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一 (19)
卷一 (19)
1. 方盛衰論篇
《方盛衰論》曰:形弱氣虛死;(中外俱不足也。)形氣有餘,脈氣不足死;(臟衰,故脈不足也。)脈氣有餘,形氣不足生。(臟盛,故脈氣有餘。)是以診有大方,坐起有常,(坐起有常,則息力調適,故診之方法,必先用之。)出入有行,以轉神明,(言所以貴坐起有常者何?以出入行運,皆神明隨轉也。
)必清必靜,上觀下觀,司八正邪,別五中部,按脈動靜。(上觀,謂氣色也。下觀,謂行氣也。八正,謂八節之正候。五中,謂五臟之部分。然後按寸尺之動靜而定死生矣。)
白話文:
方盛衰論篇
《方盛衰論》說:形體虛弱,氣血不足就會死亡;(內外都缺乏。)形體和氣血都充足,但脈象卻不足也會死亡;(臟腑衰竭,所以脈象不足。)脈象充足,但形體和氣血不足卻能活下來。(臟腑盛實,所以脈象充足。)因此,診病要掌握大的原則,坐臥要有規律,(坐臥有規律,則呼吸和體力就能調適,所以診病的方法,必須先做到這一點。)活動要遵循規律,以此來調節精神。(說明為什麼要重視坐臥規律的原因:因為活動和休息,都與精神的變化息息相關。)必須保持身心清淨,觀察患者的氣色和精神狀態,辨別八個關節的正常與否,區分五臟的虛實,然後根據脈象的動靜來判斷生死。 (上觀,指觀察氣色;下觀,指觀察精神狀態。八正,指八個關節的正常表現。五中,指五臟的狀態。然後根據寸口脈的動靜來判斷生死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