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二十四 (7)
卷二十四 (7)
1. 腎囊生瘡門主方
卵袋生瘡抓之流水,陳紫蘇、大紅椒,煎湯熏洗三次。
外腎生瘡。
蚯蚓屎(二兩),綠豆粉(一兩)
水研塗,干又敷。
白話文:
睪丸部位長瘡,抓後會有液體流出,使用陳紫蘇和大紅椒煎湯熏洗三次。
外生殖器長瘡。
用蚯蚓的排泄物(二兩),綠豆粉(一兩)
用水調勻塗抹,乾了之後再敷。
2. 濕陰瘡門主論
李東垣曰:濕陰瘡由腎經虛弱,風濕相搏,邪氣乘之,瘙癢成瘡,浸淫汗出,狀如疥癬者是也。(《精義》)
白話文:
李東垣說:濕陰瘡是因為腎經虛弱,風濕兩種邪氣相互作用,邪氣趁虛而入,造成皮膚瘙癢形成瘡瘍,並伴有汗液滲出,症狀看起來像疥癬。
3. 胞漏瘡門主論
申鬥垣曰:肝經濕熱,外胞囊上起窠子作癢,甚則滴水,濕透中衣,名曰胞漏瘡。(《啟玄》)
白話文:
申鬥垣說:肝經有濕熱時,外生殖器部位會長出疹子並發癢,嚴重時還會流出液體,弄濕內褲,這種情況被稱為胞漏瘡。
又曰:又有楊梅瘡毒結於此,以致腎囊破裂,漏水腥臭,久治不痊,宜土茯苓湯加人參等補藥治之。
白話文:
此外,還有楊梅瘡毒在這裡形成,導致腎囊破裂,漏水腥臭,長時間治療不見好轉,此時應使用土茯苓湯加入人參等補藥來治療。
4. 陰囊出汗門主方
陰囊出水,銀粉、蠟茶、五倍子研細同蔥椒湯洗淨,以香油調搽。
陰囊夜癢,抓之流水及婦人下部陰濕。(《集驗》)
白話文:
陰囊潮濕發癢,用飛鹽、皁角、苦參、花椒、蛇牀子、蒼朮煎煮成湯藥,燻洗患處。連續幾次就能夠徹底治癒。
陰囊濕癢,飛鹽、皂角、苦參、川椒、蛇床子、蒼朮煎湯熏洗,數次除根。
牡蠣,蛇床子,乾荷葉,破故紙,官桂,紫梢花(各等分)
加蔥白數莖煎湯去渣,熏洗兩許藥洗一次。
白話文:
-
牡蠣:一種海產貝類,具有滋陰補血、軟堅散結的功效。
-
蛇牀子:一種草本植物,具有補腎壯陽、祛風濕的功效。
-
乾荷葉:荷葉曬乾後製成的中藥,具有清熱解暑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
-
破故紙:一種含有澱粉的植物,具有益氣補虛、健脾滲濕的功效。
-
官桂:桂皮的別名,具有溫陽散寒、活血通絡的功效。
-
紫梢花:一種草本植物,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以上六味中藥材等分混合,可以製成中藥方劑,具有補腎壯陽、溫陽散寒、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陽痿、早洩、宮寒、痛經等症狀。
沐浴長春散(《錦囊》)。男子下元陰濕久冷,陰囊搔癢疼痛成瘡、流水及婦人陰濕子宮久冷。
牡蠣,蛇床子,官桂,紫梢花,破故紙,乾荷葉(各等分)
白話文:
「沐浴長春散」(出自《錦囊》),是一種治療男性下元陰濕久冷、陰囊搔癢疼痛成瘡、流水,以及女性陰濕子宮久冷的藥方。
「沐浴長春散」這個藥方,可以治療男性下身陰濕、寒冷的狀況,這種狀況通常是長時間的潮濕引起。症狀包括陰囊搔癢、疼痛、形成瘡口、流膿等。這個藥方還可以治療女性陰濕、子宮寒冷的狀況,通常也是長期潮濕引起。
每用一兩五錢,水一小鍋,入蔥白數莖,煎八分,先熏後洗,換搽津調散。
卵胞出水
全蠍(一錢,酒洗焙),玄胡索(五錢)
白話文:
每次用藥一兩五錢,加少量水煎煮至藥液減少八成,先用藥液蒸薰患處,然後清洗乾淨,再塗上津調散。
如出水日久,腰痛加杜仲一錢,共為細末,作一服空心無灰酒調下。定痛消腫止水,三服痊愈。或糊丸亦可,屢用屢驗。
