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二十三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三 (5)

1. 臟毒門主論

陳實功曰:臟毒生於肛門之兩旁,乃濕熱相火內灼肺金而成也。或醇酒膏粱,勤勞辛苦,蘊毒流注肛門,結成腫塊。發於外者,多實多熱,脈數有力,肛門突腫,大便秘結,肚腹不寬,小水不利,甚則肛門肉泛如箍,孔頭緊閉,此為外發,屬易治,宜通利大小二便,珍珠散、人中白散搽之,膿熟針之。

白話文:

陳實功說:臟毒生長在肛門的兩側,是由濕熱相火的內火灼傷肺金而成的。或者是經常飲酒、吃肥甘油膩的食物,過於勞累辛苦,毒氣蘊結流注到肛門,結成腫塊。發於外表的,大多是實症和熱症,脈搏數而有力,肛門突然腫脹,大便乾燥難以排出,腹部不寬暢,小便不利,嚴重的話肛門肉腫脹如箍,孔口緊閉,這就是外發的毒,屬於容易治療的,應該疏通大小便,用珍珠散、人中白散塗抹,膿熟後用針刺破。

發於內者屬陰虛,濕熱滲入肛門,內臟結腫,刺痛如錐,小便淋漓,大便虛秘,咳嗽生痰,脈數虛細,寒熱往來,遇夜尤甚,此為內發,屬陰難治。當用四物湯加知母、黃柏、花粉、甘草,兼以六味地黃丸調治。候內藏膿出則安。

白話文:

從內部發作的痔瘡屬於陰虛,濕熱滲入肛門,內臟腫脹,刺痛像錐子扎一樣,小便淋漓不暢,大便虛祕,咳嗽生痰,脈搏數而虛弱,寒熱交替,到了晚上更加嚴重,這種痔瘡是從內部發作的,屬於陰性,難以治癒。應該採用四物湯加知母、黃柏、花粉、甘草,再配合六味地黃丸來調理。等到內臟裡的膿液流出來,病情就會好轉。

又有生平性情暴急,縱食膏粱,或兼補術,蘊毒結於臟腑,火熱流注肛門,結而為腫,其患痛連小腹,肛門墜重,二便乖違,或瀉或秘,肛門內蝕,串爛經絡,汙水流通,大孔無禁,飲食不飧,作渴尤甚,凡犯此候,未得見其有生。又有虛勞久嗽,痰火結腫,肛門如粟,破必成漏,此名癆疰,乃內傷壞證,不可勉治。

(《正宗》)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,患者性情暴躁,縱情飲食膏粱厚味,或兼服補益藥物,毒素積蓄在臟腑,火熱流向肛門,凝聚成腫塊,疼痛連及小腹,肛門墜重,二便失調,時而腹瀉時而便祕,肛門內部潰爛,經絡貫通,污水流出,大便失禁,飲食不能消化,口渴非常嚴重。凡是發生這種症狀的,沒有見過有能存活的。還有一種情況是,虛勞久咳,痰火凝聚成腫脹,肛門像小米粒一樣小,一旦破裂必定形成瘻管,這種叫做癆疰,是內傷壞證,不能勉強醫治。

《心法》曰:臟毒有內外陰陽之別。發於外者,由醇酒厚味,勤勞辛苦,蘊注於肛門兩旁,腫突形如桃李,大便秘結,小水短赤,甚者肛門重墜緊閉,下氣不通,刺痛如錐,脈數有力,多實多熱,屬陽易治。發於內者兼陰虛,濕熱下注,肛門內結壅腫,刺痛如錐,大便虛閉,小水淋漓,寒熱往來,遇夜尤甚,脈微細,為虛為濕,屬陰難治。

白話文:

《心法》說:痔瘡分為內痔與外痔,以及陰虛和陽實兩種。

外痔是由於醇酒厚味,勤勞辛苦,蘊積於肛門兩旁,腫大突起如桃李,大便祕結,小便短赤,嚴重的肛門重墜緊閉,下氣不通,刺痛如錐,脈數有力,多實多熱,屬陽易治。

內痔是由於陰虛,濕熱下注,肛門內結壅腫,刺痛如錐,大便虛閉,小便淋漓,寒熱往來,遇夜尤甚,脈微細,為虛為濕,屬陰難治。

馮魯瞻曰:內證中有謂臟毒者,乃腸風日久,氣血俱虛,下陷日甚,大腸濕熱蘊積,遂生窠穴,為積血之器,從便之前後而來,其腹則痛,血濁而色黯者,名曰臟毒。內傷蘊積久而始發者也,謂之挾熱下血。雖有毒名,實非毒也。腸風者,風邪淫乎腸胃也;臟毒者,濕邪淫乎腸胃也。

若血射如線者,蟲痔也。腸風臟毒之血,自腸臟而來;五痔之血,自肛門蝕孔處出也。

白話文:

馮魯瞻說到:內證中有提到臟毒,這種病是腸道感染細菌已久,導致氣血兩虛,下陷的現象越來越嚴重,大腸又濕又熱,熱積起來在體內形成了膿包和腫瘤,被積血填充着,從大小便中帶出來,導致腹痛,血污混雜着暗沉的顏色,這種病叫做臟毒。臟毒屬於內傷,體內積毒已久才發病,也叫做挾熱下血。雖然有一個「毒」字,但其實不是真正的毒。腸風,是風邪入侵腸胃;臟毒,則是濕邪入侵腸胃。

2. 臟毒門主方

臟毒下血。(《三吳醫案》)

槐花,木耳(各三錢),大黃(酒浸,九蒸九曬,二兩),郁李仁,皂角子,象牙屑,條芩,升麻,血餘炭,荊芥穗(各五錢)

白話文:

槐花、木耳(各三錢),大黃(用酒浸泡,蒸煮九次,曬乾九次,二兩),郁李仁、皁角子、象牙屑、條芩、升麻、血餘炭、荊芥穗(各五錢)

共為細末,煉蜜為丸如赤豆大,外以四物湯加黑蒲黃各一兩為衣,米湯送下,空心及下午各二錢,服完立愈。

白話文:

把藥材磨成細小的,煉蜜製成像赤小豆一樣大小的藥丸,另外用當歸、川芎、熟地、白芍,各一兩,加上黑蒲黃,製成藥衣,以米湯送服藥丸,空腹和下午各服用兩錢,吃完以後即可痊癒。

又方,乾柿餅燒灰,米飲調下二錢。

加味臟連丸,治臟毒。

白話文:

又有一方,將乾柿餅燒成灰,用米湯調和後服用二錢。

加味臟連丸,可用來治療臟毒。

黃連(八兩),枳殼(六兩),大麥餡子(一升),甘草(四兩)

白話文:

  • 黃連:400公克

  • 枳殼:300公克

  • 大麥餡子:500公克

  • 甘草:200公克

先為粗末,裝入犍豬大腸內,不拘幾段,用線紮緊,酒水同煮極爛,搗成餅,曬乾,為細末,水疊為丸,白湯送下二錢。

洗臟毒痔瘡。(葉台山。)

白話文:

首先將藥材弄成粗末,裝入切成一段一段的大腸內,用線紮好,然後和酒、水一起煮到極爛,搗成餅狀曬乾,再弄細成粉末,與水混合搓成丸子,用白湯送服,每次服用二錢。

五倍子,當歸,黃柏,槐花,木鱉子(各一兩),瓦松(十根),紅花(五錢),煎湯熏洗。

消毒百應丸,治臟毒痔漏。

白話文:

五倍子、當歸、黃柏、槐花、木鱉子(各一兩)、瓦松(十根)、紅花(五錢),煮成藥湯,坐浴燻洗。

蒼朮,豬牙皂,槐花(或槐角子),金銀花,黃柏,當歸(各四兩)

白話文:

蒼朮、豬牙皁角、槐花(或槐角子)、金銀花、黃柏、當歸(各 120 克)

上六味用河井水各四碗,煎取濃汁濾清,入錦紋大黃一斤,石槌打碎,浸透取起曬乾,又浸又曬,汁盡為度,研細末,用陳蕎麥麵和杵為丸,如綠豆大,如血多加地榆四兩煎湯,尋常用二十丸;沉重用六十四丸;體厚者用八十一丸,白湯送下。並治內外諸證。

白話文:

將上等六味的藥材,各自加入四碗河井水煎煮,等到濃汁濾清後,加入一斤錦紋大黃,用石頭搗碎,浸透後取出曬乾,再浸再曬,直到汁液乾透為止,然後研磨成細粉,用陳年的蕎麥麵和在一起,杵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。如果出血量多,可以再加入四兩地榆煎湯,平常服用時,每次服用二十丸;如果沉重不適,就服用六十四丸;體質強壯的人就服用八十一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這些藥丸可以治療各種內外疾病。

湯引開後:心痛艾醋煎湯下,追蟲下積檳榔湯下,肚痛乾薑湯下,咳嗽薑湯下,傷食酒下,夜多小便山茱萸湯下,疝氣茴香湯下,風火時眼黃連湯下,白痢薑湯下,赤痢甘草湯下,渾身痛乳香湯下,五勞七傷鹽湯下,腸風下血、吐血當歸湯下,難產童便下,五淋、大小便秘大黃湯下,痔瘡漏瘡、頭痛眼脹、傷寒發熱紫蘇湯或大黃湯下,經水不通紅花湯或當歸湯下,肚大青筋膨脹石榴湯下,黃腫陳皮湯下,四肢無力熟地湯下,疔瘡磨刀水下。

白話文:

  • 湯引開後:心痛用艾葉和醋煎湯服用,追蟲、下積用檳榔湯服用,肚痛用乾薑湯服用,咳嗽用薑湯服用,傷食服用酒,夜間小便多用山茱萸湯服用,疝氣用茴香湯服用,風火時眼用黃連湯服用,白痢用薑湯服用,赤痢用甘草湯服用,渾身痛用乳香湯服用,五勞七傷用鹽湯服用,腸風下血、吐血用當歸湯服用,難產用童便服用,五淋、大小便祕用大黃湯服用,痔瘡漏瘡、頭痛眼脹、傷寒發熱用紫蘇湯或大黃湯服用,經水不通紅用紅花湯或當歸湯服用,肚大青筋膨脹用石榴湯服用,黃腫用陳皮湯服用,四肢無力用熟地湯服用,疔瘡用磨刀水服用。

臟毒下血。(丹溪)車前草連根一握,生薑一小塊,和新水搗爛,去渣取汁,候血欲下時,腰間必覺重,即服此一盞,少傾漸覺冷下腹中,登廁便不見血矣。

白話文:

腸胃中有毒引起便血。(朱丹溪)用車前草連根一起一把,生薑一小塊,和新鮮水搗碎,濾渣取汁,當血液將要排出時,腰部必然感覺沉重,立即服用此方,不一會兒,逐漸感覺腹部發冷,去廁所便看不到鮮血了。

臟毒下血(《錦囊》),黃連四兩,酒浸,春秋五日,夏三日,冬十日,曬乾為末,烏梅肉六兩,搗爛丸桐子大,每服二三十丸,空心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治療臟毒引起的便血(出自《錦囊》),使用四兩黃連,浸泡在酒中。春天和秋天浸泡五天,夏天浸泡三天,冬天浸泡十天。然後曬乾研磨成粉末。再加入六兩烏梅肉,搗碎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,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