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七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七 (9)

1. 天白蟻瘡門主論

盛錫朋曰:咽喉內生瘡,鼻孔俱爛,此名天白蟻瘡。此證方書不載,多有不識,常作喉風醫,最為誤事。此乃肺脾蘊毒而成,宜用穿山甲散治之。

白話文:

盛錫朋說:咽喉內部生瘡,鼻孔也爛了,這叫做「天白蟻瘡」。這個病症在醫書上沒有記載,很多人不認識,常常把它當成喉嚨痛來治療,這是非常誤事的。這個病是肺和脾臟積聚毒素引起的,應該用穿山甲散來治療。

2. 天白蟻瘡門主方

霜梅(燒存性,一個),枯礬(一錢),穿山甲(炒),雄黃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白霜梅(煅燒後保留其性質,一個),枯礬(一錢),穿山甲(炒過),雄黃(各五分)

共研細末。吹喉中,立效。

3. 鎖喉瘡門主論

竇漢卿曰:鎖喉瘡者,乃心經毒氣,小腸邪風發於聽會之端,注於懸膺之側。初生如癧瘰,不能飲食,閉塞難通,漸次腫破化膿。早治得生,宜服當歸連翹之類,用冰片散,蜒蜉不拘多少,加冰麝搗搽。(《全書》)

白話文:

竇漢卿說:鎖喉瘡,是由於心經毒氣和小腸中邪風,共同作用於耳旁,並集中在懸膺的兩側造成的。最初發作時,淋巴結腫大如癧癤,無法飲食,閉塞不通。逐漸腫脹破潰,化膿。早期治療能存活,應服用當歸、連翹等藥物,用冰片散敷,蜒蜉不拘多少,再加冰麝搗碎塗抹。(《全書》)

4. 梅核氣門主論

陳實功曰:梅核氣,乃痰氣結於喉中,咽之不下,吐之不出,如茅草常刺作癢。初則吐酸,妨礙久則閉塞不通,即此候也。(《正宗》)

白話文:

陳實功說:梅核氣,是痰氣聚集在喉嚨之中,想吞又吞不下去,想吐又吐不出來,就像嘴巴常被茅草刺到一樣,有種搔癢的感覺。初期症狀是吐出酸水,妨礙飲食,久了就完全堵塞,這就是梅核氣的症狀。(出自《正宗》)

馮魯瞻曰:痰結塊在喉中如梗狀者,梅核氣也。宜噙化丸。(《錦囊》)

《金匱》曰:婦人咽中有如炙臠,半夏厚朴湯主之。炙臠,乾肉也,咽中貼貼,如有炙肉,吐之不出,吞之不下。此病不因腸胃,故不礙飲食二便,不因表邪,故無骨痛寒熱。乃為積寒所傷,不與血和,血中之氣溢而浮於咽中,得水濕之氣凝結難移,男子亦間有之。藥用半夏厚朴湯,乃二陳湯陳皮甘草,加厚朴、紫蘇、生薑也。

白話文:

《金匱要略》上說:婦女咽喉中有東西像烤過的肉塊,可以用半夏厚朴湯來治療。烤過的肉塊,就是乾肉,咽喉中有東西堵著,就像有烤肉一樣,吐不出來,吞不下去。這種病不是由腸胃引起的,所以不影響飲食和大便,也不是由外感邪氣引起的,所以沒有骨痛、寒熱的症狀。這是由積寒所傷,不與血氣相和,血中的氣溢出而浮於咽喉,遇到水濕之氣凝結難以移動,男性也有這種情況。藥用半夏厚朴湯,就是將二陳湯中的陳皮、甘草去掉,加入厚朴、紫蘇、生薑。

專治婦人七情之氣鬱滯不散,結成痰涎,或如梅核在咽,咯咽不下,或中脘痞滿,氣不舒暢,或痰飲中滯,嘔逆噁心,並可取效。蓋半夏降逆,厚朴散結,生薑、茯苓宣至高之滯而下其濕,蘇葉味辛氣香,色紫性溫,能入陰和血,則氣與血和,不復上浮也。

白話文:

本方主要用於治療婦女因七情之氣鬱結不散,形成痰涎,或如梅核梗塞在咽喉,吞不下也吐不出,或感到中脘部位痞滿,氣機不暢,或痰飲停滯於中焦,導致嘔吐、噁心等症狀,都能取得療效。

方中的半夏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,厚朴可以散結消痞,生薑、茯苓可以宣導至高之處的痰濕,蘇葉辛香溫和,有入陰和血的功效,使氣血調和,不再上逆。

5. 梅核氣門主方

噙化丸,梅核氣服之神效。

膽礬硼砂,明礬,牙皂,雄黃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膽礬、硼砂、明礬、牙皁和雄黃各等分。

上為細末。紅棗煮爛取肉為丸,如芡實大。空心噙化一丸,溫黃酒一杯過口,內服蘇子降氣湯

白話文:

打成細末。用紅棗煮爛取其果肉做成藥丸,大小像芡實。空腹時含化一粒藥丸,溫服一杯黃酒,內服蘇子降氣湯。

驗方,玫瑰花去淨心蒂,浸火酒飲,愈陳愈妙。

噙化丸,痰結核在咽喉中不能出入。

栝蔞仁,杏仁,海石,桔梗連翹(各一兩),朴硝(四錢)

白話文:

  • 栝蔞子:清熱化痰,潤肺止咳。

  • 杏仁:潤腸通便,止咳平喘。

  • 海石:清熱化痰,消炎止咳。

  • 桔梗:宣肺通氣,祛痰止咳。

  • 連翹: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。

  • 朴硝:潤腸通便,清熱解毒。

為末。薑汁和蜜丸如櫻桃大,噙服之。

6. 小兒聲啞門主方

小兒聲啞不能言語,當急治以此方,如遲至十二三歲,知識少開則難治矣。

遠志石菖蒲酸棗仁(炒),小柴胡(各一錢),萆麻子(連殼,每一歲用一粒)

白話文:

遠志、石菖蒲、酸棗仁(炒過)、小柴胡(各一錢),萆麻子(連殼,每一年齡用一粒)。

上為細末。用豬肝一個,竹刀剖作數層,將藥摻入肝內,紙包煨熟,量兒大小,白滾水服。日服三五次,至七日自能言語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碎末。準備一個豬肝,用竹刀切成幾層,把藥粉摻入豬肝中,用紙包好,然後煨熟。根據孩子的體型調整用量,用白開水送服。每天服用三到五次,連續七天後,孩子就能自己說話了。

小兒失音不語(經驗方)。蛤蟆膽點舌尖上,立效。

7. 音啞門主論

風火侵肺,誤服寒涼生冷,音雌者輕。虛癆肺損音啞難治。

竇漢卿曰:病人瘥後氣短及聲不出者,皆肺氣不行。宜降氣湯多加前胡,臨服加薑汁以佐之。(《全書》)

白話文:

竇漢卿說:病人病癒後氣短及說話聲音出不來的,都是肺氣不順暢。適合服用降氣湯並多加前胡,喝的時候再加入薑汁以輔助治療。(《全書》)

又曰:病後聲啞不言,此肺經受刑,百無一生。

馮魯瞻曰:喑謂有言而無聲,故經曰不能言。不能,非絕然不說之謂。凡音出於喉嚨,發於舌本,因胎肥大,阻腎上行之經,腎脈入肺循喉嚨系舌本,喉者肺之部,肺主聲音,其人切切私語,心雖有言而人不能聽,故曰喑。肺腎子母之臟,故云不必治。若大全解作不語,則為心病,以心主發聲也,與子喑了不相干。

白話文:

馮魯瞻說:喑啞是指有言語但沒有聲音,所以《內經》說「不能言」。「不能」,並不是完全不能說話的意思。一般來說,聲音是從喉嚨發出,從舌根發出。如果胎兒肥大,會阻礙腎臟向上行經的經絡,腎脈進入肺臟,沿著喉嚨,連接舌根。喉嚨是肺的一部分,肺主導聲音。這樣的人,即使私下竊竊私語,心裡有話想說,別人也聽不見,所以說「喑啞」。肺和腎是子母臟腑,所以說「不必治」。如果把「喑啞」完全解釋為「不說話」,那就是心病,因為心主發聲,和「喑啞」完全無關。

