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
1. 卷二十四
2. 前陰部
自外腎起至前陰囊止,一切癰疽、疝、痃、疳、蝕等證,皆匯於此部中,以便檢閱參治。
白話文:
從外腎(指陰莖根部)到陰囊前端,這一段區域所發生的所有癰、疽、疝氣、痃氣、疳瘡、潰爛等疾病,都集中在這裡,方便診斷和治療。
3. 龜頭腫痛門主論
澄曰:龜頭腫痛,有因肝經濕熱下注,其腫紅脹,宜龍膽瀉肝湯主之,外搽介靈丹。有因塗搽春藥,交接違理,其腫滲痛,宜用松蘿茶洗,外搽玉紅膏。有因嫖妓孌童,沾染穢毒,其腫紫黯,上有黃衣,溺管必痛,小便淋瀝,否則莖皮收緊,包住龜頭,即成袖口疳瘡。亦有龜頭之下,紅胞如瘤堅硬,亦有所患之胞如水光亮,即為雞嗉疳瘡。
治之大法,以大黃下之撤毒為主。亦有新婚損傷龜頭腫者,以濃甘草湯洗之,搽玉紅膏。
白話文:
龜頭腫痛的原因有很多種:
- 一種是肝經濕熱往下流注,導致龜頭紅腫脹痛,這種情況適合用龍膽瀉肝湯來治療,並在外敷介靈丹。
- 另一種是因為塗抹了春藥,或是性行為不合常理,導致龜頭腫脹滲液疼痛,這種情況適合用松蘿茶清洗,並在外敷玉紅膏。
- 還有一種是因為嫖妓或與男童發生性行為,感染了污穢的毒素,導致龜頭腫脹呈紫黑色,表面有黃色分泌物,排尿時一定會疼痛,小便淋漓不盡,或者陰莖包皮收縮緊繃,包住龜頭,就形成了袖口疳瘡。
- 另外,龜頭下方也可能出現紅色腫塊,像是堅硬的瘤,或是有的腫塊像水泡一樣晶瑩發亮,這就是雞嗉疳瘡。
治療這些問題的大原則,是用大黃來瀉下排毒為主。也有因為新婚時性行為損傷龜頭導致腫脹的情況,可以用濃甘草湯清洗,再外敷玉紅膏。
4. 龜頭腫痛門主方
龜頭腫大硬痛(沈員嶠。)用雞蛋三個,去黃留蛋清,將龜頭插入,一炷禪香時拔出,再以捫青布燒灰存性,碾末一錢,加冰片一分搽上,過夜其腫即消。
龜頭腫痛,蛤蟆二隻,炭火炙去皮肉,將骨炙酥為極細末,每一分加冰片一分碾勻,細細摻上。
又方,鬼饅頭嫩枝即木蓮蓬,三四兩煎湯熏洗,止痛消腫。
又方
蝸牛(焙乾),枯礬(各等分)
碾細。濕則乾摻,干則香油調搽。
白話文:
龜頭腫大且堅硬疼痛:(沈員嶠的案例。)
取雞蛋三個,去除蛋黃留下蛋白,將龜頭放入蛋白中浸泡,約莫一炷香的時間後取出。接著將捫青布燒成灰,保留其藥性,研磨成粉末,取一錢的量,加入一分的冰片混合均勻,塗抹於患處,過一夜腫脹即可消退。
龜頭腫痛:
取蛤蟆兩隻,用炭火燒烤去除皮肉,將骨頭烤酥脆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取每一分的蛤蟆骨粉末,加入一分的冰片混合均勻,仔細地撒在患處。
另一種方法:
取鬼饅頭(又稱木蓮蓬)的嫩枝,約三到四兩,煎煮成湯,用來薰洗患處,可以止痛消腫。
另一種方法:
取焙乾的蝸牛和枯礬,等比例混合,研磨成細末。如果患處潮濕,則直接乾撒藥粉;如果患處乾燥,則用香油調和藥粉塗抹。
5. 陰頭癰門主論
王肯堂曰:陰頭癰生於陰頭。(《準繩》)
白話文:
王肯堂說:陰頭癰是長在陰莖龜頭上的癰。
6. 陰頭癰門主方
驗方,鱉甲為末,雞蛋清調敷。
白話文:
驗方,將鱉甲磨成粉末,用雞蛋清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7. 魚口便毒橫痃門主論
陳實功曰:左為魚口,右為便毒,兩腿合縫之上,名曰橫痃。(《正宗》)
《鬼遺方》云:腿䏶兩處起為便毒。
王肯堂曰:便毒生於小腹下,兩腿合縫之間,其毒初發寒熱交作,腿間腫起疼痛是也。夫腎為作強之官,所藏者精與智也,男女大欲不能直遂其志,故敗精搏血,留聚經隧,乃結為便毒矣。蓋腿與小腹合縫之間,精氣所出之道路也,或觸景而動心,或夢寐而不泄,既不得偶合陰陽,又不能忘情息念,故精與血交滯而成腫結也。
初起切不可用寒涼之藥,恐氣血愈滯,不得宣通,反成大患,惟當開鬱散氣,清利熱毒,使精血宣暢,則自然愈矣。(《準繩》)
孫曰:商賈中野合不潔淫妓,便構此證。或疳瘡,或楊梅者,皆由欲火淫熾,一旦交合不潔,為淫火衝動,膚腠開通,是以受毒。初發之時慎不宜以敗毒之藥瀉之,何也?毒邪非虛不入,若復虛胃氣與毒邪下陷,治之非彌年累月不愈也。捷法只宜發汗,其次利小便,膚腠所感之邪,汗易散也。
陰莖腿縫皆肝經絡,肝腎主下焦,又肝主小便,使毒邪從小便中出,所治皆順也,故治之不旬日,便可奏功。若曾發汗利小便,體厚邪固而不得宣通者,乃以破毒活血調氣之劑攻之,俟毒氣宣通,隨以補劑托之,亦不失先後著也。
陳實功曰:左為魚口,右為便毒,總由精血交錯,生於兩胯合縫之間結腫是也。(魚口生於左腿兩胯合縫之間,便毒生於右腿兩胯合縫之間。)生於小腹之下,進之陰毛之傍結腫,名曰橫痃,又名外疝是也。此三證得之於奔走勞役,濕熱下注者少,得之於入房忍精,強固不泄,或欲念已萌,停而不遂,以致精血交錯,凝滯結而為腫,淫毒內攻者多。然其毒從便而入,亦當從便而出,治當散滯行瘀,通利大小二便。
初起宜通水丹逐之,不應,用九龍丹、山甲內消散。七日已後,根本堅固,恐其作膿,宜用火針法刺之亦妙。已出膿者,十全大補湯服之,庶易收斂,遲則恐生別證難愈。謹戒房事。(《正宗》)
又曰:因奔走勞役而得者,即用四妙湯補而消之,甚驗。
馮魯瞻曰:便毒生於小腹下,兩腿合縫之間,小兒是肝火肝疳,總屬肝經熱毒,治宜瀉肝,再視血分毒氣為之斟酌,若大人犯此者,多因欲火不能直遂其志,故敗精搏血,留聚經隧,乃結為毒,治宜散郁散氣,清利熱毒,使精血宣暢,則自然愈矣。間有因交合不潔,為淫火衝動,是以受毒所致者,治宜先為發汗,次利小便可也。(《錦囊》。
又曰:婦人橫痃,或肝經濕熱下注,或鬱怒傷損肝脾,其候兩腿小腹腫痛,或玉門焮腫作痛,憎寒壯熱,小便澀滯,腹內急痛,或小腹痞悶,上攻兩脅者,肝火血虛也。加味消遙散。若概投散血攻毒之劑,則誤矣。
周文採曰:便毒初發寒熱交作,兩腿合縫之間,腫起疼痛是也。夫腎為作強之官,所藏者精與志也,男女大欲,不能直遂其志,故敗精搏血,留聚中途而結為便毒矣。夫人腳腿與小腹合縫之間,乃精血所出之道路,或觸景而動心,或夢寐而不泄,既不得偶合陰陽,又不能忘情息念,故精與血交滯而成腫結也。
初起慎不可用寒涼之藥,恐氣血愈結,不得宣散,反成大患,惟當發散寒氣,清利熱毒,使精血宣暢,則自然愈矣。(《集驗》)
