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二十五 (2)
卷二十五 (2)
1. 附骨疽門主方
雷火神針,治風寒濕毒襲於經絡為患,漫腫無頭,皮色不變,筋骨疼痛,起坐艱難,不得安臥者,用此針之。
蘄艾(三錢),丁香(五分),麝香(二分)
藥與蘄艾揉和,先將夾紙筒如指拇大,用艾藥疊實收用,臨用以蕭山紙七層,平放患上,將針點著一頭,對患向紙捺實,待不痛方起針,病甚者再復一次,七日後火瘡大發,自取功效矣。
追風逐濕膏,治風寒暑濕相傷,以致骨節疼痛,筋攣不能步履,或麻木濕痹等證,並效。
豨薟草,川烏,天南星,羌活,萆麻子(打碎),半夏,海風藤,草烏,真桂枝,麻黃(各三兩),茅蒼朮,獨活,當歸,白芷,大黃(各一兩),北細辛(一兩)
以上藥咀片,用蔥汁、薑汁各二碗拌藥,先浸一宿,次日用香油半斤,同藥入鍋內慢火煎至蔥姜二汁將幹不爆時,再下香油十斤,方與藥相煎渣枯為度。細絹濾清,每油一斤,下飛過炒黃丹十兩為準配用;再將前油入鍋內煎滾,以油滴水成珠不散,方下黃丹,徐徐攪入其膏;已成再下研淨松香末一斤四兩,再同熬化,取下鍋來,以盆頓穩;再下乳香、木香、胡椒、輕粉各二兩,白芥子末四兩,漸入攪和極勻,傾入缽內收貯。旋用熱湯頓化,綾緞攤貼,七日後諸病可痊,百發百中。
附骨癰將成,用此法即散。其法急掘地坑,以火煅紅,沃以童便,赤體坐其上,以被席圍抱下截,使熱氣熏蒸,腠理開,氣血暢,毒氣解而自愈。
洗寒濕腿痛。
真川椒(一錢),蘄艾(四兩),透骨草(一兩)煎湯洗。
附骨疽。
古銅錢(刮末,三分),黃蠟(三錢),油核桃肉(六個)
搗碎和勻,軟豆腐衣包好。用酒空心送下。
貼骨癰疽並寒濕氣疼痛。
川烏(河水換煮七次),草烏(河水換煮七次),甘草,羊角尖(炙研),番木鱉(用麻黃五錢煎湯泡一宿,去毛,切片,土拌炒脆),土木鱉(去殼,淨肉切片,香油炒脆,各一兩)
共為細末,用赤沙糖打糊為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一錢,無灰酒送下。
鶴膝筋骨腫痛。
熟附子(一兩),全蠍,黑豆(各四十九粒),八角川烏(一個),蚯蚓(劈開繃新瓦上曬乾,一兩)
研細末,糕糊為丸。每服一錢,溫酒送下。
白話文:
雷火神針
這個方法是用來治療風寒濕毒侵襲經絡所引起的疾病,症狀是患處慢慢腫起來,但表面看不出明顯的病灶點,皮膚顏色沒有改變,但筋骨會感到疼痛,導致起身或坐下都很困難,甚至無法好好躺下休息。
作法是將蘄艾三錢、丁香五分、麝香二分,將這些藥材混合均勻,然後用厚紙捲成約拇指大小的紙筒,把混合好的藥材紮實地塞進紙筒裡備用。使用時,先在患處平鋪七層蕭山紙,然後將紙筒點燃一頭,對準患處在紙上按壓,直到感覺不痛時才將紙筒移開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重複一次。大約七天後,患處會出現像火燒過的水泡,這時就會開始見效。
追風逐濕膏
這個藥膏是用來治療因為風寒暑濕侵襲身體,導致關節疼痛、筋脈攣縮無法行走、或出現麻木濕痹等症狀,效果很好。
藥材包括:豨薟草、川烏、天南星、羌活、蓖麻子(打碎)、半夏、海風藤、草烏、真桂枝、麻黃(各三兩),茅蒼朮、獨活、當歸、白芷、大黃(各一兩),北細辛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切成片狀,加入蔥汁、薑汁各兩碗攪拌均勻,浸泡一晚。隔天,將藥材與半斤香油一同放入鍋中,用小火慢慢煎煮,直到蔥薑汁快乾、不再冒泡時,再加入十斤香油,繼續煎煮到藥渣枯乾為止。接著用細絹布過濾出藥油。每斤藥油,加入十兩炒黃的飛過黃丹(一種礦物藥材)攪拌均勻。然後再將藥油倒入鍋中加熱到滾燙,直到油滴入水中會凝結成珠狀而不散開,這時再加入黃丹,慢慢攪拌均勻,使其成為膏狀。接著加入一斤四兩研磨細的松香末,繼續熬煮使其融化。取出後,放入盆中放穩,再加入乳香、木香、胡椒、輕粉各二兩,以及白芥子末四兩,慢慢攪拌均勻,倒入缽中儲存。使用時,用熱水隔水加熱融化藥膏,再塗抹在綾緞布上,敷貼在患處。敷貼七天後,各種病症即可痊癒。
