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二十五 (4)
卷二十五 (4)
1. 膝眼風門主論
《心法》曰:膝眼風生於膝眼穴,(又名鬼眼穴,在膝蓋之下,左右兩骨空陷中。)由下焦素虛,外邪易於侵襲,先從膝眼隱隱作痛,如風勝則其痛走注不定,寒勝則痛如錐刺,濕勝則胖腫曲不能伸,其病在筋,伸不能曲,其病在骨,動移不遂,沉寒錮冷之候也。惟在臨證詳辨:單膝生者輕,雙膝生者重。
若左膝方愈,復病右膝;右膝方愈,復病左膝者,名過膝風,屬險。
白話文:
《醫心法》說:膝眼風這種病,是因為膝眼穴(又名鬼眼穴,在膝蓋下方,左右兩側骨頭凹陷的地方)產生的。這是由於下焦原本就虛弱,外來的邪氣容易侵入,一開始會從膝眼隱隱作痛,如果風邪盛,痛感會到處遊走不定;如果寒邪盛,痛起來就像錐子刺一樣;如果濕邪盛,膝蓋會腫脹,彎曲伸直都會有困難。這種病如果影響到筋,會造成伸直困難;如果影響到骨頭,會造成活動不順暢,這是屬於寒邪深入、冰冷凝固的狀況。
但診斷時要仔細分辨:如果只有一邊膝蓋發生,情況比較輕微;如果兩邊膝蓋都發生,情況就比較嚴重。
如果左邊膝蓋剛好,又換右邊膝蓋生病;右邊膝蓋剛好,又換左邊膝蓋生病,這種稱為「過膝風」,屬於危險的情況。
2. 鶴膝風門主論
王肯堂曰:兩膝腫痛,股漸小,曰鶴膝風,一名鼓槌風。起於中濕,或因痢後腳弱緩,痛不能行履,名曰痢風。或傷寒餘毒,不能發散,風寒濕氣結於經絡,血脈不流以致筋愈縮而股愈細,屬足少陽、足陽明經。(《準繩》)
又曰:膝上腫痛,此非一端,須要辨明,若兩膝內外皆腫,痛如虎咬之狀,寒熱間作,股漸細小,膝愈腫大,名鶴膝風。急宜隔蒜灸,服大防風湯倍加乳香以住痛舒筋。但一膝痛引上下,不甚腫而微紅,名膝遊風。膝之兩旁腫痛,憎寒壯熱,晝夜偏劇,腫處手不可近,為膝眼毒。膝蓋上腫痛者,為膝癰。(《準繩》)
又曰:膝內臁近折紋之處,結核腫痛,但核形長如魚之狀,名上水魚。
陳實功曰:鶴膝風乃三陰虧損不足之證,上下腿細,惟膝眼腫大,狀如仙鶴膝行。初起寒熱交作,亦宜汗解,如汗後腫痛仍不見消,此陰寒深伏,以大防風湯溫暖經絡,重者兼灸膝眼二穴,敷以琥珀膏,亦可漸漸收功。如以上諸法治之不效,終成痼疾,不必勉強消之,只宜先天大造丸、史國公藥酒常常服之,或可轉重就輕,移步行履,尚可圖也。(《正宗》)
岐天師曰:此乃因濕而戰,立而行房,水氣襲衣,故成此疾。(《秘錄》)
李子永曰:鶴膝風,古人多用大防風湯,內氣血藥並用,以病在下焦陰分故也。如岐天師除去血藥,想用宜於初起之時,如病久古方恐不可廢。
馮魯瞻曰:膝間腫痛不消,防成鶴膝風,以膝腫如鶴足脛細,脈多弦緊是也。乃三陰經虛寒濕流注為患,人多誤為濕熱,乃至膿成,氣血大虧,已不可救矣。不知此證與附骨疽俱腎虛者多患之。因真氣衰弱,邪氣得以深襲,前人用附子者,以溫補腎經,又能行藥勢散寒邪也。
故體虛之人,為冷氣所襲,經久不消,極陰生陽,寒化為熱而潰也。若誤用寒涼,必成廢疾,或攣曲偏枯,或痿弱不起,或堅硬如石為石疽,或日久始潰,皮肉俱腐為緩疽,下部道遠,非桂附不能下達也,況腎主骨,而臀以下俱屬腎,非桂附不能入其經而宣行也。(《錦囊》)