白話文:
如果水腫發作很長時間,腰部疼痛,再加一錢杜仲,一起研磨成細末,做成一劑藥,空腹時用無渣的酒送服。一定能止痛、消腫、利尿,三劑藥就可以痊癒。也可以把藥製成丸劑服用,多用幾次,療效就會顯現出來。
腎囊濕爛並婦女陰蝕濕爛生瘡。抱雞卵連殼焙,一錢,冰片五釐,兒茶一分,燒灰存性,共乳細搽之。
白話文:
腎囊或婦女生殖器因濕氣導致壞死潰爛:取雞蛋加蛋殼一起烘烤,一錢;冰片五分;兒茶一份,燒成灰後保留藥性,共同研磨成細膩的藥膏,塗抹在患處。
5. 疝氣偏墜門主論
夫疝者,是陰氣積於內,復為寒氣所襲而發,故《素問》以下論疝,皆以為寒,然不可單論曰寒。蓋雖為寒鬱而作,亦由醉飽無度,內蒸濕熱,痰積流於厥陰,木性急速,又為寒束,是以痛甚。
白話文:
疝氣是陰寒之氣堆積於體內,又受到外界的寒氣入侵而發作。因此,《素問》以下有關疝氣的論述,都認為疝氣是由寒引起的。但是,也不能單純地說疝氣就是寒引起的。因為疝氣雖然是因寒氣鬱結而發作,但也和過度飲酒、暴飲暴食、體內濕熱蒸騰、痰液積滯流到厥陰經有關。而木性急速,又受到寒氣束縛,所以疼痛劇烈。
症雖見於腎,病實本乎肝,厥陰肝脈絡於陰器耳,可見內積濕熱鬱於中,外被寒邪郁束於外,且有痰飲、食積、死血鬱結為病,故謂專主肝經而與腎絕無相干也,其候睪丸牽引少腹,或無形無聲,或有形如瓜,有聲如蛙,激搏而痛,無有定處,不堪忍也。其證有七:寒、水、狐、血、氣、狐、筋是也。
(《馮氏錦囊》)
白話文:
症狀雖然出現在腎臟,但病根其實在於肝臟,厥陰肝脈絡與陰器相連。因此,可見內積濕熱鬱結在體內,外被寒邪鬱結在體外,加上痰飲、食積、死血鬱結為病,所以說專主肝經而與腎臟完全無關。症狀是睪丸牽引少腹,有時沒有形狀和聲音,有時有形狀像瓜,有聲音像青蛙,激動搏動而疼痛,沒有固定的位置,令人難以忍受。症狀證型有七種:寒證、水證、狐證、血證、氣證、狐證、筋證。
寒疝者,厥陰經中受寒,故筋攣卵縮,其狀囊冷結硬如石,陰莖不舉,或控睪丸而痛,此必得之於久坐濕地,寒氣鬱於外也。水疝者,囊腫痛而狀如水晶,陰汗時出,癢瘙而出黃水,小腹按之而作水聲,此必得之於醉酒房勞,汗出遇風,濕熱乘虛流結囊中,二便脹秘不通也。㿗疝者,陰囊腫大如斗升,不癢不痛,此因感受濕氣,是以陰核氣結,亦有灼痛者。
白話文:
血疝:形狀像黃瓜,在小腹兩側,橫骨兩端,俗稱便癰。這是因為受到嚴重感染,春夏季炎熱勞動,導致內氣血流溢,滲入膀胱囊,形成癰腫。
血疝者,狀如黃瓜,在於小腹兩旁,橫骨兩端,俗名便癰。此乃得之重感,春夏大燠勞動,使內氣血流溢,滲入脬囊,結成癰腫也。氣疝者,上連腎區,下及陰囊是,或號哭忿怒,氣鬱急迫而脹痛,此必因父精怯,陰痿強力入房成胎,乃胎病也。狐疝者,其狀如瓦,臥則入腹,行則乃出腹,入囊似狐之晝出穴而溺,夜入穴而不溺,故名狐疝也。蓋環陰器上抵少腹者,乃肝經之部分,是受疝之處也。
氣疝:上連腎區,下及陰囊,有時會大哭大怒,氣鬱急迫而脹痛。這是因為父親精子弱,陰痿勉強行房受孕,所以是胎兒疾病。
狐疝:形狀像瓦片,躺著時進入腹部,站著時則突出腹部,進入囊中像狐狸白天出洞小便,晚上進入洞穴不小便,所以稱為狐疝。環繞陰器上抵少腹的部分,是肝經的部位,也是疝氣的發病部位。
白話文:
氣疝:這種情況會影響到腎臟區域和陰囊,有時患者會出現大哭或大怒的情況,並感到氣鬱急迫以及脹痛。這是因為父親的精子較弱,並且在性功能不全的情況下勉強進行性行為導致懷孕,所以這是一種先天性的疾病。
