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二十 (2)
卷二十 (2)
1. 小兒龜胸門主論
龜胸者,胸高脹滿,形如復掌,多因乳母酒面五辛無度所傷,或夏月煩躁,熱乳、宿乳與兒。蓋肺氣最清,為諸臟華蓋,水氣泛溢,肺為之浮,日久痰滯,則生風熱,一觸諸辛,肺氣昏亂,是以唇紅面赤,咳嗽喘促,溏瀉蒸熱,由此而成疳,由疳而成龜背矣。如藥後而復作傳變,目睛直視,痰涎壅上,或發搐者難治。
白話文:
小兒龜胸,胸部隆起脹滿,形狀像一隻反扣的手掌。多半是因為哺乳母親飲酒、吃辛辣食物過度所傷,或是夏天天氣炎熱,母親煩躁,餵食孩子過熱或隔夜的奶水。因為肺氣最清淨,是所有臟腑的保護傘,如果水氣上泛,肺部就會浮腫,時間久了就會產生痰滯,進而引起風熱。只要稍微接觸辛辣食物,肺氣就會紊亂,因此孩子會出現嘴唇紅、臉紅、咳嗽、呼吸急促、大便稀溏、發熱等症狀,最終導致疳積,進而形成龜胸。如果治療後再次復發,並且出現眼球直視、痰涎壅塞,或抽搐等症狀,就比較難治癒了。
2. 脾發疽門主論
王肯堂曰:脾發疽生心窩下兩旁,屬脾經食竇穴,無論左右皆生。由多食煎煿,醉飽入房,以致毒聚脾經而成。稍遲則潰傷脾膜,膿如蟹沫者死。服藥而嘔,飲食不進者死。(《準繩》)
《心法》曰:此疽因過飲辛熱藥酒,積火成毒亦生。
白話文:
脾發疽好發於心窩下方兩側,屬於脾經的食竇穴位,左右兩側皆可能發生。這是因為經常食用油煎火烤的食物,或醉酒飽食後行房,導致毒素積聚在脾經而引起的。如果延誤治療,膿瘍潰破傷及脾臟的膜,膿液像蟹沫一樣,就會死亡。服用藥物後嘔吐,或飲食不進者也會死亡。 另一種說法認為,這種疽瘍是因過度飲用辛辣溫熱的藥酒,積聚火毒而引起的。
3. 胸前蜂窠發門主論
申鬥垣曰:蜂窠發在胸乳間,或左或右,或雙發,在彧中、(穴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中。)神藏、(穴在彧中下一寸六分。)靈墟(穴在神藏下一寸七分。)三穴。乃足少陰腎經所立。心熱甚,急宜內托疏心火。其證心懸若飢,飢不能食,舌乾咽腫,歸心則死。(《啟玄》)
白話文:
申鬥垣說:蜂窠瘡長在胸部乳房附近,可能是左側、右側或兩側同時長出,位置在彧中、神藏、靈墟這三個穴位附近。(彧中穴在俞府穴下一寸六分凹陷處;神藏穴在彧中穴下一寸六分處;靈墟穴在神藏穴下一寸七分處。)這三個穴位都屬於足少陰腎經。如果心火太盛,就要趕快用內托法來疏通心火。症狀表現為胸口感覺空虛像飢餓一樣,但卻吃不下東西,舌頭乾燥、咽喉腫痛,如果病入心臟就會危及生命。(出自《啟玄》)
4. 枯筋箭門主論
陳實功曰:枯筋箭,乃憂鬱傷肝,肝無榮養,以致筋氣外發。初起如赤豆大,枯點微高,日久破裂,攢出筋頭,蓬鬆枯槁,多生胸乳間者是也。宜用藥絲線齊根系緊,七日後其患自落,再換珍珠散,其疤自收。兼戒口味。(《正宗》)
白話文:
陳實功說:枯筋箭,是因為憂鬱傷肝,肝臟沒有得到滋養,導致筋氣外露。初期像赤豆般大小,乾燥的點略微隆起,時間久了會破裂,露出筋頭,蓬鬆乾枯,大多長在胸部和乳房之間。應該用藥線緊緊紮住根部,七天后病灶就會自行脫落,再換用珍珠散,疤痕自然會癒合。還要忌口。(出自《正宗》)
5. 乳癰門主論
