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五 (13)
卷五 (13)
1. 治法指南
又曰:凡癰七日以後,瘡頭見黃色,竟以白降丹點上,升頭拔毒,上以膏藥蓋之,以防風邪外入,每日用蔥艾湯洗淨,再換膏藥,大約在十一朝前後,膿出痛定,是陽瘡之順候也。人服四妙湯托之,若八九日痛而不潰,瘡勢已定,毒氣已聚,尚未成膿,須用神燈照法。
又曰:潰後遍身作癢,乃外風乘虛而入,宜內托解之。
又曰:膿少色赤不斂,乃血虛也,若穢氣觸而亦然,當以乳香、沒藥之類和之。
又曰:餘毒未盡,四妙湯加白芷、防風、花粉、連翹。
又曰:寒邪凝滯,十全湯加防風、桂枝。外用蔥艾湯洗。
又曰:陽虛則惡寒,陰虛則生熱。
又曰:午前熱主於補氣,午後熱主於補血。
又曰:潰後痛疼,膿色敗臭者,胃虛有火,十全湯加麥冬、五味子。
又曰:喘粗氣短,恍惚嗜臥者,脾肺弱也,補中益氣湯加麥冬、五味子。
又曰:脾腎已損,則肩背不便而沉重,補中益氣湯加山萸肉、山藥、北五味子。
又曰:脾肺氣脫,肢體腫,面色敗而聲嘶,唇鼻青赤面目俱浮者,六君子湯加炮姜。不應,十全湯加炮薑、熟附子。
又曰:寒氣內淫,腹痛吐瀉,手足冷而人昏憒,或咳嗽呃逆,腹鳴不食,陽氣虛之惡證,宜托裡溫中湯,後用六君子湯。
汪省之曰:潰後血氣耗散,內外皆虛,便宜參耆接補元氣,用寒涼固非所宜,用香燥亦蹈虛虛之禍,可不慎歟。(《理例》)
陳文治曰:脈沉實發熱煩躁,外不焮腫赤痛,乃邪氣深伏在裡,宜先疏通,宜衛生湯,熱結甚者,內疏黃連湯。
陳實功曰:大便秘燥,通利相宜。
馮魯瞻曰:人動輒疑人參、熟地泥膈填中,殊不知脾能健運,腎能閉藏,則祖氣有根而不拔,元氣深藏而有源,何有為脹為滿之患哉。
又曰:內外證最忌標實而本虛,瀉之不可,補之無功,極為危險。全在防微杜漸,標本得宜,使脾腎之元陽生髮,而陰邪之凝滯釋然矣。
又曰:肺氣既虛,不可復行其氣,腎水已衰,不可重利其水。
又曰:《內經》塞因塞用之法,少用則滋壅於上,多服則峻補於下。蓋中州虛乏壅滯,必賴大補而流通其氣,故參朮宜多用也。
又曰:治不足之法,治有餘則可;治有餘之法,治不足則不可。
又曰:寒之不寒,是無水也;熱之不熱,是無火也。無水者壯水之主,以鎮陽光;無火者,益火之原,以消陰翳,此達至理於繩墨之外也。
又曰:金匱腎氣丸補而不滯,通而不泄,誠治腫之神丹。
又曰:標證雖似有餘,本證實由不足,當以脈辨之。
又曰:凡癰疽瘡癤,輕重緩急,大有不同,治之之法,總宜察其虛實冷熱,或重或輕,對證發藥,無失先後次序。治法當分初、中、末異,初宜散熱解毒通經為主,以圖消去;中宜排托為主,以圖散去餘毒;末宜補宜托宜溫,以圖易於收功,此大法也。
白話文:
治療方法指南
又說:一般來說,癰瘡過了七天後,如果瘡頭出現黃色,就可以用白降丹點在上面,幫助瘡頭將毒素拔出,然後用膏藥蓋住,防止外面的風邪侵入。每天用蔥艾湯清洗乾淨,再換上膏藥。大約在十一、二天左右,膿液排出,疼痛減輕,這是陽性瘡的順利好轉跡象。這時可以服用四妙湯來幫助身體復原。如果過了八九天,疼痛卻沒有潰破,表示瘡勢已經固定,毒氣已經聚集,但還沒有形成膿,這時需要用神燈照的方法來治療。
又說:潰破後全身發癢,這是外來的風邪趁虛而入,應該用內服藥來幫助身體祛風解毒。
又說:如果膿液少,顏色偏紅,而且不容易收口,這是因為身體血虛。如果接觸到污穢之氣也會這樣,這時應該用乳香、沒藥之類的藥物來調和。
又說:如果還有殘留的毒素沒有清除乾淨,可以用四妙湯加上白芷、防風、花粉、連翹。
