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二十三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三 (8)

1. 寒火瘡門主論

王肯堂曰:寒火瘡生肛門外,潰爛如破,時流脂水,每晚發寒,繼如火燎,多癢少痛是也。(《準繩》)

澄曰:曾見江西班糧艘周姓患此,每晚必用礬末摻之,方能定癢安睡,想風濕相乘,濕邪化蟲使然也。

白話文:

王肯堂說:寒火瘡生長在肛門外部,潰爛像是破損了一樣,時常流出油脂般的液體,每到晚上就會發冷,接著就像被火燒一樣熱,多數情況下會癢而少有疼痛。

澄提到:曾經見過江西一位姓周的糧船工人患有這種病症,每晚都必須使用明礬粉末塗抹,才能止癢安睡,猜想可能是風濕邪氣相互作用,濕邪轉化成蟲所致。

2. 脫肛門主論

林氏曰:或問方書云:脫肛有氣虛者,有血虛者,有血熱或火盛者,人患此四者甚多,何遂至於脫肛也?答曰:肛乃大腸之盡處,凡有形之糟粕從此而出,為人一身之門戶,虛滑則滯下不收,枯燥則堅澀而難於轉出,皆足以致病,而必責之於一氣。

白話文:

所有有形之物,都仰賴無形之元氣來運行出入。肺與大腸是表裡關係,而肺統御全身的元氣。因此,人上廁所時,也是靠元氣傳導,使大腸中的有形糞便可以排出。排便完成後,清新的氣息又自下而上,到達臟腑、腠理和四肢各處,這是一般正常的情況。但如果脾肺虛弱已久,氣血虧損,那麼統御運行轉輸的功能就會失去效用,只好靠勉力努送才能排出糞便。

蓋凡有形之物,全賴無形之元氣以轉運出入,且肺與大腸為表裡,而肺正統一身之元氣,故人之登圊,亦由元氣為之傳導,使大腸有形之糟粕,得以傳導而出,出已則清升之氣復自下而上達於臟腑腠理四肢,是為常度。若脾肺久虛,氣血虧損,則統運轉輸之機不利,全藉勉力努送而出。

久久氣滯,則肛門因之脫下矣。其次有病久氣虛,氣陷而自脫者;亦有氣虛不能傳導,而血隨因之枯澀,於是努力掙脫者;有陽明燥火亢極而熱結便燥難出,因用力強掙,火性下迫肛門脫出者;有老年血燥,或產後血虛,液燥結滯難下,氣弱無力以送,勉強掙脫者。有久瀉或久痢,氣血兩虛,濕熱下陷於大腸,因而滑脫者;有小兒亦因瀉痢氣虛,濕火下迫而脫者,總由氣血不和,失其轉輸傳導出入升降之常度,則有是證。自在醫者參其脈證,體其虛實以治之。

(《活人錄彙編》)

白話文:

長時間氣滯,肛門就會脫垂。其次,有的人生病時間久了,氣虛,氣陷而自行脫垂;也有氣虛不能傳導,血液隨之枯澀,於是用力掙脫;有的人陽明燥火亢極,熱結便燥難出,因用力強掙,火性下迫,導致肛門脫出。有的人老年血燥,或產後血虛,體液乾燥,結滯難以排出,氣虛無力以送,勉強掙脫。有的人久瀉或久痢,氣血兩虛,濕熱下陷於大腸,因而滑脫。有的小兒也因瀉痢導致氣虛,濕火下迫而脫垂。總之,都是因為氣血不和,失去轉輸傳導出入升降的常度,才導致這個病症。醫生根據脈象和症狀,體察虛實來進行治療。

