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八 (9)
卷八 (9)
1. 論刀針砭石法
程山齡曰:凡毒有脹痛緊急,膿已成熟,無暇待灼艾火照者,即宜用刀法開之。但刀法須在的確膿熟之時,又須要深淺合度,以左手按腫處,先看膿之成否,如按下軟而不痛,隨手起者,膿已成也;按下硬而痛,或凹陷不起者,膿未成也。已成膿者宜刺,未成膿者宜姑待之。
若脾虛氣弱者,宜托補之。又須看其膿之深淺,以手指按下軟肉深者,其膿必深;軟肉淺者,其膿必淺。若膿淺刀深,恐傷好肉;膿深刀淺,恐毒不出而內敗,最宜斟酌。更有伏骨之疽,膿腐於內,皮色不變,宜以刀刺入深處,放出瘀膿,或灸開大口放出之,不得姑息因循,俾毒氣越爛越深也。其下刀須利刃,勿令病者見,恐驚彼耳。
砭法施於頭面及耳之前後,因其漫腫無頭,急用此法,以瀉其毒。取上細磁鋒,用竹箸夾定緊扎,放出鋒約半分許,對患處,另以箸敲之,偏刺腫處,俾紫血多出者為善。刺畢以精肉貼片時,再用雞蛋清調乳香末潤之。蓋此地不宜成膿,因頭內中空,耳前後更多曲折,提膿拔毒,恆多未便,故砭法斷宜早施。
(《十法》)
薛立齋曰:若患於背髀之間,凡人背近脊處,並髀皮里有筋一層,患此處者,外皮雖破,其筋難潰,以致內膿不出,令人脹痛苦楚,氣血轉虛,變證百出,若待自潰多致不救。必須開之引之,兼以托裡,常治此證,以利刀剪之,尚不能去,似此堅物,待其自潰,不反甚乎!此非氣血壯實者,未見其能自潰也。
又曰:瘡瘍膿成,而及時針之,不數日即愈矣。常見患者,皆畏針痛而不肯用,又有恐傷肉而不肯用。殊不知瘡雖發於肉薄之所,若其膿成,必腫高寸余,瘡皮又厚分許,用針深不過二分。若發於背,必腫高二三寸,入針止寸許,況患處肉既已壞,何痛之有,何傷之慮?凡怯弱之人,或患附骨等疽,待膿自通,以致大潰不能收斂,氣血瀝盡而已者,多矣。
又曰:凡瘡既成膿,皮膚不得疏泄,昧者待其自穿,殊不知少壯而充實者,或能自解,若老弱之人,氣血枯槁,或兼攻伐太過,不行針刺,膿毒乘虛內攻,穿腸腐膜,鮮不誤事。若毒結四肢,砭刺少緩,則腐潰深大,亦難收斂。毒結頰、項、胸、腹緊要之處,不問壯弱,急宜針刺,否則難治。
大抵瘡瘍之證,感有輕重,發有深淺。淺者腫高而軟,發於血脈;深者腫下而堅,發於筋骨。然又有發於骨髓者,則皮肉不變,故古人制法,淺宜砭而深宜刺,使瘀血去於毒聚之始,則易消。若膿成之時,氣血壯實者自出,怯弱者,不行針刺,鮮有不誤。凡瘡瘍透膜,十無一生,雖以大補藥治之,亦不能救,此可為待膿自出之戒也。
《心法》曰:上古有砭石之制。《內經》有九針之別,制雖不同,而去病之意則一也。其瘡瘍一科,用針為貴。用針之際,雖雲量其潰之淺深,尤當隨其肉之厚薄,若皮薄針深,則反傷良肉,益增其潰,肉厚針淺,則膿毒不出,反益其痛,用針者可不慎哉!至於附骨疽、氣毒流注及有經久不消,內潰不痛者,宜燔針開之;若治咽喉之患,當用三稜針;若丹瘤及癰毒,四畔焮赤,疼痛如灼,宜用砭石去血,以泄其毒,則重者減,輕者消。如洪氏室患腹癰,膿脹悶瞀,以臥針刺出膿即蘇。
白話文:
程山齡說:凡是毒瘡有腫脹疼痛、情況緊急,膿已經成熟,來不及用艾草燒灼治療的,就應該用刀子切開。但是用刀子切開必須在膿確實成熟的時候,而且切開的深淺要恰當。用左手按壓腫脹的地方,先看膿是否形成,如果按下去軟軟的不痛,手一放開就恢復原狀,表示膿已經形成;如果按下去硬硬的而且痛,或者按下去凹陷不回彈,表示膿還沒形成。已經形成膿的就應該刺破,還沒形成膿的就暫時等待。
