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二十三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三 (7)

1. 腸風門主方

通治腸風主方(《活人錄》)

防風(三錢),生黃耆,山藥(各一錢五分),茜根,槐米,秦艽(各一錢),黃連(五分),甘草(三分)

白話文:

防風(15克),生黃耆,山藥(各7.5克),茜根,槐米,秦艽(各5克),黃連(2.5克),甘草(1.5克)

水煎空心午後服。(防風佐黃耆,達清升之氣以透表,山藥、甘草和中益脾,使血無虛滲之虞。秦艽、茜根清風熱以和血。黃連、槐米消蘊積之熱毒。初起加炒黑荊芥、黃芩各一錢,去黃耆之驟補。日久加黑荊芥一錢,烏梅肉、升麻各五分。再久則加生地三錢,白芍二錢,升麻五分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用清水煎煮後,於下午服用。(防風有助於黃耆將清陽之氣透表,山藥、甘草可以調和中氣,增強脾胃,使血液不會虛脫滲瀉。秦艽、茜根能夠清除風熱,調和血液。黃連、槐米可以消除蘊積的熱毒。初起時可以加入炒黑荊芥、黃芩各一錢,去掉黃耆的驟補之性。日久後可以加入黑荊芥一錢,烏梅肉、升麻各五分。再長久後則加入生地三錢,白芍二錢,升麻五分。

已上氣血未虧,火盛便燥,可服剪紅丸,或犀角地榆丸。如臟毒加生地三錢,茜根、升麻、陳皮各五分,減防風一半,去槐米。日久氣血兩虛,加人參,白芍各一錢五分,當歸頭一錢,升麻、陳皮各五分,減防風二錢,去槐米、秦艽,服犀角解毒丸。如結陰便血,浮腫氣喘者,加茯苓二錢,人參、桑皮各一錢五分,炮薑、車前各一錢,陳皮五分,減防風二錢,去槐米、秦艽、黃連、甘草,兼服結陰丸。)

犀角地榆丸

白話文:

如果患者身體狀況良好,氣血沒有虧損,只是火氣旺盛導致身體燥熱,可以服用「剪紅丸」或「犀角地榆丸」。如果患者體內還有毒素,可以加入生地三錢、茜根、升麻、陳皮各五分,並減少防風一半的劑量,去掉槐米。

如果患者長期氣血兩虛,可以加入人參、白芍各一錢五分,當歸頭一錢,升麻、陳皮各五分,減少防風二錢,去掉槐米、秦艽,服用「犀角解毒丸」。

如果患者出現結陰便血、浮腫氣喘的症狀,可以加入茯苓二錢、人參、桑皮各一錢五分,炮薑、車前各一錢,陳皮五分,減少防風二錢,去掉槐米、秦艽、黃連、甘草,同時服用「結陰丸」。

犀角,黃芩,黃連,地榆,枳殼,槐米,當歸,防風(各等分),生地黃,烏梅肉,木耳(各加倍)

蜜丸。早空心滾湯吞服三錢。

犀角解毒丸

白話文:

犀牛角、黃芩、黃連、地榆、枳殼、槐米、當歸、防風(各等份),生地黃、烏梅肉、木耳(各加倍)

犀角,升麻,羌活,防風,甘草,荊芥,牛蒡子,連翹,土枸杞(各等分),金銀花,當歸身,生地黃,白芍藥(各加倍),蜜丸。早空心滾湯吞服三錢。

腸風便血。(壯實者宜。)

白話文:

犀㤚醫古文:

一、藥方組成:

  • 1)生長角:30克
  • 2)生麻:30克
  • 3)川72143:30克
  • 4)防風:30克
  • 5)甘草:30克
  • 6)紫草:30克
  • 7)牛122058:30克
  • 8)連38640:30克
  • 9)地呢6050:30克
  • 10)金銀花:60克
  • 11)當歸:60克
  • 12)生地:60克
  • 13)白31640:60克
  • 14)蜂蜜:適量

二、使用方法:

1)將藥方中的藥品研磨成粉末狀,加入蜂蜜調配成丸狀。

2)在早上空腹時,加適當的溫湯緩慢吞服,每次的用量為3克。

三、藥方可能治療病症:

1)感冒

2)咳嗽

3)鼻塞

4)頭痛

5)腹痛

6)消化不當

7)產後復發

8)筋疲力盡

槐角子(五錢),黃連,陳枳殼,地榆,貫眾(各三錢)

白話文:

槐角子(五錢),黃連,陳枳殼,地榆,貫眾(各三錢)

槐角子(五錢),黃連,陳枳殼,地榆,貫眾(各三錢)

槐角子(25克),黃連,陳枳殼,地榆,貫眾(各15克)

水煎服。(昔潘大司馬患此,孫文垣用此方治之,一服即止,書其方於壁間,遇有便血者,治之無不立愈。)

大腸瀉血。(《普濟方》)

發灰(五錢),雞冠花,扁柏葉(各一兩)

研細末。臥時酒調下二錢。來早以溫酒投之,一服見效。

白話文:

槐角子二十五克,黃連、陳枳殼、地榆、貫眾各十五克,水煎服。以前潘大司馬患了這個病,孫文垣用這個方子治療他,喝了一劑就好了,就把這個方子寫在牆上,遇到有便血的人,用這個方子治療,沒有不馬上就好的。