陳遠公曰:有乳上生癰,先疼後腫,尋常發熱,變成瘍癰,此證男婦皆有之,而女人居多。蓋女人乳兒之時,偶爾貪睡,兒以口氣吹之,使乳內之氣閉塞不通,以至作痛,即以解散藥治之,隨手而愈。若因循失治,而乳癰成矣。唯男子則不然,乃胃火熾盛,不上升於口舌,而中壅於乳房,乃生此證,故乳癰乃陽證也,不比他癰,有陰有陽。治法不必分陰陽,但分先後為虛實耳。
蓋乳癰初起為實邪,久經潰爛為正虛,然邪之有餘,仍是正之不足,於補中散邪,乃萬全之道,不必先攻而後補也。用和乳湯:貝母、花粉各三錢,當歸、蒲公英各一兩,生甘草二錢,川山甲一片,土炒為末,水煎服。一劑乳房通腫消,不二劑也。
此方以貝母、花粉消胃中壅痰,痰壅而乳房不通,今化其痰,則胃火失勢,後以公英、山甲解熱毒,利其關竅,不攻自散,恐藥過於迅逐,加歸、甘草補正和解,正既無傷,火毒不致變為乳岩也。(《冰鑑》)
陳實功曰:婦人平日不善調養,以致胃汁濁而壅滯為膿,名曰乳癰。(《正宗》)
又曰:亦有憂鬱傷肝,肝氣滯而結腫成癰者。宜逍遙散加橘葉散之。
又曰:亦有暴怒傷肝,肝火妄動結腫者。橘皮湯散之。
馮魯瞻曰:婦人之乳,男子之腎,皆性命之根也。人之氣血,周行無間,寅時始於手太陰肺經,出於雲門穴,穴有乳上,丑時歸於足厥陰肝經,入期門穴,穴在於乳下,出於上入於下,肺領氣,肝藏血,乳正居於其間也。其足陽明之脈,自缺盆下於乳,又衝脈者起於氣街,並足陽明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,故乳房屬足陽明胃經,乳頭屬足厥陰肝經。
婦人不知調養,有傷衝任,且忿怒所逆,鬱悶所遏,厚味所釀,以致厥陰之氣不行,陽明之血熱甚,或為風邪所客,則氣壅不散,結聚乳間,或硬或腫,疼痛有核,乳汁不出,名曰妒乳。漸至皮膚焮腫,寒熱往來,謂之乳癰。風多則硬腫,色白熱多則焮腫,色赤不治則血凝,氣為壅滯,而與乳內津液相搏腐化為膿。
治之之法,凡初起寒熱焮痛,即發表散邪,疏肝清胃,速下乳汁,導其壅塞,則病可愈。若不散則易成膿,宜用托裡;若潰後肌肉不生,膿水清稀,宜補脾胃;若膿出反痛,惡寒發熱,宜調榮衛;若晡熱焮腫作痛,宜補陰血;若食少作嘔,宜補胃氣;切戒清涼解毒,反傷脾胃也。(《錦囊》)
又曰:有因婦人所乳之子,膈有滯痰,口氣焮熱,含乳而睡,熱氣吹入乳房,凝滯不散,遂生結核。若初起時忍痛揉軟,吮去乳汁,即可消散,失此不治,必成癰腫。亦有因小兒斷乳後,不能回乳,或婦人乳多,嬰兒少飲,積滯凝結。又或經候不調,逆行失道,又有邪氣內郁,結成癰腫。
初起時切勿用涼藥,蓋乳本血化,不能漏泄,遂結實腫,乳性清寒,又加涼藥,則陰爛宜也。惟涼藥用之,既破之後則佳,如初發時,宜用南星薑汁敷之,可以內消,更加草烏一味,能破惡血逐塊,遇冷即消,遇熱即潰,更加乳香、沒藥以定痛,內則用栝蔞十宣散、通氣散間服之。然年四十已下者,治之多瘥,以氣血旺故也。
五十以上,慎勿治之,多死,以天癸絕也。不治自能終其天年。若欲加治,惟調氣血為主。
又曰:若鬱怒肝火熾盛,為腫為痛者,自當疏肝散郁,兼以養血和血,則肝陽不強,而腫自退。若鬱結彌甚,血滯不舒,更由乳汁壅積,潰而成膿,則為乳癰矣。氣血大傷,尤宜重為滋補,少佐疏肝解毒。若專事清解,則潰者難膿,而膿者難長矣。
胡公弼曰:婦人乳有十二穰,始生乳癰,只患一穰,膿血出盡,又患一穰,逐穰輪流,傷至七穰,即傳次乳,次乳患遍,則危而不救者多矣。初起每早服元壽丹,可保余穰不受傳毒。(《青囊》)
