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九 (5)
卷十九 (5)
1. 代指門主方
驗方,烏梅入醋浸研,塗患處立瘥。
又方,芒硝煎湯淋洗,自潰。
白話文:
代指門主方
這個偏方,用烏梅泡在醋裡研磨成膏,塗在患處就能立刻痊癒。
另一個偏方,用芒硝煎煮成湯來清洗患處,就能自行潰爛。
2. 天蛇毒門主論
王肯堂曰:天蛇毒,即天蛇頭,不拘何指,焮赤結毒,腫痛有膿,裂開有口唇如蛇頭狀,是以名焉。又名髮指,屬手厥陰心包絡經積熱所致,雖黑色頑麻,潰爛脫指者,亦不死。(《準繩》)
陳實功曰:天蛇毒即蛇頭疔,乃心火妄動,攻注而成。其指頭腫若蛇頭,赤腫焮痛,疼極連心;甚者寒熱交作,腫痛炎上。初起宜灸,蟾酥餅膏蓋。(《正宗》)
馮魯瞻曰:天蛇頭者,手指毒瘡,各隨經絡而生。疼痛殊甚,宜審其經絡,投以解毒和血,加以引經之藥治之。(《錦囊》)
竇漢卿曰:此證如膿未熟,不可刀開針撥,不然則胬肉起發難醫。
胡公弼曰:天蛇頭患久有出骨者,如初起紫黑者,必死。須割去其指,方可醫治。治同脫疽。(《青囊》)
汪省之曰:手三陰、三陽經,亦有氣血多少不同,生於手之十指,名敦疽。四五日潰膿,可刺者生;如不潰無膿,黑色過節者,死不可治也。(《理例》)
王肯堂曰:五指頭生疽,名曰敦疽,系臟腑積熱。治不可緩。(《準繩》)
又曰:手大指疽髮指頭,小點如粟,漸大如豆,或如桃李,或青或紫,乍黃乍白乍黑,或癢,或麻木不痛,或大痛澈心,此名調疽,屬手太陰肺經積毒。毒盛者,宜截去了,四日刺得血膿者生,得黑白者死。毒氣攻心,嘔吐不食,膨脹者死,齒縫出血者死。(《準繩》)
朱丹溪曰:蛇頭疔在手指頂,堅硬有頭,十指同,自筋骨發出,根深毒重。初起小泡,色紫疼痛,堅硬如疔者是。
王肯堂曰:天蛇毒,在手指頂,悶腫無頭,十指同自肌肉發出,其毒稍輕。夫手指雖各有專經,然俱兼脾經火發而成。但手指系皮肉澆薄之處,不宜艾灸,亦不宜開早。若誤灸開早,以致皮裂肉胬翻出,疼痛倍增,不能速愈,慎之。
又曰:調疽生於手大指,由肺經積熱而成。初如粟豆,漸腫如李,青紫麻木,痛癢澈心。六日刺破,出稠膿鮮血者吉;出黑血者險。若黑腐延蔓不痛者,名斷指,屬逆。當如足部脫疽治法。
澄曰:凡手指患天蛇毒,如內膿已成脹痛者,用針挑放,務須從下往上挑破,切不可從上向下挑,否則毒傳下節潰爛,俗謂戳了蛇頭,蛇頭往下縮也。
又曰:凡指頭潰後,切忌用力拿重,如操作用力,則胬肉必出,難以速愈。足指潰後,俱忌行走,否則亦然。
又曰:凡慵工操作之人,指皮粗厚,每每膿已脹急,不能穿潰,常見通手化膿。凡遇此等人,須用針向指尖上挑砭出膿,不可向下砭,如誤向下砭,每每毒流下節,遂有脫指之患,不可不知。
又曰:凡潰後須將老皮剪去,免藏毒水,浸傷良肉。
又曰:每見當砭不砭,膿已脹過,以致甲脫肉無,惟存筋骨,用玉紅膏搽上生肌。只有指尖難以長皮,復原如舊,須以生肌散內加珍珠末摻上,其皮即長合矣。腳尖不長皮,亦照此法。
澄治手指足指,潰後形如蟬蛻者,須用利剪剪去死皮,方可上藥。不然,皮中蓄有膿水難乾,雖用珍珠散冀其收功,何異隔靴抓癢,決難速愈。
