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六 (16)
卷六 (16)
1. 論瘡瘍發熱惡寒煩躁頭痛
又曰:陽實者,多熱惡熱,陰實者,為痛結而寒,氣實者,氣必喘粗,而聲色壯厲,血實者,血必凝聚,而且痛且堅。
又曰:表虛者,或為汗多,或為肉戰,或為怯寒,或肢體多見麻木,目暗羞明,耳聾眩暈。
又曰:陽虛者,火虛也,為神氣不足,為眼黑頭眩,或多寒而畏寒。陰虛者,水虧也,為亡血失血,為戴陽,為骨蒸勞熱。
又曰:病人身大熱,反欲得近衣者,熱在皮膚,寒在骨髓也。身大寒,反不欲近衣者,寒在皮膚,熱在骨髓也。若內熱之甚者,亦每多畏寒,此當以脈證參合察之。
又曰:陽邪在表,則表熱,陰邪在表,則表寒;陽邪在裡,則裡熱,陰邪在裡,則裡寒;邪在半表半裡之間,而無定處,則往來寒熱。
又曰:邪氣在表發熱者,表熱里不熱也,宜溫散之,邪氣在裡發熱者,裡熱散而達於外也,宜清之。
又曰:陽不足,則陰氣上入陽中,而為惡寒,陰勝則寒也,宜溫之。陰不足,則陽氣陷入陰中,而為發熱,陽勝則熱也,宜清之。
又曰:寒熱往來者,陰陽相爭,陰勝則寒,陽勝則熱也。蓋熱為陽,寒為陰;表為陽,里為陰;邪之客於表者,為寒邪與陽相爭,則為寒慄;邪之傳於裡者,為熱邪與陰相爭,則為熱躁;其邪在半表半裡之間者,外與陽爭則為寒,內與陰爭則為熱,或表或里,或出或入,是以寒熱往來也,此半表半裡之證也。故凡寒勝者,必多寒,熱勝者,必多熱,但審其寒熱之勢,則可知邪氣之淺深也。
經曰:陽微則惡寒,陰弱則發熱。
仲景曰:人身外為陽,為表,寒屬陰邪,今表虛為寒所乘,名曰陰盛陽虛,蓋陽不能溫其膚,衛於外,致令空虛,雖居密室,亦引衣自蓋,謂之惡寒,陰盛陽虛,汗之自愈,故惡寒屬表。假熱在肌膚,必裸體煩躁,是曰惡熱,又焉得為惡寒!若見惡寒,知寒在肌膚,急投甘辛之劑可也。
又曰:寒鬱腠理則閉塞而發熱,翕翕然烙手,此熱止在皮膚,而內無熱,名曰表病里和。《內經》諸證亦論,凡風寒客人,使人毫毛畢直,皮膚閉而為熱,當汗。又云:體若燔炭,汗出而解。又《熱病論》云:人傷於寒則為熱病,若大汗其熱解矣。(以上各條,瘡瘍而兼外感者,當以此辨之。)
白話文:
論瘡瘍發熱惡寒煩躁頭痛
另外說,陽氣過盛的人,多半會發熱且怕熱;陰氣過盛的人,會因為氣血阻滯而感到疼痛和寒冷;氣過盛的人,呼吸一定會急促粗重,說話聲音也會顯得洪亮;血過盛的人,血液一定會凝滯,而且疼痛部位會堅硬。
另外說,體表虛弱的人,可能會有大量出汗、肌肉顫抖、怕冷,或者四肢麻木、眼睛看不清楚、怕光、耳朵聽不清楚、頭暈的症狀。
另外說,陽氣虛弱的人,就是火氣虛弱,會精神不足、眼睛發黑頭暈,或者容易怕冷、畏寒。陰氣虛弱的人,就是體內津液虧損,會出現失血、虛陽外浮(戴陽)、骨蒸潮熱等情況。
另外說,病人身體發高燒,反而想要穿厚衣服,代表熱在皮膚,寒在骨髓。身體非常寒冷,反而不想穿衣服,代表寒在皮膚,熱在骨髓。如果體內熱過於嚴重,也常常會怕冷,這需要結合脈象和症狀來綜合判斷。
另外說,陽邪在體表,體表就會發熱;陰邪在體表,體表就會感到寒冷;陽邪在體內,體內就會發熱;陰邪在體內,體內就會感到寒冷;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,沒有固定位置,就會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。
另外說,邪氣在體表而發熱,代表體表發熱而體內不熱,應該用溫散的方式來治療;邪氣在體內而發熱,代表體內的熱散發到體表,應該用清熱的方式來治療。
另外說,陽氣不足,就會導致陰氣侵入陽氣的位置,而產生怕冷的感覺,陰氣過盛就會覺得寒冷,應該用溫補陽氣的方式來治療。陰氣不足,就會導致陽氣陷入陰氣的位置,而產生發熱的感覺,陽氣過盛就會覺得燥熱,應該用清熱的方式來治療。
另外說,忽冷忽熱,代表體內陰陽之氣在互相鬥爭,陰氣佔上風就覺得冷,陽氣佔上風就覺得熱。熱屬於陽,寒屬於陰;體表屬於陽,體內屬於陰;邪氣侵犯體表,是寒邪與陽氣在鬥爭,就會產生寒戰;邪氣傳到體內,是熱邪與陰氣在鬥爭,就會產生躁熱;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,在外與陽氣鬥爭就覺得冷,在內與陰氣鬥爭就覺得熱,時而在表,時而在裡,時而發出,時而侵入,因此就會忽冷忽熱,這是半表半裡的症狀。所以凡是寒邪佔上風的,就常常會覺得冷,熱邪佔上風的,就常常會覺得熱,只要仔細觀察寒熱的程度,就可以知道邪氣侵犯的深淺。
醫書上說:陽氣衰弱就會怕冷,陰氣虛弱就會發熱。
張仲景說:人體外表屬於陽,屬於體表,寒屬於陰邪,現在體表虛弱被寒邪侵入,叫做陰氣過盛陽氣虛弱,因為陽氣不能溫暖皮膚,保護體表,導致體表空虛,即使待在密閉的房間,也會拉起衣服蓋住自己,這就是怕冷,陰氣過盛陽氣虛弱,只要出汗就會自己好轉,所以怕冷屬於體表的症狀。如果熱在皮膚,一定會裸露身體而覺得煩躁,這叫做怕熱,又怎麼會覺得冷呢!如果出現怕冷,就知道寒在皮膚,應該趕緊使用甘溫辛散的藥物。
另外說:寒邪鬱結在皮膚紋理之間,就會閉塞而發熱,熱得像被烙鐵燙到一樣,這種熱只在皮膚表面,而體內沒有熱,叫做表病里和。《內經》裡也提到過類似的症狀,凡是風寒侵襲人體,會使毛孔豎立,皮膚閉塞而發熱,應該發汗。書上還說:身體熱得像燒紅的炭火,出汗就會好轉。《熱病論》也說:人受到寒邪侵襲就會發熱,如果大量出汗,熱就會解除。(以上各條,是說明瘡瘍兼有外感症狀時,應該如何辨別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