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七 (24)
卷七 (24)
1. 癰疽門膏藥主方
研細。重湯燉化,忌見火,任攤貼。
腫毒瘡癤膏
當歸,金銀花,防風,木鱉子,元參,生甘草,白芨,石菖蒲,連翹,生大黃,白芷,生地黃(各四錢)
麻油一斤四兩,同入淨鍋內熬枯,濾去渣,復入淨鍋,熬至滴水成珠為度,入飛過炒黃丹八兩,收成膏離火,入白蠟黃蠟各二錢化盡,再入:乳香去油、沒藥去油、輕粉各二錢,研細末,和入。任攤貼。
救苦膏,貼癰疽初起即消,已成即潰,已潰即斂,實有消腫定痛之效,須擇吉期,虔誠修合。
生薑,大蒜頭,槐枝(向陽者,各一斤),蔥白(半斤),花椒(去目,二兩),黃丹(水飛淨,二斤)
麻油四斤,文武火熬枯,濾去渣,再熱,以桃、柳枝不住手攪,至滴水成珠,再下飛丹攪勻,候冷取起,攤貼。
紅膏藥,貼左癱右瘓,筋骨疼痛,漏肩風,跌打損傷。
松香(五斤,童便內浸三個月,取出曬乾,如不能三個月,可將松香熔化,傾入童便內,取出,又熔化傾童便內,如此九次,再換水煮過用之。)
第一次用蔥十斤,取汁三碗,入鍋內,將松香化開,入麻油四兩攪勻,傾入水盆內以手扯拔取起。
第二次用生薑十斤,取汁三碗,入鍋內,將松香化開入麻油二兩攪勻,傾入水盆內,以手扯拔取起。
第三次用綠豆一升,煮汁三碗,入鍋內,將松香化開,入麻油二兩攪勻,傾入水盆內,以手扯拔取起。
第四次用火酒一斤,入鍋內,將松香化開,入麻油二兩攪勻,傾入水盆內,以手扯拔取起。
第五次用好醋一斤,入鍋內,將松香化開,入麻油二兩攪勻,傾入水盆內,以手扯拔取起。
第六次用蒼朮、鬧羊花、川烏、草烏、光烏、天南星、半夏各二兩,水二十碗,煎汁五六碗,入鍋內,將松香化開,入麻油四兩攪勻,傾入水盆內,以手扯拔取起。
第七次復將松香入淨鍋內熔化,候各汁收干為度。
然後下自煅礬紅細末四兩,攪勻成膏,入缽封固攤貼。
千槌膏,貼癰疽疔毒,初起即消,如治瘰癧,連根拔出,小兒鱔拱頭、臁瘡,久不收口。
嫩松香(四兩),巴豆仁(五粒),萆麻仁(七錢),杏仁(去皮),乳香(去油),沒藥(去油),銅綠(各一錢)
共入石臼內搗二千餘下即成膏矣。取起浸清水中,用時隨瘡大小,用手捻成薄片,貼瘡上,以絹蓋之。
紫金膏,貼寒濕氣、漏肩風、諸般疼痛立止。
白芷(六錢),鬧羊花,三奈,大茴香,青皮,草烏,川烏,威靈仙,甘松,小茴香,大黃,獨活(各七錢),乾蟾(一個),亂頭髮(三兩)
麻油四十兩,同藥入鍋,熬至發化,滴水成珠,再下密陀僧研細,十一兩,收成膏再下松香、蔥汁、薑汁、鳳仙花汁,各煮一次,研細,五兩,入膏化盡攪勻,傾在缽內,重湯燉化,再下;潮腦(七錢),青黛、桂皮(各六錢),丁香、雄黃(各五錢),輕粉(四錢),血竭、乳香(去油)、沒藥(去油)、兒茶(各三錢三分),滑石(三錢),龍骨(二錢五分)
白話文:
腫毒瘡癤膏
將當歸、金銀花、防風、木鱉子、元參、生甘草、白芨、石菖蒲、連翹、生大黃、白芷、生地黃各取四錢,全部研磨成細末。
將一斤四兩的麻油倒入乾淨的鍋中,用火熬煮至藥材枯乾,然後濾掉藥渣。再將過濾後的油倒回鍋中,繼續熬煮至滴在水中能凝結成珠狀。接著加入飛過(經過特殊處理)的炒黃丹八兩,攪拌均勻收成膏狀,離火。再加入白蠟和黃蠟各二錢,使其融化。最後加入去油的乳香、去油的沒藥和輕粉各二錢,研磨成細末後,與膏藥混合均勻。即可攤在布或紙上貼敷。
