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九 (7)
卷十九 (7)
1. 虎丫毒門主論
王肯堂曰:虎口疽,一名虎丫毒,又名合谷疽,又名丫刺毒,又名臂蟹毒,又名手丫發,又名病蟹叉。此手陽明大腸經風熱積毒之所致也。(《準繩》)
陳實功曰:合谷疔,俗名虎口百丫是也。此患多系疙瘩泡起,亦有紅絲走上,故有疔名。此足陽明胃經濕毒攻注作癢。初起挑破,蟾酥餅膏蓋,金黃散敷之,必須內外消托為主。(《正宗》)
胡公弼曰:虎口毒即丫刺毒,最能爛手,毒歸肝脾,亦能殺人。(《青囊》)
又曰:赤焮熱痛,更有虎口脹裂者。
薛氏曰:此患多生大指次指連界處,忽生腫毒,痛不可忍。若不早治,必爛人手,名曰拍蟹毒。
朱丹溪曰:虎口疽生(合谷穴)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,屬大腸經濕熱凝結而成。一名丫叉毒。初起如豆,漫腫色青,木痛堅硬。若初起黃粟小泡,癢熱焮痛,根深有紅線上攻腋內,即名合谷疔。
白話文:
虎丫毒門主論
王肯堂認為:「虎口疽」,又稱虎丫毒、合谷疽、丫刺毒、臂蟹毒、手丫發、病蟹叉,都是手陽明大腸經風熱積毒引起的。(出自《準繩》)
陳實功認為:「合谷疔」,俗稱虎口百丫,患處多長疙瘩起泡,也可能出現紅絲向上蔓延,因此稱為疔。這是足陽明胃經濕毒侵犯導致發癢。初期應挑破,敷上蟾酥餅膏,再撒上金黃散,治療重點在於內外兼治。(出自《正宗》)
胡公弼認為:「虎口毒」,也就是丫刺毒,非常容易爛手,毒素會侵入肝脾,甚至危及生命。(出自《青囊》)
另有記載:患處紅腫發熱疼痛,甚至虎口脹裂。
薛氏認為:此病多發生在大拇指和食指相連處,突然腫痛難忍。如果不早治,必然爛手,稱為拍蟹毒。
朱丹溪認為:虎口疽(長在合谷穴,即手大拇指和食指骨頭之間)屬於大腸經濕熱凝結而成,也稱為丫叉毒。初期如豆粒大小,逐漸腫脹,顏色青紫,堅硬疼痛。如果初期出現黃豆大小的小泡,伴隨瘙癢、發熱、紅腫疼痛,並且有紅線向上蔓延至腋下,則稱為合谷疔。
2. 虎丫毒門主方
初起,鮮蟹搗爛敷之,其毒可散。
白話文:
一開始,用新鮮螃蟹搗爛敷在患處,就能夠散去毒素。
3. 手心毒門主論
王肯堂曰:手心毒,焮赤腫痛,俗名病穿掌,又曰穿窟天蛇,又名貧子盂。若偏於掌邊者,名穿邊天蛇,又名穿埂天蛇,亦名鷀癰。此手厥陰心包經勞宮穴,乃積熱所致。(《準繩》)
李氏曰:手心毒,一名擎珠毒。
陳遠公曰:有手心中忽紅腫高突變成一疽,疼痛非常,日夜無間,世所謂擎疽也。此證多是冤家相尋,內外治療,往往不能收功,有流血至死者,似乎不必治也。然有證無方,安見吾道之大乎!苟能懺悔怨艾,安在不可救。此疽雖是冤孽,亦因病人有火熱之毒,乘機竊發,消火熱之毒,何不可奏功耶!但火熱非起於一旦,而解毒難於小劑。
蓋毒成於熱,熱起於火,火之有餘,終是水之不足,不大料以滋水,惟小劑以滅火,安得取勝乎!必大用補水之劑,少佐解毒之味,則自愈耳。釋擎湯:元參一兩,金銀花二兩,生地一兩,當歸一兩,紫花地丁五錢,貝母二錢。水煎,二劑疼止,已潰者又服四劑,未潰者又服一劑,無不全愈。
愈後仍須懺悔,則無後患,否則恐變生他證,非方之過也。此方滋水以治火,補正以解毒,自居於無過之地,又何擬議哉。(《冰鑑》)
陳實功曰:手心毒,一名穿板疔,又名擎珠,又名瘭疽,乃心火熱毒也。是於五心痛不可忍,其瘡如泡,色如血赤,外形雖小,內有熱毒發於心窠者,難治;發於手足心者,可療。如在手掌心敷藥,當從手腕敷起;如在足心,須從腳脛骨四圍敷住,以截血路,免毒上攻。(《正宗》)