狐疝:這種疝氣形狀類似瓦片,當人躺下的時候,突出的部分會回到腹部裡面;而站立的時候,則會從腹部突出來。它的表現就像是狐狸白天出洞小便,晚上進入洞穴就不小便一樣,因此被稱為狐疝。這種疝氣發生在環繞生殖器官並向上延伸至下腹部的位置,屬於肝經所經過的路徑,也是疝氣發病的地方。
一切疝氣,非肝木受邪,即肝木自病,此乃肝經自病也。筋疝者,陰莖腫脹,或潰膿而痛,裡急筋縮,或莖中痛,痛極作癢或陰不收,白物如精而隨溺出,此得於房勞,或邪術所致也。
睪丸所絡之筋非盡由厥陰,而太陰陽明之筋亦入絡也。故患左丸者痛多腫少,患右丸者痛少腫多也。
白話文:
更有腎氣虛弱受木邪所傷的人,這是因為心火下降,腎水因此溫暖,真陽下降,腎氣就自然平和,既溫暖又平和。哪裏會出現腎氣太過的情況呢?這是因為嗜慾損害身體,腎虛導致陰陽水火不能協調,進而沉寒腫脹而疼痛堅硬。
更有木腎者,蓋心火下行,腎水自溫,真陽下降,腎氣自和,既溫且和焉。有木強者哉。此因嗜欲內戕,腎虛以致陰陽水火不接,乃沉寒脹大而痛硬也。
又有身體發熱,耳後忽生痄腮,紅腫脹痛,腮腫將退,而睪丸忽脹,一丸極大,一丸極小,似乎偏墜而實非,蓋耳旁乃少陽膽經之分,與肝經相為表裡,少陽感受風熱而遺發於肝經也。
白話文:
又有身體發熱,耳後忽然長了腮腺炎,發紅腫脹而且疼痛,腮腫即將消退時,陰囊忽然腫脹,一側睪丸極大,一側睪丸極小,看起來好像一邊睪丸下垂,但實際上沒有,這是因為耳旁屬於少陽膽經的範圍,和肝經表裡相通,少陽膽經經絡感受風熱,轉而發病於肝經。
婦人小腹旁逼近陰處並結脹痛,或皮里頂起如鵝子大,乃寒氣聚於厥陰所致。小腹受寒,其病即發,是謂陰疝。女子血涸不月,足躄嗌乾,癃秘小腹有塊,前陰突出,後陰痔核,皆女子之疝也。但女子不名疝,而名瘕。
白話文:
女性下腹部靠近陰部的地方腫大的疼痛,或者皮下有腫塊突出,像鵝蛋那麼大,這是因為寒氣積聚在厥陰經所致。小腹受寒,疾病就會發作,這就是所謂的陰疝。女性月經量少閉經,腿腳麻木、嗓子乾澀,小便不通或排便困難,小腹有硬塊,陰蒂突出,肛門長痔瘡,這些都是女性的疝氣。只是女性不稱之為疝氣,而稱之為瘕。
古方以烏頭梔子等分加鹽酒煎服之,名梔附湯,其效亦速,後因此方隨症加減,無有不應,須分濕熱多少而治之。丹溪曰:烏頭治外束之寒,梔子治內郁之熱,則內熱外寒之理昭然矣。況二物皆下集之藥,梔子為烏頭所引,則勢下急速,不容少緩於胃中矣。若按之痛止者,尤屬虛寒,須加肉桂以薑汁丸服,若速欲定痛,用枳核、山楂核、荔枝核、川楝子、吳茱萸各炒為末,白湯調服。
白話文:
古時候的人用烏頭和山蘭菊的種子,加上食用性的酒精放在一起,煎成湯汁來喝,這叫“菊附湯”。它的效果也快,後來的治方根據不同的疾病,調整用量,都非常見效,必須先辨分是潮熱還是寒症,再決定用藥。金丹溪說:“用烏頭來治寒症,用山蘭菊的種子來治熱症。這樣把熱症和寒症分清楚了,就能知道該怎麼治了。”而且這兩味藥都屬於下集類的藥物,把山蘭菊種子和烏頭放在一起,藥效就會迅速產出,不能在胃裡稍有緩和。如果是按下去就不痛了,就屬於嚴重的寒症,必須加肉桂和用生長液丸子來服。如果想快點止痛,就用車前子、山刺、核桃、川棟子、吳梅子等,把這些東西一起炒成粉,用白開水混合起來吃。
小兒偏墜,多因食積不消,脾濕下行,流入肝部。
又有陰莖全縮不見,而陰囊光腫不痛,此因肝氣虛損而不能舒達也,宜溫補之。
白話文:
小孩子疝氣多是因為食物積滯不消化,脾臟的濕氣向下走,流入肝臟部位。
還有一種情況是陰莖完全縮進看不見,但陰囊腫脹而沒有疼痛感,這是因為肝氣虛弱不能順暢運行,應該用溫補的方法來調理。
檳榔曰:水疝,腎囊皮色光亮,無熱無紅,腫痛有時,內有聚水,宜用針從便處引出水氣自安。如腫痛日久,內膿已成,脹痛者可即針之,內服十全大補湯加山萸肉、丹皮、澤瀉。(《正宗》)