申鬥垣曰:勇疽即俗名魚口,生衝門穴。(《啟玄》)
薛立齋曰:魚口者,言其形如魚口,張而不合也。潰後慎勿行動伸縮,恐難斂口。此證有公有母之分,公者小而形長易治,母者大而形圓,公則只一個,母則三四個,若母魚口只用艾炷炙初起者,則余者自消。
《心法》曰:橫痃疽,在左腿夾縫折紋中,形長如蛤,陰疽在右腿夾縫折紋中,形長如蛤,屬三陰經,由七情鬱滯凝結而成。漫腫堅硬時痛,甚則痛牽睪丸,上及少腹,形長如蛤,一兩月方能潰破,其膿深可知,破後膿稠可愈,敗漿最難斂口,久必成漏。
又曰:若膿水淋漓,日久有生蟲,形類蛔蟲,亦系膿深郁久之所化也,屬逆。
《心法》曰:便毒又名血疝,又名便癰。無論男女皆可以生,發於少腹之下,腿根之上,折紋縫中,屬肝腎二經,由強力房勞,忍精不泄,或欲念不遂,以致精搏血留,聚於中途壅遏而成。或因暴怒傷肝,氣滯血凝而發,魚口因生於折紋縫中,其瘡口潰大,身立則口必合,身曲則口必張,形如魚口開合之狀,故名之也。
白話文:
陳實功說道:在左側的被稱為魚口,而在右側的則被命名為便毒,這些病症都發生在雙腿相接的部位,這個區域被稱為橫痃。
《鬼遺方》提到:腿上的便毒通常會在兩個位置出現。
王肯堂解釋:便毒主要在小腹下方,兩腿交接的地方生成,這種病症在剛開始時,會出現寒熱交錯的現象,腿間會腫起並且疼痛。腎臟負責身體的強壯,儲存的是精華和智慧,當男女的慾望無法順利達成,就會導致敗精和血液的搏擊,積聚在經絡中,最終形成便毒。因為腿和小腹交接的地方,是精氣排出的通道,如果因某些情境而心動,或者在睡夢中無法釋放,又無法進行正常的性行為,同時又無法放下情感,因此精血交滯,最終形成了腫塊。
在病症初期,千萬不能使用寒涼的藥物,這樣可能會讓氣血更難流通,反而可能變成更大的問題,應該要開鬱散氣,清熱解毒,讓精血得以流暢,病情自然會好轉。
孫先生表示:商人和旅人在野外與不潔的妓女發生關係,就有可能得到這種病。無論是疳瘡還是楊梅,都是由於慾望過盛,一旦與不潔之人發生關係,被慾火衝動,皮膚毛孔被打開,因此感染了毒素。在病發初期,千萬不要用敗毒藥物來排解,為什麼呢?因為毒素不會侵入健康的人體,如果再虛弱胃氣,讓毒素沉底,這樣的治療方式需要一年半載才能痊癒。最快的治療方法是發汗,其次則是利尿,皮膚毛孔受到的毒素,容易透過汗液排出。
男性生殖器和大腿縫隙都是肝經絡,肝臟和腎臟主管下焦,而肝臟又負責控制小便,讓毒素通過小便排出,這種治療方式非常順理成章,因此在十天內就可以看到效果。如果已經嘗試過發汗和利尿,但體質較厚,毒素依然無法排出,這時候可以用破毒活血調氣的藥物來攻擊,等到毒素排出,再使用補藥來鞏固身體,這樣治療的順序也是恰當的。
陳實功再次強調:左側的魚口,右側的便毒,都是因為精血交錯,導致在大腿縫隙產生腫塊。如果在小腹下方,靠近陰毛的地方出現腫塊,就被稱為橫痃,也被叫做外疝。這三種病症大多數是因為勞碌奔波,濕熱下注所導致的,但也有很多是因為性行為中忍精不泄,或是慾望萌芽後無法實現,導致精血交錯,最終形成腫塊,並受到內在淫毒的攻擊。然而,這種毒素是通過便溺進入體內的,因此也應該通過便溺排出,治療方式應該是消除滯留,行瘀,通利大小二便。
