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二十七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七 (7)

1. 爛皮濕熱門主論

足三陰濕熱,腿腳紅腫,皮破流脂,類乎血瘋,浸淫不止,癢痛非常,當用黃連膏治之。

白話文:

足部的三陰經脈受到濕熱侵襲,導致腿腳紅腫,皮膚潰爛破皮流出黏液,情況類似血瘋,不斷擴散蔓延,又癢又痛非常難受,應該使用黃連膏來治療。

2. 爛皮濕熱門主方

黃連膏,治爛皮濕熱。先用桐油一斤入鍋,熬起白星為度,加黃蠟一兩五錢熔化,入研細炒黑大黃末一斤攪勻,入冰片二分攤貼。

又方,半枝蓮搗爛敷之。

白話文:

黃連膏,用來治療皮膚潰爛且濕熱的狀況。先取一斤桐油放入鍋中熬煮,煮到油面上出現白色小點時,加入一兩五錢的黃蠟融化,接著放入一斤研磨成細末的炒黑大黃,攪拌均勻,最後加入兩分的冰片,塗抹在患處。

另一個方法,將半枝蓮搗爛後敷在患處。

3. 遠行奔走腳上起泡門主論

遠行奔走,皆由包腳布縱而不平,或釘鞋釘或襪底得汗縱起,或鞋大小擠腳,皆能起泡,亦有傷及良肉,潰膿焮痛者。

又曰:行遠路者走十餘里,將包腳布從新包紮,則不起泡。

白話文:

長途跋涉或奔跑,腳底會起水泡,多半是因為包腳布沒綁平整,或者鞋子裡的釘子磨腳,又或是襪子吸汗後皺成一團,還有可能是鞋子大小不合擠腳,這些原因都會導致起水泡,嚴重的話還會傷到好的皮膚,導致潰爛化膿、紅腫疼痛。

另外還說,走遠路的人,每走十幾里路,就應該重新綁好包腳布,這樣就能避免起水泡。

4. 遠行奔走腳上起泡門主方

又方,飯黏搗敷,以紙覆之,過夜平復。

又方,水調白麵敷之。

人走長路緊急,被石塊腳底墊腫,不能行步,痛不可忍者,名曰腳墊。(《懷德堂秘錄》)。急用舊草鞋浸尿桶內一夜,將新磚燒紅,以浸濕草鞋放磚上,隨以腫腳踏上火磚,逼尿氣入內即消。若不早治,恐潰爛難愈,如走長路,腳腫疼痛,亦用此法立消。

凡久行久立腳心腳痛,單方,蚯蚓屎水和敷,一夕即愈。

白話文:

另一個方法,用煮熟的米飯搗成泥敷在水泡上,再用薄紙覆蓋,過一夜水泡就會消退。

還有一個方法,用水調和麵粉敷在水泡上。

有人走長途趕路,腳底被石頭硌腫,痛到無法走路,這種情況叫做腳墊。《懷德堂秘錄》記載:緊急時,可以將舊草鞋浸泡在尿桶裡過一夜,再將新磚燒紅,把浸濕的草鞋放在紅磚上,然後讓腫脹的腳踩在草鞋和熱磚上,逼使尿液的氣體進入患處,腫脹就會消退。如果不盡早治療,恐怕會潰爛難以痊癒。如果走長路,腳腫疼痛,也可以用這個方法,立刻就能消腫。

凡是長時間行走或站立導致腳心疼痛,有一個單方,就是將蚯蚓的糞便和水調和後敷在患處,一個晚上就會痊癒。

5. 足汗門主方

止腳汗

白礬,乾葛(各五錢)

煎湯,連洗五日,其汗自止。

白話文:

用白礬和乾葛各五錢,加水煎煮成湯藥,連續洗腳五天,腳汗自然就會停止。

6. 小腳門主方

桑杏湯

桑白皮(八錢),朴硝(一兩),乳香,杏仁(各二錢)

五大碗水,先煎桑、杏至三碗,再入乳、硝封口化盡,先熏後洗,足大能小,其軟如綿。

又方

明礬(一兩),威靈仙,川椒,鳳仙花,玉簪花(各三錢),皮硝(五錢)

水煎一個時辰,先熏後洗。

白話文:

[小腳門主方]

桑杏湯

準備桑白皮八錢、朴硝一兩、乳香和杏仁各二錢。

用五大碗水,先將桑白皮和杏仁煮到剩三碗的量,再放入乳香和朴硝,蓋上蓋子讓它們溶解。先用藥氣薰蒸,再用藥水洗腳,腳大的就能變小,而且會柔軟如棉花。

又方

準備明礬一兩、威靈仙、川椒、鳳仙花、玉簪花各三錢,皮硝五錢。

用水煎煮一個時辰,先用藥氣薰蒸,再用藥水洗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