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七 (22)
卷七 (22)
1. 癰疽門膏藥主方
上用真麻油五斤,浸七日,熬至滴水成珠,去渣,入炒鉛粉收成膏攤貼,又能生肌收口。一人口邊生僵風,貼三五日全愈。又可治瘤。
紫霞膏(張乘六),治癰疽發背,對口疔毒,屢試屢驗。
製藥油法:每真小磨麻油一斤,用象皮、當歸、赤芍各二兩,入油內,春夏浸三日,秋冬浸七日,將油熬至藥枯濾去渣,復入淨鍋內,熬至滴水成珠為度,務須勤看老嫩。
制松香法:每老嫩各半松香一百斤,用蔥一百斤,生薑一百斤,搗爛取汁,又將渣入水煮汁,去渣濾淨,將汁入鍋內,用蒸籠鋪松毛於籠內,再將松香老嫩配搭,鋪松毛上蒸化,松香汁滴在鍋里蔥薑汁內,撈起扯拔數百遍,放潔淨地上數日,聽用。
凡取用熬過鬆香一斤,加熬過藥油四兩,夏月只用三兩五錢。入鍋內熬化,看老嫩火候得法,取起傾缽內,再入後藥:乳香去油淨、沒藥去油淨、血竭、龍骨煅,各五錢。
上各乳細,入膏內,用槐柳條攪勻,再入:漂朱、角朱俱研至無聲為度,各二兩,又攪均勻,連缽頭放在潮濕地上,頓多日出火毒,任攤貼。
發背膏(楊廷升)
乳香(去油),杭粉,血竭(鮮紅者),白兒茶,沒藥(去油),黃丹(炒一次淘一次,九回),銀硃(各四兩),銅綠(三錢)
逐味另研,無聲為度,再合一處。用時照證大小取夾油連四紙一塊,以銀針多戳小眼,每張准稱藥末五錢,真麻油調攤紙上,再用油紙一塊蓋之,周圍用線縫好,貼患處,軟絹紮緊,過三日將膏揭開,濃煎蔥湯洗淨,軟絹揩乾,將膏翻過,用銀針照前多戳小孔貼之。無火之人,內服十全大補湯,有火之人,減去肉桂、薑、棗服之,兼以飲食滋補,至重者用二張。
發背對口膏(楊廷升五全膏),初起自消,已成即潰。
番木鱉(水浸,刮去毛),土木鱉(去殼),萆麻仁(去殼,各一兩四錢)
用清油一斤浸,春三日,夏五日,秋七日,冬十日,文武火熬焦色濾清,復入鍋內,熬至滴水成珠,用密陀僧,龍牙有金星起者,六兩,研細。取膏再加金箔四十九張,剔入膏內,用柳枝攪勻,稍待用瓷器置水,將膏傾入水內,如用時,盛杓內化開攤貼,愈陳愈炒。
鯽魚膏(吳近宸),貼一切無名腫毒,未成即散,已成拔毒提膿,並治膿窠瘡癤。
大蛤蟆,活烏背鯽魚(各七個),萆麻仁(十二兩)
麻油二斤,同蛤蟆、鯽魚、萆麻子文武火熬枯,濾去渣,熬至滴水成珠,離火,入真輕粉四兩,鉛粉十二兩,收藏,臨用取膏攤貼。
鯽魚膏,貼癰毒瘡癤。
大鯽魚(一尾),巴豆(四兩),萆麻仁(六兩),甘草(五錢)
用菜油麻油各一斤,先將鯽魚炸枯去渣,再入巴豆、萆麻、甘草熬枯濾淨,熬滾離火,將鉛粉徐徐投下,攪勻成膏,攤貼。
白話文:
癰疽門膏藥主方
使用真正的麻油五斤,浸泡七天,熬煮到滴在水中能凝結成珠狀,去除殘渣,加入炒過的鉛粉,攪拌收膏後攤平貼敷,此膏藥也能幫助傷口長出新肉,並且癒合。有人嘴邊長出類似僵硬的風疹,貼敷三到五天就能完全痊癒。此膏藥還可以用來治療腫瘤。
紫霞膏(張乘六)
能治療癰、疽、發背、對口疔等毒瘡,多次使用都有效。