《可法良規》云:鼓槌鶴膝起於中濕,蓋足膝屬肝,肝有風寒濕氣,則血脈阻滯不能流行,注膝成病,下股之血脈有去而無返,是以愈瘦愈冷而筋愈縮,上腿之血脈有積而無散,是以愈腫愈熱而肌愈削,其源若起於流注,則肉凝者必爛,爛則冷毒腐骨,腐骨一出,神仙無術,遂成難治廢疾。
當皮膚未破之時,則肌肉尚未死,急以玉龍膏熱酒調敷膝之上腿,回接陽氣以住骨痛,又以沖和膏敷上腿冷處,引其氣血,使流動而下通貫血脈。又以玉龍膏敷骨膠處,以接引所引之血脈,以驅散所積之陰氣,內服追風丸倍加乳沒,則無有不愈者矣。
又云:一切濕痰濕熱,或死血凝滯等證,患在關節,流注不行,非用辛溫開發腠理,流通隧道,使氣行血和,焉能得效。人畏附子有毒,多不肯服,若用童便炮製,何毒之有,況中病即已,又不常服,何足為慮。經曰:有是病用是藥者此也。故大防風湯、活絡丹,治腳氣、鶴膝風證多效。
張真人曰:此病乃立而行房,風濕侵於兩膝,故成此疾。然治法絕不治腎,止治氣而自愈,亦不必治風濕也。(《良方補遺》)
《心法》曰:鶴膝風一名遊膝風,又名鼓槌風。痢後得者為痢風。單生者輕,雙生者最重,潰後如出白漿,浮皮腫痛仍前,不可用蝕藥,只宜用芙蓉葉、菊花葉各五錢研末,大麥米飲拌勻貼之,亦可止痛,或豆腐渣蒸熱捏作餅,貼之亦可,此證系外證中之敗證,收功甚難。
白話文:
鶴膝風主要討論:
王肯堂說:兩邊膝蓋腫痛,大腿逐漸變細,這叫做鶴膝風,又叫做鼓槌風。這種病通常是體內濕氣引起的,或是因為拉肚子之後腳變得虛弱無力,疼痛到無法行走,這叫做痢風。也可能是因為傷寒後殘留的毒素沒有散去,導致風寒濕氣結在經絡裡,血液循環不通暢,造成筋越來越縮,大腿越來越細,這屬於足少陽經和足陽明經的病變。
另外還說:膝蓋以上腫痛,原因不只一種,必須仔細分辨。如果兩邊膝蓋內外都腫,疼痛像被老虎咬一樣,忽冷忽熱,大腿逐漸變細,膝蓋越來越腫大,這叫做鶴膝風。這種情況要趕快用隔蒜灸,並服用大防風湯,加倍乳香來止痛舒筋。但如果只有一邊膝蓋痛,而且會牽引到上下,腫脹不嚴重只是稍微發紅,這叫做膝遊風。如果膝蓋兩旁腫痛,怕冷發高燒,白天晚上情況更加嚴重,腫的地方不能碰,這叫做膝眼毒。如果膝蓋骨上面腫痛,這叫做膝癰。
另外還說:膝蓋內側靠近膝彎的地方,長出像結核一樣腫痛的東西,但這個核的形狀長得像魚,這叫做上水魚。
陳實功說:鶴膝風是屬於身體三陰經虧損不足的病症,上下腿都細,只有膝蓋關節腫大,看起來像仙鶴的膝蓋一樣。剛開始會有忽冷忽熱的症狀,也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。如果發汗後腫痛沒有消退,表示體內陰寒很深,要用大防風湯來溫暖經絡。嚴重的可以配合艾灸膝眼兩個穴道,再敷上琥珀膏,就可以慢慢好轉。如果以上這些方法都沒效,就會變成難以治癒的慢性病,不用勉強去消除它,只能長期服用先天大造丸和史國公藥酒,或許可以減輕病情,讓走路比較順利,還可以設法治好。
岐天師說:這種病是因為濕氣侵襲,站著行房,水氣侵襲衣服,才會導致這種疾病。
