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一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5)

1. 移精變氣論篇

《移精變氣論》曰:變化相移,以觀其妙,以知其要,故欲知其要,則色脈是矣。(言所以知四時五行之氣,變化相移之要妙者何?以色脈故也。)色以應日,脈以應月,常求其要,則其要也。(言脈應月色應日者,占候之期准也,常求色脈之差忒,則是平人之診要也。)粗工凶凶以為可攻,故病未已,新病復起,(謂粗工不料事宜,非病妄治,則其害反增矣。)治之要極,無失色脈,用之不惑,治之大則。

(惑,謂惑亂。則,謂法則也。言色脈之應,昭然不欺,但順用而不亂紀綱,則治病極當之大法也。)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。(此詳言治法,以色脈為要之極,而其要之一,唯在於得神而已。神者,病者之神氣也。)

白話文:

移精變氣論篇

《移精變氣論》說:事物的變化互相轉移,觀察它的奧妙,就能了解它的關鍵。所以想要了解關鍵,就要觀察顏色和脈象。(意思是說,如何得知四季五行之氣的變化和轉移的關鍵?答案就是觀察顏色和脈象。)顏色反映每日的變化,脈象反映每月的變化,經常探求其關鍵所在,就能掌握其關鍵。(意思是說,脈象應月的變化,顏色應日的變化,是診斷時機準確的依據,經常探求顏色和脈象的細微變化,這就是一般醫生診斷的關鍵。)粗心的醫生魯莽地認為可以攻邪,所以疾病還沒痊癒,新的疾病又產生了。(意思是說,粗心的醫生不考慮病情適合與否,胡亂治療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)治療的關鍵在於掌握顏色和脈象,運用得當就不會迷惑,這就是治療的大法則。(迷惑,指混亂;法則,指規律。意思是說,顏色和脈象的反應非常明顯,不會欺騙人,只要順著這個法則治療,而不違背規律,那就是治療疾病最正確的大法。)掌握了病人的精神狀態就能成功治療,失去了病人的精神狀態就會失敗。(這段詳細說明治療方法,以顏色和脈象為關鍵,而關鍵中的關鍵,就在於掌握病人的精神狀態。精神狀態,指病人的神氣。)

2. 湯液醪醴論篇

《湯液醪醴論》曰:精神不進,志意不治,故病不可愈。(動離於道,耗散天真故耳。)精壞神去,榮衛不可復收,何者?嗜欲無窮,而憂患不止,精神弛壞,榮泣衛除,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。(精神者,生之源;榮衛者,氣之主。氣主不輔,生源復消,神不內居,病何能愈!)

其有不從毫毛生,而五臟陽以竭也。津液充郭,其魄獨居,孤精於內,氣耗於外,形不可與衣相保,此四極急而動中,是氣拒於內,而形施於外,治之奈何?(不從毫毛,言生於內也。陰氣內盛,陽氣竭絕,不得入於腹中,故言五臟陽以竭也。津液者,水也。充,滿也。郭,皮也。

陰槒於中,水氣脹滿,上攻於肺,肺氣孤危,鼻者,肺神,腎為水害,子不救母,故云其魄獨居也。夫陰精損削於內,陽氣耗減於外,則三焦閉溢,水道不通,水滿皮膚,身體痞腫,故云形不可與衣相保也。凡此之類,皆四肢脈數急而內鼓動於脈中也。肺動者,謂氣急而咳也。

言如是者,皆水氣格拒於腹膜之內,而浮腫施張於身形之外,欲窮標本,其可得乎?四極言四末,則四肢也。)

平治於權衡,去宛陳莝,是以微動四極,溫衣繆刺其處,以復其形。開鬼門,潔淨腑,精以時服,五陽已布,疏滌五臟,故精自生,形自盛,骨肉相保,巨氣乃平。(平治權衡,察脈之輕重浮沉,宛積也。陳莝,陳草也。邪氣之在人身,猶草莝之陳積,五陽五臟,皆有陽氣。

巨氣,大氣也,正氣也。脈浮在表宜汗,沉在裡宜泄,如去宛積之陳草,又微動四肢以導引入,溫暖其衣以流通之,繆刺其處以復其形體,蓋經脈滿則絡脈溢,繆刺之以調其經脈,開鬼門以發其汗,潔淨腑以利其水,使五臟之精,漸以時復,五臟之陽,漸以宣布,疏滌五臟,邪氣去而精自生,形自盛,骨肉相保,巨氣乃平。)

白話文:

湯液醪醴論篇

精神不振,意志消沉,疾病自然難以痊癒,這是因為行為違背自然法則,耗損了先天之精造成的。精氣耗損,神氣衰敗,營衛之氣再也無法恢復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縱慾無度,憂愁煩惱不斷,導致精神衰弱,營氣虧損,衛氣消散,所以神氣離散,疾病無法痊癒。精神是生命的根本,營衛之氣是氣血的根本,氣血的根本不調和,生命的根本就衰敗了,神氣不能內守,疾病怎麼能痊癒呢!

有些疾病從毛髮的生長就能看出端倪,而五臟的陽氣卻已經耗竭。體液充盈於皮膚,而魂魄獨處,精氣內虛,氣血外耗,身體瘦弱不堪,無法保暖。這種情況下,四肢末端急促顫動,氣血阻塞於內,而形體消瘦於外,應該如何治療呢?(從毛髮生長就能看出端倪,說明疾病的根源在內。陰氣內盛,陽氣衰竭,陽氣無法進入腹部,所以說五臟的陽氣耗竭。體液,就是水;充盈,就是充滿;皮膚,就是包裹身體的皮。)

陰寒之邪在內,水氣脹滿,上衝於肺,肺氣虛弱,鼻子是肺的竅穴,腎臟受水的損害,孩子救不了母親,所以說魂魄獨處。陰精損傷於內,陽氣耗損於外,則三焦阻塞,水道不通,水液充盈於皮膚,身體浮腫,所以說身體瘦弱不堪。凡是這種情況,都是四肢脈搏跳動急促,而且內部脈象搏動有力。肺部活動過度,就是指呼吸急促而咳嗽。

像這樣的情況,都是水氣阻塞於腹膜內部,而浮腫膨脹於身體外部,想要徹底根治標本,可能嗎?(四肢末端指的就是四肢。)

治療要像衡量輕重一樣謹慎,去除體內積聚的邪氣,所以要輕輕活動四肢末端,溫暖衣物,針刺患處,以恢復體形。要開通陽氣的通路,淨化腸胃,適時服用補益藥物,五臟的陽氣得以布散,疏通五臟,這樣精氣就能自行滋生,形體就能自行強盛,骨肉就能互相滋養,正氣就能恢復平順。(衡量輕重,是指察看脈象的輕重浮沉;積聚,指邪氣的積聚;陳舊的草,指陳舊的邪氣;五臟的陽氣,指五臟都具有陽氣。

正氣,指人體的正氣;脈象浮在體表宜用汗法,沉在裡邊宜用瀉法,像去除積聚的邪氣一樣,又要輕輕活動四肢以引導邪氣外出,溫暖衣物以促進氣血流通,針刺患處以恢復體形,因為經脈充盈則絡脈就會溢出,針刺可以調節經脈,開通陽氣的通路以發汗,淨化腸胃以利水,使五臟的精氣,逐漸恢復,五臟的陽氣,逐漸布散,疏通五臟,邪氣去除,精氣就能自行滋生,形體就能自行強盛,骨肉就能互相滋養,正氣就能恢復平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