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六 (4)
卷十六 (4)
1. 牙宣門主方
加味地黃湯
大熟地(四錢),山萸肉,山藥(各二錢),骨碎補(三錢),澤瀉,牡丹皮,白茯苓(各一錢六分),水煎服。
止血四生湯
白話文:
大熟地(12公克),山萸肉、山藥(各6公克),骨碎補(9公克),澤瀉、牡丹皮、白茯苓(各4.8公克),加水煎服。
生荷葉,生柏葉,生地黃,生艾葉(各三錢)
白話文:
新鮮的荷葉、柏葉、生地黃和艾葉(各 3 錢)
水二盅,煎一盅,加童便一小杯和服。
齒齦出血(《蘭室寶鑑》)麥門冬煎湯漱。
又方,人中白煅,研細,擦之。
又方,陳糟茄子煅灰,擦之。
又方
白話文:
取水兩盅,煎煮至一盅,加入童便一小杯,一起服用。也可以用麥門冬煎湯漱口,或將人中白煅燒成灰,研磨成細粉,塗抹患處。另外,也可以將陳年酒糟與茄子一起煅燒成灰,塗抹患處。
香附米(煅),石膏(煅,各一兩),側柏葉(火焙黃,五錢),青鹽煅(三錢)
研細,清晨擦牙。漱口。
齒衄,馬糞燒灰存性,研細,擦之,立止。
竇氏秘方,治牙宣並穿腮腫毒。
白話文:
-
香附米(煅):將香附的果實炒至微黃色,研成粉末。
-
石膏(煅):將石膏煅燒至白色,研成粉末。
-
側柏葉(火焙黃):將側柏葉焙炒至金黃色。
-
青鹽煅(三錢):將青鹽炒至白色,研成粉末。
鹿角灰(二錢),牛黃,玄明粉,黃柏(蜜炙褐色),雞內金(煅),珍珠,人中白(煅),靛花,白硼砂,大紅絨(燒灰,各一錢),黃連(一錢五分),冰片,五倍子(各三分),雄黃(五分),麝香(二分)
白話文:
鹿角灰(二錢):燒焦的鹿角。
牛黃:牛的膽結石。
玄明粉:一種礦物,主要成分是碳酸鈣。
黃柏(蜜炙褐色):用蜜炙烤過的黃柏。
雞內金(煅):煅燒過的雞內金。
珍珠:珍珠粉。
人中白(煅):煅燒過的人中白。
靛花:一種染料,主要成分是靛藍。
白硼砂:一種無機化合物,主要成分是四硼酸鈉。
大紅絨(燒灰):燒成灰的大紅絨。
黃連(一錢五分):黃連粉末,一錢五分。
冰片:冰片粉末。
五倍子(各三分):五倍子粉末,各三分。
雄黃:雄黃粉末。
麝香(二分):麝香粉末,二分。
各另研細和勻,吹患處。
齒衄固齒擦牙散
上好食鹽(成塊者煅),骨碎補,生軟石膏(各四兩),新鮮槐花(二兩)
白話文:
各自研磨細緻後混合均勻,用嘴吹到患處。
牙齦出血可用固齒擦牙散。
上好的食鹽(整塊煅燒),骨碎補,生軟石膏(各四兩),新鮮槐花(二兩)。
搗爛為團,曬乾再磨末,擦牙甚妙,且能固齒。一方多寒水石、沒食子。(酒煮火烘。)
白話文:
將沒食子和寒水石研磨成粉末,將粉末曬乾後研磨成更細的粉末,用來刷牙非常有效,而且還可以堅固牙齒。另一種方法是使用較多的寒水石和沒食子。(先用酒煮過,再用火烘乾。)
齒根邊津流血不止,苦竹茹四兩醋煮,含嗽吐之。
齒血。(《醫旨緒餘》)
三製大黃(研末三錢)
用枳殼煎湯,加童便調下,即止。
珍珠散(奎光。),治牙宣。
白話文:
如果牙齦邊緣流血不止,可以取苦竹茹四兩用醋煮,含在口中漱口後吐掉。牙齒出血,可以用研磨成粉的大黃三錢,加枳殼煎湯,再加入童便調和服下,就能止住出血。珍珠散可以治療牙齒腫痛。
烏賊骨(去殼),象皮(炙脆),降香節(忌鐵器),龍骨(煅),珍珠(各一錢),兒茶,沒藥,乳香,硃砂(各五分),廣三七(二錢),冰片(一分五釐)
白話文:
烏賊骨(去掉外殼),象皮(烤至酥脆),降香節(忌用鐵器),龍骨(煅燒過),珍珠(各一錢),兒茶,沒藥,乳香,硃砂(各五分),廣三七(二錢),冰片(一分五釐)。
共研細末,取棉花如指大,捻成團,蘸水再捺成扁式,方蘸藥塞患處,以指按之勿動,二三次即愈。
白話文:
將藥物研磨成細末,取一小撮棉花,約如手指般大小,搓成團,沾上水後再壓成扁平狀,接著將藥物蘸取到棉花上,塞入患處。然後以手指按壓,不要移動,重複二、三次即可痊癒。