若張子和有降心火之說,馬玄臺有補心腎之言,如果腎之脈絡絕,則其病不治,豈有產後自復之理乎!故經云「胞之絡脈絕」,此「絕」字當作「阻」字解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張子和主張「降心火」的說法,馬玄臺則有「補心腎」的理論。如果腎的脈絡斷絕,那麼它的病症是無法治癒的。哪有產後能自然恢復的道理呢?所以經典上說:「胞的絡脈斷絕」,這裡「斷絕」這個字應該解釋為「阻隔」的意思。

又曰:經云「婦人重身,九月而喑」者,胞之絡脈絕也,無治當十月復。謂人之受孕,一月肝經養胎,二月膽經養胎,三月心經養胎,四月小腸經養胎,五月脾經養胎,六月胃經養胎,七月肺經養胎,八月大腸經養胎,九月腎經養胎,十月膀胱經養胎,先陰經而後陽經,始於木終於水,以五行之相生言也。然以理推之,十二經之脈,晝夜流行無間,無日無時而不共養胎氣也,必無分經養胎之理。

白話文:

此外,古經書說:「婦女懷孕,到九個月就會失語」,這是因為胎兒的脈絡不通暢,沒有辦法治療,只能等到十個月後胎兒出生後才能恢復。這是因為懷孕期間,各個經脈有輪流滋養胎兒的任務,一月是肝經養胎,二月是膽經養胎,三月是心經養胎,四月是小腸經養胎,五月是脾經養胎,六月是胃經養胎,七月是肺經養胎,八月是大腸經養胎,九月是腎經養胎,十月是膀胱經養胎,先滋養陰經,再滋養陽經,一開始是木,最後是水,這是根據五行相生的原理。但按道理說,十二經脈晝夜不停地循環運行,沒有哪一天哪個時辰不是共同滋養胎兒的,所以各個經脈分開養胎的說法缺乏道理。

今曰九月而喑,時至九月,兒體已長,胞宮之絡繫於腎經者,阻絕不通,故間有之。蓋腎經之脈,上系舌本,脈道阻絕,則不能言,故十月分娩後而自能言,不必加治,治之當補心腎。

白話文:

現在是九月孩子卻不能說話。到了九月時孩子的身體已長大,子宮與腎經的經脈阻斷不通,才會偶爾發生這種情況。這是因為腎經的經脈與舌頭連接,經脈阻塞就無法說話。所以孩子在十月分娩後就能說話,不必特別治療。如果要治療,應補心腎。

又曰:傷寒失音之源不一。有因痰壅氣閉;有因失血驚恐;有因邪熱衝心,心氣耗損;有因火爍陰傷,不能宣布。然咽喉音聲如故,而舌不能轉運者,為舌喑。如舌能轉運言語,而咽喉音聲則無者,為喉喑。舌喑多因於心腎,喉喑多因於肺胃。

白話文:

此外,失音的原因並不相同。有的因痰氣閉塞、有的因失血驚恐、有的因邪熱衝心、心氣耗損、有的因火爍陰傷,不能發聲。然而,咽喉聲音如常,而舌頭不能轉動言語的,稱為舌喑。如果舌頭能轉動言語,而咽喉聲音卻消失的,稱為喉喑。舌喑多是因心腎,喉喑則多是因肺胃。

丹溪云:乾咳嗽極難治。此係火鬱之甚,乃痰鬱火邪在肺,上以苦桔梗開之,下用補陰降火藥,不已即成癆,宜重補養。蓋肺為華蓋,五臟六腑火自內起,熏蒸焚灼,水涸金傷,若至久嗽聲啞,是肺管破也不治。在初起者是寒包熱,辛以散之。

白話文:

丹溪說:乾咳非常難治。這是火氣鬱積得很嚴重,痰濕、火邪壅滯在肺部,向上用苦桔梗宣開,向下用滋陰降火的藥物來治療,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變成癆病,需要重用補養藥物。因為肺是人體的華蓋,五臟六腑的火氣從內部升起,像煙燻火灼一樣,肺陰耗竭、肺金受傷,如果到了久咳、聲音嘶啞的地步,說明肺管破損,這種情況治療也很困難。在疾病的初期,是寒邪包裹著熱邪,用辛味藥物來宣散寒邪。