大腸瀉血。《普濟方》

發灰二十五克,雞冠花、扁柏葉各三十克,研成細末。睡覺前用酒調服六克,第二天早上用溫酒沖服,喝一劑就見效。

腸風下血秘方,豆腐末入袋濾出漿者,帶渣取出,鍋內炒燥研末,每用三錢,如下紫血塊者,白糖湯下,紅血塊者,砂糖湯下。雖遠年便血垂危者,每日用三次神效。

又方(唐云峰)。陳蕎麥麵和犍豬膽汁,為丸桐子大,每早空心開水送下三錢。

白話文:

治療腸風下血的祕方:將豆腐搗碎,裝入布袋中,濾出水後,帶渣取出。鍋中炒乾,研磨成末。每次服用三錢。如果是深紫色血塊,用白糖湯送服,如果是紅色血塊,用砂糖湯送服。即使是多年便血,瀕臨危險的人,每天服用三次,也會有奇效。

又方(昭隱寺浣塵和尚傳)。刀豆陰乾,陰陽瓦焙,三錢,臭梧桐白根(切片,三錢)。煎湯調服。

白話文:

另一個方子(昭隱寺浣塵和尚傳):刀豆陰乾,用陰陽瓦焙烤,三錢;臭梧桐白根(切片,三錢)。煎湯調和服用。

又方(吳韻清)。柿餅七個,用好醋一斤同煮,醋將干,取起曬乾。每早用開水細嚼一個,服至三四個即止。血痢亦效。

白話文:

又有一個偏方(吳韻清)。用七個柿餅,和一斤好醋一起煮,直到醋差不多煮乾了,把柿餅取出來曬乾。每天早上用滾水細嚼一個,服用到三四個就可以停止。對於血痢也有療效。

又方(懷德堂自驗。)

黃芩(炒黑,四兩研細),黑棗頭(半斤,煮爛去皮、核)

和搗為丸桐子大,每早晚各服二錢,終劑即愈。

便血。(江仍度。)

白話文:

又有一方(懷德堂自己試驗過的):

將炒黑的黃芩四兩研成細粉,半斤黑棗煮爛後去掉皮和核,

然後將它們混合搗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天早晚各服用二錢,服完整個劑量即痊癒。

適用於便血。(江仍度提供。)

黃耆(蜜炙),白朮(土炒黃色),茯苓神(各二兩),棗仁(炒三兩),當歸身(酒炒,一兩五錢),蓮鼻(酒炒,二十四個),粉甘草(蜜炙七錢),山梔(酒炒,六錢),遠志肉(一兩,去心,甘草水炒),地榆(酒炒,五錢),薑灰(四錢),元眼肉(六兩,煨爛,搗膏)

白話文:

  • 黃耆(用蜂蜜炙烤):2兩

  • 白朮(用土炒至黃色):2兩

  • 茯苓神(茯苓的中央部分):2兩

  • 棗仁(炒至微黃):3兩

  • 當歸身(用酒炒):1兩5錢

  • 蓮子心(用酒炒):24個

  • 粉甘草(用蜂蜜炙烤):7錢

  • 山梔(用酒炒):6錢

  • 遠志肉(去核,用甘草水炒):1兩

  • 地榆(用酒炒):5錢

  • 薑灰(生薑燒成灰):4錢

  • 元眼肉(鱉的肉,煮熟後搗成糊):6兩

共磨細末,用龍眼膏略加煉白蜜,和丸如桐子大,每早白湯送下四錢。(冬月白蜜不妨多用,夏月白蜜宜少用)

便血(方配京)。茶館內地下瓜子殼一撮煎湯,空心服,數次即愈。

腸風下血,久不愈者,兼面黃浮腫者。

白話文:

將材料磨成細末,然後加入適量的龍眼膏和稍微煉製過的白蜜,混合後做成桐子大小的丸狀。每天早晨用白開水送服四錢份量的藥丸。(冬天時白蜜可以多加一些,夏天則應該少加)

對於便血的情況(配方來自京城)。取茶館地上的瓜子殼一小撮煎湯,在空腹時飲用,喝幾次就好了。

對於長期腸風下血且不易痊癒,同時伴有面色泛黃和浮腫的人。

蒲公英(連根採來,洗淨槌爛,青鹽醃一宿,曬乾收一斤),木耳(炒黃存性),槐角子(炒黑,各一兩),柿餅(炒焦存性),鹿角膠(各二兩),陳棕(煅灰五錢),川連(一錢五分)

共為末。神麯糊丸,每服二錢,空心白湯下。

腸風下血,婦人血崩,男子血痔。

白話文:

蒲公英(連根採集,洗淨搗爛,加入青鹽醃製一晚,曬乾後收穫一斤)、木耳(炒至金黃色,保留其藥性)、槐角子(炒至黑色,各一兩)、柿餅(炒焦,保留其藥性)、鹿角膠(各二兩)、陳棕(煅燒成灰五錢)、川連(一錢五分)。

扁柏葉,明礬(各一兩),月月紅(炒黑),陳棕(煅),廣三七(各三錢)

白話文:

扁柏葉、明礬各一兩,月月紅炒黑,陳棕煅燒,廣三七各三錢。

共研細,煉蜜為丸,白湯送下一錢,或二錢。忌大葷。

腸風下血。

青羊糞,秋後茄蒂(各等分,俱焙黑)

上研末。用荷葉湯打老米糊為丸,白湯送下二錢

白話文:

將材料一起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煉製成丸狀,每次服用時以白開水送服一錢或二錢。服藥期間避免食用重口味的食物。

適用於腸風導致的下血症狀。

取等量的青羊糞和秋天後採摘的茄蒂,兩者均需焙至黑色。

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,使用荷葉湯與老米糊混合製成丸狀,每次服用時以白開水送服二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