在病發初期,應該使用通水丹來排除毒素,如果沒有效果,可以改用九龍丹和山甲內消散。七天後,如果病根仍然堅固,恐怕會形成膿包,這時候可以用火針法來刺破,效果非常好。如果已經出現膿包,可以服用十全大補湯,這樣更容易恢復,否則可能會產生其他病症,難以痊癒。在此期間,必須嚴格禁止性行為。
對於因勞碌奔波而得到這種病症的人,可以使用四妙湯來補充能量,效果非常好。
馮魯瞻提到:便毒發生在小腹下方,兩腿交接的地方,兒童通常是因為肝火和肝疳,這都屬於肝經熱毒,治療方式應該是清肝,再根據血液中的毒素情況來調整治療方式。如果是成人,大多是因為慾望無法實現,導致敗精和血液搏擊,留在經絡中,最終形成毒素,治療方式應該是開鬱散氣,清熱解毒,讓精血得以流暢,病情自然會好轉。有時候,這是因為與不潔之人發生關係,被慾火衝動,因此感染了毒素,治療方式應該是先發汗,再利尿。
婦女的橫痃,可能是因為肝經濕熱下注,或者是鬱怒傷肝脾,症狀通常是兩腿和小腹腫痛,或者是私處腫痛,怕冷高熱,小便困難,腹部急痛,或者小腹悶悶不樂,上攻兩脅,這都是肝火和血虛的表現。應該使用加味逍遙散。如果盲目使用散血攻毒的藥物,可能會誤診。
周文採指出:便毒在病發初期,會出現寒熱交錯的現象,兩腿交接的地方會腫起並且疼痛。腎臟負責身體的強壯,儲存的是精華和意志,男女的慾望無法實現,敗精和血液搏擊,留在經絡中,最終形成便毒。人的腳腿和小腹交接的地方,是精血排出的通道,如果因某些情境而心動,或者在睡夢中無法釋放,又無法進行正常的性行為,同時又無法放下情感,因此精血交滯,最終形成了腫塊。
在病發初期,千萬不能使用寒涼的藥物,這樣可能會讓氣血更難流通,反而可能變成更大的問題,應該要開鬱散氣,清熱解毒,讓精血得以流暢,病情自然會好轉。
申鬥垣指出:勇疽就是常見的魚口,通常在衝門穴出現。
薛立齋提到:魚口之所以被命名,是因為它的形狀像魚口,張開而無法閉合。潰爛後千萬不要活動,伸縮,否則會很難癒合。這種病症有公有母之分,公的比較小,形狀長,比較容易治療,母的比較大,形狀圓,公的通常只有一個,母的通常有三四個,如果母的魚口在初期用艾炷灸,其他的就會消失。
《心法》提到:橫痃疽在左腿夾縫折紋中,形狀像蛤蜊,陰疽在右腿夾縫折紋中,形狀也像蛤蜊,這屬於三陰經,由情緒鬱結和凝結造成。腫塊堅硬,偶爾會痛,嚴重的話會牽連睪丸,上至小腹,形狀像蛤蜊,一兩個月才能潰破,膿包的深度可想而知,潰破後膿液濃稠就可以痊癒,但是敗漿是最難癒合的,時間久了必然會形成漏管。
如果膿水一直流,時間久了可能會產生像蛔蟲一樣的寄生蟲,這也是因為膿液深且長期存在所導致的,屬於逆境。
《心法》又提到:便毒又被稱為血疝,也被叫做便癰。無論男女都有可能得到,通常在小腹下方,腿根上方,折紋縫中,這屬於肝腎二經,由強烈的性行為,忍精不泄,或者慾望無法實現,導致精血搏擊,停留在途中阻塞,最終形成。或者因為暴怒傷肝,氣滯血凝而發,魚口因為在折紋縫中生成,瘡口潰大,站立時口一定閉合,彎腰時口一定張開,形狀像魚口開合的樣子,因此被命名為魚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