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六 (24)
卷六 (24)
1. 論瘡瘍四肢逆冷
王肯堂曰:四肢逆冷,乃胃氣虛寒也。(《準繩》)
澄曰:寒熱之厥,辨在何處?蓋寒厥四肢逆冷,過乎肘膝,指甲青,脈沉細無力,有寒證見於外;若熱極而厥者,火極似水,雖厥而指甲尚溫,不似寒厥過乎肘膝,脈來沉實,大而有力,以此為辨。寒厥瘡必灰白下陷,熱厥瘡必紫暗乾枯。
白話文:
王肯堂說:四肢冰冷,是因為胃氣虛寒。(出自《準繩》)
澄先生說:寒厥和熱厥的區別在哪裡呢?寒厥的症狀是四肢冰冷,冰冷感超過肘膝關節,指甲青紫,脈象沉細無力,這些寒證都表現在體表。如果是熱極而導致的厥證,則因為火氣極盛反而表現得像水寒一樣,雖然也有厥證,但指甲仍然溫熱,不像寒厥冰冷超過肘膝關節,脈象沉實有力。以此可以區分寒厥和熱厥。寒厥引起的瘡瘍,顏色會是灰白色,並且凹陷;熱厥引起的瘡瘍,顏色則會是紫暗色,並且乾燥枯萎。
2. 論瘡瘍胸痞
王肯堂曰:忿怒胸痞,肝氣滯也。倦怠胸痞,中氣虛也。胸滿多痰,脾氣虛也。(《準繩》)
書曰:凡胸痞,身上半屬陽,身下半屬陰,胸前乃清陽之分,非物也;若腹滿者,是有物而非邪氣也:但痞氣亦脹滿胸前,何以別之?曰:痞氣因邪在表,誤用硝黃、巴豆、牽牛下之,以致胸脹,必問其人曾經下否?若經下過,即是痞氣,未經下而胸前脹滿者,即半表半裡證。
白話文:
王肯堂說:因為憤怒而導致胸部痞悶,是肝氣鬱滯的緣故;因為疲倦而導致胸部痞悶,是中氣虛弱的緣故;胸部滿悶且痰多,是脾氣虛弱的緣故。(出自《準繩》)
書中記載:凡是胸部痞悶的症狀,身體上半部屬於陽,下半部屬於陰,胸前是清陽之氣聚集的地方,並非有實物阻塞;如果腹部脹滿,則是有實物存在,而非邪氣作祟。但是痞氣也會造成胸前脹滿,要如何區別呢?答案是:痞氣是因為外邪侵犯肌表,如果錯誤地使用硝石、硫黃、巴豆、牽牛子等瀉下藥物,就會導致胸部脹滿。因此必須詢問病人是否曾經服用過瀉下藥物?如果曾經服用過,那就是痞氣;如果沒有服用瀉下藥物而胸前脹滿,那就是半表半裡的證候。
3. 論瘡瘍陽氣脫陷
夫瘡瘍陽氣脫陷,或因克伐之劑,或因膿血大泄,或因吐瀉之後,或因誤而入房,若發熱頭疼,小便淋澀,或滑數便血,目赤煩喘自汗,發熱氣短,頭暈體倦,熱渴意欲飲水,投水惡寒,憎寒身熱惡衣,揚手擲足,汗出如水,腰背反張,鄭聲不絕,此無根虛火之假熱證。或畏寒頭痛,咳逆嘔吐,耳聵目蒙,小便遺難,瀉利腸鳴,裡急腹痛,玉莖短縮,冷汗時出,齒牙浮腫,肢體麻痹,或厥冷身痛,或咬牙齧唇,舌根強硬,此陽氣脫陷之真寒證。皆勿論其脈,勿論其瘡,但見一二,急用參附湯補之,多有復生者。
大凡潰後勞碌,元氣虧損,或夢遺精脫,或滑數便血,或外邪乘之,或誤用寒涼,氣血脫陷而致斯證。治以前藥,亦有復生者。
白話文:
瘡瘍患者陽氣耗損,可能原因包括:過度使用寒涼藥物、膿血大量流失、嘔吐腹瀉之後、或房事過度。若出現發燒頭痛、排尿困難或尿頻、便血、眼睛紅腫、呼吸急促、自汗、發燒氣喘、頭暈乏力、口渴想喝水卻喝了又怕冷、怕冷又發熱、討厭穿衣服、肢體躁動不安、汗如雨下、腰背反弓、呻吟不止等症狀,這是虛火導致的假性發熱。
也可能出現怕冷頭痛、咳嗽嘔吐、耳聾眼花、排尿困難、腹瀉腸鳴、裡急腹痛、陰莖縮短、時有冷汗、牙齒腫脹、肢體麻痺、手腳厥冷疼痛、咬牙磨唇、舌根僵硬等症狀,這是陽氣耗損導致的真正寒證。
不論脈象如何,也不論瘡瘍的狀況,只要出現以上症狀中的任何一、兩種,就要立即使用參附湯來溫補陽氣,許多病人因此而得以康復。
總之,潰瘍癒合後過度勞累導致元氣損傷,或是夢遺精液流失、尿頻便血、外邪入侵、或誤用寒涼藥物,都會導致氣血耗損而出現上述症狀。使用前面提到的藥方治療,也有許多病人得以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