救苦膏
此膏藥對於癰疽初期有消散的作用,對於已經成形的癰疽能使其潰破,對於已經潰破的則能促進傷口癒合。確實具有消腫止痛的效果。製作此膏藥必須選擇吉日良辰,並以虔誠的心來調製。
取生薑、大蒜頭、向陽的槐樹枝各一斤,蔥白半斤,去籽的花椒二兩,水飛淨化的黃丹二斤。
將四斤麻油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熬煮至藥材枯乾,濾掉藥渣。再將油加熱,用桃枝和柳枝不停攪拌,至滴水成珠時,加入飛過處理的黃丹攪拌均勻。待冷卻後取出,攤在布或紙上貼敷。
紅膏藥
此膏藥用於治療左半身癱瘓、右半身癱瘓、筋骨疼痛、肩周炎、跌打損傷等症狀。
取松香五斤,浸泡在童子尿中三個月,取出曬乾。若無法浸泡三個月,可將松香熔化後倒入童子尿中,取出後再熔化倒入童子尿中,如此反覆九次,然後用水煮過後使用。
第一次,取蔥十斤,榨汁三碗,倒入鍋中,將松香熔化後加入麻油四兩,攪拌均勻。倒入水盆中,用手反覆拉扯使之凝固。
第二次,取生薑十斤,榨汁三碗,倒入鍋中,將松香熔化後加入麻油二兩,攪拌均勻。倒入水盆中,用手反覆拉扯使之凝固。
第三次,取綠豆一升煮汁三碗,倒入鍋中,將松香熔化後加入麻油二兩,攪拌均勻。倒入水盆中,用手反覆拉扯使之凝固。
第四次,取火酒一斤,倒入鍋中,將松香熔化後加入麻油二兩,攪拌均勻。倒入水盆中,用手反覆拉扯使之凝固。
第五次,取好醋一斤,倒入鍋中,將松香熔化後加入麻油二兩,攪拌均勻。倒入水盆中,用手反覆拉扯使之凝固。
第六次,取蒼朮、鬧羊花、川烏、草烏、光烏、天南星、半夏各二兩,加水二十碗煎煮成五六碗藥汁,倒入鍋中,將松香熔化後加入麻油四兩,攪拌均勻。倒入水盆中,用手反覆拉扯使之凝固。
第七次,將松香重新放入乾淨的鍋中熔化,待之前使用的各類汁液完全收乾。
然後加入自製的煅燒礬紅細末四兩,攪拌均勻成膏狀,放入缽中密封,即可攤在布或紙上貼敷。
千槌膏
此膏藥用於治療癰疽、疔瘡等毒瘡,初期使用即能消散。對於瘰癧(淋巴結核)也能連根拔除。對於小兒的鵝掌風(手足癬)和臁瘡(小腿慢性潰瘍)等久不收口的傷口也有效。
取嫩松香四兩、巴豆仁五粒、蓖麻仁七錢、去皮的杏仁、去油的乳香、去油的沒藥、銅綠各一錢。
將以上藥材全部放入石臼中搗打二千餘下,即成膏狀。取出放入清水中浸泡。使用時根據瘡的大小,用手搓成薄片,貼在瘡上,用絲綢覆蓋。
紫金膏
此膏藥用於治療寒濕引起的疾病、肩周炎以及各種疼痛,效果迅速。
取白芷六錢、鬧羊花、三奈、大茴香、青皮、草烏、川烏、威靈仙、甘松、小茴香、大黃、獨活各七錢、乾蟾蜍一個、亂頭髮三兩。
將麻油四十兩與上述藥材一同放入鍋中熬煮,至藥材融化,滴水成珠時,加入研磨成細末的密陀僧十一兩,攪拌均勻收成膏狀。然後再分別加入松香、蔥汁、薑汁、鳳仙花汁,每次加入一種煮過一次,然後研磨成細末,共五兩,加入膏中使其融化並攪拌均勻。倒入缽中,隔水加熱使其融化。最後加入潮腦七錢、青黛、桂皮各六錢、丁香、雄黃各五錢、輕粉四錢、血竭、去油乳香、去油沒藥、兒茶各三錢三分、滑石三錢、龍骨二錢五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