白話文:
檳榔說:水疝病,腎囊表皮光亮,不發熱不紅腫,腫痛有時發作,裡面積聚著水,應當用針從方便的地方引出水氣自然安康。如果腫痛日久,裡面已經聚集了膿液,腫痛者可以立即針灸,內服十全大補湯加入山茱萸肉、丹皮、澤瀉。(《正宗》)
林慕莪曰:或問氣以疝稱,其義何居?答曰:積土成山,積氣成疝,疝者山也,其氣日積月累,聚而不散而成疝,猶之積土成山,自小至大,由卑至高之義。但氣本無形,因虛而凝聚不散,隨其所聚之處為痛,故五臟遂皆有疝,蓋即五臟之元氣,失其溫養生髮之性,營運轉輸之常,虛則滯,寒則凝,自無而有,自微而著,自閉塞以至於不通而痛矣。(《活人書》。
白話文:
林慕莪說:有人問氣為什麼用「疝」來稱呼,它的意義是什麼?我回答說:「積土成山,積氣成疝」,疝就是山的意思,氣日積月累,聚集起來而不散開,就形成了疝,就像積土成山,從小到大,從低到高的意思。但是氣本身是無形的,由於身體虛弱而凝聚不散,隨著它聚集的地方而疼痛,所以五臟都可能有疝,蓋即五臟的元氣,失去了溫養生髮的特性,營運轉輸的常態,虛則滯,寒則凝,由無到有,由微到著,由閉塞到不通而疼痛了。(《活人書》)
又曰:或問既由無形之氣,積久成疝為痛,自應痛無已時,緣何亦有不痛之日,以為散而不痛,則能散似無成疝之法,以為不散,則疝從何歸,可以不痛,或有時止時發,甚至終身不愈者,亦由此氣時聚時散之所致耶?抑此氣暫時隱伏耶?答曰:若氣能散能聚,何由成疝?惟其積而不散,遂成為痛為硬之勢,但元氣之虛,有輕重不同,為病亦有新久深淺之異,大約痛之緩急止發,亦存乎其人之氣血虛實,而五臟有病有不病也。
白話文:
有人又問道:「既然疝氣是由無形的氣積聚而成,這股氣積聚久了就會形成疝氣而且感到疼痛,那麼疼痛應該是一直不停地發生,為何也會有不痛的時候?難道是疝氣散開了就不會感到疼痛嗎?如果是這樣,那麼就應該有讓疝氣散開的方法,但如果疝氣沒有散開,那疝氣又歸於何處?怎麼會不感到疼痛?或者是疝氣有時停止有時發作,甚至終身不癒,這些都是由於這股氣時而聚集時而散開造成的嗎?抑或是這股氣暫時隱伏起來了?」我回答道:「如果這股氣能夠散開又能聚集,怎麼還能形成疝氣呢?正是因為它積聚在一起而無法散開,才形成了疼痛和堅硬的狀況。只是人的元氣強弱不同,疾病也有新舊深淺之分,而疼痛的緩急停止發作,也取決於病人的氣血虛實,以及五臟是否患有疾病。」
又曰:或問今之所為疝者,必責之寒濕之氣,但寒本足太陽膀胱寒水受病,濕乃足太陰脾經濕土用事,緣何又言足厥陰肝家之病,既曰肝病,則當責之濕熱,復與寒濕無干矣。寧無說乎?答曰:五臟有疝,出於《內經》,何得獨系之肝,況寒濕二氣,郁久皆能化熱,大凡五行六氣,傳變自有不同,學者當擴充其義焉。
白話文:
又有人說:現在所患的疝氣,一定是由於寒濕之氣所引起的,但寒本是足太陽膀胱寒水受病,濕乃足太陰脾經濕土用事,為什麼又說是足厥陰肝家的病呢?既然說是肝病,那麼就應該責怪濕熱,與寒濕無關了。難道沒有別的說法嗎?回答說:五臟都有疝氣,這是《內經》中記載的,為什麼獨獨歸因於肝呢?況且寒濕二氣,鬱積久了都能化為熱,一般來說,五行六氣,傳變自有不同,學者應該擴充其義。
又曰:或問男子固有睪丸大小,及小腸膀胱崑崙諸氣為疝者矣,據云五臟皆疝,則婦人亦當病疝,疝將何法以驗之,而愈之耶?答曰:男婦一體,五臟俱各有疝,外腎雖無,而少陰厥陰之絡脈畢具,治法必依五臟,男婦豈有別乎?但礙於俗,不敢直言耳。
白話文:
有人問:男子本來就有睪丸大小,以及小腸膀胱崑崙諸氣為疝氣,據說五臟皆有疝氣,那麼婦女也應該得疝氣,疝氣有什麼方法可以驗證和治療呢?