白話文:
天蛇毒門主論
古代醫家對天蛇毒(一種手指腫痛的疾病)的觀點不一,但都認為其與心火、經絡積熱等因素有關。症狀表現為手指腫脹,如同蛇頭,顏色多變,伴隨疼痛,甚至寒熱交替。嚴重者可能潰爛脫指。
部分醫家認為,早期可灸療或外敷藥膏。也有人強調需辨明經絡,使用解毒活血、引經之藥。 膿未成熟時,切忌自行挑破,以免加重病情。 若病情發展至骨,或初起即呈現紫黑色,則預後不良,甚至需截指治療。
有些醫家將天蛇毒與其他手指疾病,如敦疽、調疽等相混淆或區分,並強調不同疾病的症狀、治療方法及預後有所差異。例如,敦疽與臟腑積熱有關,治療需及時;調疽則與肺經積熱相關,其預後與膿液顏色、是否蔓延等密切相關。
治療方面,針挑膿液時需注意方向,應從下往上挑,避免毒素蔓延。潰後需避免用力,以免胬肉外翻。對於膿液不易排出者,需用針挑出。潰瘍後應去除老皮,避免藏毒傷肉。 若已出現甲脫肉無的情況,需使用生肌藥物治療。 指尖或腳尖潰瘍後難以長皮,可使用含珍珠末的藥物促進癒合。潰瘍後出現如同蟬蛻狀的死皮,也需要先去除後再上藥。總而言之,治療天蛇毒需根據病情輕重及發展階段,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法。
3. 天蛇毒門主方
蛇頭疔。
輕粉,銀粉,銅綠(各等分)
研細。灌入豬膽內調勻,將指套入膽內,用線輕輕扎定,三日一換,重者二次。
又方,生慄去殼去衣,搗爛敷之。
又方,黑黃牛糞做餅曬乾,入罐內,燒酒熏之,極效。
又方,白果葉入燈窩油內浸透貼之,腐盡肌生。
又方,黑豆、天南星研細,滴醋調敷。
又方,人糞、雄黃同搗,裹在患處,即愈。
又方,生雞蛋一個,一頭打洞入雄黃細末五錢,將患指套入浸之,拔去毒,立止痛。
又方,生雞蛋三個,一頭打一洞,每個入雄黃細末一錢,和勻,將痛指插入,待熱換之,立刻止痛。
苦瓜膏(陳伯迪。),苦瓜(即癩葡萄。)不拘多少,搗爛,以鹽滷浸收,不可太稀,愈久愈好。凡遇蛇頭毒,取一匙敷患上,外以絹縛過一夜,痛止即愈。
水蛇套(《明醫集》),治天蛇毒,痛不可言。取活水蛇一條,取中段去骨,以蛇皮肉如指長,裹患指上,外用紙包,頓覺半身涼快,痛止腫消,即愈。數日後去皮,指上蛇形宛然。
雄黃散,治蛇頭疔,初起紅腫發熱,疼痛澈心者,宜用。
明雄(二錢),輕粉(五分),蟾酥(微焙,二分),冰片(一分)
共為末。新汲水調塗,紙蓋,日用三次,極效。
蜈蚣散
大蜈蚣(一條),全蠍(七個),雄黃(三錢)
共為末。用雞子清調敷患處,外以豬膽皮套上即愈。(一方無全蠍。)
又方(《濟生》)
雄黃(一錢),蟾酥(一分)
研細。用蝣蜒一條,共搗如泥,敷患處空頂,立愈。
又方(《全集》)
蜈蚣,雄黃(各五分)
研細。裝入豬膽內,套指上紮緊,立愈。
又方,白蘿蔔一段挖空,入雄黃末三分,蒸半熟,套指上愈。
又方,雄黃研細,豬膽汁調塗。
又方
生鴨蛋(二個),蜈蚣(一條,焙研)
分裝兩蛋內攪勻,套指上候熱,再換一個,即消。
雄黃散,蛇頭疔。
明雄(二錢),輕粉(五分),蟾酥(二分),冰片(一分)
研細,新汲水調濃,重湯燉溫敷上,薄紙蓋之。
