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七 (23)
卷七 (23)
1. 癰疽門膏藥主方
碧玉膏,貼癰疽發背,瘰癧馬刀,乳癰乳岩,流火流注,腫塊風毒,橫痃痔漏,囊癰,冬瓜癰,貼骨疽,一切腰背臀腿毒癤,多骨疽,蟮拱頭,腳隱漏蹄等證。
萆麻仁(去皮、尖,搗爛),杏仁(去皮,搗爛,各四十九粒),銅綠(二兩七錢,用水一碗,將銅綠研細,投入水中,攪勻),片松香(五斤,研細,節過聽用)
用真麻油十二兩,入鍋內熬滾,次下萆麻、杏仁,熬至滴水成珠為度,夏布濾去渣,將油復入淨鍋內,用文武火熬滾,徐徐投下松香末,用桃槐枝不住手攪勻,傾入磁盆內,候膏將凝,然後加水浸之,用手揉扯以去火毒,另用瓷罐或銅杓盛貯數月後,用熱湯燉化,攤貼。此膏活血止痛,拔毒消腫,斂毒透膿,去腐生新。
紫金膏,貼一切無名腫毒,惡瘡,兼治風濕流火,小兒痘毒,宜端午、七夕、重陽、天醫、天德、月德日配合。
明松香(四兩,夏用紅者,冬用白者,秋冬紅白各半,以火熬滾,入水內扯拔百十下,研末,若貼痘毒,松香用黃豆浸水入鍋內煮化,待溫照上扯拔,研細末,四兩),萆麻仁(二兩,研細,放細篩羅底上,用穿山甲往來刮之,取羅下者用之,上面粗者去之),輕粉(五錢),銀硃,銅綠(各二錢五分)
制畢用豬油去衣膜拌藥放青石上,用鐵錘搗數千下,盛瓷瓶內,用時攤油紙上貼。凡貼毒,將膏中剪一孔,露頂透氣,能貼多年痘毒,若貼流火,竟貼頂上,不必剪孔。
極效膏
川烏,草烏,元參,大黃,生地,杏仁,當歸,赤芍,金銀花,白芷(各一兩一錢)
麻油一斤四兩,浸藥慢火熬,加:桃仁、柳枝、槐枝、桑枝、榆枝(各十寸),熬枯去渣,復熬至滴水成珠為度。再加銀硃一兩,銅綠八錢,水粉四兩,入油攪勻,熬黑,再加:黃蠟、白蠟(各一兩,)化勻,再加松香收膏,老嫩得宜,入水扯拔出火毒,任攤貼。
商陸膏,貼瘡毒。
商陸(六兩),牛蒡子,防風,金銀花,荊芥,當歸尾,連翹,赤芍藥,紅花,茅蒼朮,甘草(各五錢)
麻油二斤,熬枯去渣,用密陀僧一斤,收成膏用。
紅玉膏(《濟生》),貼癰疽、瘰癧、乳癰等證。
乳香(另研),沒藥(另研,各二兩),萆麻仁(四百粒),木鱉子(去殼,二兩四錢),當歸(四兩),血餘(五錢),兒茶,血竭,白蠟,黃蠟(各一錢),嫩楊枝(一兩,打碎),黃丹(飛,四兩),真麻油(八兩),芸香(白嫩者,一斤四兩)
先將麻油同楊柳枝、血餘、當歸熬數滾,絞去渣,將油同芸香、萆麻、木鱉熬熟,絞去渣,入黃白蠟,將成膏,入黃丹離火,下乳、沒、兒、竭末,攪勻成膏。
育紅膏,腫毒瘡癤。
老松香(四錢),潮腦(一錢),輕粉(八分),銀硃(七分),銅綠,冰片(各一分五釐),麝香(一分),萆麻仁(二錢,夏月只用一錢六分)
白話文:
碧玉膏
這款藥膏主要用於治療癰疽、發背(背部癰疽)、瘰癧(淋巴結核)、馬刀瘡(頸部瘰癧的一種)、乳癰(乳房膿瘍)、乳岩(乳腺癌)、流火(丹毒)、流注(深部膿腫)、腫塊、風毒、橫痃(腹股溝淋巴結腫大)、痔漏(肛瘺)、囊癰(陰囊膿腫)、冬瓜癰(指發生在頭部或頸部的癰疽,形狀像冬瓜)、貼骨疽(骨髓炎)、各種腰背、臀部、腿部的毒瘡、多骨疽(多發性骨髓炎)、蟮拱頭(指手足指甲附近的慢性化膿性炎症,形狀像蚯蚓拱起)、腳隱漏蹄(足底深部慢性膿腫)等症狀。
