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七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16)

1. 癰疽門丹散主方

一方乳香、沒藥各一錢二分,血竭六分,多冰片四分,余者分兩俱同,端午虔心焚香修合,每用一分,用大蒜搗如泥,敷毒四圍,將瘡頭挑破,聽瘡口流水,外用膏藥,中剪一孔貼之,以備瘡毒出其毒氣,此神速癰疽疔瘡聖藥也。

陰陽至聖丹(岐天師)

人參,廣三七,兒茶(水飛去砂),川倍子(各一兩),血竭(透明者五錢),藤黃,乳香(去油,各三錢),輕粉(一錢),冰片(一錢),川貝母(去心,二錢)

共研至無聲為度。陽瘡每用二錢,陰瘡每用五錢,摻於瘡上,其餘瘡毒不消二次,陰疽不消三次,全愈。

馮氏援生膏,治諸般惡瘡,及瘰癧鼠瘻才起者,點破即愈。

雄黃(五錢),乳香(去油),沒藥(去油),血竭(各一錢),蟾酥,輕粉(各三錢),麝香(五分)

上研細末。用真炭灰一斗三升,淋灰湯八九碗,用桑柴文武火煎作三碗,取一碗,收留二碗,盛瓷器內,候溫將藥入灰湯內,用桑柳枝攪,再以好風化石灰一飯碗,入藥湯內攪勻,過宿候冷,盛瓷罐內。凡遇惡瘡,貼在當頭,一日一次,次日又一次,瘡頭自然蝕破,血水流去即愈,如藥干,將前收留灰湯潤之。

海浮散(《十法》),搽癰疽瘡毒,腐去新生,乃回生保命之寶丹也。

乳香,沒藥(各等分)

安箬葉上,火炙去油,乳細搽上,以膏貼之,此藥未盡則提膿外出,如毒已盡,則收口,其神妙處,難以言喻。

烏金膏(《十法》),去腐肉,不傷新肉,最為平善,先用降香煎湯洗瘡。

巴豆(去殼,新瓦上炒黑色)

研爛,瓷瓶收貯,多寡看瘡勢大小,酌量用之。

靈寶如意丹,發背疔疽大毒。

人參,乳香(去油),沒藥(去油),辰砂,甘草,兒茶(各一錢),琥珀,珍珠(各二分),阿膠,白芷,冰片(各一分),犀牛黃,當門子(各五分)

上乳細,瓷瓶密貯,勿泄藥味。如用,先將瘡用金銀花甘草煎湯洗淨,每日摻藥四五次,用膏蓋之,膿水自然拔盡,忌口味,戒煩惱,慎勞碌。

發背對口潰爛不收口。

三仙丹(一料,方詳前),珍珠(一錢,豆腐煮透),乳香(去油),沒藥(去油),血竭(各二錢)

共乳極細,先將溫湯洗瘡,棉花揩乾,將藥摻上,用竹紙蘸濕貼上,一日一換。

治背疽大潰僅存膈膜臨危者。(《錦囊》)

鯽魚去腸,實以羯羊糞烘焦為末,乾摻之,瘡口自收,神效方也。

抵金散(《啟玄》),治癰疽發背,潰後爛開作痛。

屎蜣螂(五月五日收採,不拘多少,裝入竹筒內陰乾)

研細,瓷瓶收貯,凡用將末摻上。

神功紫霞丹(太醫院)

大蜈蚣(一條,去頭、足,放瓦上焙脆),麝香(二分)

研細。瓷瓶收貯,每用少許摻瘡頂上,以膏蓋之,其頭即潰,並不疼痛。

白話文:

癰疽門丹散主方

**一方:**乳香、沒藥各一錢二分,血竭六分,再加上冰片四分,其他成分的用量都相同。端午節時誠心焚香製作,每次用一分,用大蒜搗成泥狀,敷在毒瘡四周,再將瘡頭挑破,讓瘡口流出膿水,然後外敷膏藥,膏藥中間剪一個孔貼上,讓瘡毒排出毒氣。這是治療癰疽、疔瘡的神速藥方。