《衍義》云:有婦人患熱久嗽,身如炙肌瘦,將成肺癆。以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、桑皮各等分,大黃減半,如常制蜜丸櫻桃大,食後夜臥含化一丸,未終劑而愈。又有久嗽不已,飢則胸中大痛,須視上唇有白點如粞者,此蟲齧其肺也。以百部膏一味加烏梅檳榔與服,下其蟲則愈,肺蟲其形如蠶,令人咳嗽聲嘶也。

白話文:

《衍義》中記載:有一位婦人患有熱病引起的久咳,身體就像烤過一樣消瘦,即將發展成肺癆。於是使用枇杷葉、木通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桑皮等分量,大黃減半,按照常規製成櫻桃大小的蜜丸,飯後晚上睡覺時含化一丸,還沒吃完藥就痊癒了。還有一位患者久咳不止,飢餓時胸中疼痛加劇,仔細觀察上脣有白色細點,像小米一樣,這是蟲子咬傷肺部所致。使用百部膏一味藥,加入烏梅、檳榔一同服用,將蟲子排出後就痊癒了。肺蟲的形狀像蠶,會讓人咳嗽並聲音嘶啞。

有嗽而聲啞者,蓋金實不鳴,痰火鬱於中也,金破亦不鳴,肺氣傷於內也,實則清之,破則補之,皆治肺之道也。又須知少陰之絡入肺中,循喉嚨挾舌本,肺為之標,本虛則標弱,故聲亂咽嘶舌萎,聲不能前,以救本為主。亦有喉燥失音者,古方用豬脂二斤,熬油去渣,入白蜜一斤,再煉成膏,一匙一匙挑服潤之。

白話文:

  1. 如果咳嗽且聲音嘶啞,通常是因為肺氣虛弱、痰火鬱結在肺部所致。肺氣盛則聲音洪亮,肺氣弱則聲音嘶啞,就像金屬器物實心時聲音響亮,破損時聲音嘶啞一樣。治療這種咳嗽的方法是清肺化痰,補肺益氣。
  1. 中醫認為,少陰經的經絡進入肺中,沿著喉嚨、舌根分佈。肺是少陰經的標,少陰經虛弱,肺氣也會虛弱,從而導致聲音嘶啞、咽喉嘶啞、舌頭萎縮,聲音無法正常發出。治療這種咳嗽的方法是補益少陰經,以增強肺氣。

  2. 還有一種咳嗽是喉嚨乾燥失音,古方是用豬油二斤,熬製成油後去除渣滓,加入白蜜一斤,再次熬煉成膏狀,每次服用一匙,以滋潤喉嚨。

有大聲喊叫,喉破失音者,不可作火治,而用涼藥,須大補八珍加甘桔、倍參耆,作傷損治。然足少陰脈挾舌本,而足太陰脈絡舌旁,手少陰脈系舌本,若三脈虛則痰涎乘虛閉塞其脈道,而舌不能轉運言語也。若三經血少不能營舌,亦令人喑,故久病失血後,及誤汗下後,心家氣血衰,不能鼓舌者,並用獨參湯八物加減,有痰加竹瀝

白話文:

如果有人因為大聲喊叫,導致喉嚨破裂失聲的,不能用火氣來治療,而應使用涼藥,並且需要大量使用八珍湯加上甘桔、倍人參和黃耆,按照損傷的原則來治療。而足少陰脈挾持著舌頭的根部,足太陰脈絡繫著舌頭兩旁,手少陰脈聯絡著舌頭的根部,如果這三條脈絡虛弱,那麼痰液就會乘虛而入,阻塞脈道,導致舌頭不能轉動和言語。如果這三條經絡的氣血不足,不能濡養舌頭,也會使人失聲,所以長時間生病失血後,或者誤服汗藥和瀉藥後,心臟和胃部的氣血衰弱,不能鼓動舌頭,這時就需要使用獨參湯八物加減,如果有痰,再加竹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