胡公弼曰:右手心毒,乃太陽、陽明二經受證,氣流足厥陰經。左手心毒,乃少陰、太陽二經受證,氣流足太陰、陽明經。或因七情內傷,氣血凝滯,亦能患此。(《青囊》)
白話文:
手心毒門主論
手心長毒,發紅腫痛,民間俗稱「病穿掌」、「穿窟天蛇」、「貧子盂」。如果毒在手掌邊緣,則稱為「穿邊天蛇」、「穿埂天蛇」或「鷀癰」。這是手厥陰心包經勞宮穴積熱所致。
有人稱手心長毒為「擎珠毒」。
一種手心突然紅腫隆起,形成癰疽,疼痛劇烈,日夜不停,稱為「擎疽」。這種情況常被認為是冤家索命,內外治療往往無效,甚至會流血致死,似乎無藥可救。但既然有病症,就應該有治療方法,否則如何體現醫術的偉大?只要病人能懺悔怨恨,就能痊癒。雖然這種癰疽是冤孽所致,但也因為病人本身有火熱之毒,才乘機發作。消除火熱之毒,就能奏效。然而,火熱之毒並非一日形成,解毒也難以速效。
毒是由於熱而生,熱是由於火而生,火盛則水不足。不能大量滋陰,只能少量滅火才能奏效。必須大量使用滋陰的藥物,少加一些解毒的藥材,才能自愈。
「釋擎湯」藥方:元參一兩,金銀花二兩,生地一兩,當歸一兩,紫花地丁五錢,貝母二錢。水煎服。疼痛停止後,潰爛者再服用四劑,未潰爛者再服用一劑,無不痊癒。
痊癒後仍需懺悔,以免後患,否則可能轉化為其他疾病,這並非藥方本身的問題。這個藥方滋陰以治火,補益正氣以解毒,自無可厚非。
手心長毒,又稱「穿板疔」、「擎珠」、「瘭疽」,是心火熱毒所致。五心痛不可忍受,瘡如水泡,顏色血紅,外形雖小,但內有熱毒從心臟蔓延,難以治療;若發於手足心,則可以治療。在手掌心敷藥,應從手腕開始敷起;若在足心,則應從腳脛骨四周敷住,以阻斷血液循環,防止毒素上行。
右手心長毒,是太陽、陽明二經受邪,氣流注於足厥陰經;左手心長毒,是少陰、太陽二經受邪,氣流注於足太陰、陽明經。或因七情內傷,氣血凝滯而致病。
4. 鵝掌風門主論
陳實功曰:鵝掌風乃手陽明胃經火熱血燥,外受寒涼所凝,以致皮膚枯槁。初起紫斑白點,久則手心皮膚枯厚,破裂不已。(《正宗》)
又曰:時瘡餘毒未盡,亦能致此。
申鬥垣曰:楊梅瘡,食鵝肉亦生。(《啟玄》)
《心法》曰:此證手掌及指上層層剝皮,血肉外露。
白話文:
鵝掌風門主論
陳實功說:鵝掌風是手陽明胃經火熱血燥,又受到外界的寒涼凝滯,導致皮膚乾燥粗糙。初期出現紫紅色斑點和白色小點,時間久了,手掌皮膚就會變得乾燥增厚,反覆破裂。
又說:有時瘡瘍的毒素未清,也能導致鵝掌風。
申鬥垣說:患梅毒的人,吃鵝肉也會誘發鵝掌風。
《心法》說:這種疾病症狀是手掌和手指皮膚層層脫落,露出裡面的血肉。
5. 鵝掌風門主方
二礬湯(《正宗》)
白礬,皂礬(各四兩),孩兒茶(五錢),柏葉(八兩)
用水十碗,同上藥煎數滾候用,先以桐油搽抹患上,用桐油紙捻點著,以煙焰向患上熏片時,方將前湯乘滾貯淨桶內,手架上以布蓋,得湯氣熏之,勿令泄氣,待微熱傾入盆內,蘸洗良久,一次可愈。七日手忌下湯水,永不再發,此方越重越效。如輕者不可用。
又方(《秘錄》)
川烏,何首烏,蒼朮,赤芍藥,草烏,地丁花,防風,天花粉,荊芥(各一兩),陳蘄艾(四兩)
煎湯熏洗。
膏藥(《濟生》),治鵝掌風指甲變厚,及風癩頑癬,死肌麻痹。
鳳仙花(連根、花、葉露曬乾),蒼耳葉(嫩頭,各四兩),血餘(三兩),鹿角屑(生刮),絡石,虎骨,百部,茜草,剪草(各二兩),人指甲(五錢),穿山甲,羌活,龍骨,麻黃,蘄艾,威靈仙(各一兩)