附骨癰快要形成時,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消散。
另一種方法是,先挖一個地坑,用火把坑底燒紅,然後倒入童子尿,赤裸身體坐在坑上,用被子或蓆子圍住下半身,讓熱氣熏蒸,使皮膚毛孔打開,氣血暢通,毒氣自然就會消散。
洗寒濕腿痛
用真川椒一錢、蘄艾四兩、透骨草一兩,煎煮成湯來清洗患處。
附骨疽
將古銅錢刮下來的粉末三分,黃蠟三錢,油核桃肉六個,搗碎混合均勻,用軟豆腐皮包好,然後空腹用酒吞服。
貼骨癰疽及寒濕氣疼痛
藥材包括:川烏(用河水換煮七次),草烏(用河水換煮七次),甘草,羊角尖(烤過研磨成粉),番木鱉(用五錢麻黃煎的湯浸泡一晚,去除毛,切片,與土拌炒到脆),土木鱉(去除外殼,取淨肉切片,用香油炒到脆,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全部研磨成細末,用赤砂糖打成糊狀,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溫熱的酒送服。
鶴膝風筋骨腫痛
藥材包括:熟附子(一兩),全蠍,黑豆(各四十九粒),八角川烏(一個),蚯蚓(剖開,在新瓦片上曬乾,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糕糊做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溫酒送服。
2. 多骨疽門主論
陳遠公曰:有大腿邊旁長強穴間忽疼痛高腫,變成癰疽,久則肉中生骨,以鐵箝取出,已而又生,人以為多骨癰也,誰知是濕熱毒所化乎!夫多骨癰之生,因人多食瓜果,濕熱所成者也,早治,一二劑便可解散,無如因循失治,以至濕壅添熱,熱盛而化骨,日久遷延,臥床不能起也。
說者謂初起時未嘗有骨,可以內散,既生骨後,必須爛骨,外取未可全恃,解散誰知不然,蓋多骨證無形所化,非肉中真生骨也,似骨而非骨耳。真骨難化,似骨又何難化之有,治法利濕清熱,而主之補氣血之藥,骨自消矣。五神湯:茯苓一兩,金銀花三兩,牛膝五錢,紫花地丁一兩,車前子一兩。
水煎服。二劑輕,三劑骨消,四劑瘡口平,五劑痊愈。此以車前、茯苓利水,地丁清熱,牛膝、銀花補中散毒,安得不奏功哉。(《冰鑑》)
王肯堂曰:多骨疽,又名曰剩骨,又名朽骨。生足脛上,生疽既潰甚久而不愈,腐爛出骨者是。蓋因毒氣壅盛,結成此骨,非正骨也。此疽因未潰之前,補劑太過,故結毒而不散也。(《準繩》)
岐天師曰:多骨疽,乃生於大腿之中,多生一骨者是,乃濕熱而生者也,治之得法,則易易耳。否則變生可畏,治以化骨至神丹即愈。苟或失治,即長一骨,橫插於皮間作痛,必須取出此骨始愈,以鐵鋏鉗出之,外以生肌膏貼之。此方妙在用白芍,蓋白芍能平肝木,又能活筋。
多骨疽者非骨也,筋變為骨,似骨而非骨也。白芍不特平肝木之火,兼能散肝木之邪,邪去則筋舒,筋舒則似骨非骨者盡化,又加金銀花,原能去毒,此二味之所以相濟也。(《秘錄》)
雷真君曰:大凡毒生環跳之穴,即多骨疽也。
張仲景曰:多骨之生也,雖生於濕熱,而成之不由濕熱也。必平時喜飲涼水,好食果品而成之,初起宜消毒散敷之。
陳實功曰:多骨疽者,由瘡潰後久不收口,乃氣血不能運行至此,骨無榮養所致,細骨由毒氣結聚化成,大骨由受胎時精血交錯而結,日後必成此疽也。但腎主骨,宜服腎氣丸、十全大補湯,先補脾腎,次用艾附餅灸之,令溫暖腐毒,朽骨自然脫盡,生肌斂口而愈。(《正宗》)
汪省之曰:多骨疽,患一二年不愈,常落出骨一片,或細骨或有蛀蝕眼,或三五個月,落骨一片,此骨非營氣不從而生,乃母受孕復感精氣而成。(《理例》)
