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二十七 (4)
卷二十七 (4)
1. 痼發門主論
陳實功曰:痼發乃天時不正之氣,感而發之,非毒內作也。此患多生手足掌心,或腰腿臀下伸縮之處,漫腫無頭,憎寒壯熱,四肢沉重,煩渴為甚。初起宜服萬靈丹發汗解表,如仍不消者,必欲作膿,均照癰疽已成治法。(《正宗》)
《心法》曰:此證疼如痛風,其色淡紅。
白話文:
陳實功說:痼疾發作是由於天時不正的氣,感染而發作的,並不是體內毒素引起的。這種疾病多生長在手足掌心,或腰腿臀下的伸縮部位,腫脹沒有膿頭,畏寒發熱,四肢沉重,口渴煩躁的症狀很嚴重。初期宜服用萬靈丹發汗解表,如果仍然不消退,必欲作膿,均按照癰疽已成的方法治療。(《正宗》)
2. 臭田螺門主論
陳實功曰:臭田螺者,乃足陽明胃經,濕火攻注,多生足指腳丫,隨起白斑作爛,先癢後痛,破流臭水,形同螺靨,甚者腳面俱腫,惡寒發熱,先宜甘草湯洗淨,貼蟾酥餅,三日三換,後用珍珠散豬脊髓調搓膏蓋,腫處以真君妙貼散敷之。(《正宗》)
白話文:
陳實功說:臭田螺是一種病,它屬於足陽明胃經,是由濕火攻注引起的。多發生在足趾和腳丫上,一開始出現白斑,然後潰爛,先癢後痛,破潰後流出臭水,形狀像螺螄的殼。嚴重的還會導致腳面腫脹,惡寒發熱。治療時,先用甘草湯清洗患處,然後貼蟾酥餅,三天換一次。之後用珍珠散和豬脊髓調成膏狀塗抹,腫脹處用真君妙貼散敷上。
《心法》曰:臭田螺由胃經濕熱下注而生,腳丫破爛,其患甚小,其癢搓之不能住癢,必搓至皮爛流腥臭水覺痛時,其癢方止,次日依然作癢,經年不愈,極其纏綿。(《金鑑》)
白話文:
心法說:所謂的臭田螺,是由胃經濕熱下注而造成的。患者腳丫破爛,病情看起來微不足道,但是奇癢無比,而且越抓越癢,非得等到皮膚抓破、流出腥臭水並感覺到疼痛時,這種癢感才會停止。然而,到了第二天,瘙癢仍然會繼續,年復一年,遲遲無法根治,令人十分痛苦。(根據金鑑記載)
3. 臭田螺門主方
驗方,甘草、薏苡仁煎湯洗之,用黃連膏潤之。
白話文:
特效的治療方法,是用甘草和薏苡仁煮出來的藥湯沖洗患處,再用黃連膏藥調理。
4. 青蛙毒門主論
申鬥垣曰:青蛙毒因著濕鞋潮襪,一時不覺,日久漸成此毒。狀如青蛙,紅赤者可治,紫黑者痛如刀刺,經年者難愈。必用乳香血竭膏貼之,內服活血祛風之劑。(《啟玄》)
白話文:
申鬥垣說:青蛙毒是因穿著潮濕的鞋襪,一時沒有察覺,時間久了就形成了這種毒素。症狀像青蛙,紅赤色的可以治癒,紫黑色的疼痛像刀刺,經年累積的難以治癒。一定要用乳香血竭膏貼敷,內服活血祛風的藥劑。(《啟玄》)
5. 腳丫毒門主論
申鬥垣曰:腳丫毒是足經受證,足背趺是足三陽經,足掌心丫是足三陰經受證,當分何經加引經藥以治之。(《啟玄》)
白話文:
申鬥垣說:足丫中毒是足經受到侵犯,足背趺是足三陽經,足掌心丫是足三陰經受到侵犯,應該分別是哪個經絡,加上引經藥來治療。(《啟玄》)
汪省之曰:伏鼠疽多生於手足指上丫間,在背外歷歷三五疽,如球在皮中,痛相應者,乃伏鼠疽。若不早治,毒氣攻心即死。(《理例》)
白話文:
汪省之說:伏鼠疽多生長在手腳指縫間,在背部外側,散佈著三五個膿包,像小球在皮膚裡,膿包疼痛的部位相應,這就是伏鼠疽。如果不及早治療,毒氣就會攻入心臟,人就會死掉。(《理例》)
6. 腳丫癢爛門主論
陳實功曰:婦人腳丫作癢,乃從三陽風濕下流,凝結不散,故先作癢而後生濕爛,又或足底彎曲之處癢濕亦然。(《正宗》)
白話文:
陳實功說:婦女腳ㄚ子發癢,乃從三陽經風濕走下來而沉著在腳上,凝結而無法四散,所以先開始發癢而後生膿爛,或者腳底彎曲處發癢、長濕疹也是同樣的道理。(《正宗》)
申鬥垣曰:腳丫濕爛乃濕熱下注,或熱足下水,以致腳丫破爛。如平素濕熱盛者,聽其淌水,不須醫治,濕熱由此外泄,若驟用燥藥收干,反助濕熱內患也。(《啟玄》)
白話文:
申鬥垣說:腳丫濕爛是濕熱向下沉積,或者熱水燙傷腳,導致腳丫破爛。如果平時濕熱旺盛的人,就讓它流出水來,不需要治療,濕熱就會從這裡排出,如果突然用燥藥收幹,反而會助長濕熱內侵。
又曰:久雨淹水,跣足出入於中,腳丫濕爛成瘡,疼痛難行,先用礬湯洗拭,再以密陀僧煅赤,置地下去火毒,研極細末摻之,次日即能行走。
白話文:
另外還說:連續下雨導致洪水氾濫,赤腳在其中走動,腳掌濕爛成瘡,疼痛難以行走,先用明礬湯洗淨擦拭,然後將密陀僧煅燒至赤色,放在地上除去火毒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敷在瘡口上,第二天就能夠行走了。
胡公弼曰:凡腳丫初起小泡,作癢潰爛,毒水流注之處,即作癢潰爛出水。此乃濕氣浸淫之證,以神應散治之。(《青囊》)
白話文:
胡公弼說:當腳趾間剛開始出現小水泡,感到瘙癢並潰爛,有毒的液體流到哪裡,哪裡就會發癢、潰爛並流出液體。這是濕氣侵襲導致的症狀,可以用神應散來治療。
7. 腳丫癢爛門主方
枯礬散
石膏,輕粉,黃丹(各三錢),枯白礬(五錢)
研勻,溫湯洗淨搽藥,其癢即止。
又方(《濟生》)
白話文:
枯礬散
成分:
- 石膏:三錢
- 輕粉:三錢
- 黃丹:三錢
- 枯白礬:五錢
製法: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末,用溫水洗淨患處,然後塗抹藥粉,奇癢即可止。
出處:
《濟生》
五倍子(炒枯,一兩),松香,枯白礬,水銀,鉛(各五錢,同水銀煅死),雄黃(三錢)
白話文:
五倍子(炒到焦枯,一兩),松香,枯白礬,水銀,鉛(各五錢,和水銀一起煅燒到死灰狀態),雄黃(三錢)
上為細末。先用荔枝草煎湯洗過,將此藥摻之。
密陀僧散
密陀僧(一兩),石膏,枯白礬(各二錢),輕粉(一錢)
研細。桐油調搽,濕則乾摻。
又方,鵝掌皮焙研細末摻之。香油調敷亦良。
又方,松蘿茶葉焙研細末,摻之。
又方,稻草把燒煙燻之。
又方,臭樹花煎湯浸洗。
又方,九江礬紙揉軟夾腳丫內。
又方
草紙煤,石粉(即婦女勻面撲粉,各等分),和研細乾摻。
白話文:
將密陀僧、石膏、枯白礬、輕粉研磨成細粉,先用荔枝草煎湯洗患處,再將藥粉摻入。也可以用桐油調和藥粉塗抹,濕了就再乾摻。另外,可以用鵝掌皮焙研成細末摻入,或用香油調敷,亦可。亦可用松蘿和茶葉焙研成細末摻入,或用稻草把燒煙燻患處,或用臭樹花煎湯浸洗。此外,也可以用九江礬紙揉軟夾在腳丫裡。最後,還可以將草紙煤和石粉(即婦女用的撲粉)等量混合研磨成細粉,乾摻在患處。