上用麻油一斤,同熬至滴水不散,絞去渣離火,再下鉛粉四兩,銀珠四兩,黃蠟二兩,乳香二兩,和勻,瓷器收貯,臨用隔湯燉化,攤貼。
又方,先以油核桃擦手足患處,爐內焚常山熏之,上用青布蓋好,熏常山一斤,七日手不下水,褪去老皮,永不再發。
又方,灰條草搗汁,擦十數次。
又方,茄花帶露水摘下,擦數次。
又方,五倍子研末,桐油調搽,用炭火烘之二三次
又方,瓦花、頭髮搗爛,用手搓之。
又方
鳳仙花(一棵),豨薟草(一兩),蟬蛻(三錢)
煎洗,熏洗。
又方,白豌豆一升,同楝樹子煎湯,早中晚熏洗,一七全愈。
又方,鮮核桃外面青皮,同鴿子屎煎水頻洗。
又方,鮮嫩芭蕉葉煎洗十餘次。
又方
硃砂,明雄黃(各一錢),輕粉(五分)
共研細,同桐油調塗患處,以微火烘一炷香為度,年遠者五七次,年近者二三次即愈。屢試屢驗。
又方,蘄艾四五兩,水煎入大口瓶內,上用麻布蓋之,以手心放瓶口熏之,冷則換熱再熏,數次即愈。
又方,鉛彈子如胡桃大一個,每日在手內搓弄搓熱,將鉛彈子握緊,晝夜不歇,如此十餘日,即愈。但不能除根。
鵝掌風並治四彎風(劉方秘方。)
土木鱉(淨肉),苦參(各一兩),白附子(五錢),輕粉(三錢)
各研細,和勻,生桐油調,聽用,先用馬齒莧煎濃湯,先熏後洗,仍將馬齒莧擦一二次。隨用樟木屑、絲瓜藤、大蒜秸、大皂莢燒灰熏之。
熏過用紅升丹、川貝母末各一錢,以筆管幔小篩羅裝藥,然後以桐油掃患處,不可過多,潤過,即將小篩羅內藥篩在患處,即將前桐油調藥敷上,約一銅錢厚,仍以前樟木屑等煙燻之,令熱。如太熱則遠些,熏藥將干,過一夜,次日洗去,不過二次,無不全愈。
鵝掌風(鄧重光。),大麥芒燒煙燻手掌,七日不可見水,即愈。
又方
牡蠣(煅),密陀僧(各二錢)
共研細,桐油調搽,炭火灸之。
又方,豆腐沫熱洗。
又方,生桐油搽,以松毛燒煙薰。
又方
川烏,白附子,草烏,殭蠶,銅綠,密陀僧,輕粉,膽礬(各一錢),麝香(三分)
共研細末,先用生附子切厚片於鵝掌風上,以艾圓灸之,再用蔥汁調敷。
又方,豬胰一具,去油,勿經水。花椒三錢,用溫酒同浸二三日,取胰不時擦手,微火烘之。
又方,白砒三錢,打如豆粒,用麻油一兩,熬砒至黑,去砒,用油擦手,微火烘之,不過二三次即愈。
又方,蔥五六根搗破,花椒一把,同入瓦罐內,入醋一碗,再用滾水衝入熏洗,數次即愈。
又方,谷樹葉煎湯溫洗,以火烘乾,隨用柏油擦之,用火烘乾,又洗又烘,如此日行三次,不過五六日自愈。
又方,大黃鱔一條,去頭、尾、腸,切一寸長,以香油一兩入鍋內,將鱔魚堅起,熬至魚枯,取油放磁盞內,用穿山甲燒存性,研末少許調搽患上,以炭火炙至手癢而痛,又搽又炙,三次自愈。
白話文:
鵝掌風門主方
二礬湯方(出自《正宗》)
將白礬、皂礬各四兩,孩兒茶五錢,柏葉八兩,加水十碗煎煮至沸騰。 先用桐油塗抹患處,再用桐油浸濕的紙捻點燃,用煙火熏患處片刻。然後將煮沸的藥湯倒入乾淨的桶內,把手放在桶上方,用布蓋住,讓藥湯蒸汽熏手,注意不要讓蒸汽散掉。待藥湯微溫後倒入盆中,浸泡患處很久。一次即可痊癒。七天內忌諱將手浸入冷水中,便可永不再犯。此方藥量越重效果越好,但症狀輕微者不可使用。
另一方(出自《秘錄》)
將川烏、何首烏、蒼朮、赤芍藥、草烏、地丁花、防風、天花粉、荊芥各一兩,陳蘄艾四兩,煎湯熏洗。
膏藥方(出自《濟生》),用於治療鵝掌風指甲增厚、頑固性皮膚病、麻木等症狀。
