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八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15)

1. 癰疽敷藥門主方

鐵箍散(吳丹垣),陽瘡腫瘍,根腳散漫。

五倍子(一兩,微炒),生大黃(四錢),秋芙蓉葉(六錢)

醋一盅入杓內熬滾,投藥末攪勻敷患上留頂,以紙蓋之,干則以醋掃之。一方照原方加寒食麵五錢。

陰疽以及皮色不變,漫腫無頭者不可敷。

如意金黃散(《正宗》),癰疽發背,諸般疔腫,跌撲損傷,濕痰流注,大頭時腫,漆瘡火丹,風熱天泡,肌膚赤腫,乾溼腳氣,婦女乳癰,小兒丹毒。凡外科一切諸般頑惡腫毒,隨手用之,無不應效,誠為瘡家良便方也。

天花粉(上白,十斤),黃柏(色深者),大黃,薑黃,白芷(各五斤),陳皮,天南星,蒼朮,紫厚朴,甘草(各二斤),共為咀片,曬極乾燥,用大驢磨連磨三次,方用密絹羅篩出,瓷器收貯,勿令泄氣。凡遇紅赤腫痛發熱,未成膿者,及夏月火令時,俱用茶湯同蜜調敷。

如微熱微腫,及大瘡已成,欲作膿者,俱用蔥汁同蜜調敷。如漫腫無頭,皮色不變,濕痰流毒,附骨癰疽,鶴膝風等病,俱用蔥酒調敷。如風熱惡毒所生患,必皮膚亢熱,紅色光亮,形狀遊走不定,俱用蜜水調敷。如天泡火丹、赤遊丹、黃水漆瘡、惡血攻注等證,俱用大藍根葉或水芭蕉根葉搗汁調敷,加蜜亦可。湯潑火燒,皮膚破爛,麻油調敷。

具此諸引,理取寒熱溫涼制之,又在臨用之際,順合天時,洞窺病勢,使引為當也。

四虎散(《正宗》)

天南星,草烏,半夏(生用),狼毒(等分)

上為細末,豬腦同搗,遍覆瘡上,留正頂出氣。凡癰疽腫硬,厚如牛領之皮,不作膿腐者,宜用。

鐵桶膏(《正宗》),發發背將潰已潰時,根腳走散不收束者。

五倍子(微炒,一兩),明礬(四錢),膽礬(三錢),銅綠,白芨(各五錢),輕粉,鬱金(各二錢),麝香(三分)

上為極細末,用陳米醋一碗,杓內慢火熬至一小杯,候起金色黃泡為度。待溫,用上藥一錢,攪入膏內,每用頓溫以新筆塗膏瘡根上,以綿紙蓋其瘡根,自生皺紋,漸收漸小,再不開大為效。凡敷藥宜極細,若粗則作痛,不可不知。

一切根腳走散,不能收束者用之,收根束毒,功效非輕。

治對口腦疽,不必洗去舊藥,逐日添藥,恐動瘡口惹風也。

芙蓉膏,陽瘡紅焮,收根束毒。

芙蓉葉(秋採,六錢),榆面(二兩),生大黃(五錢),皮硝(一兩)

研細,蔥汁童便調敷留頂,初起敷之可消,不特收束根腳。

敷大毒二法,茅廁垢厚敷四圍,中空出氣,自消。或用赤小豆、紫蘇同研,敷上立消。

敷一切大毒消腫吸毒法,川貝母研末,同白檳榔汁敷之,有病之處即起白泡,無病之處則起紅點如瘡。

遠志膏(程山齡)

凡一切癰疽腫毒,初起之時,隨用遠志肉二三兩去心,清油煮,搗爛如泥敷患處,用油紙隔布扎,越一宿其毒自消,屢試屢驗,其效如神。

白話文:

癰疽敷藥門主方

鐵箍散(吳丹垣方):治療陽性瘡瘍腫毒,根部散漫者。配方:五倍子(微炒,一兩)、生大黃(四錢)、秋芙蓉葉(六錢)。用法:醋一盅煮沸,加入藥末攪勻敷於患處,留出頂部,用紙蓋住,乾燥時再用醋掃拭。另一方在此基礎上加寒食麵五錢。陰疽以及皮膚顏色不變、漫腫無頭者禁用。

如意金黃散(《正宗》方):治療癰疽、發背、各種疔腫、跌打損傷、濕痰流注、大頭腫痛、漆瘡火丹、風熱天泡、皮膚赤腫、乾濕腳氣、婦女乳癰、小兒丹毒等外科各種頑固腫毒,療效顯著。配方:天花粉(上白,十斤)、黃柏(色深者,五斤)、大黃(五斤)、薑黃(五斤)、白芷(五斤)、陳皮(二斤)、天南星(二斤)、蒼朮(二斤)、紫厚朴(二斤)、甘草(二斤)。製法:將藥材共研為細末,曬乾,用大驢磨磨三次,過篩後貯於瓷器中,防止受潮。用法:紅腫熱痛未成膿者及夏季暑熱時,用茶湯加蜂蜜調敷;微腫微熱或大瘡將要化膿者,用蔥汁加蜂蜜調敷;漫腫無頭、皮膚顏色不變、濕痰流注、附骨癰疽、鶴膝風等,用蔥酒調敷;風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發熱、顏色鮮紅明亮、形狀遊走不定者,用蜂蜜水調敷;天泡火丹、赤遊丹、黃水漆瘡、惡血攻注等,用大藍根葉或水芭蕉根葉搗汁加蜂蜜調敷;湯火燙傷皮膚破損者,用麻油調敷。 用藥需根據寒熱溫涼辨證施治,並根據季節和病情調整。

四虎散(《正宗》方):治療癰疽腫硬,厚如牛領,不化膿者。配方:天南星、草烏、半夏(生用)、狼毒(等分)。用法:研為細末,與豬腦共搗勻,敷於瘡上,留出頂部透氣。

鐵桶膏(《正宗》方):治療發背將要潰爛或已潰爛,根部散漫不收斂者。配方:五倍子(微炒,一兩)、明礬(四錢)、膽礬(三錢)、銅綠(五錢)、白芨(五錢)、輕粉(二錢)、鬱金(二錢)、麝香(三分)。用法:將藥材研為細末,用陳米醋一碗慢火熬至一小杯,出現金黃色泡沫為度。待溫後,取藥末一錢攪入膏中,用溫藥膏用新筆塗於瘡根,用綿紙蓋住瘡根,使其自然收縮,直至不再擴大。敷藥需極細,粗則疼痛。所有根部散漫,無法收斂者均可使用,療效顯著。治療對口腦疽,不必洗去舊藥,每日增加藥量,以免傷口感染。

芙蓉膏:治療陽性瘡瘍紅腫熱痛,收斂根部。配方:秋採芙蓉葉(六錢)、榆面(二兩)、生大黃(五錢)、皮硝(一兩)。用法:研細,用蔥汁和童尿調敷,留出頂部。早期使用可消腫,並能收斂根部。

治療大毒腫毒兩種方法:一是用茅廁垢厚敷患處四周,中間留出透氣,自然消腫;二是用赤小豆、紫蘇研磨後敷於患處,可立即消腫。

治療各種大毒腫毒消腫解毒方法:川貝母研末,與白檳榔汁調和敷於患處,患處會起白泡,無病處會起紅點如瘡。

遠志膏(程山齡方):治療各種癰疽腫毒初期。用法:取遠志肉二三兩去心,用清油煮爛,搗成泥狀敷於患處,用油紙和布包裹,過一夜毒自消,療效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