答:男女是一體的,五臟都有疝氣,外腎雖然沒有,但少陰厥陰之絡脈俱全,治法必須依據五臟,男女豈有區別?只是礙於習俗,不敢直言罷了。
又曰:或問疝為積氣所成,五臟概有積氣所成為病,何獨此積又以疝稱也哉?答曰:聚而不散之為積,積久而成高大之形為疝,前後似是而實非。蓋五積由乎本經之氣,各因七情六鬱而成積,而此證不獨本經因虛自病,且有感觸而發,虛實傳變而盛者也。若正言疝已具七種之名,已見《醫統》、《準繩》、《指掌》諸書,可以不贅。
白話文:
有人說道:疝氣是積氣所造成的,五臟都有積氣形成的疾病,為什麼只有這種積氣被稱為疝氣呢?
回答:聚而不散的氣叫做積,積久形成高大之形,就是疝氣了。看起來前後相似,實際上卻不同。
其他五積是從本身經絡的氣而起,各種原因的情緒鬱積,形成積滯,而疝氣不只是本經虛弱而自行發生疾病,還可以受到外因而引發,虛實互傳而發作。
若是以疝氣來稱呼,已經具備了七種名目,而且在《醫統》、《準繩》、《指掌》等書中都有記載,可以不再贅述。
今以五臟之疝詳列於後,以詔後學。肺疝者,或為風寒深入肺俞,冷飲寒氣直達肺竅,本經元氣素虧,復為寒邪所襲,初由聚而不散,漸至積而成疝。蓋肺證有三:一曰:肺痹,痹者閉也,閉而不通,似喘非喘,咽嗌不利者,痹也,非疝也。二曰:息賁,乃肺氣膹滿,不能下降,日久月深,胸中似有物礙氣道不利,語言因之塞澀者,息賁也,非疝也。
白話文:
現在將五臟的疝氣詳細列出於後,以告知後學。肺疝是指風寒深入肺俞穴,冷飲寒氣直接到達肺竅,肺臟的元氣本來就虧虛,又被寒邪侵襲,起初是聚集而不散開,漸漸積累成疝氣。肺證有三個症狀:一是肺痹,痹指閉塞不通,閉塞不通,好像喘但是又不像喘,咽喉不利,這是肺痹,不是疝氣。二是息賁,是指肺氣充盈滿溢,不能下降,日積月累,胸中好像有東西妨礙氣道不通暢,說話因此而阻塞不通,這是息賁,不是疝氣。
三曰:肺疝,疝則較前二證不同,鼻息粗暴,呼吸短促,胸膈與雲門、中府之間梗塞為痛者,疝也。其名有三,為病亦不相遠,惟氣口脈弦急有力者,當以疝治。心疝者,心氣久郁不舒,積而成疝,正氣日衰,結聚日盛,稍有感觸,窘迫而痛如割如裂,痛則四肢厥冷,汗出如浴。左寸關沉而弦急者,虛寒之疝也。
白話文:
第三種疝氣:肺疝。疝氣與前面兩種病證不同,鼻子呼吸粗暴,呼吸短促,胸腔和雲門、中府穴感到梗塞疼痛,這就是疝氣。疝氣是一種病症,它很遠,只有氣口脈搏弦急的人,才應該用疝氣來治療。心疝是指心氣長期鬱結不暢,積聚成疝氣,正氣一天天衰弱,結聚一天天加重,稍有感受,就會感到窘迫疼痛,就像被割裂一樣,疼痛時四肢冰冷,汗出如洗。左寸關脈沉而弦急,屬於虛寒之疝。
弦澀而數,心煩嘈雜而痛者,陰虛內熱而氣鬱,復兼火化也。脾疝者,其濁氣自下逆上,連噯不寬,脹滿作痛,痛則嘔吐清水,或苦水痰涎之類,其脈兩關弦急者為實,沉滑者為虛。肝疝者,陰囊赤腫堅硬而痛,痛連兩胯小腹之間,以厥陰之絡,絡於陰器也。右關尺弦急而數,兼有寒熱,外證此濕熱之氣,無由疏泄,傳為囊癰也。
白話文:
脈象沉緊而跳動頻繁,同時感到煩躁不安並伴有疼痛,這是陰虛內熱且氣機鬱結所致,同時還有火熱之邪耗傷人體。脾疝,是由於濁氣自下而上逆行,連續打嗝也無法得到緩解,腹部脹滿而疼痛,疼痛時,會嘔吐清水或苦水痰涎之類的東西,脈象兩關弦急的是實證,沉滑的是虛證。肝疝,陰囊紅腫堅硬而疼痛,疼痛連及兩胯和小腹之間,這是由於厥陰經的絡脈,與陰器相絡連的緣故。右關尺脈弦緊且跳動頻繁,同時伴有寒熱,外在癥狀濕熱之氣,無法宣洩,傳變為陰囊腫脹。