如果病人是脾虛氣弱的,應該用藥物扶正補虛。還要看膿的深淺,用手指按壓,軟肉深的地方,膿一定比較深;軟肉淺的地方,膿一定比較淺。如果膿淺卻切得很深,恐怕會傷到好的肌肉;如果膿深卻切得很淺,恐怕毒液排不出來,反而會在體內潰爛,所以要仔細斟酌。更有藏在骨頭裡的毒瘡,膿液腐爛在裡面,皮膚顏色不變,應該用刀子刺入深處,放出瘀積的膿液,或者用艾灸燒開大口放出膿液,不能姑息拖延,讓毒氣越爛越深。用刀切開時,刀刃要鋒利,不要讓病人看到,免得嚇到他們。
砭法是用於頭面部和耳朵前後,因為這些地方的腫脹沒有明顯的膿頭,要趕緊用砭法來瀉毒。取細小的磁石尖,用竹筷子夾緊固定,露出尖端大約一半左右,對準患處,再用筷子敲打磁石尖,偏向腫脹的地方刺入,讓紫色的血多流出為好。刺完後用精瘦肉貼敷一會兒,再用雞蛋清調和乳香末塗抹滋潤。因為這個地方不適合化膿,頭內是空心的,耳朵前後又有許多彎曲,提取膿液排除毒素常常很不方便,所以砭法一定要及早使用。
(出自《十法》)
薛立齋說:如果病患是在背部或大腿之間,凡是背部靠近脊椎的地方,以及大腿皮肉裡面有一層筋膜,患在這個地方的,外皮即使破了,筋膜也很難潰爛,以致於裡面的膿液排不出來,讓人腫脹痛苦,氣血衰弱,變化出許多病症,如果等它自己潰爛,多半會無法救治。必須切開引流,同時用藥物托補,我常常治療這種病症,用鋒利的刀剪去切開,都還無法清除,像這種堅硬的東西,等待它自己潰爛,難道不會更嚴重嗎?這不是氣血強壯的人,無法自己潰爛的。
又說:瘡瘍膿液形成,只要及時用針刺破,不用幾天就會痊癒。常見患者,都因為怕針痛而不肯使用,也有怕傷到肉而不肯使用。卻不知道瘡即使長在肌肉薄的地方,如果膿液形成,一定會腫高一寸多,瘡皮又厚幾分,用針刺入深不過二分。如果長在背部,一定會腫高二三寸,入針不過一寸左右,何況患處的肉已經壞死,哪有什麼痛的感覺,哪有什麼傷害的顧慮?凡是膽小虛弱的人,或是患有附骨疽等毒瘡,等待膿液自己破出,以致於大面積潰爛無法收口,氣血耗盡而死的人,多得很。
又說:凡是瘡瘍已經化膿,皮膚不能疏通排泄,糊塗的人等待它自己破裂,卻不知道年輕力壯且身體健康的人,或許能自己痊癒,但如果年老體弱,氣血枯竭,或是過度使用攻伐藥物,如果不施行針刺,膿毒就會趁虛往內侵襲,穿破腸道腐蝕內膜,很少有不耽誤病情的。如果毒素結在四肢,砭刺稍慢一點,就會腐爛潰爛得很深很大,也很難收口。毒素結在臉頰、脖子、胸腹等重要部位,不論身體強弱,都應立即針刺,否則難以治癒。
大體來說,瘡瘍的病症,感受到的邪氣有輕有重,發病的部位有深有淺。淺的腫脹高起而且柔軟,發病在血脈;深的腫脹在下而且堅硬,發病在筋骨。然而也有發病在骨髓的,則皮膚肌肉顏色不變,所以古人制定治療方法,淺的適合用砭石,深的適合用針刺,讓瘀血在毒素聚集的初期就去除,就容易消散。如果到了膿液形成的時後,氣血強壯的人可以自己排出,膽小虛弱的人,不施行針刺,很少有不耽誤病情的。凡是瘡瘍侵犯到筋膜,十個病人有九個無法存活,即使使用大補的藥物治療,也無法挽救,這可以作為等待膿液自己破出的警惕。
《心法》說:上古有砭石的製作。《內經》中有九種針的區別,製作方法雖然不同,但去除疾病的用意是一樣的。關於瘡瘍這一科,使用針最為重要。使用針的時候,雖然說要衡量膿液潰爛的深淺,尤其應當隨著肌肉的厚薄來決定,如果皮膚薄而針刺深了,反而會傷到好的肌肉,更加增加潰爛,肌肉厚而針刺淺了,則膿毒無法排出,反而更加疼痛,用針的人不能不謹慎啊!至於附骨疽、氣毒流注以及有長久不消,內部潰爛卻不痛的,適合用燒紅的針來打開;如果治療咽喉的疾病,應當使用三稜針;如果丹瘤和癰毒,四面紅腫發熱,疼痛像燒灼一樣,適合用砭石去除淤血,來宣洩毒素,這樣嚴重的會減輕,輕微的會消散。例如洪氏家裡有人患了腹部的毒瘡,膿液脹滿感到悶悶不樂,用臥針刺出膿液後就立刻清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