製作藥油的方法:每用一斤純正的小磨麻油,加入象皮、當歸、赤芍各二兩,放入麻油中,春夏浸泡三天,秋冬浸泡七天。然後將麻油熬煮到藥材枯爛,濾掉殘渣,再將油倒回乾淨的鍋中,繼續熬煮到滴在水中能凝結成珠狀,熬煮時必須仔細觀察火候和油的稠度。
製作松香的方法:將老松香和嫩松香各一百斤,加上蔥一百斤、生薑一百斤,搗爛取汁,再把殘渣加水煮汁,濾掉殘渣後,把汁倒入鍋中,用蒸籠鋪上松毛,再將老嫩松香搭配好鋪在松毛上蒸化。松香汁滴入鍋中的蔥薑汁裡,撈起後拉扯數百遍,放在乾淨的地上幾天,就可以使用。
凡是取用熬過的松香一斤,加入熬過的藥油四兩,夏天則用三兩五錢。放入鍋中熬煮融化,注意火候和稠度,取出倒入碗缽中。再加入以下研磨成粉末的藥材:去除油脂的乳香、去除油脂的沒藥、血竭、煅燒過的龍骨,各五錢。將這些藥材研磨細碎,加入膏藥中,用槐柳枝攪拌均勻。接著加入研磨到無聲的漂朱和角朱,各二兩,再次攪拌均勻,將盛裝膏藥的碗缽放在潮濕的地方,靜置多日,去除火毒後就可以攤平貼敷。
發背膏(楊廷升)
乳香(去除油脂)、杭粉、鮮紅的血竭、白兒茶、沒藥(去除油脂)、炒過一次且淘洗過一次的黃丹(共九次)、銀硃(各四兩),銅綠(三錢)。
將每種藥材分別研磨成極細粉末,再混合在一起。使用時,根據患處大小,取夾著油的四層紙一張,用銀針戳許多小孔,每張紙準確稱量五錢藥粉,用真正的麻油調和後攤在紙上,再用油紙覆蓋,周圍用線縫好,貼在患處,用軟絹包紮緊實。三天後將膏藥揭開,用濃煎的蔥湯清洗乾淨,用軟絹擦乾,將膏藥翻過來,用銀針照之前一樣戳許多小孔貼上。沒有火氣的人,可以內服十全大補湯,有火氣的人,將藥方中的肉桂、薑、棗去除,並配合飲食滋補,病情嚴重的人可以使用兩張膏藥。
發背對口膏(楊廷升五全膏)
此膏藥能使初起的腫瘡消散,已形成的腫瘡則能潰破。
番木鱉(用水浸泡,刮去毛),土木鱉(去殼),萆麻仁(去殼,各一兩四錢)
用清油一斤浸泡,春天浸泡三天,夏天浸泡五天,秋天浸泡七天,冬天浸泡十天,用小火慢慢熬煮到呈現焦色,濾清後再倒入鍋中,熬煮到滴在水中能凝結成珠狀。加入研磨細碎的密陀僧,以及有金星的龍牙,各六兩。再加入金箔四十九張,放入膏藥中,用柳枝攪拌均勻。稍微冷卻後,用瓷器裝水,將膏藥倒入水中。使用時,舀起膏藥在勺子中加熱融化後攤開貼敷,膏藥越陳舊效果越好。
鯽魚膏(吳近宸)
能貼敷治療各種無名腫毒,未成形的能使其消散,已成形的能拔毒提膿,並且能治療膿包瘡和癤子。
大蛤蟆、活烏背鯽魚(各七個),萆麻仁(十二兩)
用麻油二斤,將蛤蟆、鯽魚、萆麻仁用小火慢慢熬煮到枯爛,濾掉殘渣,熬煮到滴在水中能凝結成珠狀。離火後,加入真正的輕粉四兩,鉛粉十二兩,收藏起來。使用時取出膏藥攤平貼敷。
鯽魚膏
能貼敷治療癰瘡和毒瘡。
大鯽魚(一尾),巴豆(四兩),萆麻仁(六兩),甘草(五錢)
用菜油和麻油各一斤,先將鯽魚炸到枯爛,去除殘渣,再加入巴豆、萆麻、甘草熬煮到枯爛,濾清。熬煮到滾沸後離火,慢慢加入鉛粉,攪拌均勻成膏狀,攤平貼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