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四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7)

1. 足少陰腎經

歌曰:

足少陰兮二十七,湧泉流於然谷,太谿大鐘兮水泉緣,照海復留兮信續,從築賓兮上陰谷,掩橫骨兮大赫粗,氣穴四滿乎中注,肓俞上通乎商曲,守石關兮陰都寧,閉通谷兮幽門肅,步廊神封而靈墟存,神藏彧中而俞府足。

足少陰之脈,起於小指之下,斜去足心,出然谷之下,循內踝之後,別入跟中,上腨內,出膕內廉,上股內後廉,貫脊屬腎絡膀胱,其直者,從腎上貫肝膈,入肺中,循喉嚨,挾舌本;其支者,從肺出絡心,注胸中。是動則病飢不欲食,面黑如漆柴,咳唾則有血,喝喝而喘,坐而欲起,目䀮䀮如無所見,心如懸若飢,氣不足則善恐,心惕惕如人將捕,是為骨厥。

是主腎所生病者,口熱舌乾,嗌腫上氣,嗌乾及痛,煩心心痛,黃疸腸澼,脊臀股內後廉痛,痿厥嗜臥,足下熱而痛也。

湧泉二穴(一名地衝,在足心陷中,屈足卷指宛宛中。)

然谷二穴(一名龍淵,在足踝前大骨下陷中。)

太谿二穴(在足下內踝後跟骨上,動脈陷中。)

大鐘二穴(在足跟後沖中。)

照海二穴(在足內踝下,陰蹺脈所生。)

水泉二穴(去太谿下一寸,在內踝下。)

復溜二穴(一名伏白,一名昌陽,在足內踝上二寸。)

交信二穴(在內踝上二寸,少陰前太陰後。)

築賓二穴(在內踝上腨分中,陰維之郄。)

陰谷二穴(在膝內輔骨後,大筋下,小筋上。)

橫骨二穴(在大赫下一寸。)

大赫二穴(一名陰維,一名陰關,在氣穴下一寸。)

氣穴二穴(一名子戶,在四滿下一寸。)

四滿二穴(一名髓府,在中注下一寸。)

中注二穴(在肓俞下一寸。)

肓俞二穴(在商曲下一寸,去臍旁五分。)

商曲二穴(在石關下一寸。)

石關二穴(在陰都下一寸,足少陰之會。)

陰都二穴(一名石宮,在通谷下一寸。)

通谷二穴(在幽門下一寸。)

幽門二穴(一名上關,在巨闕旁相去各五分。)

神藏二穴(彧中下一寸六分。)

神封二穴(在靈墟下一寸六分。)

靈墟二穴(在神藏下一寸七分。)

步廊二穴(在神封下一寸六分。)

彧中二穴(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中。)

俞府二穴(在巨骨下璇璣旁二寸陷中。)

白話文:

足少陰腎經

歌訣描述了足少陰腎經的循行路線:從湧泉穴開始,經過然谷、太谿、大鐘、照海、水泉、復溜、交信、築賓、陰谷、橫骨、大赫、氣穴、四滿、中注、肓俞、商曲、石關、陰都、通谷、幽門,最後到達神藏、彧中、俞府等穴位。

足少陰腎經起於小腳趾下方,沿足心內側向上,經過內踝後方,進入跟腱中,再沿大腿內側後緣向上,連接著腎臟,並與膀胱經相連。主幹從腎臟向上穿過肝臟、膈肌,進入肺臟,沿喉嚨,到達舌根。分支從肺臟出來,與心臟經脈相連,注入胸腔。

若此經脈氣血運行不暢,則會出現飢餓不想吃東西、面色黑如漆、咳嗽帶血、呼吸急促、坐著想站起來、視力模糊、心慌心悸、容易恐懼、心神不寧等症狀,嚴重者會出現骨厥(四肢厥冷)。

足少陰腎經病變會導致口乾舌燥、咽喉腫痛、咽喉乾燥疼痛、心煩心痛、黃疸、腹瀉、腰臀大腿內側後緣疼痛、肢體痿弱、嗜睡、足底發熱疼痛等症狀。

文中還列出了湧泉、然谷、太谿、大鐘、照海、水泉、復溜、交信、築賓、陰谷、橫骨、大赫、氣穴、四滿、中注、肓俞、商曲、石關、陰都、通谷、幽門、神藏、神封、靈墟、步廊、彧中、俞府等穴位的具體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