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八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16)

1. 癰疽敷藥門主方

芙蓉菊花膏

赤小豆,芙蓉葉,香附,白芨,菊花葉(各四兩)

研細。每末一兩加麝香一分,米醋調塗,圍住根腳,或雞子清調亦可。

敷藥方

紫花地丁(去筋揉碎,一兩),白糖(一撮),秈米飯(一團),搗爛敷四圍留頂。

又方

鮮鯽魚(一尾),山藥(一段),明礬(一錢)

搗爛敷留頭,片時發癢,癢定自消。(一方無明礬)

又方

乳香,沒藥,麝香(各三分),大蚰蜒(二條)

搗敷患上留頭,自消。

又方

當歸,黃柏皮,羌活

研細。以生金銀花汁調敷四圍,空中。

又方

生大黃(一兩),白芨(三錢),穿山甲(三錢),麝香(一分)

醋調敷露頂,或黃蜜、蔥汁敷之更妙。此藥敷上,便能立時止痛。

又方(《正宗》)

車前草(連根葉),豨薟草,五龍草,金銀花(各等分)

上四味鮮草一處搗爛,加三年陳米粉,即常用糨衣小粉漿。初起仍加飛鹽末二三分,共打為稠糊,遍敷瘡上,中留一頂,以膏蓋貼,避風,自然拔出膿毒。若冬月草無鮮者,預採蓄下陰乾為末,用陳米醋調敷,亦如前法並效。今恐前敷藥內用五龍草,隨地或有缺少,不便合用,預常熏後頂,以膏蓋周圍腫上,以如意金黃散代敷之。

又方

蕎麥麵,硫黃末(各二兩)

研末。井花水和作餅,曬乾,每用一餅,水磨敷之,痛令不痛,不痛自痛。

又方,用活泥鰍以手捉定頭尾,放焮赤癰疽根盤上,大則以數條圍之,其鰍即吸緊拔其毒氣。

又方

木香,乳香(去油),榆皮面(各等分)

滴醋熬稠調敷。

真君妙貼散(《正宗》),治癰疽諸毒,及異形異類,頑硬大惡歹瘡,走散不作膿者,宜用此藥,不痛者即痛,痛甚者即止。

蕎麥麵,白麵(各五斤),明淨硫黃(十斤,研細)

共一處用清水微拌,乾溼得宜,木箱內曬成面片,單紙包裹,風中陰乾收用。臨時再研極細,用新汲水調敷。如皮破血流,濕爛疼痛等證,麻油調搽。天泡火丹,肺風,酒刺,染布青汁調搽並效。

回陽玉龍膏(《正宗》),背疽陰病,不腫高,不焮痛,不發熱,不作膿,及寒濕流注,鼓風久損,冷痛痹風,諸濕腳氣,手足頑麻,筋骨疼痛,及一切皮色不變,漫腫無頭,鶴膝風,但無皮紅肌熱者,用之俱有功效。此方乃救陰疽之外施良法。

草烏(炒),軍姜(煨,各三兩),赤芍(炒),天南星(煨),白芷(各一兩),肉桂(五錢)

制畢,共為細末,熱酒調敷。此藥軍薑、肉桂熱血生血,既生既熱,恐不能散而為害。故有草烏、南星可以破惡氣,祛風毒,活死肌,除骨痛,消結塊,回陽氣。又有赤芍、白芷足以散滯血,住痛苦,加以酒行藥性,功通氣血,雖十分冷證,未有不愈,誠為寒灰之焰,枯木之春。

白話文:

芙蓉菊花膏

將赤小豆、芙蓉葉、香附、白芨、菊花葉各四兩,磨成細粉。每次取一兩藥粉,加入一點點麝香,用米醋調和後塗在癰疽的根部周圍,也可以用雞蛋清調和。

敷藥方

將紫花地丁(去除筋脈後揉碎,一兩)、白糖(一小撮)、秈米飯(一團)搗爛,敷在癰疽的周圍,頂部留空不敷。

又方

將新鮮鯽魚(一條)、山藥(一段)、明礬(一錢)搗爛,敷在癰疽頂部,敷後會感覺發癢,等癢感消退,病症自然會好。(另有一方沒有明礬)

