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二十九 (3)
卷二十九 (3)
1. 癍疹門主論
孫真人論曰:《素問》云:風邪客於肌中則肌虛,真氣發散,又被寒搏皮膚,外發腠理,開毫毛,淫氣妄行,則為癢也。所以有風疹瘙癢,皆由於此。又有赤疹者,忽然起如蚊蟲咬,煩癢極者重抓疹起,瘙之逐手起。又有白疹者發冷,亦有赤疹,蓋赤疹者發熱。
王肯堂曰:夫風癮疹者,由邪氣客於皮膚,復遇風寒相搏則為癮疹。若赤疹者,由冷濕搏於肌中,風熱結成赤疹也。遇熱則極,若冷則瘥也。白疹者,由於風氣搏於肌中,風冷結為白疹也。遇冷則極,或風中亦極,得晴明則瘥,著厚暖衣亦瘥也。其脈浮而洪,浮則為風,洪則為氣,風氣相搏則為癮疹,致身體為癢也。(《準繩》)
朱丹溪曰:疹屬熱與痰在肺,宜清肺火降痰,或解散出汗,亦有可下者。(《心法》)
方論皆謂緣肌中有濕,若涼熱之氣所折,熱結不散則成赤疹;若因風邪所折,風熱相搏則成白疹。赤疹得熱則劇,得冷則減,蓋熱氣鬱於內,故惡熱宜冷;白疹得陰雨則甚,得晴則消,蓋熱氣散釋於外,故惡冷宜熱。熱搏於血分,其邪因併發於表則赤,若風濕搏於氣分則氣脈不行,因邪併發於表則白。
夫如是,然後於治法相應,邪熱者故惡熱而喜涼,邪濕者故惡雨而喜晴矣。方論中又有風㾦癗者,即《內經》所謂汗出見濕,乃生痤痱。又曰:勞汗當風,寒薄為郁乃痤痱;即癮疹屬也,故㾦癗類也,此皆謂外邪郁肌肉玄府之熱者矣。然則與《內經》言少陽、少陰而君、相二火客熱之勝為丹疹外發者,方論中則無有也。
故人氣君、相二火鬱發而變者,宜乎未之及耳,若此條是人氣所變之一者也。故二火鬱發,出血氣之表,與外邪所郁無異。更有小兒發痘瘡之外,必有出疹二次,亦是君相二火發出未盡之胎毒也。
又曰:癮疹入腹,亦能殺人。(宜用蠶砂煎濃湯洗之。)
又曰:癮疹熱多則色赤,風多則色白,甚者癢痛,搔之則成瘡也。
林氏曰:或問斑疹因何而生,屬陰屬陽,屬虛屬實,屬表屬裡,可得聞有詳乎?答曰:斑疹之發,有外感風熱者,有胃腑實熱為病者,有傷寒失下者,有傷寒陽明經證失汗發衄,不衄則發頤,不生頤則發斑疹者,總屬陽明胃與大腸之風熱亢盛已極,內不得疏泄,外不得透達,怫鬱於皮毛腠理之間,輕則為疹,重則為斑,一如火乘金位,金受火克之故,此乃陽毒屬表屬實之斑疹也。
有陰虛血熱者,有陽虛血熱者,有氣血兩虛,而虛熱鬱盛者,此三焦無根之火,乘氣血之虛而空發於上,怫鬱於皮毛血脈之中,內不得清,外不得散,遂發斑疹,乃陰虛屬裡之證也。(《活人錄》)
又曰:或問何以為斑,何以為疹,陰陽既別,何者為重,何者為輕?答曰:斑者成片,不分顆粒,一如雲朵拱起,淡紅者輕,紫紅者重,黑者凶,輕者癢而重者痛。疹者如痱㾦,或類蚊跡蚤蝨痕而不盛,一日之中起伏隱現不常,隱隱見於肌膚之間,不大起發者是。大約陽證斑疹易看而易治,陰證斑疹挾虛而發,難看而難治,苟不細審,則陰證誤以為陽,立至危殆,可不慎歟!