《心法》曰:多骨疽毋論老小,皆有生者,多在腮齶、牙床、眼胞、頦下、手足、腿膊等處。有因腎虛之人,生瘡久硬不消,口不收斂,外被寒邪襲入,與膿毒凝結於中,借人之氣血化成多骨者。又有初生落草,肌肉之中按之如有脆骨,由胎元受之,精血交錯而致。迨其人長大後,必於脆骨之處,突然發腫而生疽,及潰後多骨脫出,其口方收。
亦有多骨出之不休者,名曰骨脹,難愈。以上二因,治法皆同,俱用隔附子並艾灸之,以宣寒凝,令骨速脫。蓋骨屬腎,遇寒則凝,故從熱治也。
白話文:
陳遠公說:有時大腿旁邊,靠近長強穴的地方,突然疼痛腫脹,變成癰疽。時間久了,肉裡面會長出像骨頭的東西,用鐵鉗夾出來後,又會再長。人們都以為是多骨癰,哪知道這是濕熱毒素造成的呢!多骨癰的產生,是因為人吃太多瓜果,濕熱積聚形成的。早期治療,一兩劑藥就能散開,但如果拖延不治,就會導致濕氣阻塞,增加熱毒,熱毒過盛就化成骨頭。時間久了,會臥床不起。
有人說,剛開始的時候還沒有骨頭,可以通過內服藥散開。但是一旦長出骨頭,就必須讓骨頭腐爛,從外面取出,不能完全依賴內服藥散開。其實不然,多骨證是由無形的東西化成的,不是肉裡面真的長出骨頭,只是像骨頭而已。真正的骨頭很難改變,像骨頭的東西又怎麼會難以消除呢?治療方法是利濕清熱,同時用補氣血的藥物,骨頭自然就會消失。五神湯:茯苓一兩,金銀花三兩,牛膝五錢,紫花地丁一兩,車前子一兩。
用水煎服。兩劑藥可以減輕症狀,三劑藥可以使骨頭消失,四劑藥可以使瘡口癒合,五劑藥可以痊癒。這個方子用車前子、茯苓利水,紫花地丁清熱,牛膝、金銀花補中散毒,怎麼會沒有效果呢!(出自《冰鑑》)
王肯堂說:多骨疽,又叫剩骨,也叫朽骨。長在小腿上,生了癰疽,潰爛很久都不好,腐爛到露出骨頭的就是這種情況。這是因為毒氣阻塞,結成這種骨頭,不是真正的骨頭。這種疽是因為在還沒潰爛之前,用了太多的補藥,所以毒素結聚而不散。(出自《準繩》)
岐天師說:多骨疽,是長在大腿裡面的,多長出一塊骨頭。這是因為濕熱引起的,如果治療得當,很容易治好。否則會變得可怕。用化骨至神丹就能治好。如果沒有及時治療,就會長出一塊骨頭,橫插在皮膚之間,引起疼痛,必須把這骨頭取出來才能治好。用鐵鉗子夾出來,然後在外面貼上生肌膏。這個方子的妙處在於用了白芍,白芍可以平肝木,又能活絡筋骨。
多骨疽長出來的不是真正的骨頭,是筋變成的,像骨頭但不是骨頭。白芍不僅能平息肝火,還能散肝木的邪氣,邪氣散了筋就舒展了,筋舒展了,像骨頭的東西自然就消失了。再加上金銀花,本來就能解毒,這兩味藥配合使用,就能相互幫助。(出自《秘錄》)
雷真君說:凡是毒生在環跳穴的,就是多骨疽。
張仲景說:多骨的產生,雖然是由濕熱引起的,但形成卻不完全是因為濕熱。一定是平時喜歡喝冷水,愛吃水果造成的。剛開始的時候應該用消毒散敷在患處。
陳實功說:多骨疽,是由於瘡潰爛後很久不收口,導致氣血不能到達那裡,骨頭沒有營養造成的。細小的骨頭是由毒氣結聚形成的,大的骨頭是受孕時精血交錯結成的,以後一定會長出這種疽。但是腎主骨,應該服用腎氣丸、十全大補湯,先補脾腎,然後用艾附餅灸患處,使之溫熱,腐爛的毒素就會脫落,長出新肉,瘡口就會癒合。(出自《正宗》)
汪省之說:多骨疽,患病一兩年都不好,經常會掉出一片骨頭,有的細小,有的有蛀蝕的孔洞,或者三五個月掉出一片骨頭。這些骨頭不是因為營氣不足而產生的,而是母親懷孕時又受到精氣影響而形成的。(出自《理例》)
《心法》說:多骨疽不論老少,都有可能發生,大多在臉頰、牙床、眼瞼、下巴、手腳、腿部等地方。有的是因為腎虛的人,長瘡很久都不消腫,瘡口不收斂,外面又受到寒邪侵襲,和膿毒凝結在一起,藉著人的氣血化成了多骨。還有的嬰兒剛出生,肌肉裡面按著就像有脆骨一樣,這是因為胎兒時期受到影響,精血交錯造成的。等到長大成人後,在脆骨的地方,會突然腫起來長出癰疽,潰爛後多餘的骨頭會脫落,瘡口才會癒合。
也有多餘骨頭不斷長出來的,叫做骨脹,很難治好。以上兩種情況,治療方法都是一樣的,都用隔附子加上艾灸,來宣散寒凝,讓骨頭趕快脫落。因為骨屬腎,遇到寒就凝結,所以要用熱藥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