又曰:久病虛陷自脫者,脈必虛微無力,以補氣升提為主;氣虛血竭,努力掙脫者,脈必澀弱而虛數,當以益氣之中,加補血潤燥升清之劑;大腸實火燥結,肛門腫痛而下迫者,其脈洪大而數,或沉實有力,以清火解毒之中,佐以升提;老年產後,總由氣虛血少,脈必澀數無力,當以滋補升提;久瀉久痢,無論大小脈,必虛微沉弱,雖主補益升提;倘余病未清,則清補相兼。(《活人錄彙編》)

《醫論選要》曰:脫肛治法,內宜溫胃厚腸,收斂解毒之劑,外宜溫湯頻洗令和軟,然後摩挲而入,則自愈矣。

白話文:

又說:久病虛弱,自脫而出的,脈象必定虛弱無力,以補氣升提為主;氣虛血竭,努力掙脫的,脈象必定澀弱而虛數,應當以益氣之中,加補血潤燥升清的藥劑;大腸實火燥結,肛門腫痛而下迫的,其脈象洪大而數,或沉實有力,以清火解毒之中,佐以升提;老年產後,總是由於氣虛血少,脈象必定澀數無力,應當以滋補升提;久瀉久痢,無論大小脈,必定虛弱沉弱,雖然主補益升提;倘若餘病未清,則清補相兼。

馮魯瞻曰:夫肺與大腸為表裡,肛者大腸之門也,肺實則溫,溫則內氣充而有所蓄。虛則寒,寒則內氣餒而不能收。是以腸頭出露矣。多得於久痢不止,裡急後重,努力肛開,外風所吹而致者;或伏暑暴注洞瀉,腸頭不禁者;或稟賦怯弱,易於感冷,啼叫努氣,大腸虛脫者。

白話文:

馮魯瞻說:肺和大腸互為表裡,肛門是大腸的門戶。肺實則溫熱,溫熱則內氣充足而有所儲藏。肺虛則寒冷,寒冷則內氣衰弱而不能收斂。因此,腸頭就會脫出。大多是因為久痢不止,裡急後重,用力排便時肛門打開,外風吹拂而導致;或者伏暑期間突然暴注洞瀉,腸頭不能禁止;或者稟賦怯弱,容易受寒,啼哭努氣,大腸虛脫。

蓋瀉痢未有不因風、暑、濕、熱傷脾,脾虛則肺氣即弱,大腸亦虛,土為金母,母虛不能生金,是以少被風冷,則腸頭即為虛脫。治宜補脾溫胃,使金受母之益而上升,次投固腸之劑。外用熏摻等方,若久出而堅者,先以溫暖藥湯澆軟,漸漸納入。

白話文:

痢疾的發生大多是由於風、暑、濕、熱等因素損傷脾臟,脾臟虛弱,肺氣也隨之虛弱,大腸也虛弱,脾臟是肺臟的母親,母親虛弱不能生養肺臟,所以稍微遭受風寒,腸道就會虛脫。治療方法應以補益脾臟、溫暖胃部為主,使肺臟受到脾臟的滋養而上升,然後再使用固腸的藥物。外部可以使用燻、摻等方法治療。如果脫肛已久、堅硬的,先用溫熱的藥湯浸泡軟化,然後逐漸納入肛門。

又曰:肛門為大腸之使,大腸受熱受寒,皆能脫肛。且大腸者傳導之官,腎者作強之官,酒色過度,則腎虛而盜泄母氣,肺因以虛,大腸氣無所主,故令脫肛。小兒血氣未壯,老人血氣已衰,皆有此證。

白話文:

根據丹溪的看法,脫肛的原因主要是氣虛、血虛,但也有一些是氣熱、血熱所引起的,所以應該結合脈象來詳細診察。氣虛的人要補氣,可以服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草果、炒升麻等中藥;血虛的人可以服用四物湯;血熱的人可以服用四物湯加炒柏子仁;氣熱的人可以服用條芩、升麻等中藥,並進行升提治療。