若婦人則有小腹脹痛,兩胯間大筋偏墜,及痛連腰胯者,其有肝氣下陷,戶中陰挺突出為痛者,濕熱下陷,傳為陰戶焮腫發癢,甚則生蟲臊臭,凡此皆肝家積氣所化,猶男子之疝者也。其脈左關尺亦有沉弦而數,或弦急而數者。腎疝者,大多縱欲房勞之人,裡氣先虧,寒濕之氣行以乘之,積久成疝,其痛自腰腎下連陰莖,小便兼之淋濁艱澀,其脈微而澀,或沉細而濡軟。肺疝,以辛散之,以苦順之,所為分清也。
白話文:
- 心疝:如果是寒症,則用溫散之劑治療,如果是熱症,則兼顧補益和清熱。
心疝,寒者治以溫散之劑,熱者兼補兼清。脾疝,專於溫散,若濕熱甚者,必先化濕理痰。肝疝,必須升清利濁,分消濕熱之氣。腎疝,當於溫補之中,佐以分消之藥。更當以古人之七疝,參酌為治,猶為詳盡無疑。
- 脾疝:專門用溫散之劑治療,如果濕熱很嚴重,則必須先化濕理痰。
- 肝疝:必須升清利濁,分別消散濕熱之氣。
- 腎疝:應該在溫補的基礎上,佐以分消之藥。
- 此外,還應該參照古人的七疝,綜合考慮,治療起來才更詳細周到,不會有遺漏。
又曰:或問《丹溪纂要》一書,為世首推,獨云疝主肝病,與腎無涉。況肝無補法,故前人之治疝者,多用苦辛之味以破氣散堅為主,今子主以參、朮、歸、苓治疝,已為背謬,而又立腎疝一門,豈不與丹溪故為矛盾耶?答曰:肝腎之有疝,不獨本於《內經》,即今之患者,瞭然有二。
白話文:
有人問:《丹溪纂要》一書,被世人推崇備至,獨獨說疝氣是肝的病,與腎臟無關。況且肝臟沒有補益的方法,所以過去的醫師治療疝氣,大多用苦辛的藥味來破氣散堅為主,現在您主張用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茯苓來治療疝氣,已經是背離正道了,又另外設立腎疝一門,豈不是與丹溪的論點相矛盾嗎?回答道:肝臟和腎臟都有疝氣,這不只是《內經》的說法,就是現在的患者,也很明顯的有這兩種。
蓋厥陰肝經之絡,循環乎陰器,上連小腹左右之旁,以至乎脅,下系外腎二子之根,故肝疝有子脹偏墜痛連小腹之證。若腎者開竅於前陰,絡脈於兩腰,其疝則痛自陰莖,上連腰腎者是也。
白話文:
厥陰肝經的經絡,循環在陰器,向上連繫小腹左右兩側,一直到脅肋,向下連繫外腎兩個睪丸的根部,所以肝疝氣有睪丸腫脹、偏墜、疼痛連繫小腹的症狀。如果腎臟的經絡,開竅在前陰,經絡連繫兩腰,那麼腎疝氣的疼痛就會從陰莖開始,向上連繫腰腎。
然而肝為腎之子,子能令母虛,故肝病無有不補腎者,母能令子實,腎實則肝病無有不愈者,況世之患疝由腎虛而致者尤多,故治肝必兼顧腎,治腎必兼顧肝,又治疝之捷要,不可不知也。余所以治肝疝之有餘者,原不出乎疏泄溫散,以肝家之客邪有餘,不得不由疏導而去之耳。
白話文:
肝臟是腎臟的兒子,兒子能使母親虛弱,因此肝病沒有不治療腎臟的;母親能使兒子健康,腎臟健康則肝病沒有不痊癒的。況且,世界上因為腎虛而得疝氣的人更多了,所以治療肝臟必定要同時考慮腎臟,治療腎臟必定要同時考慮肝臟。又治療疝氣的捷徑,是不能不知道的。我治療肝疝氣有餘的患者,原先不出於疏散溫暖,因為肝臟的邪氣過多,不得不用疏導的方式祛除。