牙齦出血,草決明煎湯噙之,即止。
齒衄出血吃食不得。
白龍骨,黃連,牙硝(各一兩),冰片(一錢),白礬(一分)
共研細末,每用少許,敷牙齦下。
滿口齒出血,枸杞子為末,煎湯漱之,然後吞下,立止。
白話文:
牙齦出血,可以用決明子煎湯含在口中,就能止血。
如果牙齒流血,導致無法正常吃東西,可以用白龍骨、黃連、牙硝、冰片和白礬研磨成細粉,每次取少量敷在牙齦下方。
如果滿口牙齒都流血,可以用枸杞子研磨成粉末,用它煎湯漱口,然後再吞下,就能立刻止血。
2. 馬牙門主論
馮魯瞻曰:小兒生下,啼哭不乳,宜看牙齦之上有白點如粞大者,名為馬牙。急以銀針挑去,即血出不妨,磨京墨濃搽。間日再看,再生再挑即安。否則脾元中氣敗絕,面青口撮而死。(《錦囊》)
白話文:
馮魯瞻說:小兒出生後,哭鬧不喝奶,應該檢查牙齦上是否有像小米一樣大小的白點,這種東西叫做馬牙。趕快用銀針挑掉,即使出血也不要緊,然後塗上濃墨汁。隔一天再檢查,如果再生長,再挑掉就好了。否則,小兒的脾胃元氣會衰竭,臉色青黑,嘴脣緊閉而死亡。(《錦囊》)
《慈幼外編》云:凡兒生下,每日夜將清湯或苦茶蘸軟絹攪兒口內,如齒邊有白點,即以指甲或細針挑破,便無驚風撮口之患。
白話文:
《慈幼外編》中說:凡是新生的嬰兒,每天晚上用清水或苦茶蘸濕柔軟的手帕在嬰兒口中攪動,如果牙齒邊緣有白色的小點,就用指甲或細針挑破,這樣就可以避免嬰兒發生驚嚇、抽搐等疾病。
《保生碎事》云:初生七日內,面赤喘急,啼聲不出,即名撮口臍風。看齒齦上有小泡如粟米狀,急以溫水蘸青軟帛裹指,擦破即愈。大約撮口證,必先大便熱,須用生犀角及真羚羊角磨汁,和蜜飲之有效,急用大黃甘草各二錢煎服。
白話文:
《保生碎事》中提到:嬰兒出生後七天內,如果出現面部發紅、呼吸急促、哭聲微弱等症狀,這就叫做撮口臍風。觀察嬰兒的牙齦上是否有像粟米一樣的小水泡,如果發現了,就要趕緊用溫水蘸上柔軟的青色布帛包裹住手指,擦破水泡即可治癒。一般來說,撮口證的患者在發病前一定有大便燥熱的症狀,需要服用生犀角和羚羊角研磨成的藥汁,與蜂蜜混合飲用,治療效果很好。另外,也可以立即服用大黃和甘草,各二錢,煎服。
奎光曰:馬牙者,用初生小兒胎內受熱毒,見風而生。但看牙齦上有白色如脆骨,即是此證欲發矣。出胎即發噴嚏,含乳或吞或吐而不吮,其病已深,苦不急治,入腹即死。切莫認作黃疸之類,出胎便要看,日日要挑破,至三四日病即成真,五六日堅硬難治,甚者有發而又發,大約要滿月後方免此患。先用青水以絹繞在竹箸上,撥開牙關,將銀簪挑破出血,吹口疳藥。
(方載咽喉門。)
白話文:
奎光說到:馬牙,是指初生嬰兒在子宮內受到熱毒,出生後見風而產生的疾病。如果看到牙齦上有白色的,像脆骨一樣的東西,這就是馬牙要發作的徵兆。嬰兒出生後就打噴嚏,吃奶時不是喝奶,而是吞吐奶水,而不是吮吸,說明病情已經很嚴重了。如果不緊急治療,毒素進入腹部就會死亡。切記不要把它誤認為是黃疸之類的疾病。嬰兒出生後就要仔細觀察,每天都要挑破口腔潰瘍,到三四天後病情就會加重,五六天後就會變得堅硬,難以治療。更嚴重的,還會反覆發作,一般要到滿月後才能免除這種疾病。在治療之前要先用清水潤濕絹布,纏繞在竹筷上,撥開嬰兒的嘴巴,用銀簪挑破口腔潰瘍,使其出血,然後吹入具有治療口瘡效果的藥粉。
駱潛庵曰:初生小兒,月內打嚏,即是馬牙。蓋因氣血薄弱,不能伏制其毒,以致心火上炎。牙齦遍生白色,用針刺破,毛青布蘸水擄洗後,用金墨搽,不復長。宜服延壽丹少許即愈。(《推拿秘書》)
白話文:
駱潛庵說:初生的嬰兒,在一個月內打噴嚏,就是馬牙。這是由於氣血薄弱,不能壓製毒素,導致心火上炎。牙齦上遍佈白色,用針刺破,再用毛巾蘸水擦拭後,塗上金墨,就再也長不出來了。服用少量的延壽丹即可治癒。(《推拿祕書》)