主要成分:去皮搗爛的蓖麻仁和杏仁各四十九粒,銅綠二兩七錢(用水研磨成細粉並攪勻),研磨成細粉的片狀松香五斤。
製法:先將十二兩麻油倒入鍋中煮滾,加入蓖麻仁和杏仁,熬煮至滴落水中能成珠狀,用夏布濾去藥渣。將油倒回乾淨的鍋中,用文火和武火熬煮至滾,慢慢加入松香粉,用桃槐枝不停攪拌均勻,倒入磁盆中,等藥膏快凝固時,用水浸泡,用手揉捏、拉扯,以去除藥性中的火毒。將藥膏裝入瓷罐或銅勺中存放數月後,用熱水燉化,即可攤開敷貼。此膏具有活血止痛、拔毒消腫、收斂毒素、排出膿液、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。
紫金膏
這款藥膏主要用於治療各種不明原因的腫毒、惡性瘡瘍,也能治療風濕引起的流火(丹毒),以及小兒痘毒。建議在端午、七夕、重陽、天醫、天德、月德等吉日配合使用。
主要成分:明松香(四兩,夏天用紅色的,冬天用白色的,秋冬則紅白各半。先用火熬煮至滾,放入水中拉扯數十次,再研磨成細粉;若用於治療痘毒,松香則要用黃豆浸泡後煮化,待溫後拉扯,研磨成細粉),研磨成細粉的蓖麻仁二兩(用穿山甲刮取篩子底部的細粉,去除粗糙的部分),輕粉五錢,銀朱、銅綠各二錢五分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混合,加入豬油(去除衣膜)拌勻,放在青石板上用鐵錘搗數千次,放入瓷瓶中保存。使用時,攤在油紙上敷貼。凡是敷貼毒瘡,可在藥膏中間剪一個孔,露出瘡口透氣。此膏甚至可以敷貼多年的痘毒。若敷貼流火,則直接貼在患處頂端,不必剪孔。
極效膏
主要成分:川烏、草烏、元參、大黃、生地、杏仁、當歸、赤芍、金銀花、白芷各一兩一錢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用一斤四兩麻油浸泡,用慢火熬煮,加入桃枝、柳枝、槐枝、桑枝、榆枝各十寸,熬煮至乾枯後濾去藥渣。繼續熬煮至滴水成珠,加入銀朱一兩、銅綠八錢、水粉四兩,攪拌均勻熬成黑色。再加入黃蠟、白蠟各一兩,融化均勻。最後加入松香收膏,調至合適的軟硬度,放入水中拉扯以去除火毒,即可攤開敷貼。
商陸膏
這款藥膏主要用於治療瘡毒。
主要成分:商陸六兩,牛蒡子、防風、金銀花、荊芥、當歸尾、連翹、赤芍藥、紅花、茅蒼朮、甘草各五錢。
製法:用二斤麻油熬煮以上藥材至乾枯,濾去藥渣,加入密陀僧一斤,收成膏狀即可使用。
紅玉膏(《濟生》)
這款藥膏主要用於治療癰疽、瘰癧、乳癰等症狀。
主要成分:乳香(另研)、沒藥(另研)各二兩,蓖麻仁四百粒,去殼的木鱉子二兩四錢,當歸四兩,血餘(人髮灰)五錢,兒茶、血竭、白蠟、黃蠟各一錢,嫩楊枝一兩(打碎),飛黃丹四兩,真麻油八兩,白嫩芸香一斤四兩。
製法:先將麻油與楊柳枝、血餘、當歸熬煮數次,絞去藥渣。再將麻油與芸香、蓖麻、木鱉熬煮至熟,絞去藥渣。加入黃白蠟,等藥膏快成形時,加入黃丹離火。最後加入研磨成粉的乳香、沒藥、兒茶、血竭,攪拌均勻成膏。
育紅膏
這款藥膏主要用於治療腫毒、瘡癤。
主要成分:老松香四錢,潮腦一錢,輕粉八分,銀朱七分,銅綠、冰片各一分五釐,麝香一分,蓖麻仁二錢(夏天用一錢六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