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四 (15)
卷四 (15)
1. 足陽明胃經
乳根二穴(在乳中下一寸四分陷中,仰而取之。)
乳中二穴(當乳中是。)
膺窗二穴(在屋翳下一寸六分。)
屋翳二穴(在庫房下一寸六分陷中。)
庫房二穴(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中。)
氣戶二穴(在巨骨下腧府兩旁,去各二寸陷中,下同。)
缺盆二穴(一名天蓋,在肩下橫骨陷中。)
氣舍二穴(在頸直人迎下,挾水突陷中。)
水突二穴(一名水門,在頸大筋前,直人迎下,氣舍上。)
人迎二穴(一名五會,在頸大脈動應手挾結喉旁一寸五分,以候五臟氣。)
大迎二穴(在曲頷前一寸三分,陷中動脈。)
地倉二穴(一名胃維,挾口吻旁四分,蹻脈、陽,明之交會。)
巨髎二穴(挾鼻旁八分,直目瞳子。)
四白二穴(在目下一寸直目瞳子。)
承泣二穴(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。)
頰車二穴(在耳下曲頰端陷中。)
下關二穴(在上關下合口有空。)
頭維二穴(在額角髮際本神旁一寸五分。)
白話文:
乳根穴兩個,位於乳頭下方一寸四分凹陷處,需仰臥取穴。
乳中穴兩個,位置在乳頭正中。
膺窗穴兩個,位於屋翳穴下方一寸六分。
屋翳穴兩個,位於庫房穴下方一寸六分凹陷處。
庫房穴兩個,位於氣戶穴下方一寸六分凹陷處。
氣戶穴兩個,位於巨骨穴下方,俞府穴兩旁,距離各兩寸的凹陷處。(以下穴位距離取穴法相同)
缺盆穴兩個,又名天蓋,位於肩膀下方橫骨凹陷處。
氣舍穴兩個,位於頸部人迎穴下方,夾在水突穴兩旁的凹陷處。
水突穴兩個,又名水門,位於頸部大筋前方,人迎穴下方,氣舍穴上方。
人迎穴兩個,又名五會,位於頸部動脈跳動明顯處,夾在喉結旁一寸五分,可在此處診斷五臟氣息。
大迎穴兩個,位於下頜角前方一寸三分,凹陷處有動脈跳動。
地倉穴兩個,又名胃維,位於嘴角旁四分,是蹻脈和陽明經的交會處。
巨髎穴兩個,位於鼻孔旁八分,與瞳孔直對。
四白穴兩個,位於眼睛下方一寸,與瞳孔直對。
承泣穴兩個,位於眼睛下方七分,與瞳孔直對。
頰車穴兩個,位於耳垂下方,彎曲的下頜角末端凹陷處。
下關穴兩個,位於上關穴下方,閉口時會出現空隙處。
頭維穴兩個,位於額頭兩側髮際處,本神穴旁一寸五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