8. 甲疽門主論
王肯堂曰:甲疽嵌甲,足三陰經皆起於足指,氣血沮而不行,結於指甲之間,能成甲疽。凡以經絡之所流注,非特肌肉之病也。或得於剪甲傷肌,或得於甲長侵肉,或得於履絇之不適,使氣血沮遏而不通,腐潰為疽。久則爛指,上引於脛膝之間,而瘡疱者自已,然病在四末,不必治其內,惟塗敷滌濯,去惡而除穢,及適其行履則愈矣。(《準繩》)
白話文:
王肯堂說:甲疽與嵌甲,足少陰、足厥陰、足太陽經脈都起於腳趾,氣血阻塞運行不暢,凝結於指甲之間,就會形成甲疽。凡是經絡所流注經過的地方,不僅僅是肌肉的病症。有些是因剪指甲傷及肌肉而得,有些是因指甲長入肉中而得,有些是因鞋子不合適,導致氣血阻滯不通,腐爛潰爛而形成甲疽。時間久了就會爛到手指,往上蔓延到小腿膝蓋之間,而瘡皰就不再出現了,但是病在四肢末端,不必治療內在,只要塗敷、清洗、去除壞死組織,並適當行走就能夠治癒。(《準繩》)
又曰:按足指在人體最下,氣血易沮,藥力難到,虛弱之人,小有破損,即成瘡瘍,久而不斂,況其大者,若非大補氣血,豈能易愈。古云:病在四末,不必治內,非通論也。
白話文:
中醫又說:腳趾是人體最底端的位置,氣血容易鬱滯,藥力很難到達,虛弱的人,稍微有點破損,就會形成瘡瘍,長時間不能癒合,何況是大的瘡瘍,如果不大幅補益氣血,怎麼可能輕易治癒。古話說:「疾病在四肢末端,不需要治療內部」,這不是通用的道理。
竇漢卿曰:足三陰經皆起於足,氣血阻滯不行,潰於指甲間,或鞋小不適,血氣阻遏不通,腐潰久則浸淫爛指,用蔥椒湯浸洗,快刀割去甲角,入肉處挹干,用白礬燒令沸定,為末敷之,濕則再敷,數易即散矣。
白話文:
竇漢卿說:足三陰經都起於足部,氣血阻滯不通,潰爛於指甲縫中,或者是鞋子太小不合適,血氣阻隔不通,腐爛潰爛,時間久了就會侵蝕潰爛手指,可以用蔥椒湯浸洗,用快刀割去指甲,把割開的傷口擦乾,用白礬燒成沸騰,冷卻後研成粉末敷在傷口上,如果傷口潮濕,就再敷一次,換藥幾次就可以痊癒了。
陳實功曰:甲疽因甲長侵肌,或修甲損傷良肉,或靴鞋窄小,俱能生之。其患胬肉裹上指甲,腫痛異常,當以白降丹化去胬肉,珍珠散收口。(《正宗》)
白話文:
陳實功說:甲疽是因為指甲向肉裡面生長,或是修剪指甲時損傷了好的肉,或是鞋子太緊小,都能夠導致甲疽。甲疽的患處指甲包在肉裡,腫痛異常,應該用白降丹化去肉裡面的指甲,用珍珠散收口。(《正宗》)
申鬥垣曰:嵌指即甲疽,非氣血不和而生,乃因靴鞋短窄或踢蹙,故甲內長瘀肉,時時流水,痛不可忍,百治不愈。庸醫誤認指疳,上藥罔效,須令修腳人修去肉甲,再上生肌散,自愈。(《啟玄》)
白話文:
申鬥垣說:嵌指甲就是甲疽,並不是氣血不通所致,而是因為靴子或鞋子過短或踢傷,因此指甲內部的瘀肉常常流膿,疼痛難忍,多次治療都無法治癒。庸醫誤認為是手指癌,所以藥物治療並沒有效用。應該找修腳師傅將肉甲修掉,再敷上生肌散,自己就會痊癒。(《啟玄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