陰陽至聖丹(岐天師): 人參、廣三七、兒茶(用水淘洗去除沙子)、川倍子(各一兩),血竭(透明的用五錢),藤黃、乳香(去油,各三錢),輕粉(一錢),冰片(一錢),川貝母(去心,二錢)。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極細粉末,直到沒有聲音為止。陽性瘡瘍每次用二錢,陰性瘡瘍每次用五錢,撒在瘡面上。一般的瘡毒不消,用藥兩次可痊癒;陰性疽不消,用藥三次可痊癒。

馮氏援生膏: 治療各種惡瘡,以及剛發作的瘰癧、鼠瘻,只要點破瘡口就能治癒。雄黃(五錢),乳香(去油)、沒藥(去油)、血竭(各一錢),蟾酥、輕粉(各三錢),麝香(五分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。用真炭灰一斗三升,淋上灰湯八九碗,用桑柴以文火和武火煎煮成三碗,取出一碗留用,剩下的兩碗盛在瓷器內,等溫熱時將藥粉放入灰湯中,用桑柳枝攪拌,再加入一飯碗的好風化石灰,攪拌均勻,放置過夜待冷卻後,盛在瓷罐內。凡遇到惡瘡,敷在瘡口,一天一次,隔天再敷一次,瘡頭自然腐蝕破裂,血水流出就會痊癒。如果藥膏乾了,就用之前留下的灰湯潤濕。

海浮散(《十法》): 用於塗抹癰疽瘡毒,使腐肉脫落,新生肌肉長出,是起死回生的珍貴藥方。乳香、沒藥(各等分)。將藥材放在箬葉上,用火烤去除油脂,研磨成細粉塗在瘡上,再用膏藥貼敷。藥粉還沒用完就能把膿提引出來,如果毒素已盡,瘡口就會癒合,藥效非常神奇,難以言喻。

烏金膏(《十法》): 去除腐肉,不傷害新肉,藥性非常平和。先用降香煎湯清洗瘡口。巴豆(去殼,在新瓦片上炒至黑色),研磨成泥狀,用瓷瓶裝起來。用量多少看瘡的大小來決定。

靈寶如意丹: 治療發背、疔瘡等嚴重毒瘡。人參、乳香(去油)、沒藥(去油)、辰砂、甘草、兒茶(各一錢),琥珀、珍珠(各二分),阿膠、白芷、冰片(各一分),犀牛黃、當門子(各五分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,用瓷瓶密封保存,防止藥味散失。使用時,先用金銀花甘草煎湯清洗瘡口,每天撒藥四五次,再用膏藥覆蓋。膿水自然會被拔出來。忌口,保持心情平靜,避免過度勞累。

發背對口潰爛不收口: 用三仙丹(一料,配方見前文),珍珠(一錢,用豆腐煮透),乳香(去油)、沒藥(去油)、血竭(各二錢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,先用溫水清洗瘡口,用棉花擦乾,然後將藥粉撒在瘡上,用濕竹紙貼上,一天更換一次。

治療背疽大潰,僅剩膈膜,危急之時(《錦囊》): 將鯽魚去除內臟,填入燒焦的羊糞末,烘乾後直接撒在瘡口,瘡口自然會癒合,是神效的藥方。

抵金散(《啟玄》): 治療癰疽、發背,潰爛後疼痛難忍。屎殼郎(五月五日採集,不限數量,裝入竹筒內陰乾),研磨成細粉,用瓷瓶裝起來。使用時將藥粉撒在瘡口上。

神功紫霞丹(太醫院): 大蜈蚣(一條,去除頭、腳,放在瓦片上烤脆),麝香(二分)。研磨成細粉,用瓷瓶裝起來。每次取少量撒在瘡頂上,用膏藥蓋住,瘡頭就會潰爛,而且不會感到疼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