若病久肝家之正氣自虛,或有挾虛而發,其脈不甚沉急,甚則空豁無力,面青肢厥者,苟非參朮補益,而兼用桂附溫補,豈能獲效,此正所謂補其母,而子自實之義也。世俗苦執肝無補法之說,但逢疝症,不分肝腎,不論虛實,過用克伐,豈知肝虛復盜母氣以自益,而腎氣亦因之虧損,故有肝病未已,而腎家虛寒之氣,上衝心胃而危急者也,此正所謂子能令母虛也。昔仲景治寒疝腹中痛,及脅痛裡急者,用當歸生薑羊肉湯無不愈者,豈非補肝之驗。
白話文:
如果疾病久拖不治,肝臟的正氣就會虛弱,或者虛熱一起發作,脈搏不會很沉急,嚴重的時候空虛無力,臉色青紫,手足厥冷。如果不用參朮來補益,而兼用桂附溫補,哪能收效呢?這正是所謂的補其母,而子自實的道理。世俗的人固執地認為肝臟沒有補法,一旦遇到疝病,不分肝腎,不論虛實,過度使用克伐之法。殊不知肝虛又竊取母氣來滋養自己,而腎氣也因此而虧損,所以有肝病沒有治癒,而腎臟虛寒之氣,上衝心胃而危急的情況。這正是所謂的「子能令母虛」的意思。過去仲景治療寒疝腹中痛,以及脅痛裡急的病症,使用當歸、生薑、羊肉湯,所有的病人沒有不治癒的。這不就是補肝的驗證嗎?
而王肯堂、繆仲醇治疝氣上攻,心腹窘迫者,用八味地黃丸投之立應者,又非補腎之一證乎?甚有疝證大便不通者,當利大便,如許叔微、羅謙甫皆用芫花是已。小便不通者,當利小便,如許叔微治宋荀甫以五苓散是已。
白話文:
而王肯堂、繆仲醇治療疝氣上攻,導致心腹窘迫,使用八味地黃丸治療,立竿見影,這不正是補腎的其中一項證據嗎?嚴重到疝氣證導致大便不通的情況,應該要令大便通暢,例如許叔微、羅謙甫都使用芫花來治療;小便不通的情況,則應該要使小便通暢,例如許叔微治療宋荀甫,使用五苓散來治療。
若據《纂要》於腎經無涉,則五苓不當用,又言疝無下法,則芫花不當用,所列之藥及諸書所用七疝之方,無非辛苦破氣,寒熱雜收,既不能補肝腎之真陰,又不能通利二竅,使邪有所泄,而徒耗其氣於冥冥之中,豈不悖哉!昔有久疝不愈,只於每日空心以淡飛鹽滾湯漱口,嚥下無遺,不半年而愈,永久不發。
蓋齒乃骨之餘,夜臥口閉,精氣聚於齒間而成垢,以垢補腎,正補之以屬也,又補腎之一徵也。
白話文:
如果根據《纂要》中所說,五苓散不應該用於腎經,那麼芫花也不應該用於疝氣。而所列出的藥物以及其他書中所用的七種疝氣的藥方,都是辛辛苦苦地破氣,寒熱雜收,既不能補益肝腎的真陰,也不能通利二竅,使邪氣有所宣泄,反而徒然地消耗了元氣,豈不是違背了治病的原則?從前有一位患了久疝的病人,沒有治癒,只是每天空著肚子用淡鹽水漱口,並把漱口液全部嚥下,不到半年就治好了,以後再也沒有發作過。
《醫論選要》曰:夫疝氣者,睪丸連小腹急痛也。有七疝:一曰厥疝,謂厥逆心痛足寒,飲食吐逆不下。二曰徵疝,腹中氣乍滿,心下盡痛,氣積如臂。三曰寒疝,因寒飲食積,脅下腹中盡痛。四曰盤疝,腹中氣痛,盤結臍傍。五曰氣疝,腹中乍滿乍減而痛。六曰附疝,腹中臍下有積聚。
白話文:
《醫論選要》上說:疝氣是睪丸連接小腹疼痛的疾病。有七種疝氣:一叫厥疝,是指厥逆、心痛、足寒,飲食嘔吐不下。二叫徵疝,腹中氣體忽然充滿,心下疼痛,氣積得像胳膊一樣粗。三叫寒疝,是因食用生冷食物而積聚,脅下腹部全部疼痛。四叫盤疝,腹中氣痛,氣在臍旁盤結。五叫氣疝,腹中時而脹滿時而消減,並且疼痛。六叫附疝,腹中臍下有積聚。