將鳳仙花(連根、花、葉曬乾)、嫩蒼耳葉各四兩,血餘三兩,生鹿角屑、絡石、虎骨、百部、茜草、剪草各二兩,人指甲五錢,穿山甲、羌活、龍骨、麻黃、蘄艾、威靈仙各一兩,與麻油一斤一同熬製,至滴水不散。濾去藥渣,離火後加入鉛粉四兩、銀珠四兩、黃蠟二兩、乳香二兩,攪拌均勻,貯存在瓷器中。使用時隔水加熱溶化,攤貼患處。
其他治療鵝掌風的偏方:
- 用油核桃擦拭手足患處,爐內燃燒常山熏之,上面蓋上青布,用常山一斤熏七天,七天內手不沾水,老皮脫落後便可永不再發。
- 將灰條草搗碎取汁,反覆擦拭患處十幾次。
- 將帶露水的茄花摘下,擦拭患處數次。
- 將五倍子研磨成粉末,用桐油調和塗抹患處,用炭火烘烤二三次。
- 將瓦花和頭髮搗爛,用手揉搓患處。
- 將鳳仙花一棵、豨薟草一兩、蟬蛻三錢煎煮,用藥液熏洗。
- 將白豌豆一升與楝樹子一起煎煮,早中晚熏洗,十七天痊癒。
- 將鮮核桃青皮與鴿子糞一起煎水,經常清洗患處。
- 用鮮嫩芭蕉葉煎水,反覆清洗十幾次。
- 將硃砂、明雄黃各一錢,輕粉五分研磨成細粉,用桐油調和塗抹患處,用微火烘烤一炷香的時間。年紀大的人需五到七次,年輕人二到三次即可痊癒。屢試不爽。
- 將蘄艾四五兩煎水倒入大口瓶中,蓋上麻布,把手心放在瓶口熏蒸,藥液冷了就換熱的繼續熏,熏幾次就能痊癒。
- 用一個像胡桃一樣大的鉛彈子,每天在手中搓熱,握緊鉛彈子,晝夜不停,如此十幾日即可痊癒,但不能根治。
鵝掌風及四彎風治療方(劉氏秘方)
將淨土木鱉肉、苦參各一兩,白附子五錢,輕粉三錢研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,用生桐油調和備用。先用馬齒莧煎濃湯熏洗患處,再用馬齒莧擦拭一二次。然後用樟木屑、絲瓜藤、大蒜秸、大皂莢燒成的灰燼熏患處。熏完後,用紅升丹、川貝母粉各一錢,用筆管內的小篩子篩在患處,再用桐油塗抹患處,不可過多,只要潤濕即可。然後將小篩子裡的藥粉篩在患處,再用之前調好的桐油藥膏敷在上面,約一銅錢厚,再用樟木屑等煙燻,使其加熱。如果太熱就離遠一些。熏至藥膏將干,過一夜,第二天洗去,一般兩次即可痊癒。
鵝掌風治療方(鄧重光方)
將大麥芒燒成煙熏手掌,七天內不可沾水,即可痊癒。
其他治療鵝掌風的偏方:
- 將牡蠣、密陀僧各二錢研磨成細粉,用桐油調和塗抹,用炭火灸之。
- 用熱豆腐渣清洗患處。
- 用生桐油塗抹,用松毛燒成的煙熏。
- 將川烏、白附子、草烏、殭蠶、銅綠、密陀僧、輕粉、膽礬各一錢,麝香三分研磨成細粉。先用生附子切成厚片敷在患處,用艾絨灸之,再用蔥汁調和敷於患處。
- 將豬胰一個,去除油脂,不要用水清洗。加花椒三錢,用溫酒浸泡二三日,取出豬胰不時擦拭患處,用微火烘烤。
- 將白砒三錢打成豆粒大小,用麻油一兩熬製白砒至黑色,去除白砒,用油擦拭患處,用微火烘烤,二三次即可痊癒。
- 將蔥五六根搗碎,加花椒一把,放入瓦罐中,加入醋一碗,再用滾水衝入熏洗,幾次即可痊癒。
- 將谷樹葉煎水溫洗,用火烘乾,再用柏油塗抹,用火烘乾,如此反覆進行,一天三次,五六天即可自愈。
- 將一條大黃鱔去除頭尾和內臟,切成一寸長的小段,加香油一兩入鍋,煎熬至魚乾,取油放入瓷碗中,將穿山甲燒成灰,研磨成細粉,取少量與油調和塗抹患處,用炭火炙烤至手發癢疼痛,如此反覆塗抹炙烤三次即可痊癒。
注意:以上僅為古代醫籍記載的偏方,並非現代醫學認可的治療方法。患有鵝掌風應及時就醫,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