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一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8)

1. 平人氣象論篇

《平人氣象論》曰:人一呼脈再動,一吸脈亦再動,呼吸定息脈五動,閏以太息,命曰平人。平人者,不病也。(經脈一周於身,凡長十六丈二尺。呼吸脈各再動,定息脈又一動,則五動也,計二百七十定息,氣行環周。然盡五十營,以一萬三千五百定息,則氣都行八百一十丈。

如是則應天常數,脈氣無不及太過,氣象平調,故曰平人。)常以不病調病人,醫不病,故為病人平息以調之為法。(此言一息五至之脈為無病也。鼻中出氣曰呼,入氣曰吸,呼吸定息,總為一息,言醫人一呼而彼脈遂再動,一吸而彼脈遂再動,呼吸定吸脈遂五動,猶歲之有閏,是閏以太息之脈,乃所謂一息五至也。如此者,名曰平人。

平人者,不病也。蓋醫人一息,則無病之人亦一息,所以知其脈之五動,為不病也。常以不病之人,調彼有病之人,緣醫者自己不病,故因彼病人乃平自己之息以調候之耳,所以此為診法也。

人身之脈,總計一十六丈二尺,一呼脈行三寸,一吸脈行三寸,一百三十五息,脈行八丈一尺,二百七十息,行十六丈二尺為一周,一晝一夜,總計一萬三千五百息,脈行八百一十丈為五十周,即一十六丈二尺之脈積之如是也。)人一呼脈一動,一吸脈一動,曰少氣。(呼吸脈各一動,候減平人之半,計二百七十定息,氣行八丈一尺,以一萬三千五百定息,都行四百五丈,少氣之理,從此可知。此言一息二至之脈為少氣,自平脈之不及者言之。

)人一呼脈三動,一吸脈三動而躁,尺熱曰病溫,尺不熱脈滑曰病風,脈澀曰痹。(呼吸脈各三動,准過平人之半,計二百七十息,氣行凡三十四丈三尺,病生之兆,由斯著矣。夫尺者,陰分位也。寸者,陽分位也。然陰陽俱熱是則為陰陽獨躁盛,則風中陽也。《脈要精微論》曰:中惡風者,陽氣受也。

滑為陽盛,故病為風。澀為無血,故為病痹也。此言一息六至之脈為諸病,平脈太過者言之也。)平人之常氣稟於胃,胃者,平人之常氣也。(常平之氣,胃海致之,故曰:谷入於胃,脈道乃行。)人無胃氣曰逆,逆者死。(脈以胃氣為本,無胃氣曰逆,逆者死。)春胃微弦曰平,(言微似弦,不謂微而弦也,鉤及軟弱、毛、石義並同。

)夏胃微鉤曰平,長夏胃微軟弱曰平,秋胃微毛曰平,冬胃微石曰平。(此承上文而言,五臟皆以胃氣為本。)脈從陰陽,病易已,脈逆陰陽,病難已。(脈病相應謂之從,脈病相反謂之逆,此言脈當與病相應而相順也。)脈得四時之順,曰病無他,脈反四時及不間臟,曰難已。

(春行秋脈,夏得冬脈,秋得夏脈,冬得四季脈,皆謂反四時,氣不相應。間臟者,如肝病乘土,當傳之於脾,乃不傳之於脾,而傳之於心,則間其所勝之臟,而傳之於所生之臟矣。《難經》所謂間臟者生是也。及無間臟之脈,皆謂之難已耳。此言脈當與時相應而相順也。

白話文:

平人氣象論篇

《平人氣象論》說:人呼氣一次,脈搏跳動兩次;吸氣一次,脈搏也跳動兩次;呼吸停止後,脈搏跳動一次;加上呼吸之間的暫停(太息),總共脈搏跳動五次,這叫做平人。平人,就是沒有生病的人。經脈環繞全身,總長十六丈二尺。呼氣脈搏跳動兩次,吸氣脈搏跳動兩次,呼吸停止後脈搏跳動一次,共五次。計算下來,二百七十次呼吸停止(定息),氣血運行一週。五十個循環,需要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停止,氣血共運行八百一十丈。