又曰:憂怒傷肝,肝氣滯而結腫者,初起必煩渴嘔吐,寒熱交作,腫痛疼甚者,牛蒡子湯主之。厚味飲食,暴怒肝火結腫者,橘葉湯主之。
又曰:男子乳頭屬肝,乳房屬腎。女子乳頭屬肝,乳房屬胃。
又曰:不乳兒婦人,患乳名曰害干奶子。
陳實功曰:乳房屬陽明胃經所司,乳頭屬厥陰肝經所主,多血少氣,有乳之婦,名曰外吹;懷孕之婦,名曰內吹。(《正宗》)
汪省之曰:如懷孕八九個月,患內吹乳,雖膿出腐脫,肌生必待分娩,而後始能收口。(《理例》)
申鬥垣曰:胎氣旺而上衝,致陽明乳房作腫,名曰內吹,又名里吹奶。(《啟玄》)
馮魯瞻曰:乳癰者,俗呼曰吹乳。吹者,風也。風熱結泊於乳房之間,血脈凝泣焮痛,脹潰稠膿湧出,此屬膽胃熱毒,氣血壅滯,又名乳癰,為易治。用青皮疏厥陰之滯,石膏清陽明之熱,甘草節解毒而行汙濁之血,荊、防散風而兼助藥達表,瓜蔞、沒藥、青橘葉、皂刺、銀花、土貝母、當歸及酒佐之,無非疏肝和血解毒而已。加艾隔蒜灸二三十壯,於痛處最效,切忌刀針傷筋潰脈,為害不小。
(《錦囊》。)
澄曰:更有寡婦,並無兒女吮乳,而乳房或腫焮痛者,此為席風呵奶,當同干奶治法。
陳自明曰:懷孕患乳曰內吹,乃胎氣旺而上衝,致陽明乳房作腫,宜石膏散清之,亦可消散,遲則遷延日久,將產出膿,乳鬥亦從膿竅流出,其口難完。(《精要》)
《心法》曰:內吹者,懷胎六七月,胸滿氣上,乳房結腫疼痛,若色紅者,因熱盛也;如色不紅者,既因氣鬱,且兼胎旺也。外吹者,乳母肝胃氣濁,更兼兒吮乳睡熟,鼻孔涼氣襲入乳房,與熱乳凝結腫痛,令人寒熱煩躁口渴。又有內未懷胎,外無哺乳,而生腫痛者,系皮肉為患,未傷乳房,此肝胃濕熱凝結也。
白話文:
陳遠公說:有在乳房上產生膿腫的情況,起初是疼痛然後腫脹,常常會發燒,最終發展成膿腫。這種情況無論男女都有可能發生,但女性較多。這是因為女性在哺乳期間,偶爾因為貪睡,孩子以口氣吹拂乳房,導致乳房內的氣血閉塞不通,因此引起疼痛。使用疏散的藥物治療,病情就能迅速好轉。但如果拖延治療,就可能形成乳癰。然而男性的情況不同,是由於胃火旺盛,未能向上到口舌,而是淤積在乳房,才會產生這種情況,所以乳癰屬於陽證,和其他的膿腫不同,有陰證和陽證之分。治療方法不必區分陰證和陽證,只需根據病情的先後判斷實證和虛證。
乳癰初期是實證,長期潰爛後則是正氣虛弱。即便邪氣過剩,也是正氣不足的表現。在補益中疏散邪氣,是最佳的治療策略,不需要先攻後補。使用和乳湯:貝母、花粉各三錢,當歸、蒲公英各一兩,生甘草二錢,川山甲一片,土炒為末,用水煎服。服用一劑後,乳房腫脹就能消退,不需要再服用第二劑。
這副藥方以貝母和花粉消除胃中的痰瘀,痰瘀淤積導致乳房不通,現在化解這些痰瘀,胃火就會減弱。接著使用蒲公英和山甲解熱毒,疏通關節,不需攻擊,邪氣自然消散。擔心藥力過猛,添加了當歸和甘草補益正氣,調和解毒,確保正氣不會受損,火毒就不會轉變為乳巖。
婦女平日如果不善於調養身體,導致胃汁渾濁淤積,形成膿腫,被稱為乳癰。也有因心情鬱悶傷肝,肝氣滯留形成腫脹,應使用逍遙散加上橘葉散。
還有因暴怒傷肝,肝火亢奮導致腫脹,應使用橘皮湯散。
婦人的乳房,男人的腎臟,都是生命的根本。人的氣血週行全身,寅時開始於手太陰肺經,從雲門穴出來,雲門穴位於乳房上方,醜時回到足厥陰肝經,進入期門穴,期門穴位於乳房下方。肺負責運送氣息,肝儲存血液,乳房正好位於中間。足陽明脈絡從缺盆向下延伸至乳房,衝脈起始於氣街,沿著足陽明脈絡夾著肚臍向上行至胸部散開,所以乳房屬於足陽明胃經,乳頭屬於足厥陰肝經。