李子永說:鶴膝風,古人大多用大防風湯,配上補氣血的藥一起使用,因為病在下焦陰分。如果像岐天師說的除去補血的藥,可能適合在剛開始發病的時候使用,如果病久了,古老的方子恐怕不能廢棄不用。
馮魯瞻說:膝蓋之間腫痛不消退,要小心變成鶴膝風,因為膝蓋腫得像鶴的腳,小腿細,脈象多是弦而緊。這是三陰經虛寒濕氣流注造成的,很多人誤以為是濕熱,結果化膿,氣血大虧,就無法救治了。不知道這個病和附骨疽一樣,都是腎虛的人容易得。因為真氣衰弱,邪氣才能深入侵襲,以前的人用附子來治療,是因為它能溫補腎經,又能推動藥效,驅散寒邪。
所以體虛的人,被寒氣侵襲,很久都沒消退,極陰會產生陽,寒氣會變成熱,然後潰爛。如果誤用寒涼的藥,一定會變成殘廢,或是關節攣縮、半身不遂,或是軟弱無力站不起來,或是變硬像石頭一樣變成石疽,或是很久才潰爛,皮肉都腐爛變成緩疽。下半身離心臟比較遠,不是桂枝、附子這種藥,藥力無法到達,而且腎主骨,臀部以下都屬於腎,不是桂枝、附子這種藥,沒辦法進入腎經發揮作用。
《可法良規》說:鼓槌鶴膝這種病是因為體內濕氣引起的,因為腳和膝蓋屬於肝經,肝經如果有風寒濕氣,就會導致血液循環不順暢,停留在膝蓋就會生病。小腿的血液有去無回,所以越來越瘦越來越冷,筋也越來越縮。大腿的血液有積聚而無法散去,所以越來越腫越來越熱,肌肉也越來越消瘦。如果病因是流注,那麼肌肉凝結的地方一定會潰爛,爛了之後就會有冷毒腐蝕骨頭,骨頭一旦腐爛,神仙都沒辦法,就會變成難以治癒的殘疾。
當皮膚還沒破的時候,肌肉還沒壞死,趕快用玉龍膏用熱酒調和敷在膝蓋和大腿上,恢復陽氣來止住骨痛,再用沖和膏敷在大腿發冷的地方,引導氣血,使之流動,打通血脈。再用玉龍膏敷在骨膠的地方,來接引被引導的血脈,驅散積聚的陰氣,內服追風丸加倍乳香、沒藥,沒有不能痊癒的。
又說:所有濕痰、濕熱,或是瘀血凝滯等病症,病在關節,流動不順暢,一定要用辛溫的藥來打開皮膚毛孔,疏通經絡,使氣血運行和順,才能有效。人們害怕附子有毒,大多不敢服用,如果用童子尿炮製,哪裡還有毒?而且對症下藥,病好就不用再吃了,有什麼好擔心的。醫經說:「有這種病就要用這種藥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大防風湯、活絡丹,治療腳氣、鶴膝風等病症,大多有效。
張真人說:這個病是因為站著行房,風濕侵襲兩邊膝蓋,才導致這種疾病。然而治療的方法完全不用治療腎,只治療氣就可以自己痊癒,也不需要治療風濕。
《心法》說:鶴膝風又叫做遊膝風,也叫做鼓槌風。拉肚子之後得到的叫做痢風。單獨發生比較輕微,兩邊同時發生最嚴重,潰爛後會流出白色的膿液,皮膚浮腫疼痛和之前一樣,不能用腐蝕性的藥,只能用芙蓉葉、菊花葉各五錢磨成粉末,用大麥米漿調勻敷在上面,也可以止痛,或是用熱的豆腐渣捏成餅敷在上面也可以,這個病屬於外證中的敗證,很難治好。
3. 鶴膝風門主方
神方(岐天師)
黃耆(八兩),薏苡仁(四兩),白朮,白茯苓(各二兩),防風(五錢),上肉桂(三錢)