按丹溪所論,脫肛因氣虛血虛者固多,亦有因氣熱血熱者,宜兼脈候詳察。氣虛者補氣,參、耆、朮、草、制升麻之類;血虛者四物湯;血熱者涼血,四物湯加炒柏;氣熱者條芩、升麻之類,並宜升提。

3. 脫肛門主方

驗方(李常山),梧桐葉煎湯熏洗。

提肛散,久痔氣虛,肛門下墜及脫肛便血,脾胃虛弱。

白話文:

驗方使用常山和梧桐葉煎湯後,用來熏洗患處。

提肛散適用於長期痔瘡且氣虛的情況,症狀包括肛門有下墜感以及脫肛便血,特別是脾胃功能較弱的人。

人參,白朮,川芎,黃耆,陳皮,當歸,甘草(各一錢),柴胡,升麻,條芩,黃連,白芷(各五分)

水煎,食遠服,渣再煎。

通治脫肛主方(《活人錄》)

白話文:

人參、白朮、川芎、黃耆、陳皮、當歸、甘草(各一錢):

  • 人參:補氣健脾、生津止渴、安神益智。
  • 白朮: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、止瀉。
  • 川芎: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。
  • 黃耆:補氣健脾、益氣固表、利水消腫。
  • 陳皮: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。
  • 當歸: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、潤腸通便。
  • 甘草:益氣補中、清熱解毒、緩急止痛。

柴胡、升麻、條芩、黃連、白芷(各五分):

  • 柴胡:疏肝退熱、清熱解毒、升陽舉陷。
  • 升麻:升陽舉陷、發汗解表、清熱解毒。
  • 條芩:清熱瀉火、涼血止血、滋陰生津。
  • 黃連: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止瀉痢。
  • 白芷:通竅止痛、消腫止癢、殺蟲解毒。

生黃耆(三錢),人參,當歸(各一錢五分),白朮,川芎,陳皮(各一錢),柴胡,防風(各七分),升麻(五分)甘草(二分)

白話文:

生黃耆(15公克),人參、當歸(各7.5公克),白朮、川芎、陳皮(各5克),柴胡、防風(各3.5公克),升麻(2.5公克),甘草(1公克)。

水煎,空心午前服。(補中益氣湯,加防風、川芎於至陰之中,升提清陽之氣,達於腠理,不外地氣上騰之義。若地氣上騰,則天氣自然下降矣。真氣虛寒而自脫者,加附子五分,血枯液竭燥結下墜,及老年產後血燥者,加松子泥五錢,生地三錢,減黃耆一錢五分,去白朮、川芎、防風,服益血潤腸丸,或滋燥養血潤腸丸。

白話文:

水煮,空腹在上午服下。(補中益氣湯,在最陰寒之時加入防風、川芎,以升提清陽之氣,達到腠理,這不外乎是地氣上升的道理。如果地氣上升,那麼天氣自然就會下降。真氣虛寒而自脫者,加入五分附子;血枯液竭燥結下墜,以及老年產後血燥者,加入五錢松子泥,三錢生地,減去一錢五分黃耆,去除白朮、川芎、防風,服用益血潤腸丸,或滋燥養血潤腸丸。

陽明燥火自亢,實熱下墜者,加黃連一錢五分,生地三錢,白芍二錢,去參、耆、朮、芎、防。服搜風順氣丸,或潤下丸。脾胃氣虛,泄痢而脫者,加茯苓一錢五分,白朮、肉果各一錢,去芎、歸,服培元固本啟脾丸,或香連固本丸。小兒久痢久瀉,濕熱下迫而虛脫者,加白芍一錢,黃連三分,減黃耆一錢五分,人參五分,去芎歸,服香連健脾丸,或香連固本丸。)

白話文:

如果陽明燥火旺盛,實熱下墜,則加黃連一錢五分、生地三錢、白芍二錢,去掉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川芎、防風。服用搜風順氣丸或潤下丸。如果是脾胃氣虛,泄瀉而脫肛,則加茯苓一錢五分、白朮、肉果各一錢,去掉川芎、當歸,服用培元固本啟脾丸或香連固本丸。如果是小兒久痢久瀉,濕熱下迫而虛脫,則加白芍一錢、黃連三分,減黃耆一錢五分、人參五分,去掉川芎、當歸,服用香連健脾丸或香連固本丸。

脫肛,人參、黃耆、當歸身、升麻、川芎,水二碗,煎八分,食前服。血虛加芍藥、熟地,血熱加炒黃柏,虛寒加炒黑乾薑。外以五倍子末托而上之。

白話文:

脫肛:人參、黃耆、當歸身、升麻、川芎,加水二碗,煎煮至八分,於飯前服用。如果血虛,再加入芍藥、熟地;如果血熱,再加入炒黃柏;如果虛寒,再加入炒黑乾薑。另外,可以用五倍子末外敷,托住脫肛部位。

又方,剃頭店蕩刀舊青布煅灰,托之即上。

又方,以手托上,用烘熱舊鞋底熨之即上。

又方,番木鱉子去殼取仁,用冰麝油磨汁掃上,即縮入。

因久痢脫肛,蝸牛燒灰,豬油和敷立縮。

脫肛因久患瀉痢所致者,蔥湯熏洗令軟送上。或以五倍子末敷之,頻頻托入。或煎湯洗亦可

白話文:

又有一方法,使用剃頭店磨刀用舊的青布燒成灰,將其敷於患處即可。

另一方法是用手托住脫出部位,再用烤熱的舊鞋底熨燙患處,這樣就可以復位。

還有一個方法是取去殼後的番木鱉子仁,與冰片和麝香油一起磨成汁液塗抹在患處,就能夠使脫出的部分收縮回去。

對於長期腹瀉導致脫肛的情況,可以將蝸牛燒成灰,然後與豬油混合後塗敷,能立刻使脫出部分收縮。

如果脫肛是因為長時間患有瀉痢造成的,可以用蔥煮的湯來熏洗,讓脫出的部分變軟後送回。或者也可以將五倍子磨成粉末敷在上面,頻繁地用手托入。另外,煎製湯藥來清洗也是可以的。

又方,生鱉頭燒存性研細,香油調敷托上。

為極細末,米飲調化,食前服。

伏龍肝散,治小兒陰證脫肛。

白話文:

龍骨(50克),訶子(煨熟後去除核),沒石子(各2枚),赤石脂,罌粟殼(去除外殼和果肉,醋炒後,各20克)。

小兒脫肛,黃狗一隻,將繩捆狗四足後,將狗倒掛,候其口中流出黏涎搽上,其肛即收矣。

脫肛,白礬三分,童便二盞,燉熱洗之即上。

龍骨散,小兒大腸虛肛門脫出。

龍骨(二錢五分),訶子(煨,去核),沒石子(各二個),赤石脂,罌粟殼(去蓋帶穰醋炒,各二錢)

伏龍肝(一兩),鱉頭骨(五錢),百藥煎(二錢五分)

白話文:

伏龍肝(6克),鱉頭骨(3克),百藥煎(1.5克)

為細末。用紫蘇煎濃候溫和,清油同敷。

又方,五倍子(二錢,研),白礬(一錢)同煎湯洗。

又方,木賊草燒灰存性為末,摻肛門上,按入即愈。

又方,浮萍為末干貼。

又方,陳壁土泡湯,先熏後洗。

白話文:

【配方一】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。使用紫蘇煎煮成濃汁,待溫後,與清油一同敷用。

【配方二】 取五倍子(二錢,研磨),白礬(一錢)一同煎湯,用來清洗。

【配方三】 將木賊草燒成灰,保留其活性後研磨成末,塗抹於肛門上,輕壓即可痊癒。

【配方四】 以浮萍研磨成末,乾燥後貼敷。

【配方五】 使用陳年石灰土浸泡的湯水,先燻蒸後清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