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二十四 (9)
卷二十四 (9)
1. 陰器部
自婦女前陰、瘡䘌、菌挺,一切皆匯於此部中,以便檢閱參治。
2. 陰吹門主論
《金匱》云:胃氣下泄,陰吹而正喧,此穀氣既不能上升清道,復不能循經下走後陰,陰陽乖僻,如腸交之義是也。甚或簌簌有聲,如後陰之失氣狀,宜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主之。
《見聞隨錄》云:產婦不得食蔥,如誤食之,必成陰吹。
白話文:
《金匱要略》中說:胃氣向下墜泄,陰氣被吹而振動著,這表示穀氣既不能上升到清道,又不能沿著經絡下降到後陰,陰陽失調,就像腸子前面錯亂的樣子。嚴重的時候甚至有簌簌的聲音,像後陰失去氣一樣,應當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來治療。
3. 陰瘡門主論
王肯堂曰:陰器屬足厥陰肝經、任脈之會。(《準繩》)
又曰:運氣陰瘡皆屬寒。經云:太陽之濕,陰中乃瘍,隱曲不利,治以苦熱是也。
《素問》云:厥陰之脈絡陰器,繫於肝。
白話文:
王肯堂說:生殖器官屬於足厥陰肝經和任脈的交會處。
又提到:運氣學說中的陰瘡都屬於寒性。經典上說:太陽的濕氣,會導致陰部生瘡,排泄不暢,應該用苦味熱性的藥物來治療。
《素問》中提到:厥陰經脈連接著生殖器官,並且與肝相聯繫。
又云:督脈者,其絡循陰器合纂間是也。至於足太陽外合清水,內屬膀胱而通水道,手太陽外合淮水,內屬小腸而水道出焉,則又屬手足太陽也。腎主水則又屬足少陰也。飲入於胃,遊溢精氣,上輸於脾,脾氣散精,上歸於肺,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則又屬手太陰也。《素問》又謂前陰者,宗筋之所聚,太陽陽明之所合,則又屬脾與腎矣。
白話文:
另外又說:督脈的經絡沿著陰部和會陰之間循行。至於足太陽經的別脈外合清水,內屬膀胱使水道通暢。手太陽經的別脈外合淮水,內屬小腸並匯集水道。所以它又屬於手足太陽經。腎臟主水,所以它又屬於足少陰經。水分進入胃中,散佈精氣,往上輸送到脾臟,脾臟的元氣散佈精氣,再往上歸屬肺臟,通過肺臟來調節水道,往下輸送到膀胱,所以它又屬於手太陰經。《素問》中又說:前陰部是宗筋聚集的地方,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匯合的地方,因此它又屬於脾臟和腎臟。
癰瘡生其間,須細心求而責之,不可專主一厥陰肝經,而惟清肝導濕之為事,斯無誤矣。
《靈樞》云:筋者聚於陰器,而脈絡於舌本,肝者筋之會也,又屬督脈。
白話文:
癰瘡生在這些部位時,需要仔細檢查並追究原因,不能只專注於厥陰肝經,而僅僅進行清肝導濕的治療,這樣才不會出錯。
《靈樞》說:筋聚集在生殖器官,並且脈絡連接到舌根,肝是筋的匯聚之處,又屬於督脈。
張仲景云:少陰脈滑而數者,陰中即生瘡,陰中蝕爛者,狼牙湯洗之。(用狼牙二兩,以水四升煮至半升,以綿纏箸如繭,浸湯瀝陰中繭二遍。)
白話文:
張仲景說:少陰脈跳動流利而快速的人,身體內部就會生瘡,身體內部糜爛的人,可以用狼牙湯清洗。(使用狼牙二兩,加入四升水煮至一半的量,用棉花纏繞筷子成繭狀,浸泡湯液後瀝乾,再將藥液滴到陰部瘡口兩遍。)
岐天師曰:大約暗疾,婦人十居其九,或生於兒門之外,或生於兒門之中,止可陳說,然猶有羞愧而不肯盡言者,止可意會,而默思之也。大約兒門之病,非癢則痛,當以默治湯主之,此湯皆是平肝去濕之品,毋論有火無火,有風有濕,俱奏奇功,正不必問其若何癢,若何腫,若何痛,若何爛也。(《秘錄》)
陳實功曰:婦人陰瘡乃七情鬱火傷損肝脾,濕熱下注為患,形多不一,總由邪火所化也。(《正宗》)
白話文:
岐天師說:「大略來說,陰暗疾病,女性十有九個。疾病可能生於子宮門口,或生於子宮裡面。我只能陳述說明,但仍有羞於啟齒、不肯說出全部病情的人,這就只能意會,而讓自己默想。大略來說,子宮的疾病,不是發出異常就是痛,應該用默治湯來治療。這個湯藥,都是平肝去溼的物品,管有無火或無火、有無風或有溼,都會發揮奇特的功勞。正當,詢問火或無法是什麼樣子、風什麼樣子、痛有什麼樣子、腐壞是什麼樣子。」
薛立齋曰:陰戶毛際正中發毒名曰陰蓋毒,紅腫疼痛,此乃肝火鬱結而成。治當清肝養血,外用敷消,如已成膿,治同癰疽法。
白話文:
薛立齋說:陰戶毛際正中生出毒瘡,叫做「陰蓋毒」,紅腫疼痛,這是由於肝火鬱結而形成的。要治療它,應該清肝養血,外用消腫的藥物敷抹。如果已經形成膿瘡,就依照治療癰疽的方法來治療。
又曰:陰戶一邊結腫,亦有兩邊結腫,其形如繭,名曰陰繭。內膿成自潰頭,得之於肝火濕熱,或新婚傷損,或交合不潔染毒,均成此證。
白話文:
又曰:陰戶內子宮腫痛潰爛,名廷孔毒。肝火鬱結者重,交合所傷者輕,俱用海浮散油調灌入,仰臥良久,後換玉紅膏調海浮散,以綿潤透,插入自效。
4. 陰瘡門主方
陰戶潰爛。(竇氏。)
兒茶、雞內金各一錢,輕粉五分,冰片三分,研細乾摻。
白話文:
兒茶和雞內金各一錢,輕粉五分,冰片三分,研磨成細粉,乾摻混合即可。
婦人陰瘡,杏仁不拘多少,燒存性,麝香少許,細細研勻,如瘡口深用小絹袋盛藥系口,炙熱納陰戶內。
白話文:
當歸(60公克),白茯苓、白芍(各30公克),梔子(18公克),柴胡(6公克),楝樹根(3公克)
津調散(《錦囊》)。治妒精,婦人陰濕瘡,膿汁淋漓臭爛。
黃連,款冬花(各等分),麝香(少許)
研細末。先用沐浴長春散煎洗,軟絹拭乾,津調搽之,忌用生湯洗。
默治湯(岐天師)
當歸(一兩),白茯苓,白芍(各五錢),梔子(三錢),柴胡(一錢),楝樹根(五分)
水煎服。有痰加白芥子,有火加黃芩,有寒加肉桂,余不必加。
化毒生肌散(雷公)。治產門處生瘡久不愈,兼治一切瘡毒神效。
白話文:
用開水煎服。有痰加白芥子,有火加黃芩、有寒加肉桂,其他不用加。
黃柏(炒),白薇(炒),鉛粉(炒),兒茶,蚯蚓屎(炒),潮腦(各三錢),乳香(去油,二錢),麝香(三分),輕粉,冰片(各五分)
研細,摻瘡口,二日即愈。
白話文:
黃柏(炒熟),白薇(炒熟),鉛粉(炒熟),兒茶,蚯蚓屎(炒熟),潮腦(各三錢),乳香(去掉油脂,二錢),麝香(三分),輕粉,冰片(各五分)。
5. 陰䘌門主論
陳實功曰:婦人陰戶生蟲䘌如小蛆者,乃心氣鬱而邪火所化。(《正宗》)
白話文:
陳實功說:婦女的私處如果長了像小蛆一樣的蟲子,這是因為心氣鬱結,邪火所導致的。
又曰:又有婦人久居寡室,淫火妄而又郁,鬱而又妄,邪火久注,多致陰中作癢,生蟲食人內臟,陰中腐爛,攻刺疼痛,臭水淋漓,口乾發熱,形削不食,咳嗽生痰,有此證者,非藥能愈,終歸於死。此又名失合證,與癆瘵相似。(《正宗》)
白話文:
又說:陰䘌瘡宜四物湯加入黃連、龍膽草、木通、石菖蒲以通散心竅鬱滯,外以銀杏散納入陰中。
又曰:陰䘌瘡宜四物湯加黃連、龍膽草、木通、石菖蒲以通散心竅鬱滯,外以銀杏散納入陰中。
又曰:陰器外生疙瘩,內生細蟲作癢,不可忍者,此蟲食人臟腑即死,令人多發寒熱,與癆瘵相似,畏羞不說,因循日久,面黃肌瘦,咳嗽生痰,往往不治者多矣。急與逍遙散吞蘆薈丸,外以銀杏散綿裹塞入,殺蟲止癢,半月漸愈。
白話文:
又說:陰部外長疙瘩,裡面生小蟲子會發癢,讓人受不了,這種蟲子會吃人的臟腑,導致死亡,會讓人經常發冷發燒,和肺結核很像,因為羞於啟齒,拖著拖著,臉色發黃,肌肉消瘦,咳嗽生痰,常常很多人都治不好。趕緊服用逍遙散並吞服蘆薈丸,外面用銀杏粉和棉花包裹塞入,殺蟲止癢,半個月左右會逐漸痊癒。
又曰:陰器內生紅蟲,長者一寸,短者五六分,治法宜歸脾湯加山梔、白朮、牡丹皮、甘草主之。
白話文:
李東垣說:婦女的陰蝕瘡,是腎臟虛弱,邪熱凝聚在下焦,經絡不通暢,氣血運行不暢,或者房事不潔,洗澡不乾淨,導致生瘡而隱忍不醫,腫脹更加嚴重,因為瘡在裡面,難以治療,疼痛難忍,或者小便滴滴答答,或者經過十幾天,潰爛膿血,肌肉被侵蝕,或者出血不止,形成下疳,男子則陰丸腫脹潰爛。(《十書》)
竇漢卿曰:婦人之性多偏而多郁,若有不遂,則心肝腎三經之火,勃然而起,遂致陰內生瘡,或生疳瘡,或生翻花瘡,陰中極癢,名䘌瘡,又名陰蝕瘡。極痛極癢,狀如蟲行,淋漓膿汁,皆由濕熱與心火相系而生。
李東垣曰:婦人陰蝕瘡,乃腎臟虛邪,熱結下焦,經絡痞澀,氣血不行,或房欲洗浴不潔,以致生瘡而隱忍不醫,焮腫尤甚,因瘡在裡,措手無方,疼痛注悶,或小便如淋,或經十數日,潰爛膿血,肌肉侵蝕,或血出不止,以成下疳,男子則陰丸腫潰。(《十書》)
張景岳曰:陰蝕患於陰戶之中,一癢則痠麻徹骨,一痛則痛楚連心,良由產後保護不慎,以致風寒內逼,臨經調攝失宜,致延濕熱中生,新產未曾滿月,交接房勞,經血不曾乾淨,淫欲所傷,或惹疳瘡,或因肝鬱,是以子宮生蟲作癢,潰流穢水,失治則子宮散而陰戶脫矣。宜用雞肝散、絲瓜散插之,萆麻湯洗,艾葉散熏。
白話文:
張景岳說:陰蝕這種病症發生在女性的私處,一發癢時會感到酸麻到骨頭裡,一疼痛起來則是痛徹心扉。通常是因為產後護理不當,讓風寒侵入體內,加上月經期間調養失當,導致濕熱在體內滋生。如果生產後還未滿一個月就進行性生活,或者月經尚未完全乾淨時有性行為,這些都可能因淫欲而造成傷害,或是引發疳瘡,或由於肝氣鬱結,從而使得子宮內生蟲、發癢,並流出骯髒的分泌物。若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子宮鬆散甚至陰戶脫垂。應該使用雞肝散和絲瓜散來塞入患處,用萆麻湯來清洗,並以艾葉散來熏蒸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