又說:如果因為寒邪凝滯,可以用十全湯加上防風、桂枝,外用蔥艾湯清洗。
又說:陽氣虛弱的人會怕冷,陰液不足的人會產生虛熱。
又說:如果午前發熱,主要是因為氣虛,應該補氣;如果午後發熱,主要是因為血虛,應該補血。
又說:潰破後如果疼痛,膿液顏色敗壞而且發臭,這是因為胃虛有火,可以用十全湯加上麥冬、五味子。
又說:如果出現喘氣粗重、呼吸短促、精神恍惚、喜歡躺著等症狀,這是脾肺虛弱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麥冬、五味子。
又說:如果脾腎已經受損,導致肩膀和背部不適而且感覺沉重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萸肉、山藥、北五味子。
又說:如果脾肺的氣虛脫,導致肢體腫脹、面色灰敗、聲音嘶啞、嘴唇和鼻子青紫色、臉部浮腫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炮薑。如果沒有效果,可以用十全湯加上炮薑、熟附子。
又說:如果寒氣侵入體內,導致腹痛、嘔吐、腹瀉、手腳冰冷、意識模糊,或者咳嗽、呃逆、腹鳴、食慾不振,這些都是陽氣虛弱的嚴重症狀,應該用托裡溫中湯,之後再用六君子湯來調理。
汪省之說:潰破之後,身體的血氣消耗散失,導致內外都虛弱,應該用人參、黃耆來補充元氣。使用寒涼的藥物不是好的選擇,使用過於溫燥的藥物也是雪上加霜,必須謹慎!(出自《理例》)
陳文治說:如果脈象沉實,而且發熱煩躁,但皮膚表面沒有紅腫熱痛,表示邪氣深藏在體內,應該先疏通,可以用衛生湯。如果熱結嚴重,可以用內疏黃連湯。
陳實功說:如果大便乾燥不通,應該用通便的藥物來治療。
馮魯瞻說:人們動不動就懷疑人參、熟地會導致脾胃不適,其實只要脾胃能夠正常運作,腎臟能夠封藏精氣,那麼元氣就會有根源而不容易流失,何來腹脹不適呢?
又說:內外症狀最忌諱的是表面看起來很強盛,實際上本質卻很虛弱。如果用瀉法,反而會使虛弱加重;如果用補法,又無法起作用,情況非常危險。關鍵在於防患於未然,做到標本兼治,使脾腎的元陽能夠生發,陰邪的凝滯自然就會消散。
又說:肺氣已經虛弱,就不能再用藥來疏通肺氣;腎水已經衰弱,就不能再用利尿的藥物來治療。
又說:《內經》中說的「塞因塞用」的方法,如果用量太少,反而會加重上部的阻塞;如果用量太多,又會過度補益下部。這是因為中焦虛弱導致壅滯,必須依靠大補的藥物才能夠流通氣機,所以人參、白朮應該多用一些。
又說:治療不足的方法,可以用來治療有餘;但是治療有餘的方法,卻不能用來治療不足。
又說:如果感覺寒冷卻沒有真的怕冷,是因為身體缺水;如果感覺發熱卻沒有真的發熱,是因為身體缺乏陽氣。沒有水,就要用補水的方法來滋養陰液,以抑制陽氣的過旺;沒有陽氣,就要用溫補陽氣的方法來消除陰邪。這些都是超越常規的道理。
又說:金匱腎氣丸,補而不滯,通而不泄,確實是治療腫脹的神藥。
又說:表面看起來好像是實證,但實際上是本質虛弱,應該通過把脈來辨別。
又說:凡是癰、疽、瘡、癤等,輕重緩急都不一樣,治療的方法總是要仔細觀察是虛還是實、是寒還是熱,症狀是輕還是重,然後對證下藥,不要搞錯先後順序。治療方法應該區分初期、中期、末期,初期應該以散熱解毒、疏通經絡為主,盡力消腫;中期應該以排膿托毒為主,盡力清除殘餘的毒素;末期應該以補養、托毒、溫陽為主,盡力幫助身體恢復。這是治療的大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