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六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 (7)

1. 齒窟瘡門主論

申鬥垣曰:凡人年老齒落,其根最深,其窟最大,氣血虛衰不能長合;忽被硬物砑破,其痛切骨至心及腦,飲食不便,瘡口最難合,名曰齒窟瘡。用生肌散二三分,舊棉花托入窟內,或飯搗和塞之,過夜,亦妙。(《啟玄》)

白話文:

申鬥垣說:一般人年紀大了牙齒脫落,牙根通常很深,牙槽也最大,加上氣血衰弱,不容易癒合;如果不小心被硬物弄破,疼痛會劇烈到骨頭、心臟和腦部,飲食也不方便,傷口更是很難癒合,這種情況叫做齒窟瘡。可以用生肌散二三錢,用舊棉花沾藥後塞進牙槽內,或者用搗碎的米飯和藥一起塞進去,過夜,效果也很好。(出自《啟玄》)

2. 骨槽風門主論

王肯堂曰:骨槽風又名穿腮毒,牙齦腫痛,寒熱大作,腐爛不已,由憂愁思慮,驚恐悲傷所致。初起生於耳下及頸項間,隱隱皮膚之內,略有小核,漸大如胡桃,日增紅腫,或上或下,或左或右,牙關緊急,不能進食。先用鵝翎探吐風痰,切不可用刀針。(《準繩》)

竇漢卿曰:骨槽風,一名穿珠,一名附骨,一名穿喉,一名牙槽風,一名穿腮。此乃憂思驚慮,太陽受證,結於大腸之間,邪毒交生,灌於經絡之內。初起生於耳下及項間,隱隱皮膚之內,略有小核,漸長如李子之狀,便覺紅腫,或上或下,或左或右,牙關緊急,口噤不開。急用鵝毛攪出風痰,即服煎劑。

陳實功曰:骨槽風初起生於耳前,連及腮項,痛引筋骨,久則漸漸漫腫,寒熱如瘧,牙關緊閉,不能進食。此得於鬱怒傷肝,致筋骨緊急;思慮傷脾,致肌肉腐爛;膏梁厚味,致腫多臭穢。初則堅硬難消,久則瘡口難合。初宜艾灸腫項及耳垂下五分,各七壯,膏貼以泄內毒;牙關內腫,以線針刺去惡血,冰硼散搽之,使內外毒氣得解;內服降火化痰清熱消腫之劑;潰後補托藥中加麥冬、五味。如外腐不脫,虛熱不退,堅腫不消,形焦體削者死。

(《正宗》)

蔣示吉曰:治此必使水升火降,脾健金清乃愈。(《說約》)

又曰:牙槽風久而不愈,齒縫中出白膿,極難調治。甚則齒落,如上左邊門牙落者不治。治用口疳藥,(方載咽喉門。)加牛黃、倍珍珠兒茶。初起五日用之,紫色退至白色,再五日長肉,再五日自愈。

又曰:牙槽風久而不愈,即名牙漏吹。同牙槽風法,兼服滋陰降火之劑。戒酒色、發物。

《心法》曰:骨槽風,一名牙匕發,又名穿腮發,乃手少陽三焦、足陽明胃二經風火也。起於耳前連及腮頰,筋骨隱痛,日久腐潰,腮之裡外筋骨,仍然漫腫硬痛,牙關拘急,皆由邪風深襲筋骨故也。此證屬在筋骨陰分,故初起腫硬難消,潰後瘡口難合,多致不救。亦有過服寒涼,以致肌肉堅凝腐臭,非理中湯佐以附子不能回陽,非殭蠶不能搜風。

如法治之,諸證俱減,惟牙關拘急不開,宜用生薑片墊灸頰車穴(穴在耳垂下五分隱中。)二七壯,每日灸之,兼用針刺口內牙盡處出血,其牙關即開。若寒熱不退,形焦體削,痰盛不食,或口內腐爛,甚則穿腮落齒者,俱為逆證。當腐爛之初,治法同牙疳施救,亦不過稍盡人事耳。

白話文:

骨槽風門主論

王肯堂認為,骨槽風,又稱穿腮毒,症狀為牙齦腫痛、寒熱交加、潰爛不止,是因憂愁、思慮、驚恐、悲傷所致。初期病灶生於耳下及頸項之間,隱於皮膚之下,僅見小腫塊,逐漸增大如胡桃,日益紅腫,可發生在上、下、左、右任何部位,牙關緊閉,無法進食。初期應先用鵝翎探吐風痰,切忌使用刀針。

竇漢卿認為,骨槽風,又稱穿珠、附骨、穿喉、牙槽風、穿腮,皆因憂思驚慮,導致太陽經受邪,邪毒在腸道聚集,邪毒侵入經絡所致。初期病灶生於耳下及頸項之間,隱於皮膚之下,僅見小腫塊,逐漸增大如李子般大小,伴隨紅腫,可發生在上、下、左、右任何部位,牙關緊閉,無法張口。應立即用鵝毛攪出風痰,並服用煎劑。

陳實功認為,骨槽風初期病灶生於耳前,蔓延至腮部和頸項,疼痛牽連筋骨,久病則腫脹加劇,寒熱如瘧疾,牙關緊閉,無法進食。此病由鬱怒傷肝,導致筋骨緊縮;思慮傷脾,導致肌肉腐爛;飲食過於肥甘厚膩,導致腫脹並伴有臭味。初期腫塊堅硬難以消散,久病則瘡口難以癒合。初期應在腫脹部位及耳垂下方約五分處艾灸七壯,並外敷膏藥以排出內毒;若牙關內部腫脹,則可用線針刺出血,再塗抹冰硼散,以消除內外毒氣;內服清熱化痰消腫的藥物;潰爛後在補托藥中加入麥冬、五味子。若外傷潰爛不愈,虛熱不退,腫塊堅硬不消,形體消瘦者,則難以痊癒。

蔣示吉認為,治療此病必須使水上升,火下降,脾胃功能健旺,金氣清肅才能痊癒。

蔣示吉又認為,牙槽風久治不癒,齒縫中流出白膿,極難治療。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掉牙,例如左上門牙脫落者則無藥可治。治療應使用治療口疳的藥物(方劑載於咽喉門篇),並加入牛黃、倍量珍珠、兒茶。初期五日服用,待紫色退至白色後,再服用五日,待長出新肉,再服用五日即可痊癒。

蔣示吉又認為,牙槽風久治不癒,則稱為牙漏吹。治療方法與牙槽風相同,需同時服用滋陰降火的藥物,並戒酒色及發物。

《心法》記載:骨槽風,又稱牙匕發、穿腮發,是手少陽三焦經、足陽明胃經風火邪氣所致。病灶始於耳前,蔓延至腮頰,筋骨隱隱作痛,久病則潰爛,腮部內外筋骨腫脹疼痛,牙關緊閉,皆因邪風深入筋骨所致。此病屬於筋骨陰分,故初期腫塊堅硬難消,潰爛後瘡口難以癒合,多難救治。亦有因過服寒涼藥物,導致肌肉堅硬腐臭,需用理中湯加附子回陽,用殭蠶搜風。

按照正確方法治療,諸症狀都會減輕,但若牙關緊閉難以張開,則應以生薑片墊灸頰車穴(位於耳垂下方約五分處)二七壯,每日灸一次,同時用針刺口腔內牙齦出血,則牙關即可張開。若寒熱不退,形體消瘦,痰多食少,或口腔潰爛,嚴重者甚至穿腮掉牙,則屬於逆證。在腐爛初期,治療方法與牙疳相同,也只能盡人事而已。

3. 骨槽風門主方

骨槽風、牙疳奇方

古廟屋上多年干貓屎白色者,取來陰陽瓦焙存性,每一錢加冰片二分,研細收貯。每用濃松蘿茶洗淨,然後吹之蝕爛處,自生肌收口。

白話文:

骨槽風門主方

治療骨槽風、牙疳的奇方:

取多年累積在古廟屋頂上的白色乾貓屎,用陰陽瓦焙乾,保留其藥性。每克貓屎加冰片0.2克,磨成細粉,儲存備用。每次使用前,先用濃郁的松蘿茶清洗患處,然後將藥粉吹入潰爛處,就能自然長出新肉,傷口癒合。