七曰狼疝,小腹與陰相引而痛,大便難。此七疝之形證也。又有所謂心疝、飢疝、疝癖、小腸氣、膀胱氣、奔豚氣、橫弦、豎弦、偏墜、木腎、腎余、陰腫,其名不同,皆疝之類也。原其所由,未有不因七情四氣之所幹也。
白話文:
七種疝痛,小腹與陰部互相牽引而疼痛,排便困難。這是七種疝痛的典型症狀。另外還有所謂的心疝、飢疝、疝癖、小腸氣、膀胱氣、奔豚氣、橫弦、豎弦、偏墜、木腎、腎餘、陰腫,它們的名稱不同,但都是疝氣的一種。追究其原因,沒有不是因為七情四氣的作用。
夫任脈為病,男子內結七疝,女子帶下症聚,河間以為聚寒,丹溪以為濕熱,無擇以為有寒有熱,子和以為專屬厥陰肝經,觀《內經》所論,則五臟皆有疝,而太陽小腸膀胱與厥陰肝經為疝之主,其氣相通連,而外腎繫於睪丸,此三經乃相連相會者也。蓋肝者筋之合也,聚於陰器,凡疝之發其部分,故曰疝本肝經,治法當以疏導為主,或溫之,或散之,要在隨其各經之證施治,則無不愈矣。
白話文:
關於任脈的病症,男子發生了內部七疝,女子子宮帶下症狀聚集。河間認為是寒氣凝聚,丹溪認為是濕熱,無擇認為既有寒也有熱,子和認為專屬於厥陰肝經。查看《內經》所論述的,則五臟都有疝氣,而太陽小腸膀胱經與厥陰肝經是疝氣的主要經絡,它們的氣血互相通連,另外腎臟繫於睪丸,這三個經絡是相互連接、交會的。肝臟是筋之合,聚集於陰器,凡疝氣的發作,它的部位就是如此,所以說疝氣的根本在肝經。治療方法應該以疏導法為主,或者溫之,或者散之,關鍵是要根據每個人的病情來進行診治,那就不會治不好。
古人用五苓散內加行氣之藥,蓋豬苓、澤瀉分理陰陽,以和心與小腸之氣,白朮既滲腰臍間濕與死血,又助中氣以佐運行藥力,茯苓淡滲而利膀胱水,桂能伐肝邪而溫散通行,茴香治小腸之氣,金鈴子、橘核去膀胱之滯,檳榔下氣開導,少加木通以導小腸之火,立方之工穩極矣。
蓋疝證未有不因內虛外襲,然必先疏泄其氣,所謂通則不痛,若驟加補益,攻心入腹,變成危證。
白話文:
古人使用五苓散再加入幫助氣運行暢通的藥物,豬苓和澤瀉可以分開調解陰陽之氣,調和心臟與小腸之氣,白朮除了可以滲透腰部和肚臍間的濕氣和淤血,還可以幫助中氣運行藥物,茯苓可以幫助利尿,桂枝可以去除肝臟的邪氣,幫助氣血運行,茴香可以治療小腸之氣,金鈴子、橘核可以去除膀胱積滯,檳榔可以幫助緩解氣脹,少加木通可以引導小腸之火,這個処方非常有效。
凡陰囊大而陰莖反縮於內,小便淋漓,行履滯礙,乃膀胱氣也。蓋腎與膀胱為表裡,腎不能藏,為邪所客,遺於膀胱,小便滲入腎囊耳,宜滲利之。有陰莖全縮不見,而陰囊光腫不痛,此因肝氣虛損不能舒達也,宜溫補之。
白話文:
回回人懂得保養的方法,沒有其他特別的方法,只是保護外腎,避免著涼。他們看到南方人穿夏布褲,非常不以為然,擔心涼爽會損傷外腎。他們還說:晚上睡覺時應該用手握住外腎,讓它溫暖,因為外腎是人類生命的根本,必須保護好。
回回俗善何養者無他法,惟護外腎,使不著寒,見南人著夏布褲,甚以為非,恐涼傷外腎也。又云:夜臥當以手握之令暖,謂此乃生人性命之根本,不可以不保護也。(《觚不觚錄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