又曰:身熱無汗,煩渴躁悶,或痛或癢,如雲若錦,腹痛胸滿,二便秘結,六脈浮洪有力或浮數有力者,系手陽明大腸、足陽明胃二經風熱為病,所謂陽斑也。若內熱自汗,渴不欲飲,心煩身躁,胃弱脾泄,喜濕惡熱,色白而不紅,但癢而不痛,六脈遲緩微弱,或虛數無力者,手太陰肺、足太陰脾、手少陰心、足少陰腎經之陰火內亢為病,所謂陰斑也。
疹形雖與斑異,而致病之因,受病之臟腑,及所現之脈與形證無不同,蓋斑有陰陽,則疹亦有陰陽,自在醫者審其證之陰陽虛實,脈之無力有力可也。
又曰:兩陽合明,其火自盛,兼有食積,致生積熱,故斑疹之因,必歸過於胃與大腸也,火盛則血熱而金爍,蓋心為火臟主血脈,肺為金臟主皮毛,火聚胸中,肺受熏蒸,心火愈熾,或熱極反兼風化,或客風鼓動內火,其病發於心肺二經,所謂陽斑陽疹,必先清散風熱於表,疏導積熱於內,表裡和解,以救炎炎之熱。
如二便秘結,急宜利之,若脾腎之陰虛火盛,不能歸經固藏,發越於上而心肺受其熏灼而病,亦有因風致火,或因熱極生風而發,所謂陰斑陰疹。初則亦宜清解,使其透發,寬其胸膈,解其煩躁;次則察脈之大小虛實,脾胃之實與不實,大便之結與不結,或清補,或溫補。
又曰:雖陰陽俱有斑疹,而陽證發斑者多,且多發於熱病之末;陰證則發疹者,多發於病之始。蓋斑由積熱,發之稍緩,疹兼風火,發之猶速。發之速者禍輕,發之緩者其禍反深,則又天下事理必然之勢也。
至於時氣發疹,由風熱之邪乘於肺經,必兼鼻塞氣粗痰嗽,餘熱不清遺於陽明大腸,並其糟粕蘊積而為濕熱,更成積滯自利,其至熱鬱化火,火性急迫,隨氣滯下而後重不舒者,宜用辛涼升散之劑清其邪熱,使郁陷之氣透達外解,不惟斑疹自消而濕熱亦散矣。若痰嗽不清,加以清火清痰之藥,積滯有餘,濕熱下迫,加以分清利濁,健運化導之劑,如木香、黃連,山楂、神麯、車前、澤瀉之類;更用枳殼寬胸開鬱,升提郁陷之邪。
風濕鬱於腸胃,風熱逆於肌表,傷於血分,則憎寒壯熱,胸中嘈雜,肚腹疼痛;發為赤疹,傷於氣分,發為白疹。俱令瘙癢無度,一日三現三隱,俗名風綹疹即此是也。第一宜忌香油、煅鮮、麵食,並戒酸鹹。倘不知禁戒,輕則成瘡,甚則不時舉發,致成終身之累。治當疏風散熱托疹為主。
白話文:
孫真人討論說,《黃帝內經》提到:風邪侵入肌膚會導致肌膚虛弱,真氣散發,再被寒氣纏繞皮膚,從外部穿透腠理,打開汗毛,邪氣肆意橫行,就會產生癢感。這就是風疹瘙癢的原因。還有一種紅疹,突然像蚊蟲叮咬一樣出現,極度瘙癢,嚴重時抓撓會使疹子更加突出,抓撓後疹子隨手而起。另一種白疹則會讓人感到寒冷,也有紅疹的情況,但紅疹會讓人發熱。
王肯堂表示:風癮疹是由邪氣侵襲皮膚,再遇到風寒纏繞而成。如果出現紅疹,是由冷濕氣在肌膚中纏繞,風熱結成紅疹。遇到熱量會更嚴重,而冷卻會有所改善。白疹是由風氣纏繞肌膚,風冷結合形成白疹。遇到冷會更嚴重,或者風中也會加重,天氣晴朗時會好轉,穿著厚暖的衣服也會好轉。脈象呈現浮洪,浮表示風,洪表示氣,風氣相纏就形成癮疹,導致身體瘙癢。