婦女如果不懂得調養身體,導致衝任脈絡受損,加上忿怒導致氣血逆流,鬱悶導致氣血阻塞,食用肥厚食物,導致厥陰之氣不能順暢,陽明之血過熱,或是受到風邪侵襲,氣血淤積無法散開,在乳房之間結聚,或是硬化或是腫脹,疼痛並有硬塊,乳汁無法排出,被稱為妒乳。慢慢發展至皮膚紅腫,寒熱交錯,被稱為乳癰。風邪過多會導致硬化和腫脹,顏色呈白色;熱度過高會導致紅腫,顏色呈紅色;如果不治療,血液凝固,氣血淤積,與乳房內的津液相結合,腐化成膿。
治療方法,剛開始有寒熱和紅腫疼痛,應立即使用藥物疏散邪氣,疏肝清胃,加速乳汁排出,引導淤積的氣血,病情就可以好轉。如果不治療,容易形成膿腫,應該使用託裡治療;如果潰爛後肌肉不生長,膿水清稀,應補充脾胃;如果膿水排出後反而疼痛,伴有惡寒發熱,應調和營衛;如果下午發熱,紅腫疼痛,應補充陰血;如果食慾不振,有嘔吐感,應補充胃氣;切記不要使用清涼解毒的藥物,以免傷害脾胃。
如果婦女哺乳的孩子有痰瘀,口氣熱,含著乳頭睡覺,熱氣吹入乳房,凝結不散,就會形成結節。如果初期能忍受疼痛,揉捏軟化,吸出乳汁,就能消散,如果錯過這個時期不治療,必然會形成膿腫。也有因為小孩斷奶後,不能回奶,或者婦女乳汁過多,嬰兒喝得少,乳汁淤積凝結。或者經期不調,逆行失道,又有邪氣在內鬱結,形成膿腫。
初期千萬不要使用涼藥,因為乳汁本就是血液轉化,不能洩漏,於是結成實腫,乳汁性質清冷,再加涼藥,就會導致病情惡化。只有在使用涼藥後,破膿後效果纔好,如果剛開始,可以使用南星薑汁敷,可以內部消散,再加上草烏一味,能破壞惡血,消除硬塊,遇到冷就消散,遇到熱就潰爛,再加上乳香、沒藥止痛,內服使用栝蔞十宣散、通氣散交替服用。然而,年齡在四十歲以下的人,治療效果通常較好,因為氣血旺盛。五十歲以上的人,千萬不要輕易治療,死亡率很高,因為天癸已經消失。如果不治療,自然能活到老。如果想要治療,只能調節氣血。
如果鬱怒導致肝火旺盛,形成腫脹和疼痛,應該疏肝解鬱,同時養血和血,這樣肝陽就不會過強,腫脹自然消退。如果鬱結更加嚴重,血液淤積不舒暢,再加上乳汁淤積,潰爛形成膿腫,就是乳癰。氣血大受損傷,應該大量補充,稍微輔助疏肝解毒。如果專門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,潰爛的地方難以癒合,而已經潰爛的地方難以恢復。
胡公弼說:婦女的乳房有十二穰,剛開始生乳癰,只有一穰受感染,膿血排盡後,又有一穰受感染,依次輪流,傷害到七穰,就會傳染到另一側乳房,另一側乳房全部受感染,就很危險,很難救治。初期每天早上服用元壽丹,可以保護其他穰不受傳染。
寡婦,沒有兒女吸吮乳汁,乳房出現腫脹和疼痛,這是席風呵奶,應按照乾奶的治療方法處理。
懷孕期間患乳癰被稱為內吹,是由於胎氣旺盛向上衝擊,導致陽明乳房腫脹。應使用石膏散清熱,也可以消散,如果拖延,會導致病情延續,直到生產,膿水和乳汁會從膿洞流出,很難痊癒。
總之,乳癰的治療應針對不同的病因,使用適當的藥物和治療方法,並注重調節氣血,避免傷害脾胃,及時治療,防止病情惡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