這樣就符合天道的常數,脈象氣血運行沒有不足或過度,氣息調和,所以稱為平人。平時用健康人的脈象來診治病人,醫生自身健康,所以用自己的平靜脈象來調整病人的脈象,這是診斷方法。一次呼吸脈搏跳動五次,就表示沒有生病。鼻子呼出氣叫呼氣,吸入氣叫吸氣,呼吸和呼吸之間的停頓,合稱為一次呼吸。醫生診斷時,病人呼氣一次,脈搏就跳動兩次;吸氣一次,脈搏就跳動兩次;呼吸停止後,脈搏跳動一次,總共五次脈搏跳動,就像一年有閏月一樣,這個額外的脈搏跳動,就是所謂的一次呼吸五次脈搏跳動。像這樣,就稱為平人,平人就是沒有生病的人。因為醫生自己一次呼吸,與沒有生病的人一次呼吸是一樣的,所以能根據脈搏跳動五次來判斷沒有生病。常以健康人的脈象來調整病人的脈象,是因為醫生自己不生病,所以根據病人的情況調整自己的呼吸來診治,這就是診斷的方法。

人體經脈總長十六丈二尺,呼氣一次脈搏運行三寸,吸氣一次脈搏運行三寸,一百三十五次呼吸,脈搏運行八丈一尺;二百七十次呼吸,脈搏運行十六丈二尺為一週。晝夜共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,脈搏運行八百一十丈,為五十個循環,這就是十六丈二尺經脈的總和。

人呼氣一次脈搏跳動一次,吸氣一次脈搏跳動一次,叫做少氣。一次呼吸脈搏只跳動兩次,是平人的一半,二百七十次呼吸,氣血運行八丈一尺,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,共運行四百五十丈,少氣的道理,由此可知。一次呼吸脈搏跳動兩次,就是少氣,這是指脈象不如平人。

人呼氣一次脈搏跳動三次,吸氣一次脈搏跳動三次,並且躁動不安,尺脈(手腕內側尺骨邊的脈搏)熱,稱為溫病;尺脈不熱而脈搏滑,稱為風病;脈搏澀滯,稱為痹病。一次呼吸脈搏跳動六次,是平人的三倍,二百七十次呼吸,氣血運行三十四丈三尺,疾病的徵兆,由此明顯可見。尺脈屬於陰分,寸脈(手腕外側橈骨邊的脈搏)屬於陽分。陰陽都熱,就是陰陽都躁動盛,就屬於中風;脈搏滑,是陽氣盛,所以是風病;脈搏澀滯,是血虛,所以是痹病。一次呼吸脈搏跳動六次,就是各種疾病,這是指脈象超過平人的情況。

平人的常氣依靠脾胃,脾胃是平人的常氣。正常的氣血,由脾胃調節,所以說:「食物進入胃中,氣血就開始運行。」人沒有胃氣就叫做逆,逆則死。脈象以胃氣為本,沒有胃氣就叫做逆,逆則死。春天胃脈微微弦狀為平,夏天胃脈微微鉤狀為平,長夏胃脈微微柔軟為平,秋天胃脈微微毛狀為平,冬天胃脈微微石狀為平。這是承接上文說的,五臟都以胃氣為本。

脈象與疾病相符,病就容易治癒;脈象與疾病相反,病就難治癒。脈象與疾病相應稱為從,脈象與疾病相反稱為逆,這是說脈象應該與疾病相應而順暢。脈象順應四季,就表示疾病沒有其他問題;脈象違背四季或臟腑之間不相協調,就難以治癒。春天出現秋天的脈象,夏天出現冬天的脈象,秋天出現夏天的脈象,冬天出現其他季節的脈象,都叫做違背四季,氣血不相應。臟腑之間不相協調,例如肝病應該傳給脾,卻不傳給脾,而傳給心,這就是臟腑之間不相協調,傳給了所生的臟腑。《難經》中所謂的臟腑之間不相協調就是這個意思。脈象違背四季或臟腑之間不相協調,都難以治癒。這是說脈象應該與季節相應而順暢。

人以水谷為本,所以人斷絕水谷就死,脈象沒有胃氣也死,所謂沒有胃氣,就是只有真臟的脈象,而沒有胃氣。所謂脈象沒有胃氣,就是肝脈不弦,腎脈不石。不弦不石,都是指不微微似弦或石狀。婦女手少陰脈搏跳動很厲害,是妊娠的徵兆。手少陰脈,是指手掌後陷中,靠近小指活動而與手相應的部位。岐伯說:其外經生病而臟腑沒生病,所以只取其經脈在手掌後銳骨的末端。跳動,指脈搏跳動。脈搏跳動,像豆子一樣大小,微微跳動。《正理論》說:陰陽脈搏相交錯,稱為跳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