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一 (11)
卷一 (11)
1. 六節臟象論篇
若通以六小為法,則一歲止有三百五十四日,歲少十一日余矣。取月所少之辰,加歲外余之日,故從閏後三十二日而盈閏焉。《尚書》曰: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閏月定四時以成歲,則其義也。積余盈閏者,盡以月之大小,不盡天度故也。)立端於始,表正於中,推余於終,而天度畢矣。
(立端於始,言先王之正時也。履端於始,以冬至之日為歲首也。表正於中,舉中氣以正月。推余於終,月有餘日,則歸之於終,積而為之閏月,故能令天度畢焉。)天以六六為節,地以九九制會,天有十日,日六竟而周甲,甲六復而終歲,三百六十日法也。(十日,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日也。
十者,天地之至數也。《易·繫辭》曰:天九地十,則其義也。六十日而周甲子之數,甲子六周而復始,則終一歲之日,是三百六十五日之歲法也。)夫自古通天者,生之本,本於陰陽,其氣九州九竅,皆通乎天氣。(元氣,即天真也。形假地生,命惟天賦,故奉生之氣,通繫於天,稟於陰陽,而為根本也。
故曰人生於地,懸命於天也,天地合氣,命之曰人。地列九州,人施九竅,精神往復,氣與參同。)故其生五,其氣三,(形之所存,假五行而運用,徵其本始,從三氣以生成,故云其生五、其氣三也。)三而成天,三而成地,三而成人,(非惟人獨由三氣以生,天地之道亦如是矣。
故《易》乾、坤諸卦,皆必三矣。)三而三之,合則為九,九分為九野,九野為九臟,(九野者,應九臟而為邑也。邑外為郊,郊外為甸,甸外為牧,牧外為林,林外為坰,坰外為野,此之謂九野也。)故形臟四,神臟五,合為九臟以應之也。(形臟四者,一頭角,二耳目,三口齒,四胸中也。
形合於外,故以名焉。神臟五者: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也。神藏於內,故以名焉。所謂神臟者,肝魂、心神、脾意、肺魄、腎志也。)天食人以五氣,地食人以五味。(五氣食人者:臊氣湊肝,焦氣湊心,香氣湊脾,腥氣湊肺,腐氣湊腎也。五味食人者;酸味入肝,苦味入心,甘味入脾,辛味入肺,鹹味入腎也。
清陽化氣而上為天,濁陰成味而下為地,故天食人以氣,地食人以味也。)五氣入鼻,藏於心肺,上使五色修明,聲音能彰。五味入口,藏於腸胃,味有所藏,以養五氣,氣和而生,津液相成,神乃自生。(心榮面色,肺主音聲,故氣藏於心肺,上使五色修潔分明,音聲彰著。
氣為水母,故味藏於腸胃,內養五氣,五氣合化,津液方生,津液與氣,相副化成,神氣乃能生而宣化也。)臟象何如?(象謂所見於外,可閱者也。)心者,生之本,神之變也。其華在面,其充在血脈,為陽中之太陽,通於夏氣。(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。萬物系之以興亡。
白話文:
六節臟象論篇
如果按照一年有六個小月的方法計算,那麼一年就只有三百五十四天,會比實際少十一多天。把每月所少的時辰加起來,補到每年剩下的日子,所以從閏月之後三十二天,就會補足一個閏月。《尚書》說: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,用閏月來確定四季,使一年完整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累積剩餘的時間,用閏月來補足,都是因為月的大小不一致,並非天體的運行度數不足。設定開始,在中間標示正確的時令,推算剩餘的時間到最後,天體的運行度數就完整了。
(設定開始,是說古代的君王訂正時令。以冬至這一天為一年的開始。在中間標示正確的時令,是說用中氣來決定正月。推算剩下的時間到最後,就是說月份有多餘的天數,就把它們累積到最後,變成閏月,所以能使天體的運行度數完整。)天體以六六為節,大地以九九來制訂規則,天有十個天干,每天運行六個時辰就完成一次循環,六次循環完成,就結束一年,這是三百六十天的計算方法。(十天干,是指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這十個天干。十是天地間重要的數字。《易經·繫辭》說:天數為九,地數為十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六十天完成一次甲子循環,甲子循環六次就又回到原點,這就是一年的天數,也是三百六十五天的計算方法。)自古以來,人與天的關係是生命之本,這個根本在於陰陽之氣,人體的氣息遍布九州的九個孔竅,都與天氣相通。(元氣,也就是天真之氣。形體假借大地而生長,生命則由天賦予,所以養生的氣息,都與天相連,稟受於陰陽,成為根本。所以說人出生於大地,生命懸於天。天地之氣交合,就形成了人。大地分為九州,人體有九個孔竅,精神來往反覆,氣息與天地相參同。)所以人體的形成有五個方面,氣息有三個方面,(形體的存在,借助於五行的運行,探求它的本源,是從三氣生成的,所以說形體有五個方面,氣息有三個方面。)三氣生成天,三氣生成地,三氣生成人,(不只是人由三氣而生,天地的道理也是這樣。所以《易經》中的乾、坤等卦象,都必然是三爻的組合。)三個三加起來,合起來就是九,九分為九個區域,九個區域對應人體的九個臟器,(九個區域,是應對九個臟器而劃分的。區域外是郊,郊外是甸,甸外是牧,牧外是林,林外是坰,坰外是野,這就是所謂的九個區域。)所以形體的臟器有四個,精神的臟器有五個,合起來是九個臟器來應對。(形體的臟器四個,一是頭角,二是耳目,三是口齒,四是胸腔。形體表現在外,所以用這些來命名。精神的臟器有五個: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。精神藏在內,所以用這些來命名。所謂精神的臟器,指的是肝藏魂、心藏神、脾藏意、肺藏魄、腎藏志。)天用五氣來滋養人,地用五味來滋養人。(五氣滋養人:臊氣歸於肝,焦氣歸於心,香氣歸於脾,腥氣歸於肺,腐氣歸於腎。五味滋養人:酸味入肝,苦味入心,甘味入脾,辛味入肺,鹹味入腎。清陽之氣化為氣而上升為天,濁陰之氣形成味道而下降為地,所以天用氣來滋養人,地用味來滋養人。)五氣從鼻子進入,藏於心肺,向上使臉色明亮,聲音洪亮。五味從口進入,藏於腸胃,味道所含的物質,用來滋養五氣,氣和諧才能產生,津液才能形成,神也就自然產生。(心臟使面色紅潤,肺主導聲音,所以氣藏於心肺,向上使臉色清秀明亮,聲音響亮。氣是水的根源,所以味道藏於腸胃,向內滋養五氣,五氣協調化合,津液才能產生,津液與氣配合,才能產生並發揮神的作用。)臟器的表現是什麼樣的呢?(表現是指在外可以看到的。)心,是生命的根本,神氣變化的所在。它的光華表現在臉上,它的充盈表現在血脈中,屬於陽氣中的太陽,與夏天的氣息相通。(心,是君主一樣的器官,神明由此而出。萬物的興衰都與它有關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