又方

將乳香、沒藥、麝香各三分,大蚰蜒(二條)搗爛,敷在患處,頂部留空,病症會自行消退。

又方

將當歸、黃柏皮、羌活磨成細粉,用新鮮金銀花汁調和後,敷在癰疽的四周,頂部留空。

又方

將生大黃(一兩)、白芨(三錢)、穿山甲(三錢)、麝香(一分)用醋調和後敷在癰疽頂部,或用黃色蜂蜜、蔥汁調和後敷上效果更好。此藥敷上後能立即止痛。

又方(出自《正宗》)

將車前草(連根帶葉)、豨薟草、五龍草、金銀花各等分,這四種新鮮草藥一起搗爛,加入三年陳的米粉,也就是常用的漿糊,剛開始敷時加入一點點飛鹽,一起攪拌成濃稠的糊狀,均勻塗在瘡上,中間留出頂部,用膏藥蓋住,避免吹風,這樣自然能拔出膿毒。如果冬天沒有新鮮的草藥,可以提前採集陰乾磨成粉,用陳米醋調和後敷用,效果一樣。現在擔心之前敷藥方中使用的五龍草,有些地方可能缺少,不方便使用,可以先熏蒸癰疽頂部,然後用膏藥敷在腫脹的周圍,可以用如意金黃散代替敷用。

又方

將蕎麥麵、硫黃末各二兩磨成粉,用井水調和成餅狀,曬乾後,每次取一塊用水磨後敷在患處,可以讓疼痛的部位不再疼痛,不痛的部位反而開始感覺到痛。

又方

用手抓住活泥鰍的頭尾,放在發紅的癰疽根部,如果癰疽較大,可以用數條泥鰍圍住,泥鰍會吸附毒氣,將毒素拔出。

又方

將木香、乳香(去除油脂)、榆皮面各等分,滴入醋熬成濃稠狀,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
真君妙貼散(出自《正宗》)

此藥用於治療癰疽等各種毒瘡,以及形狀怪異、堅硬頑固、惡性難治的瘡,對於那些不化膿的瘡,使用此藥,不痛的會開始痛,痛得很厲害的會止痛。

將蕎麥麵、白麵各五斤,明淨硫黃十斤(磨成細粉),放在一起,用清水稍微拌一下,保持乾濕適度,在木箱中曬成麵片,用單層紙包裹,放在陰涼通風處陰乾後收存。使用時再將其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新打的井水調和敷用。如果皮膚破潰流血、濕爛疼痛,可以用麻油調和塗抹。對於天泡火丹、肺風、酒刺,用染布的青汁調和塗抹也有效果。

回陽玉龍膏(出自《正宗》)

此藥用於治療背部癰疽、陰疽等病症,這些病症的特點是腫脹不高,不發紅,不疼痛,不發熱,不化膿,以及寒濕引起的流注,久病損傷,冷痛麻木,各種腳氣,手足頑麻,筋骨疼痛,以及一切皮膚顏色不變、漫腫無頭、鶴膝風等,只要沒有皮膚發紅發熱的情況,使用此藥都有效果。此方是治療陰疽等寒性疾病的外用良方。

將草烏(炒)、乾薑(煨)各三兩,赤芍(炒)、天南星(煨)、白芷各一兩,肉桂五錢,全部製成細粉,用熱酒調和後敷在患處。此方中乾薑和肉桂能溫熱血液,促進血液生成,但過於溫熱可能造成危害。因此加入草烏和天南星,可以破除邪氣,驅散風毒,激活死去的肌肉,消除骨痛,消散腫塊,恢復陽氣。再加上赤芍和白芷,可以散去淤血,緩解疼痛。用酒來輔助藥效,能疏通氣血。即使是很寒冷的病症,沒有不痊癒的,可謂是寒灰復燃,枯木逢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