雄蠣散,天蛇毒。
牡蠣(煅。四錢),明雄(二錢)
研細。蜜水調濃,重燉溫,塗患上,止痛,日用五六次。
蛇頭疔。
麻油腳(一錢),酒麴,血竭(各一錢),百草霜(少許)
和勻敷上,以布護好。
白話文:
天蛇毒門主方
針對蛇頭疔,古方記載多種治療方法:
-
**輕粉、銀粉、銅綠等份法:**將輕粉、銀粉、銅綠研磨成細粉,灌入豬膽內調勻,用指套入豬膽內,用線扎好,三日換一次,病情嚴重者可換兩次。
-
**栗子法:**將帶殼栗子去殼去皮,搗爛敷於患處。
-
**牛糞法:**將黑黃牛糞做成餅曬乾,放入罐內,用燒酒熏烤,效果極佳。
-
**白果葉法:**將白果葉浸泡在燈油中,待其浸透後貼於患處,直到腐肉脫落,新肉長出。
-
**黑豆天南星法:**將黑豆、天南星研磨成細粉,用醋調和後敷於患處。
-
**人糞雄黃法:**將人糞和雄黃搗碎混合,裹在患處,即可痊癒。
-
**雄黃雞蛋法一:**取生雞蛋一個,在一端打洞,放入五錢雄黃細粉,將患指套入浸泡,拔除毒素,立即止痛。
-
**雄黃雞蛋法二:**取生雞蛋三個,在一端各打一個洞,每個蛋中放入一錢雄黃細粉,攪勻,將患指插入,待雞蛋變熱後更換,立即止痛。
-
**苦瓜膏法:**將苦瓜搗爛,用鹽滷浸泡,不可太稀,時間越久越好。遇到蛇頭毒,取一匙苦瓜膏敷於患處,外用絹布包紮過夜,疼痛止住即痊癒。
-
**水蛇套法:**治療天蛇毒引起的劇烈疼痛。取一條活水蛇,取中段去骨,用蛇皮肉(長度如手指長)裹住患指,外用紙包紮,頓時感到半身涼快,疼痛止住,腫脹消退,即可痊癒。數日後取下蛇皮,手指上會留下蛇形的印記。
-
**雄黃散一:**治療蛇頭疔初期紅腫發熱,疼痛劇烈者。將明雄黃二錢、輕粉五分、微焙蟾酥二分、冰片一分研磨成粉末,用新汲水調和塗抹患處,用紙蓋好,每日三次,效果極佳。
-
**蜈蚣散一:**將一條大蜈蚣、七個全蠍、三錢雄黃研磨成粉末,用雞蛋清調和敷於患處,外用豬膽皮套上即可痊癒。(另有一方不用全蠍)
-
**蜈蚣散二:**將一錢雄黃、一分蟾酥研磨成細粉,與一條蝣蜒搗成泥狀,敷於患處空頂,立即痊癒。
-
**蜈蚣散三:**將五分蜈蚣、五分雄黃研磨成細粉,裝入豬膽內,套在手指上紮緊,立即痊癒。
-
**白蘿蔔雄黃法:**將白蘿蔔一段挖空,放入三分雄黃粉末,蒸至半熟,套在手指上即可痊癒。
-
**雄黃豬膽汁法:**將雄黃研磨成細粉,用豬膽汁調和塗抹。
-
**蜈蚣鴨蛋法:**將兩個生鴨蛋,一條焙乾研磨的蜈蚣,分別裝入兩個蛋內攪勻,套在手指上,待蛋變熱後更換,即可消腫。
-
**雄黃散二:**治療蛇頭疔。將明雄黃二錢、輕粉五分、蟾酥二分、冰片一分研磨成細粉,用新汲水調和成濃膏,用熱湯燉溫後敷於患處,用薄紙蓋好。
-
**雄蠣散:**治療天蛇毒。將四錢牡蠣(煅燒)、二錢明雄黃研磨成細粉,用蜜水調和成濃膏,用熱湯燉溫後塗抹患處,止痛,每日用五到六次。
-
**麻油腳等法:**治療蛇頭疔。將一錢麻油腳、一錢酒麴、一錢血竭、少許百草霜混合均勻後敷於患處,用布包紮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