃氣才能到達手太陰經。)因此,五臟各在其特定的時間,自行將精氣運送到手太陰經。(它們各自表現出自己的狀態,到達手太陰經。)所以,邪氣旺盛時,精氣就會衰弱,因此病情嚴重時,胃氣就無法與臟腑精氣一起到達手太陰經,所以真臟之氣就會獨自顯現。真臟之氣獨自顯現,就意味著病情壓倒了臟腑,所以就說會死亡。(這就是所謂的脈象沒有胃氣。)

形體和精氣相協調,則謂之可治癒;(精氣旺盛,形體也旺盛;精氣虛弱,形體也虛弱,這就是相協調。)面色紅潤光澤,則謂之病情好轉;(面色紅潤光澤,氣血互相滋養,所以病情好轉。)脈象隨著四季變化而正常,則謂之可治癒;(脈象春天弦細、夏天鉤弦、秋天浮大、冬天沉遲,謂之順應四時。從,順也。)脈象弱而滑利,則表示有胃氣,稱之為容易治癒,要把握時機治療。(等待可治療的時機再治療,就能萬無一失,應該根據四季血氣盛衰的情況來治療。)形體和精氣不相協調,則謂之難治;(形體旺盛而精氣虛弱,或者精氣旺盛而形體虛弱,都是不相協調。)面色暗淡無光,則謂之難治;(暗淡,指顏色不明顯而晦暗;無光,指乾燥。)脈象實而堅硬,則謂之病情加重;(脈象實而堅硬,是邪氣旺盛的表現,所以病情加重。)脈象逆亂四時,則謂之不可治癒。(因為氣機逆亂,所以不可治療。)五臟實證會死,五臟虛證也會死;(五臟實證,指五臟邪氣盛實。五臟虛證,指五臟真氣不足。)脈象盛大、皮膚發熱、腹部脹滿、大小便不通、胸悶神昏,這是五臟實證的表現;(實證,指邪氣盛實。脈象盛大,指心;皮膚發熱,指肺;腹部脹滿,指脾;大小便不通,指腎;胸悶神昏,指肝。)脈象細弱、皮膚寒冷、氣息微弱、大小便泄瀉、飲食不入,這是五臟虛證的表現;(虛證,指真氣不足。脈象細弱,指心;皮膚寒冷,指肺;氣息微弱,指肝;大小便泄瀉,指腎;飲食不入,指脾。)

為什麼有時還能活下來呢?因為稀粥進入胃中,泄瀉停止,則虛證的人能活;出汗後大便通暢,則實證的人能活,這就是徵兆。(稀粥進入胃中,胃氣調和,泄瀉逐漸停止,胃氣充實,虛證的人就能活。實證的人出汗使邪氣排出體外,大便通暢,自然就能調和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