水十餘碗,煎二碗,分作二服。上午一服,臨睡一服,服後以厚被蓋之,必出大汗,不可輕去其被,令汗自干,即愈。一服可也,不必再服。(此方妙在用黃耆以補氣,蓋兩足之所以能動而舉步者,氣以行之也。
今鶴膝之病,則人之氣虛不能周到,行步自然艱難,今用黃耆半斤,則氣旺極矣,又佐之肉桂以通其氣,又佐之防風以散邪,始相惡而相濟,又佐之白朮、薏苡仁以去其寒濕之氣,邪氣去則正氣自固,此功之所以速成也。若以為人不能受,畏而不用,則反害之矣。)
又方
黃耆(四兩),薏苡仁(二兩),防風,川萆薢(各三錢),牛膝(二兩),上肉桂(一錢),秦艽(一錢五分)
水八大碗,煎四碗,作早中晚三次服,不必蓋汗,服下自有汗出,閉坐房中,不可見風,俟汗乾再出房門。
又方
懷生地,牛膝(各三錢),炙黃耆,白朮(土炒),赤芍藥,防己,川續斷,薑黃,獨活(各一錢),當歸,白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紅花,上肉桂(各六分)
加姜二片,棗二枚,煎服,如浸藥酒,照方十倍,用木瓜酒二十斤,龍眼肉四兩浸飲。
又方
生薑,蔥(去須,各三斤)
共搗汁,入酒糟半盅,熬一盅聽用,先以酒調麝香分許,塗手內擦兩膝眼上紅赤令透,再用陳油紙攤前膏貼患處,其熱如蒸,拔出大小孔如針眼,其腿即可伸縮行動矣。
兩膝風。
當歸,五加皮,生地,薏苡仁,木瓜(各一兩),牛膝(焙,八錢),防己(二錢),廣皮,半夏(各三錢),嫩桑葉(炒,二兩),秦艽,續斷(各五錢),火酒八斤浸飲。
鶴膝風。
無名異(五錢),地骨皮(三錢),乳香,沒藥(各一錢五分),麝香(一分)
研勻,用車前草搗汁,入老酒調敷之,五日愈。
張真人神方
生黃耆(一斤),釵石斛(四兩),遠志肉(此味最能健膝),懷牛膝(各三兩)
用水十碗,煎二碗,再入金銀花一兩,煎一碗,一氣服之,服後覺兩足如火之熱,教病人睡了,以厚被蓋之,汗出至湧泉,始可去被,否則斷斷不可去也。一服病去大半,再服痊愈,不分久暫,俱可如法治之。
鶴膝風。(鎮江何仁源。)
當歸(二錢),粟殼,獨活,羌活,蒿本,蔓荊子,川芎,半夏,甘草(各一錢),明天麻(一錢二分),白茯苓(八分),防風(七分),漢防己(六分)
生薑三片,水二盅,煎服。
鶴膝風,真蘄艾每次半斤煎湯,乘熱熏洗,洗一次漸消,一日洗數次消盡。
鶴膝風。
番木鱉(四兩,酒泡蒸去皮,用麻油四兩熬枯浮起為度,再用陳壁土炒乾研細,只用二兩),大楓子(淨仁二兩,燈心同水煮過,研細去油,只用一兩),穿山甲(洗淨土炒研細,一兩。),西附子(二兩,大者童便煮過,去皮臍,切片焙乾,研細用,一兩)
以上四味,共五兩,和勻收貯瓷瓶中,每服七分,空心溫酒調服,極醉出汗,七服除根。
白話文:
[鶴膝風門主方]
神效方(岐天師)
黃耆(八兩),薏苡仁(四兩),白朮,白茯苓(各二兩),防風(五錢),肉桂(三錢)
用水十多碗煎成兩碗,分成兩次服用。早上服一次,睡前服一次,服藥後用厚被子蓋住,一定會出大汗,不要輕易掀開被子,讓汗自然乾,就會痊癒。服用一次就可以,不必再服。(這個方子的奧妙在於用黃耆來補氣,因為雙腳之所以能活動走路,是靠氣來運行的。