4. 重齦門主論

馮魯瞻曰:重齦者,初生貼著齒齦有物脹起者是也。此候乃脾胃挾熱,氣血不能收斂。治法速宜綿纏長針露鋒,刺腫之處去其惡血則消,若再生再刺,否則有妨乳食。總緣小兒出胎之後,血氣收斂成血,則口內、舌上、喉頰皆淨;若血氣不斂,胎毒上攻,則乃成矣。(《錦囊》)

白話文:

重齦門主論

馮魯瞻說:重齦,指的是新生兒牙齦上長出腫脹物。這是脾胃積熱,氣血不能收斂造成的。治療方法應該迅速用棉花包裹長針,露出針尖,刺破腫脹處排出瘀血,腫脹就會消退。如果腫脹再次出現,就再次刺破。否則會影響嬰兒的哺乳和進食。總而言之,嬰兒出生後,氣血收斂成正常的血液,口腔、舌頭、喉嚨和臉頰都會乾淨;如果氣血沒有收斂,胎毒就會上攻,就會形成重齦這種情況。(出自《錦囊》)

5. 齒遲門主論

馮魯瞻曰:男子八月而生齒,八歲而齕;女子七月而生齒,七歲而齕。有齒遲者,乃稟受腎氣不足而髓不強。齒為骨余,骨之所絡而為髓,髓不足故不能上充於齒而遲也。若能調氣血,固本復元,則齒自生而骨力堅凝矣。(《錦囊》)

白話文:

齒遲門主論

馮魯瞻說:男孩八個月長牙,八歲換牙;女孩七個月長牙,七歲換牙。如果長牙遲,是因為先天腎氣不足,骨髓不強壯。牙齒是骨頭的精華,骨頭的經絡連接著骨髓,骨髓不足,所以不能充分滋養牙齒,導致長牙遲。如果能調理氣血,鞏固根本,恢復元氣,那麼牙齒就會自然長出,骨骼也會強健。

6. 長齒門主方

長齒法(岐天師)

雄鼠脊骨(全副,余骨不用,尾亦不用,頭亦不用,肉亦不用,新瓦上焙於,不用燒焦,留其生氣也),熟地黃(須親身用竹片挖取生地黃,用瓦器煮熟,身懷令乾為末,三錢。如市賣地黃,經鐵針穿孔者,即不效矣),北細辛,榆樹皮(各三分),青鹽(二錢),杜仲,當歸(各一錢)

忌犯鐵器,共研細末。用一瓷瓶盛之,每日五更時不可出聲,將此藥輕擦在無牙之處三十六擦,藥任其嚥下。不可用水漱口,一月如是。日間午間擦之更佳,亦如前數,但經鐵器便不效矣。

齒痛落去復生法

膽礬研細,人乳和搽孔中,日三四次,俱用新汲水漱淨。久之其齒復生。

白話文:

長齒門主方

促進長牙的方法(岐伯):

取雄鼠的脊椎骨(完整的一根,其他骨頭、尾巴、頭部和肉都不用),放在新的瓦片上焙乾(不要燒焦,要保留其生機),熟地黃(必須親自用竹片挖取新鮮生地黃,用瓦罐煮熟,曬乾研磨成粉,三錢。如果用市面上賣的,用鐵針穿過的地黃,則無效),北細辛、榆樹皮(各三分),青鹽(二錢),杜仲、當歸(各一錢)。

過程中絕對不能接觸鐵器,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。用瓷瓶盛裝,每天五更(凌晨)時分,保持安靜,將藥粉輕輕擦拭在沒有牙齒的地方三十六次,藥粉可任其吞咽。不可用水漱口,持續一個月。中午擦拭效果更好,次數同上,但過程中絕對不能接觸鐵器,否則無效。

牙痛脫落後再生方法:

將膽礬研磨成細粉,用人乳調和後塗抹在牙齒脫落處,每天三四次,每次使用後都需用新鮮的水漱口。長期堅持,牙齒就能再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