朱丹溪說:疹子屬於熱和痰在肺部的問題,應該清肺火降痰,或者解散出汗,也有可以使用下法治療的情況。
醫學理論認為肌膚中有濕氣,如果受到涼熱之氣的影響,熱氣聚集不散就會形成紅疹;如果受到風邪的影響,風熱相互纏繞就會形成白疹。紅疹遇到熱量會更嚴重,冷卻會有所改善,因為熱氣在內部聚集,所以怕熱喜歡冷。白疹在陰雨天會加重,在晴天會消失,因為熱氣在外部散發,所以怕冷喜歡熱。熱氣纏繞血液,邪氣因併發於表面而呈現紅色,如果風濕纏繞氣分,氣脈無法流通,邪氣併發於表面就會形成白疹。
因此,治療方法應對應這些情況,邪熱的人怕熱喜歡涼,邪濕的人怕雨喜歡晴天。醫學理論中還有風疹疙瘩,就像《黃帝內經》所說的,汗出時遇到濕氣,就會產生痤痱。又說:勞動後汗水遇到風,寒氣纏繞會形成鬱熱,進而產生痤痱;這就是癮疹的一種,所以疙瘩類型也是,這都是指外邪纏繞肌肉玄府的熱氣。然而,這與《黃帝內經》中提到的少陽、少陰以及君、相二火過旺導致丹疹外發的情況不同,醫學理論中沒有這種情況。
所以,人體的君、相二火鬱發變化的情況,似乎沒有被提及,但這條是人體變化的一種。所以二火鬱發,出現在血液和氣的表面,與外邪纏繞的情況相同。此外,小孩出痘瘡後,一定會再出疹子兩次,這也是君相二火未能完全排出的胎毒。
又說:癮疹進入腹部,也可能致命。
又說:癮疹熱量多時顏色會變紅,風氣多時顏色會變白,嚴重時會癢痛,抓撓後會形成傷口。
林氏表示:有人問斑疹是如何產生的,是陰還是陽,是虛還是實,是表還是裡,可以詳細解釋嗎?回答是:斑疹的產生,可能是外感風熱,可能是胃腑實熱造成的疾病,可能是傷寒未得到治療,可能是傷寒陽明經證未得到治療而出現鼻血,如果不流鼻血就會導致頰部腫脹,如果頰部不腫脹就會產生斑疹。這些都屬於陽明胃和大腸的風熱過旺,無法在內部得到疏解,無法在外部得到透達,鬱積在皮膚腠理之間,輕微的會形成疹子,嚴重的會形成斑,就像火勢在金屬位置上蔓延,金屬受到火的剋制,這是陽毒屬於表實的斑疹。
還有一種是陰虛血熱,一種是陽虛血熱,一種是氣血雙虛而虛熱鬱盛,這是三焦無根之火,趁著氣血虛弱時空發於上,鬱積在皮膚血脈中,內部無法得到清潔,外部無法得到散發,於是產生斑疹,這是陰虛屬於裡證的情況。
又說:有人問斑和疹有何區別,陰陽如何區分,哪個嚴重,哪個輕微?回答是:斑呈片狀,不分顆粒,像雲朵一樣拱起,淡紅色的是輕微的,紫紅色的是嚴重的,黑色的是兇險的,輕微的會癢,嚴重的會痛。疹子像痱子或蚊蟲叮咬的痕跡,一天之中會時隱時現,隱隱地出現在皮膚上,不會大幅凸起。一般來說,陽證斑疹容易辨認和治療,陰證斑疹伴隨著虛弱而出現,較難辨認和治療。如果不仔細判斷,可能會把陰證誤認為陽證,導致病情危急,必須要小心。