現在患鶴膝風這種病,是因為人體氣虛,不能周流全身,行走自然困難。現在用半斤黃耆,就能使氣非常旺盛,再配上肉桂來疏通氣,又配上防風來驅散邪氣,讓這些藥物互相制約又互相幫助。再配上白朮、薏苡仁來去除體內的寒濕之氣,邪氣去除,正氣自然穩固,所以效果很快。如果因為擔心病人無法承受,害怕而不使用,反而會耽誤病情。)
又一方
黃耆(四兩),薏苡仁(二兩),防風,川萆薢(各三錢),牛膝(二兩),肉桂(一錢),秦艽(一錢五分)
用水八大碗煎成四碗,早中晚三次服用,不必蓋被子發汗,服藥後自然會出汗,關在房間裡,不要吹到風,等汗乾了再出房間。
又一方
懷生地,牛膝(各三錢),炙黃耆,白朮(用土炒過),赤芍藥,防己,川續斷,薑黃,獨活(各一錢),當歸,白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紅花,肉桂(各六分)
加生薑兩片,紅棗兩枚,煎煮服用。如果用藥酒浸泡,按照藥方比例增加十倍,用木瓜酒二十斤,龍眼肉四兩浸泡後飲用。
又一方
生薑,蔥(去掉根鬚,各三斤)
一起搗爛取汁,加入半盅酒糟,熬成一盅備用。先用酒調和少量麝香,塗在手掌內側,摩擦兩膝關節紅腫的地方,使藥滲透進去,再用陳油紙攤開膏藥,貼在患處,感覺像蒸一樣熱,會拔出像針眼大小的孔洞,腿就可以伸展開活動了。
兩膝風
當歸,五加皮,生地,薏苡仁,木瓜(各一兩),牛膝(烘焙過,八錢),防己(二錢),廣陳皮,半夏(各三錢),嫩桑葉(炒過,二兩),秦艽,續斷(各五錢),用八斤火酒浸泡後飲用。
鶴膝風
無名異(五錢),地骨皮(三錢),乳香,沒藥(各一錢五分),麝香(一分)
研磨成粉末,用車前草搗汁,加入老酒調勻塗敷,五天就會痊癒。
張真人神效方
生黃耆(一斤),釵石斛(四兩),遠志肉(這個藥最能強健膝蓋),懷牛膝(各三兩)
用水十碗煎成兩碗,再加入金銀花一兩,煎成一碗,一次性服下。服藥後感覺雙腳像火一樣熱,讓病人睡下,用厚被子蓋住,汗出到腳底湧泉穴,才可以去掉被子,否則絕對不可以去掉。服用一次病就好了一大半,再服一次就會痊癒,不論病程長短,都可以這樣治療。
鶴膝風。(鎮江何仁源。)
當歸(二錢),粟殼,獨活,羌活,蒿本,蔓荊子,川芎,半夏,甘草(各一錢),明天麻(一錢二分),白茯苓(八分),防風(七分),漢防己(六分)
加生薑三片,用水兩盅煎煮後服用。
鶴膝風,用真正的蘄艾每次半斤煎湯,趁熱熏洗,洗一次就會逐漸消退,一天洗數次就會全部消退。
鶴膝風
番木鱉(四兩,用酒浸泡後蒸熟去皮,再用麻油四兩熬製,直到番木鱉浮起來,然後用陳年的壁土炒乾研成細末,只用二兩),大楓子(去掉果核的仁二兩,和燈心草一起用水煮過,研成細末去掉油,只用一兩),穿山甲(洗淨用土炒過研成細末,一兩),西附子(二兩,大的用童子小便煮過,去掉皮和臍,切片烘乾研成細末,用一兩)
以上四味藥,共五兩,混合均勻裝在瓷瓶中,每次服用七分,空腹用溫酒調服,喝到很醉並且出汗,服用七次就可以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