又說:身體發熱無汗,煩渴躁悶,或痛或癢,像雲朵或錦繡,腹痛胸滿,二便不通,六脈浮洪有力或浮數有力,這是由手陽明大腸和足陽明胃的風熱引起的疾病,也就是所謂的陽斑。如果內部發熱自汗,口渴但不想喝水,心情煩躁,胃弱脾虛,喜歡濕潤環境,不喜歡熱,顏色白而不是紅,只會癢不會痛,六脈遲緩微弱,或虛數無力,這是手太陰肺、足太陰脾、手少陰心、足少陰腎經的陰火內亢引起的疾病,也就是所謂的陰斑。
疹子的形態雖然與斑不同,但導致疾病的根源、受病的臟腑,以及表現出的脈象和症狀都相同。斑有陰陽之分,疹子也有陰陽之分,醫生需要根據症狀的陰陽虛實,脈象的有力無力來判斷。
又說:兩個陽性合在一起,火勢自然旺盛,加上食物積累,導致積熱,所以斑疹的原因,通常會歸咎於胃和大腸。火勢旺盛會讓血液過熱,金屬受到熔化。心臟是火臟,主管血脈;肺臟是金臟,主管皮毛。火聚在胸中,肺受到燻蒸,心火更旺盛,可能熱極反兼風化,或外來風吹動內火,疾病發生在心肺二經,所謂的陽斑陽疹,必須先清散風熱於表面,引導積熱於內部,調和表裡,以減緩熱勢。
如果二便不通,必須立即疏通。如果脾腎陰虛火旺,無法歸經固藏,向上發散,心肺受到燻烤而生病,也可能因為風引起火,或者因為熱極生風而發病,所謂的陰斑陰疹。最初應該清熱解毒,讓它們透發,寬解胸膈,消除煩躁;其次要觀察脈象的大小虛實,脾胃是否實,大便是否通暢,或者清補,或者溫補。
又說:雖然陰陽都有斑疹,但陽證發斑的情況較多,並且多在熱病末期出現;陰證發疹的情況多在疾病初期出現。斑由積熱引起,發作緩慢,疹子則由風火引起,發作迅速。迅速發作的危害較輕,緩慢發作的危害反而更深,這是天下事物必然的趨勢。
對於時氣發疹,由風熱邪氣侵犯肺經引起,會伴有鼻塞、呼吸困難和咳嗽,殘留的熱氣不清,遺留在陽明大腸,和糟粕一起積累成為濕熱,形成積滯自利。當熱氣鬱積化為火,火性急迫,隨氣滯下,會導致後重不舒適,應該使用辛涼升散的藥物清除邪熱,讓鬱陷的氣體透達外解,不僅斑疹自消,濕熱也會散去。如果咳嗽未清,可以加入清火清痰的藥物;如果積滯有餘,濕熱下迫,可以加入分清利濁、健脾運化的藥物,如木香、黃連、山楂、神麴、車前、澤瀉等;還可以用枳殼寬胸開鬱,提升鬱陷的邪氣。
風濕鬱積在腸胃,風熱逆於肌表,傷害血分,會導致惡寒高熱,胸中嘈雜,肚腹疼痛;發展為紅疹,傷害氣分,發展為白疹。都會令人無止境地瘙癢,一天出現三次,隱藏三次,俗稱風綹疹就是這個。首先應該避免食用香油、生鮮食物、麵食,並且忌食酸鹹食物。如果不知道禁忌,輕微的會形成傷口,嚴重的會不定時發作,導致終身的困擾。治療應該以疏風散熱和託疹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